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应儿童天性的课堂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践.docx
-
资源ID:3385271
资源大小:82.79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于适应儿童天性的课堂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践.docx
基于适应儿童天性的课堂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践基于适应儿童天性的课堂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杭州市南肖埠小学课题组 鲁聪 一、研究缘起 破碎、割裂:课堂教学现象的审视 在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的今天,课堂教学的种种现实状况却仍不容乐观,其中令人特别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零碎与割裂。儿童每天到学校上课,不仅带着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获得新的知识技能的愿望,而且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志向、兴趣爱好、激情、快乐与悲伤的感受。也就是说,他们是以他们的本来面目跨进校门的。因此,课堂教学要考虑儿童的学习起点与实际生活经验。然而,现有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儿童的天性与个性,用成人的思维去认识与对待儿童;忽略儿童的学习基础,割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儿童的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往往局限于教材本身,较少考虑儿童自身发展特点及其真正的需要,忽略课堂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孤立、静止的呈现知识内容,阻隔了学生与学习内容、学习环境之间的真切交流。这一切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零碎的、割裂的、孤立的现象,无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效的发展。 整体、系统:现代教学观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如何弥补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遗憾?现代教学观给予了启示,即用系统的观点考察课堂教育,用整体的相互联系的思想来研究课堂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要站在一个客观的高度把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俯瞰。系统的最基本特点是系统的整体性,它要求教师把教学诸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策略地进行组织、传递和管理,要求学生把学习视为一个整体,从知识、能力、习惯、策略等多方把握,并指向受教育者的气质、修养和能力的整体提高。注视教学系统的每一个构成要素,教师要用整体分析的方法来把握其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科学完善的认知结构;整体把握受教育者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全面、灵活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整体把握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使课堂呈现出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学习风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教学管理策略,改善教学的整体条件,提高教学效率。可见,在现代教学观引领下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系统是应对当前课堂教学弊端 1 的良好途径。 成功、快乐:校园的终极追求 在有的学校里,儿童一旦上学,好象一下子就变成了“小大人”,失去了童年。而在我们所追求的学校里,儿童只有在学校里才成为真正的儿童,这样的学校是快乐的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学校应该是学生精神生活策源地,应该培养精神生活丰富的人,而不是应该仅仅以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为满足。如果教师上的课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生动有趣的,并在课外采取各种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学校就有可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策源地。学习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但不是唯一的领域。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有丰富的精神生活,都有自己引人入胜的活动,都能获得学习与认识的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带着对新事物和获得成功的快乐这种激动感受而放学回家。这种快乐的感受是学生克服和得到发展的必要的精神力量的源泉,没有这种快乐,对一个尚未成熟的人来说,最容易的学习任务,也会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 快乐是儿童对自己的力量的乐观主义信心的源泉,是对获得精神财富持有效态度的条件,没有这种财富,就不能有精神发展。引导儿童发展的教育相信每一个儿童的无穷潜力,善于洞察儿童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儿童的内心活动,深入理解他们的行为举动的意义,从而有的放矢的教育他们。教师发挥引路人的作用,指引儿童走上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在儿童今天的生活和明天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校园要成为儿童的乐园需从课堂教学开始。 基于上述三方面的认识,我校尝试以课堂教学入手,开展适性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儿童的天性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来构建新课堂教学系统,使学校教学从儿童的立场出发,适合并引导儿童的发展,帮助儿童完善自己的成长过程。 二、研究设计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适应尊重儿童天性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系统的构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引导儿童全面而有效的发展,为今后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通过研究,使学校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通过研究,深化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改革,探索出符合学校实际并能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教育教学,提升学 2 校的社会美誉度和认可度,走上品牌发展之路。 