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课件.pptx
植物保护,项目三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模块六 油料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习目标,工作任务,练习与思考,拓展知识,模块内容,学习目标,掌握油料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综合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任务1 油料作物病害防治,工作任务,一、油菜菌核病防治(一)发生规律侵染循环越夏越冬: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种子和堆肥等处。初侵染:越夏菌核在秋季有少量萌发,产生子囊盘或菌丝侵染油菜幼苗。大多数菌核越夏越冬后,至翌年23月才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孢子成熟后弹射出来随气流传播,不能直接侵染健壮茎叶,而极易侵染花瓣和老叶。再侵染:病部产生的菌丝,通过植株间的接触,如花瓣飘落、病健搭附等途径进行再侵染,引起病害逐渐扩大蔓延。,发生条件越冬的菌核数量多(连作地),发病重。油菜开花期最感病,如开花期与子囊盘盛发期相吻合,则病害将大量发生。温度在20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病菌的发育和侵入危害。在油菜开花期,遇多雨天气则病害严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大水漫灌、栽植过密、偏施氮肥造成枝叶徒长,通风不良的地块均有利于发病。,(二)防治方法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轮作换茬:水稻、油菜轮作的防病效果最好。旱地油菜的轮作年限应在2年以上。(2)种子处理:在收获前几天选无病主轴留种。播前选种,用10%盐水或20%硫酸铵水剔除小菌核,然后用清水洗净。(3)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施肥,清沟排渍。油菜盛花期摘除植株中下部的病、老、黄叶,集中处理,可减少菌源。,2.药剂防治 油菜进入盛花期后,当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进行药剂防治。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次喷药间隔710d。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等。,二、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一)发生规律侵染循环在江苏淮北地区1年发生67代,上海地区发生10代左右。主要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粪肥中以及混杂于种子中的土粒内越冬。种子的远距离调运是该病传播到新区的主要途径,田间传播主要通过田间作业的人、畜和农机具携带胞囊,或含有线虫的土壤,其次为灌水、排水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粪肥。,胞囊中的卵在春季气温转暖时,1龄幼虫在卵壳内孵化,2龄幼虫破卵壳进入土壤中,雌性幼虫从根冠侵入寄主根部,经皮层进入中柱,其唾液使原生木质部或附近组织形成愈合细胞,堵塞导管。线虫以吻针插入愈合细胞吸收营养。4龄后的幼虫就发育为成虫。雌成虫重新进入土壤中自由生活,性成熟后与雄虫交尾。雌虫体随着卵的形成而膨大呈柠檬状,后期雌虫体壁加厚,形成越冬的褐色胞囊。,发生条件连作地发病重;通气良好的砂壤土、砂土、或干旱瘠薄的土壤有利于线虫生长发育;线虫适于在碱性土壤中生活。,(二)防治方法在无病区加强检疫,防止大豆胞囊线虫传入;在病区应采取以种植抗病、耐病品种,合理轮作和加强栽培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 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等非寄主作物轮作防病效果好,一般轮作要在3年以上。在大豆播种面积大的地区,轮作还可与种植抗病品种相结合。轮作制中加入一季诱捕作物如绿肥作物或抗病品种等,可减少轮作年限提高防病效果。增施有机肥或喷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高温干早的年份适当灌水。,2.药剂防治 目前可用于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杀线虫剂有3类:种衣剂类(含呋喃丹等杀线虫剂)、熏蒸剂和非熏蒸剂。大面积应用种衣剂省时省事,防效明显。熏蒸剂,如25%DD混剂,有效成分用量为120150kg/hm2,于播前15-20d处理土壤,防效较好,但运输使用困难,也很少使用。非熏蒸剂,生产中可选用3%呋喃丹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045kg/hm2,随播种一起施入土壤,防效显著。还可选用复合药剂防线1号(13%灭克磷+甲拌磷)等。