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碰撞与动量守恒.docx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碰撞与动量守恒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碰撞与动量守恒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碰撞和动量守恒 实验简介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力学中的运动定理和守恒定律最初是冲牛顿定律导出来的,在现代物理学所研究的领域中存在很多牛顿定律不适用的情况,例如高速运动物体或微观领域中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等,但是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有效。因此,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了比牛顿定律更为普遍适用的定律。 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气垫导轨研究一维碰撞的三种情况,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定量研究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在工程技术中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实验还可提高误差分析的能力。 实验原理 如果一个力学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在某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该力学系统总动量守恒或在某方向上守恒,即 根据动量守恒有 实验中用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滑块来碰撞,若忽略气流阻力, 对于完全弹性碰撞,要求两个滑行器的碰撞面有用弹性良好的弹簧组成的缓冲器,我们可用钢圈作完全弹性碰撞器;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面可用尼龙搭扣、橡皮泥或油灰;一般非弹性碰撞用一般金属如合金、铁等,无论哪种碰撞面,必须保证是对心碰撞。 当两滑块在水平的导轨上作对心碰撞时,忽略气流阻力,且不受他任何水平方向外力的影响,因此这两个滑块组成的力学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于滑块作一维运动,式中矢量v可改成标量 , 的方向由正负号决定,若与所选取的坐标轴方向相同则取正号,反之,则取负号。 1完全弹性碰撞 完全弹性碰撞的标志是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即 由、两式可解得碰撞后的速度为 如果v20=0,则有 动量损失率为 能量损失率为 理论上,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都为零,但在实验中,由于空气阻力和气垫导轨本身的原因,不可能完全为零,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可认为是守恒的。 2.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撞后,二滑块粘在一起以10同一速度运动,即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在实验中,让v20=0,则有 动量损失率 动能损失率 3一般非弹性碰撞 一般情况下,碰撞后,一部分机械能将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守恒在此情况已不适用。牛顿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碰撞定律:碰撞后两物体的分离速度 碰撞前两物体的接近速度成正比,比值称为恢复系数,即 与 恢复系数e由碰撞物体的质料决定。E值由实验测定,一般情况下0<e<1,当e=1时,为完全弹性碰撞;e=0时,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4.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果一个力学系统只有保守力做功,其他内力和一切外力都不作功,则系统机械能守恒。如图4.1.2-2所示,将气垫导轨一端加一垫块,使导轨与水平面成角,把质量为m的砝码用细绳通过滑轮与质量m的滑块相连,滑轮的等效质量为me,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式中s为砝码m下落的距离,v1和v2分别为滑块通过s距离的始末速度。如果将导轨调成水平,则有 在无任何非保守力对系统作功时,系统机械能守恒。但在实验中存在耗散力,如空气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力等作功,使机械能有损失,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可认为机械能是守恒的。 实验仪器 主要由气轨、气源、滑块、挡光片、光电门、游标卡尺、米尺和光电计时装置等。 气垫导轨是以空气作为润滑剂,近似无摩擦的力学实验装置。导轨由优质三角铝合金管制成,长约 2m,斜面宽度约7cm,管腔约18.25cm,一端密封,一端通入压缩空气。铝管向上的两个外表面钻有许多喷气小孔,压缩空气进入管腔后,从小孔喷出。导轨的一端装有滑轮,导轨的二端装有缓冲弹簧,整个导轨安装在工字梁上,梁下有三个支脚,调节支脚螺丝使气垫保持水平。 滑块采用特制的带有五条细螺纹槽的人字型铝合金,便于安装各种附件,下表面与气轨相吻合,碰撞中心在质心平面内。挡光片的结构分长方型和U型两种。 光电计时系统由光电门和数字毫秒计或电脑计时器构成。光电门安装在气轨上,时间由数字毫秒计或电脑计时器测量。 电脑计时器 气源是向气垫导轨管腔内输送压缩空气的设备。要求气源有气流量大、供气稳定、噪音小、能连续工作的特点,一般实验室采用小型气源,气垫导轨的进气口用橡皮管和气源相连,进入导轨内的压缩空气,由导轨表面上的小孔喷出,从而托浮起滑块,托起的高度一般在 0.1mm以上。 实验内容 1研究三种碰撞状态下的守恒定律 取两滑块m1、m2,且m1>m2,用物理天平称m1、m2的质量。 将两滑块分别装上弹簧钢圈,滑块m2置于两光电门之间,使其静止, 用m1碰m2,分别记下m1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t10和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1, 以及m2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2,重复五次,记录所测数据,数据表格自拟,计算 、 。 分别在两滑块上换上尼龙搭扣,重复上述测量和计算。 分别在两滑块上换上金属碰撞器,重复上述测量和计算。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a=0时,测量m、m、me、s、v1、v2,计算势能增量mgs和动能增量 ,重复五次测量,数据表格自拟。 量。 时,重复以上测实验过程 一、气垫调整 二、碰撞过程 三、数据记录 1.完全弹性碰撞 2. 一般非弹性碰撞 3. 完全非弹性碰撞 总结(误差分析,建议) 1.在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一般弹性碰撞时p/p在误差范围内均约等于0。由此可以证明系统动量守恒。 2.第一张表格(即完全弹性碰撞)可以看到E/E约等于0,由此可以看出完全弹性碰撞时系统能量基本没有损失。有二,三张表格的E/E可以看出一般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市系统能量均有损失,并且完全非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最大。 3.根据数据显示,完全弹性碰撞时的恢复系数最大,接近于1。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的恢复系数最小,接近于0。 建议:实验中只有“三种碰撞状态下的守恒定律”的研究,而没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相关动画。建议下次改进。 思考题 1 碰撞前后系统总动量不相等,试分析其原因。 2 恢复系数e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3 你还能想出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其他方法吗? 解答: 1.有可能没有完全做到正碰,是斜碰气垫导轨没有调整水平 2e的大小取决于碰撞物体反的质料决定,如弹簧钢圈, 尼龙搭扣, 金属碰撞器. 3利用纸带,打点计时器,重锤等仪器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