概念界定 适性教学:是以了解与尊重儿童天性为前提,引导儿童为关键,促进每个儿童最优发展为目标的教学。适应儿童的天性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尊重儿童天性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很大可塑性和发展潜力的青少年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其积极主动、健康活泼、愉快幸福地成长。第二,适应儿童的天性并不是简单适应,而是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儿童健康发展,所以本课题研究中适应儿童天性指的是了解、尊重、引导、发展。 “适性教学”课堂教学系统:以儿童的天性作为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为达成儿童最优发展目标,各课堂教学构成要素按照一定互动方式组织成的结构与功能集合体。教学系统结构完善、功能最优。教学系统包括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一切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多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系统。由于本课题所构建的课堂教学系统以儿童的天性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因此重点关注教学系统中的学生、课堂教学过程操作及教学支持等直接相关的三个子系统,研究各个子系统自身的运作及彼此的互动方式。 课题理论阐述 1儿童的天性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的。儿童是自然之母送给人类的“杰作”,是有生命力的、精力充沛的、能动的、无限的“自然存在物”,人类对儿童这个“自然存在物”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在教育儿童的工作中,教育与自然之母是接力相承的,不能违背由自然之母决定的儿童成长的规律 。每一个儿童都具有独特的自然赋予的作为天赋、才能而潜藏着的内在力量,教育者的使命在于使儿童的这种内在力量发挥作用。 儿童是一个个不断生成着、发展着和创造着的生命体,他们总是在告别过去、走向未来,在向他人、向社会、向自然开放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自我”。教育理应依据人的生命本性,尊重儿童生命的价值,促进儿童生命的发展。教育尊重生命,就是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每个特殊的个体来说,这意味着尊重儿童的差异性、独特性,把儿童看成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儿童的天性理应成为学 3 校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儿童的发展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发展,发展是人的自我完善的一种需要。儿童是处于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人,他们生理、心理机能尚不成熟,需要得到发展。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这是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发展着的生理、心理机能所使然,是自然的、正常的。儿童的天性主要表现有很多,比如儿童的好奇心强,好模仿,好动,集中注意的持久性不强,容易被形式所吸引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并不等于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放任自流,而是在尊重儿童独有的天性基础上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儿童天性中有利于学习的方面。 教育是一种使人向善的活动,是一种引适性的活动。教育者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因势利导的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充分开发儿童的潜在能力,在他们的个性整体、和谐发展上下功夫,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和创造力。教育要发挥对学生发展的引导作用,使人的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指引合适的方向,引导学生健康、有效的发展。因此,儿童的发展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3整体的教学才能促进儿童全面的发展 教学必须关注所有儿童的最充分发展,学校的责任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条件,为在校学习的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合理的、现实的学习活动。为此,必须构建整体的课堂教学,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系统整体性的集中体现,整体的课堂教学就是用整体的方法优化教学系统,兼顾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情境全体,细致分析各部分的内外部条件,进行整体调控,实现教学最优化。儿童的天性与个性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整体的教学能够从儿童表现的整体状况去全面的研究儿童,尊重儿童整体性的天性与个性,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 理念与原则 1构建教学系统的理念 4 儿童本位 本课题所构建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以适应并尊重儿童的天性作为出发点的,因此儿童本位的教学理念在研究中得以体现。 尊重天性:儿童天性中所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给人带来纯洁与美好的感受,是激发人欣赏和体味生命美的真谛所在,也是儿童天性最具魅力的东西。天性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处于黑暗的状态,它需要意识的照亮。教育就是要唤起沉睡于天性深处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发展的意识,挖掘儿童天性中潜在的能量。教育不仅要表明儿童的这种天性存在,而且要呵护这种天性,让教育成为儿童享受自己生命的最好途径。教育理应依据人的天性,尊重儿童天性的价值,促进儿童天性的发展。 尊重个性差异:个性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在教育中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兴趣和发展的目标的条件下实现的。儿童的个性各异,每一个儿童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每一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天赋、才能。