,三、大豆花叶病防治(一)发生规律大豆花叶病毒主要在种子内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在感病的生育期内,感病越早,种子带毒率越高。大豆上繁殖的蚜虫是传毒的主要介体,多数有翅蚜着落于大豆冠层叶片为害。大豆花叶病毒SMV还可通过汁液摩擦传播。发病适温为2030,温度高于30时病株可出现隐症现象。长期种植同一抗病品种,会引起病毒株系变化,导致品种抗性降低或丧失。,(二)防治方法 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治蚜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种子田应与大豆生产田隔离l00m以上;筛选种子,清除褐斑粒。在大豆生长期间彻底拔除病株;避免晚播;采用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2.加强种子检疫引种时,对引进的种子要先隔离种植,从无病株上留取无病毒的种子繁殖。3.治蚜防病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喷雾。用银灰薄膜放置田间驱蚜。,四、花生青枯病防治(一)发生规律侵染循环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存活58年。病菌在病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土壤中或以病株作饲料的牲畜粪便中均可存活,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在田间主要靠流水传播,农事活动和人、畜及昆虫的活动也可传播。由根部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寄主,通过皮层进入维管束。在维管束内病菌迅速繁殖蔓延,造成导管堵塞,并分泌毒素引起植株中毒,产生萎蔫和青枯症状。病菌还可从维管束向四周薄壁细胞组织扩展,分泌果胶酶,消解中胶层,使组织崩解腐烂。腐烂组织上的病菌可借流水进行再侵染。,发生条件高温多湿发病重,当气温上升到2732,时晴时雨,多雨天气,或雨后突然转晴时病害往往严重发生;一般连作田发病重,管理粗放、地下害虫多、串灌、积水、伤根、烂根等都有利于病害发生;土壤瘠薄的粗砂田发病重。花生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一般蔓生型品种较直立型品种抗病;播种后3040d发病最重。,(二)防治方法1.合理轮作水源充足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旱地可与禾谷类等非寄主作物轮作。2.种植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3.加强栽培管理 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病穴撒上石灰消毒,不要将混有病残体的堆肥直接施入花生田或轮作田作基肥,粪肥要经高温发酵后再施用。施用石灰450750kg/hm2,使土壤呈微碱性,抑制病菌生长。病田要增施有机肥和磷钾,促使植株生长健壮。,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施100500mg/kg的农用链霉素,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34次;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用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灌根,均有一定的防病效果。,五、花生叶斑病防治(一)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子座、菌丝团、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或种壳上越冬。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子座和菌丝团可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和昆虫传播,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进行重复再侵染。79月份若降雨多,发病就重。土壤肥力差,生长衰老,分枝稀少的植株黑斑病发生重。连作田发病重。一般直立型品种较蔓生型品种抗病。,(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种抗病品种;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耕翻,实行轮作。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还可选用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30%联苯三唑醇(百科)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50%福甲硫(丰米)可湿性粉剂、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胶体硫悬浮剂等药剂。