每个人的个性是个人与周围环境间即时和长久互动的产物,它不只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一系列独立而固定的品质,更是由过去和当前的各种条件所造成的优势及劣势。因此,教育者不能千遍一律的、无区别的去对待他们,教育不能强制地为每个人设立惟一值得追求的具体目标,不能强制地把每个人纳人惟一的发展的轨道,不能为每个人设立同样的世界观念、价值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教育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限制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而是要探索适合并引导不同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尊重和满足他们的自我发展需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要让孩子基于各自的个性,又发展各自的个性,以个性带动自己的全面发展。 有效整合 元素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系统的元素中,有的是不宜再作分解的,且必不可少的部分,被称为要素。系统的整体属性取决于要素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即系统的结构,各个要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要素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协调,部分服从于整体;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不同的功能之和。系统的整体性总是表现了一定的整体效应,即表现出系统的某种效果,功能和作用等。教学系统,则表现出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学系统由各个教学要素组成,系统整体的环境、要素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新课堂教学系统的构建能够有效整合系统内的各个要素及各种资源,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 5 率,表现出系统的整体效应。 2课堂教学系统的基本框架 集体诊断 学生研究系统 课堂教学系统 教学操作系统 教学支持系统 个别研究 游戏平台 合作平台 发展平台 教学硬件 教学软资源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系统是庞大的、复杂的,其中又包含着诸多的子系统,子系统彼此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受教育者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构成要素自成一个子系统,课堂教学的变革从研究学生起步,学生研究系统的启动是课堂教学系统构建的奠基工程,清楚了解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具有哪些特性,以此作为我们教学研究的基础。教学操作系统是课堂教学操作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所有的基础研究与保障条件都是为了这一系统的有效运作,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直接依靠这一系统的稳定有序发展。教学环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学环境作为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过程、学生以及教师都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支持与保障的功能,因此创设新型教学环境系统是课堂教学系统构建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操作系统良好运作的支持系统。教学操作系统只有在这两个系统正常运作的前提下,才能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其中的活动。 3构建教学系统的实施原则 顺应性原则 学记说:“不凌节而施之谓孙” 。这里的“孙”就是指的是顺应性原则。每一个儿童都具有独特的自然赋予的作为天赋、才能而潜藏着的内在力量,即是天性。适性教学基于尊重儿童天性,因此我们课堂教学首先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在学习上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特别表现,我们的课堂教学 6 就是要顺应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和反思教学。 导向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适应儿童的天性是首要的,但是不是唯一的。教育作为育人的活动,就责无旁贷的把促进人的价值实现,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引导儿童天性最优化发展作为自己的重大使命。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如何更好地发展取决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每一个儿童积极主动发展,这样我们教学才是主动的。 弹性原则 系统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有“动”的观念。一般来说,变动过多、过快,不利于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固定不变,也会阻碍发展和前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系统必须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使系统拥有弹性与张力。课堂教学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动之中,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死板僵硬的,而是做到教学要求高低不等、教材内容区别对待;教学方法引领得当、教学过程快慢适切;教学评价同异个别、教学管理有效自如;教学氛围张弛有度、教学条件宽紧合度等等,给予师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和选择,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系统处于一种良性运作的状态下。 及时反馈原则 既然说教学系统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显然系统内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流与反馈,分解出有用信息和无关信息,使系统的运转更加有效。在课堂教学诸要素构成的系统中,教师是重要的直接的控制因素。在教学第一线从教学活动的教师,其控制作用表现在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利用教学媒介,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参与,调动他们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完成全部教学过程,确保优良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各种评价和反馈活动,其评价是不断收集各种评价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找出偏差,并反馈到控制系统,为教育教学提供种决策依据,起着强化正确、修正错误,调节进程,改善方法,巩固信息和增强辨别力的作用,以实现教学系统的高效化和最优化。 