喷药时可加入0.1%助杀或害利平做展着剂,一般15d左右喷1次,共23次。,六、油料作物其他病害防治(一)油菜病毒病 发生规律冬油菜区病毒在十字花科蔬菜、自生油菜及一些杂草上越夏。秋季首先传播至早播的萝卜、大白菜和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再传入油菜地。油菜子叶期至抽薹期均可感病,子叶至5叶期为易感期。油菜出苗后约一个月(5叶期前后)出现病苗。冬季病毒在病株体内越冬。春季旬均温达到10以上时,感病植株逐渐显症。一般在终花期前后达到发病高峰。在春油菜区和夏油菜区,油菜苗期病毒主要来自十字花科蔬菜留种株。,秋季较油菜早播的十字花科蔬菜是油菜病毒的重要毒源作物。冬油菜区的主要毒源作物是萝卜和白菜。降雨量影响蚜虫的迁飞,而迁飞蚜虫数量及其活动能力与油菜发病呈正相关。当毒源和感病品种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降雨量是决定油菜病毒能否流行的关键因素。油菜苗期的降雨量与苗期发病率呈负相关,长江流域4月份降雨量在20mm以下的年份病害大发生,3149mm的年份病害发生程度为中等,80mm以上的年份病害发生轻。,防治方法选育与推广抗病品种,适当推迟播期,治蚜防病,加强栽培管理等。防治关键是预防苗期感病。,(二)大豆霜霉病 发生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和病残体中越冬。带菌种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播种带病的种子可引起幼苗发病成为田间中心病株。平均温度2024的天气常造成病害流行。播种后低温有利于卵孢子萌发和侵入种子。种子带菌率高,苗期病重。大田连作,田间菌源量大,霜霉病发生重。,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或从无病田中留种;实行二年以上的合理轮作,大豆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焚毁并翻地,减少菌源。铲除病苗,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可结合田间管理清除病苗。增施磷钾肥,中耕除草松土,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化学防治药剂拌种选用3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或选用8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田间喷药发病始期及早喷药,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等喷雾;每隔710d喷1次,共两次,用药液量1125kg/hm。,(三)大豆疫霉根腐病 发生规律土壤中病残体上的卵孢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当土壤中有自由水时,卵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游动孢子,随水传播,遇上大豆根以后,先形成休止孢,后萌发侵入寄主根部引起发病。带菌土壤飞溅引起叶部侵染。在大豆生长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湿度高或多雨天气发病重,重茬地、地势低洼、黏土、排水不良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种植抗、耐病品种,做好种子调运的检疫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种子及土壤药剂处理。播种时沟施甲霜灵颗粒剂;播种前选用35%甲霜灵粉剂按种子重量0.3%进行拌种。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 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植物保护,项目三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模块六 油料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习目标,工作任务,练习与思考,拓展知识,模块内容,学习目标,掌握油料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综合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任务2 油料作物害虫防治,工作任务,一、豆荚螟防治(一)发生规律 生活史及习性豆荚螟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45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作物田或晒场周围土中结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弱,受惊扰可短距离飞行。大豆结荚前,选择幼嫩叶柄、花柄、嫩芽或嫩叶背面产卵,单粒散产;结荚后多产在植株中、上部豆荚上,一般1个豆荚上产1粒卵。