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参与研究的教师根据科研与教学能力以及自愿原则选择研究方向。本研究允许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有自己的创新, 7 对实施过程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反省和改变现实,解决教学中如何更好的适应并引导学生发展的问题。参与研究的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随机确定自己所任课的某个班级成为研究的实施对象,通过学生纵向变化的分析来评定研究的质量。教师在研究中通过“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这一过程的不断循环往复而形成的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渐渐逼近研究的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可运用访谈、调查、观察、测量等各种研究方法,力求整个课题研究能全面反映教学事实,以取得最接近教学实际的结论。 三、操作:从儿童天性出发的教学实践 教学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系统,由诸多个子系统组成。由于新课堂教学系统以儿童的天性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因此本课题重点关注教学系统中的学生、教学过程及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等直接相关的三个子系统,研究各个子系统自身的运作及彼此的互动方式。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重点关注教学方式的革新,希望在构建新课堂教学系统的理念指引下,结合我们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际状况,探索出能促进学生潜能最大可能发展的多种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充分适应每个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的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不断的对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能力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诊断,以便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倾向,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提出依据。 研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启动学生研究系统 受教育者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构成要素自成一个子系统,学生研究系统的启动是课堂教学系统构建的奠基工程。从学生自身的原因来分析,影响学习的因素又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学生个体学习效果的差异在所难免。除了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等影响外,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在以儿童天性作为课堂教学出发点的适性教学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更多的人文关怀,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那么对于学生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只有在真正认识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的基础上,我们适性教学的实施才能显得从容不迫。适性教学开展的前提之一就是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和他们的现实需要,因此,教师需要努力去认识、去研究学生,并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学 8 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对教育的认识。以下三个相互联系、彼此补充的子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生研究系统。 1分析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完整地解读学生个体 学生常常在教师所安排的照顾个体差异的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中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只要教师视学生为创造者、发明者和发现者,与他们共享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之乐趣,他们就会对于教师为他们各自所安排的情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投入极大的能量,就会对教学活动中令人惊奇的地方和不一致的地方满怀发现的期待和喜悦。学生的成长档案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其中收集了学生的成功与失败的重要信息,因此,教师对一位学生的成长档案的仔细阅读和分析,能直观具体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成长过程,从而在教学中采用相应的对策。 案例1:学生成长档案册面面观 从识字档案袋中寻找学生主动识字的途径 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 Y老师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小的档案袋,把认识的生字做成生字卡片放进档案袋里。卡片的一面是字,可以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也可以是自己或家长写的,自己写得一定要写正确。每半个月举行一次识字档案袋的交流活动,每个同学再学习小组中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识字档案袋中收集的字展示给大家看,还要根据其他同学的要求认读其中的一些字。老师则在档案袋所收集的字中分析学习资源的来源,划 归学生识字的范围,以便下阶段继续引导学生从更多更好的途径进行课外识字。 “缺陷”小画册促他成为小画家 小涵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喜欢漫画,从一年级开始课外参加了漫画兴趣班,现在参加学校的七彩画社社团活动时专画漫画。小涵从一年级开始就将自己的漫画收入成长档案册中,后来成长档案册收满了,老师给他想了另外的法子:建立一个自己的漫画画册,将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都收入其中。令人意外的是老师还求他建立一本“缺陷”作品 9 本,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当时指导老师的点评,有的写着“背景单一”、有的写着“主体太小”,有的写着“构图安排不合理”。他说:当时不太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让他把画失败的画页收集起来,现在明白了,因为每一次失败的原因,总能不断提醒自己在下一次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要画得更好。 学生在学习上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均存在差异性,对于每一个拥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不仅应该允许他特殊做法的存在,还应该鼓励他的这种特殊性继续发展。一个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他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即孩子的天性中有着愉悦性,上述案例中美术小画册就是运用了这方面的特性,它是很多低年级学生乐意建立的档案册,同时对于特长学生给予不同的收集要求,在收集整理与分类的过程中,这位同学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教师则通过档案袋分析,让学生也学会尝试反思学习失败的原因,并作为下一学习阶段的重点。而案例中提到的识字档案袋中所反映的信息,包括了学生识字的范围、途径、频率等各方面的内容,具体反映了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等方面的差异。 “学生成长档案袋”所记录的不仅是学生经过努力获得的成绩,更是学生在学习上自信与勇气的见证。它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注重了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档案袋评价的功能更让教师能细致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轨迹,分析学生情况,以此作为每一位学生下阶段的学习科学的规划基础。 2进行教学前的测查与诊断, 把握教学生态 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明确学生的学习基础,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功能,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潜能得到发挥,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教师主要采用个体差异的测查诊断,这一过程可以使用测量、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从这些方式中获得的材料中能够得到学生学习基础的具体资料,并帮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的选择。 前测诊断操作流程:分析教学重难点准备前测题 进行前测分析前测结果设计教学、安排学生座位。 10 案例2:数学课堂9加几进位加法的教学前奏 学生在学习前对9加几的进位加法掌握的情况不同,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前测,用9+3和9+5二道题为例,对学生逐个进行测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他们分成四类:第一类:计算速度快:1、有方法,2、无方法;第二类:计算速度较慢,但有方法;第三类:知道得数,但无方法;第四类:不会计算:1、学习基础较好,2、学习基础较差。通过测试,发现班里大部分学生都会计算,不会计算的只有8人,而且8人中有4人是基础较好的,这与我预想的大致相符。根据测试情况,教师把同类的学生安排同桌,并把第一、二、三类和第四类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把第四类中基础较差的4名学生分在同一个四人小组,方便进行分层分类教学。 在教案中,把教学目标更细化了,并加入了学生情况分析、具体情况分析、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环节。同时,出于分层分类学习时间的考虑,把速算这一环节放到分层分类结束后全体一起学,并且在指导B组学生学习时用上摆棋子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而在课的结尾部分,设计了一个加法游戏。在课堂上进行分层分类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各个层次各种学习特征的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后都有所提高。 上述案例中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采用前测与细致分层的方式,充分了解班级学生计算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改变了以往齐步走的方式,真正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每一个学生更大发展。我们也能清晰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有认知方面的,也有情感方面的。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不同,智力水平不一样,所以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不一样;学习习惯差异也深刻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态度、自信心等集中表现为学习的持久力,学生之间此方面的强弱差异也非常之大。因此教学前的测查应有详细的目标指向,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应包含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对学生的教学前测与诊断必须考虑全 11 面。 3组织任课教师的恳谈沙龙,激活教师研究智慧 合作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必然诉求,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它能打破分科教学模式中课堂的封闭与互相独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互不干扰,各自为政的局面,可是目前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学校客观条件限制以及教师缺乏合作的技能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可是在研究学生的问题上,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恰恰是事半功倍的。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则在于激发每一个学生作为全部学习的基础的创造能力。定期进行任课教师的恳谈沙龙,根据每一次议题的不同,集众教师之能来重点分析一部分学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学习表现,因此同一个学生在每一位教师眼中是各不相同的。恳谈沙龙不仅帮助教师全方位了解每一个学生,更加强了教师间在教育同一个儿童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案例3:三班任课教师的恳谈沙龙 三年级班的小郑同学是个非常“特别”的孩子,上课时他总是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望着黑板,下课后,就转头看看窗外。不愿和同学们交流,很少会靠近老师,从来不会。