,初孵幼虫先在叶上爬行,后吐丝垂到其他豆荚上,然后在豆荚上结白色薄茧,经68h蛀入豆荚内;幼虫入荚后蛀入豆粒为害,并可转荚为害13次。幼虫老熟后脱荚入土,结茧化蛹。,发生条件高温干旱是促使豆荚螟发生猖獗的重要因素;大豆结荚期与成虫产卵盛期相遇受害重;结荚期长的品种较结荚期短的品种受害重,荚毛多的品种比荚毛少的品种受害重。,(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采用大豆与水稻等非豆科作物轮作;增加秋、冬季灌水次数,促使越冬幼虫死亡;选种早熟丰产、结荚期短、豆荚毛少或无毛的抗虫品种;调整播种期,使大豆的结荚期与豆荚螟的产卵期错开;采取豆科绿肥结荚前翻耕,大豆成熟及时收获,并随割随运,都能减少越冬幼虫数量。2.生物防治 老熟幼虫入土前,若田间湿度较高,可在土表喷施白僵菌粉剂;在成虫产卵始盛期释放赤眼蜂。,3.药剂防治 在成虫进入盛发期时,选定田块,定期检查产卵数。当100个荚上卵数激增时,为产卵盛期,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20%氰戊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也可选用2.5%敌百虫粉剂、或2%杀螟松粉剂3037.5 kg/hm2喷粉。老熟幼虫脱荚入土前可在地表喷药,毒杀幼虫。常用药剂有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10%氯氰菊醋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二、大豆食心虫防治(一)发生规律 生活史及习性在我国各地均为每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大豆田或晒场的土壤中作茧滞育越冬。成虫羽化后由越冬场所飞往豆田,在田间见到的成虫成团飞舞的现象是成虫盛发期的标志。成虫有趋光性,产卵有明显选择性,多数产在豆荚上,少数产在叶柄、侧枝及主茎上。,初孵幼虫在豆荚上爬行数小时后,从豆荚边缘的合缝处附近蛀入,先吐丝结成白色薄丝网,在网中咬破荚皮,蛀入荚内,将豆粒咬成兔嘴状缺刻。幼虫入荚时,豆荚表皮上的丝网痕迹长期留存,可作为调查幼虫入荚数的依据。幼虫老熟后在豆荚的边缘咬孔脱出,入土38作茧越冬。大豆收割前是幼虫脱荚的高峰期,有少数幼虫尚未脱荚,收割后如果在田间放置可继续脱荚,运至晒场也可继续脱荚,爬至附近土内越冬,成为次年虫源之一。,发生条件79月份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上,也有利于幼虫脱荚入土。大豆连作比轮作受害重。,(二)防治方法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把农业丰产栽培措施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1.农业防治 选用抗虫或耐虫品种;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大豆远距离的合理轮作,如采取水旱轮作;豆茬和豆后麦茬地及时翻耙,可提高越冬幼虫死亡率。当年大豆田距上年大豆田1000m以上可降低虫食率87%96%。耕翻地灭虫,特别是在化蛹和羽化期增加铲耥,可减少成虫羽化数量,减轻危害。,2.生物防治 人工释放赤眼蜂灭卵,在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盛期按30万45万头/hm2的放蜂量放蜂;采用白僵菌防治脱荚幼虫,在幼虫脱荚之前,按22.5kg/hm2的白僵菌粉用量,对细土或草木灰200kg,均匀撒在成熟的大豆田垄台上。,3.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抓住成虫盛发期和卵孵化盛期两个关键时期,把幼虫控制在蛀荚为害之前。(1)敌敌畏熏杀防治成虫取2节长的高粱秸秆、麻秆或其他秸秆,1节去皮蘸药,当药棒吸药达到饱和时,取出放入塑料袋内,到田间将留皮1节插入田间,每200根浸500mL药剂原药,600750根/hm2均匀插在垄台上。或用玉米的穗轴作载体,吸饱药后,卡在豆株的中上部技杈上。也可用其他颗粒或块状载体拌入药液,均匀撒布在田间垄沟中。,(2)喷雾法防治成虫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450mL/hm2,加水1125L喷雾,或加水22.5 L超低容量喷雾。5%S氰戊菊酯(来福灵)乳油、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375m1/hm2,常量喷雾,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朝上,从豆根部向上喷,倒着走,边喷边向后退。敌敌畏对高粱有药害,高粱间种大豆的地块不宜使用敌敌畏熏杀防治成虫。,(3)幼虫入荚期防治可选用拟除虫菊醋类或其他触杀类药剂对水喷雾,喷雾要均匀,特别是结荚部位都要着药。也可在成虫产卵盛期喷洒上述药剂。(4)大豆收获后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浇湿垛底土,湿土层厚3cm,然后用磙压实,再将收回的大豆垛在上面,杀死入土幼虫。,三、草地螟防治(一)发生规律 生活史及习性在我国每年发生14代,随地区而异。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丝茧越冬。