新接班的叶老师和他聊天,发现他的语言表达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孩子的表现有自身的智力原因,作为班级的一分子老师们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在一次年级恳谈会上,叶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说起了这个孩子的情况,其他老师反映他在课上的表现相差无几。这时,美术老师忽然提到:“小郑的画还不错,虽然有点脏乱,但是能照着我给大家欣赏的画来画一点内容。画的时候,也很认真的。”这番话给其他老师不小的启发,体育老师马上想到以后体育课可以让他做比较简单的模仿动作。叶老师则是单独为他布置作业,让他仿写生字。两个月下来,他居然认识了好多字,也知道考试卷上要写字了。有一次语文考试,识字写字部分居然得了15分。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啊! 12 在公办学校,像案例中所提到的小郑这样无法跟上同龄人,却由于家庭原因不能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现实是存在的。通过案例所描述的恳谈会,任课老师更好的掌握了小郑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采用了适合并发挥其优势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恳谈会让教师们交流了平时自己观察的点点滴滴,抓住了学生的特点与优势,提供需要给更多的教育者,让教育的力量汇集。孩子的能力发展本身就是有差异,而孩子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的表现更是由其兴趣、技能的发展影响的,在每个任课老师的眼中同一个孩子的表现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恳谈沙龙就让我们学会多元观察孩子。我们都知道合作的力量大,但是在现实中老师们常常埋头于自己的教学中,而忽视了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恳谈会是一种促进教师共同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的形式,让老师们在特定的时间进行有主题的交流。在会中一般会有一个核心人物, 一般由年级组长或本年级骨干教师担任,交流前,每一位老师要围绕本次主题准备好自己的发言,每一位教师都要畅所欲言,并且积极参与其他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从而使恳谈沙龙活动实现互动交流。 适应与导向相结合的教与学的变革:运作教学操作系统 教学操作系统是课堂教学操作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所有的基础研究与保障条件都是为了这一系统的有效运作,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直接依靠这一系统的稳定有序发展。教学操作系统又包含了诸多构成要素,因此,在规划与设计这一操作系统时,我们提出创设新型教学方式这一要素为主要任务,同时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其他教学操作系统要素的变动。 我们认识到,教育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生命成长的需要才是教育的主体内容。我们不能把童年视做单纯的为成年生活做准备的阶段,而应视为人类独立的形态阶段。儿童生命的独特性是实施教育的依据,因此,展示给儿童的内容应有助于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丰富儿童的生命体验,运用的方法应以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参照,同时还要合理的彰显教育在儿童生命成长中的必要张力,发挥其引导作用。儿童的天性包括很多,比如好奇、好玩、好动,喜欢同伴玩乐,有旺盛的求知欲,喜欢探究,偏于直观形象的思维等等。因此,基于儿童的天性以及发展个性为目标,我们对教育者的引导作用有清晰的认识。我们认为,对于不同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适性教学可以是直接的传授与指导,可以是间接的诱发与引导,也可以是引导学生增加自我指导能力,其中的关键词是适应、引导及发展,适应是基础,引导是宗旨,发展是目的。因此在构建教学操作系统时,我们就是根据关键词层层深入,使得其中的子系统构建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1搭建游戏平台,让儿童在形象直观中愉快学习 游戏化愉快教学 13 游戏是一种自然的、具兴趣的、活泼的运动,既能发展身体也能发展智力,判断力、知觉力、观察力、想象力、创作心、冒险心皆能从游戏中渐渐的养成。游戏是儿童受内在力量的驱使认识现实的一种方法,而且,在游戏中,儿童的认识活动有很高的效率。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运用儿童游戏的这种心理机制,大大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使学习成为他们引人入胜的事,使他们乐意学习。 游戏心是儿童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在游戏中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自由、开放和体验地进行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儿童具有的愉快性、活动性的特点,进行游戏教学研究,将教学内容用各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编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游戏进课堂不在于把教学变为游戏或用游戏取代教学,而是要运用儿童游戏的心理学原理,创造类似游戏那样的一种教学情景,把要求儿童在一定教学阶段上必须掌握的知识变为他们自己感到非常重要的,使他们感到学习任务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学习对象仍然是教师给予的,但他们在主观上觉得,这是他们在自己要的基础上接受的,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教师尊重、听取他们的意见的,是跟他们一起商量决定的。在这样的课上,儿童的主体意识得到了调动,学习也就成了他们渴望的乐事。游戏的形式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与发现。 识字课游戏教学流程:分析学生识字基础根据本课识字需要设计游戏形式进行游戏 继续下一游戏 评价学生掌握情况并选择 重复本次游戏 案例1:一年级识字复习课虚拟语文迪斯尼游乐园 宽敞的合班教室里,正在进行着一次别开生面的游园活动,33个小朋友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大屏幕上变幻的画面,跟随着金老师生动的语言介绍,走入了充满新奇与快乐的虚拟语文迪斯尼游乐园。在这个虚拟的游乐园中,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用知识“买”到了游乐园的门票;大家开动脑筋想生字,大家一起坐上了美丽的摩天轮;跟着欢快的音乐蹦蹦跳跳,还坐上了跷跷板;最后还和动画明星们一起进行了欢乐的大游行。长长的四十分钟里,小朋友和听课老师始终沉浸在快乐的心情中,似乎忘了这是一 14 节语文园地四的语文复习课。 在教学的进行中,坐摩天轮的环节煞是热闹:大屏幕上出现了三架摩天轮,上面分别挂着“三点水”、“提手旁”、“口字旁”,小朋友们讨论哪些字里带有这个偏旁,凑够了数就可以“坐”上摩天轮。 “我们组选三点水我的名字里的沁字就有的!” “好的!好的!我的润字也有!” “还有邹滨壕的滨也是的。” “我妈妈名字里也有,潘晓梅的潘。” “我们选三点水!长江、西湖、黄河,我知道三个字!” “汽水的汽,我在饮料瓶子上看见过的!” 