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成虫具有群集性,飞翔、取食、产卵或是在草丛中停栖隐蔽等活动,均以大小不等、高密度群集的个体形式出现;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光性。,成虫白天潜伏在草丛及作物田内,受惊动时可做高lm、长37m的近距离飞移,据此习性可进行步测和网捕。成虫选择小气候较湿润又有成片的幼虫喜食寄主的地方产卵,单产或35粒呈覆瓦状排列。初孵幼虫先在杂草上取食,以后转移到作物上为害。12龄幼虫吐丝下垂,通常3龄开始结网,一般34头幼虫结1个网,4龄末至5龄常单独结网分散为害。幼虫老熟后,钻入土层49cm处做袋状茧,竖立于土中,幼虫在茧内化蛹。幼虫活泼,受惊即扭动逃离。大发生时能成群迁移达数公里。,发生条件温、湿度条件影响草地螟发生的重要因素。相对湿度为60%80%时,生殖力最高;幼虫发育的最适平均温度为20或稍高,相对湿度为60%70%。发生期蜜源植物的多少决定着产卵量的大小。草地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的天敌类群有寄生蜂、寄生蝇、白僵菌、细菌类以及捕食性的蚂蚁、步行甲和鸟类等。,(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耕翻整地,除草灭卵;加强田间管理,在草地螟幼虫入土后,及时采取中耕、灌水等措施。在受害严重的田块周围挖沟或喷撒药带,用于封锁地块,阻止幼虫迁移为害。,2.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幼虫3龄前。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除虫菊酯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等30005000倍液喷雾,或选用50%辛硫磷乳油80012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等常量喷雾。也可选用2.5%敌百虫粉或5%西维因粉等用量为22.5kg/hm2喷粉。此外,Bt乳剂、灭幼脲等对草地螟也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四、油料作物其他害虫防治(一)油菜潜叶蝇 发生规律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5代,广东发生18代。在淮河以北以蛹越冬;在长江以南至南岭以北以蛹越冬为主,少数幼虫和成虫也能越冬;在华南地区终年繁殖。成虫白天在植株间活动,夜间和阴雨天潜伏在植株上或其他隐蔽处。,防治方法早春及时清除杂草和摘除油菜老叶,可减少虫源基数。采用3%红糖液或煮甘薯、胡萝卜的汁液,加0.5%的90%晶体敌百虫制成毒糖液喷在少量油莱植株上,诱杀成虫。药剂防治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二)大豆根潜蝇 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蛹在大豆根部及其附近土壤中越冬。成虫飞翔力弱,有趋光性,多集中在大豆植株上部叶片附近活动。成虫取食大豆幼苗子叶或真叶的汁液补充营养,用产卵器划破叶片,舔食汁液,取食处呈枯斑状。幼虫孵化后,在产卵孔附近作短暂活动,后沿胚轴向根部钻蛀,在皮层和韧皮部取食,形成红褐色蛇形隧道,根部常呈开裂状。,防治方法合理轮作。大豆收割后深翻将蛹深埋,可减少次年成虫羽化量,秋耙地可将在土壤中越冬的蛹带到地表,增加蛹的死亡率。利用早熟品种适期早播,增施磷钾肥。土壤处理可在播前沟施3%呋喃丹颗粒剂37.5kg/hm2;种子处理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1%的有效剂量拌种。,(三)豆天蛾 发生规律在淮河以南1年发生2代,以北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912 cm土中越冬,越冬场所多在豆田及其附近的土堆、田埂等向阳处。次年春天幼虫上升土表作土室化蛹;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强,对黑光灯有强趋性;成虫喜食花蜜。,防治方法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发生期人工摘除幼虫和卵,结合秋翻拾除越冬幼虫。豆天蛾幼虫和蛹个体较大,可在春季或秋季犁地时,跟犁拾虫。豆田大龄幼虫较多时,可人工捕杀幼虫。用苏云金杆菌类制剂(每克含活抱子100亿)稀释800倍液喷雾,也可选用50%马拉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3000倍液液喷雾。,植物保护,项目三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模块六 油料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习目标,工作任务,练习与思考,拓展知识,模块内容,学习目标,掌握油料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综合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拓展知识 油料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拓展知识,一、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农业措施 1.深翻整地 秋季耕翻,清除病残体可有效降低越冬虫源和病源基数,减少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及土传病害的发生。对大豆原茬地,实行多耕多耙可破坏大豆食心虫的地下生活环境,减少羽化率。,油料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拓展知识,2.轮作倒茬,间作套种 水旱轮作能有效控制蛴螬、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和豆天蛾等害虫的发生,同时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疫霉根腐病和花生青枯病等土传病害。3.选种抗病虫品种 选种高产抗病虫或耐病虫品种可有效地减轻大豆食心虫、豆荚螟、豆秆黑潜蝇、大豆灰斑病、大豆花叶病等多种病虫害。4.加强田间管理 成虫产卵之前,及时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并深埋处理可有效地减少田间虫口密度。在草地螟幼虫入土后,及时采取中耕、灌水等措施,对压低种群数量也有明显效果。,(二)保护和释放天敌在大豆田每10m2挖1个长、宽、深各12cm的小坑,内覆盖杂草,可有效地引诱步甲、蜘蛛、蟾蜍等天敌栖息,增加豆田天敌数量。对大豆造桥虫、豆天蛾、黑点银纹夜蛾、豆小卷叶蛾、大豆卷叶螟等还可用赤眼蜂、苏云金杆菌制剂、灭幼脲等进行防治;对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可用白僵菌防治。(三)灯光诱杀发蛾盛期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成虫,可显著降低田间的落卵量。,(四)加强检疫在引种或调运种子时,要加强对种子进行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随种子调运进行传播。(五)合理施用农药 1.播前药剂处理种子 用辛硫磷进行闷种,可防治豆根潜蝇、二条叶甲、象甲、黑绒鳃金龟及网目沙潜等。利用敌百虫配制毒饵,可诱杀地老虎和蝼蛄等。播种时沟施呋喃丹颗粒剂,可兼治多种苗期害虫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种子包衣可防治大豆灰斑病及大豆霜霉病等。施用毒土、毒粪、毒颗粒也是防治苗期害虫的好方法。,2.生长期喷药防治 对大豆蚜、叶螨、蓟马等害虫要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对草地螟、豆天蛾、大豆食心虫、造桥虫类、夜蛾类、灯蛾、毒蛾、豆卷叶蛾等食叶害虫,达到防治指标(如草地螟28 头/m2以上,豆天蛾百株10头以上,造桥虫百株80头以上)进行防治。,二、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农业措施选种抗病虫品种。合理轮作,适时换茬。在南方冬油菜产区,应提倡稻油水旱轮作和麦油轮作,轮作年限2年以上。精选种子,适时早播,合理施肥,可促进形成壮苗,提高耐害性,增强抗逆性能;适期播种和移栽可避免蚜虫为害传毒;油菜花期摘除底部老黄叶,并集中销毁,可减少油菜菌核病菌源,消灭油菜跳甲幼虫;油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尽早进行秋耕,可减少越冬病菌和虫源。,(二)合理使用农药 1.隐蔽施药 播种时或油菜移栽后,沟施或穴施呋喃丹颗粒剂,可控制兼治蚜虫、苗期跳甲、靛蓝龟象甲等,且对天敌安全。2.喷药封锁 春播油菜区,防止早春跳甲等害虫从田边迁移至油菜田,在油菜子叶期于田边四周喷1020m宽的药带封锁侵入,效果很好。3.全田喷药应根据害虫种类、虫情,抓住关键时期用药 油菜苗期以控制蚜虫、菜粉蝶和跳甲为主,一般全田喷药1次即可。在抽蔓期和初荚期各施药1次,兼治多种害虫;盛花期选用菌核净等防治油菜菌核病。,三、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农业措施在有水浇条件的地区,实行小麦、玉米、花生两年三茬轮作制或水旱轮作,对花生蛴螬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无水浇条件的地区,实行花生与谷子或甘薯隔年轮作,对减少蛴螬数量也有明显的效果。在花生田边、地头零散种植蓖麻毒杀成虫,也可控制蛴螬的发生。清除越冬寄主,可减少虫源。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可防治花生青枯病。,(二)诱杀捕杀害虫在蛴螬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秋翻或花生收获时人工捕杀幼虫,可有效减少次年的虫源。(三)合理使用农药防治药剂拌种或撒施颗粒剂,可防治越冬蛴螬,兼治蚜虫或其他苗期病虫害。采用土壤熏蒸、沟施颗粒剂和毒土等可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生长期蛴螬严重的田块可在成虫产卵盛期顺垄撒施颗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