孩子们为了坐上摩天轮,运用了各种渠道去达成任务,有的从自己的名字里找,有的想到了同学的名字;有的从语文书上找;有的调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还有的选用最直接的方法,问家长、问老师,学生多渠道识字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而且在活动中,学生也全面复习了识字的方法,真正做到了寓学于乐。 低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游戏是他们最为熟悉并乐于进行的学习方式,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将语文识字课中的内容进行重组,设计有情节、有趣味的游戏方式,让儿童在玩中不知不觉进行了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这比单纯地分析字形、寻找规律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果,更让儿童喜欢。游戏教学方式实质贯彻的是“寓教于乐”,它符合儿童天生的那种愉悦性和活动性,因此,在游戏教学的设计中游戏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适合教学内容外,游戏本身必须有极大的趣味性,有一定的游戏法则,使参与者拥有尽可能大的发挥主观能力的空间,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边玩边学,边学边玩。 15 形象化图示教学 儿童的思维方式偏向于形象与直观,我们提出的图示教学法就具有直观的作用,但与以往教学中的直观教学挂图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思维活动是一种不能言之于口、闻之于耳的内心的语言,图示教学法就是把这种脑海里呈现的内心的语言通过代码处理使之变为可视的图示,成为学生思维的出发点,掌握教学内容的依靠点,它是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理解内容、掌握内容的思路。所谓教学内容的依靠点,也就是教学内容中关键问题的提要,但它不是以提纲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去背熟,而是以关键性的词语、字母、数学方法的计算、数字、草图、图表等体现教学内容关键问题的图示,它既是教师讲解教学内容的思路的物化,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住教学内容,避免死记硬背。 很多教学内容是教师通过叙述把知识教给学生的,但在课堂上只有那些能听懂、理解教师叙述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在学习。这样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上并不是大多数,总是有学生是带着或多或少的知识空白点放学回家的。图示教学具有直观的作用,为学生在课上理解教师的叙述和记住教材内容开辟了可能性。图示把教师讲解的知识物化了,使教师叙述的逻辑思路成为学生可视的,从而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集中到理解教师叙述的内容上来,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当教师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后,学生慢慢的也学会自己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地方、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复习课教学流程:教师呈现本堂课内容的图示教师根据图示提供的思路复习内容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自己的理解模拟过程教师检验学生思路并评价结果以供完善 案例2:地方课中的形象记忆法 地方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把下面的文章背下来。由于在以前的课堂上教师多次用图示教学授课,学生对于简单的学习内容已会用这一方法进行自学。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麦田。一阵晚风吹来,麦子一起一伏的,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中。麦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 16 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妈妈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他们入睡。 看完题目,学生们立即动手,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记忆。 小A在纸上画了一张图: 接着就开始默记起来,不大一会儿,他就能够八九不离十地背诵了。无疑,图上的这些符号给了他许多信息的提示。还有的同学采用了其他的方式,有的将符号画在一起,有的将每句中关键词标出来,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练习结束以后,老师让同学们谈谈学习体会。小A说:刚才,我就是把每一句中最重要的几种事物画下来了,虽然这画只有我看得懂,但是,它提供给我事物之间的顺序和联系,这比我以前一句一句背诵要强多了。还有同学还说到这样的图示方式甚至可以尝试用于科学课用来记忆物体的特性等。 一张图示就是一定量的教材的信息系统。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图示进行教学,学生对此形式已很熟悉,在自学中学生会熟练运用此方法进行学习。对于上案例中这段文字的记忆,小 17 A学生用自己喜欢并能理解的符号提示自己进行有意记忆。这只是地方课中教师设计的一个小练习,其实在许多课程中,形象的图示教学方式都非常受欢迎。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就如化腐朽为神奇一般让教学变得更切近学生。小学生更善于用形象法学习这和他们本身具有的形象性密切相关,具体形象性是儿童的思维的主要特征,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在学习上他们仍然喜欢直观的事物,对色彩、图片很敏感,对抽象的词语较难理解。图示教学法正是起到了过渡阶段半形象半抽象的作用。 2搭建合作平台,让儿童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 互惠性合作教学 交往与合作表明了人与人作为主体相互作用的一种独特形式,人正是在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着活动、活动的方式与结果、观念与思想、兴趣与情感等的交换的。儿童在学校的交往中开始互相观察,交往增多并发现共同兴趣,学习对儿童提出了共同任务,产生了相互间的严格要求与彼此帮助。儿童乐意在同伴中学习、群体中学习。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不同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自己的学习,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形成理性精神。 依据中高年段学习特点,我们提出互惠分组教学,即在数学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途径,在学生的“非组织群体”内营造鼓励、合作、互利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帮助、指导等多级沟通和多向互动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