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模板总结.docx

    • 资源ID:3382026       资源大小:43.3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模板总结.docx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模板总结综合题答题思路模板总结 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五步操作程序: 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模拟训练: 从大气环流角度,解释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 分析图示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结合图示地区的地形,评价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比较两地水土流失带来损失的差异性,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从环境角度,分析该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描述 简述 说出 阐述 例析 评价 分析 比较 意义 影响 措施 判断 变化 关系 结构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2.。不利:1、因为.所以.2.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意义+其它地区意义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影响+其它地区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或错误、因为.所以.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列出“模板”。 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 书写答案。“地理语言”、“套装语言”、“逻辑语言”、“精炼语言”、“一语中的”。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 地形特征: 第 - 1 - 页 共 7 页 1.地形类型和各地形所占比例;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半山腰的降水量最大 3.地势高低: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 干湿度影响因素: 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 2.地形; 3.尘埃 风力的影响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2.距高压中心远近;3.摩擦力大小;4.植被多少;5.地形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 5.水能:与地形、气候有关 6.凌汛 河流的水系特征: 1.发源地、长度、入海口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和支流形状 7.有无湖泊沟通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第 - 2 - 页 共 7 页 3.天气状况 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 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 2.气温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 3.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 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注意:内力+外力,不可遗漏 人口分析要素: 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人口变化趋势、人口迁移方向和原因 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 对迁出地影响: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3.河流;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 4.地价 中心商务区:市场最优,零售、高端、耐用品 大型批发中心:交通最优, 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 2.地质 3.气候 4.土地 第 - 3 - 页 共 7 页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 3.远离重要文物古迹 4.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植被破坏、避免噪音污染扰民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强地区交流和联系,促进当地和沿线的经济发展 3.有利于当地资源外运,所需产品运入 4.巩固国防、民族团结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提供农副产品和消费市场 4.交通因素 5.市场因素:消费水平、消费意识 6.科技因素:大学、科研单位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工业基础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 有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不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协作配套条件 工业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综合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减少三废排放 4.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加强生态建设 5.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6.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 2.气候 3.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数量 5.科技 6.工业基础 注意: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等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析。 港口码头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水域条件:水深、岸陡、避风 2.陆域条件:地质、地形、坡度 社会经济条件: 1.经济腹地条件 2.城市依托 3.交通联系 4.政策条件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第 - 4 - 页 共 7 页 自然条件: 1.地形 2.气候 3.河道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数量密度、经济水平,运输需求量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 2.地质条件: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淹没区大小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 2.地形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大陆架情况 2.水温情况 3.河口处 4.洋流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1.气象条件:天气晴朗,降雨稀少,大气透明度高; 自然条件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影响初始发射速度,影响燃料消耗和发射成本 3.地势:平坦开阔,便于跟踪和搜救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不造成伤亡和破坏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和保密需要 隧道的选址条件: 1.地质构造: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天然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2.岩石性质 3.长短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长途汽车站 市内公交站 1.站前路况;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地价和土地面积 1.与其他站台近且错位; 2.距道路交叉口近; 3.靠近商业点; 4.避开十字路口 人文条件 飞机场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1.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2.地质:地基稳定;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环境要求:距市区有一定距离,附近不能有学校、医院、养殖场,不能有高大建筑物和山峰。 交通条件评价: 1.交通方式和种类; 2.交通线路密度; 3.交通方向与经济点关系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2.水文特征 3.降水特征 4.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 2.围湖造田 第 - 5 - 页 共 7 页 治理措施 上游 中游 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下游 其它 加强天气监测、预报;鼓励参加灾害保险;学习抗洪知识技能;提高防洪意识 修建水库、拦截上游加固大堤,清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来水;植树造林,减淤疏浚河道, 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1.气候特征;2.河流和湖泊;3.农作物需水季节 1.用水量大;2.利用方式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气候;2.地形;3.土质;4.植被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破坏植被 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1.气候;2.植被 破坏植被 合理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自然原因 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不合理灌溉 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不合理灌溉 滴灌技术等 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三江平原 青藏高原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河流较多,植被茂密;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长江中下游平原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第 - 6 - 页 共 7 页 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1.降水;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3.植被 破坏植被 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地震破坏程度的影响因子、治理措施 影响因子: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的抗震能力;发生时间;发生地点。 防御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灾害强度;2.当地自然状况;3.灾害时间和地点 人口、经济水平、经济密度、距发达地区远近 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能源短缺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1.常规能源缺乏;2.分布不均 1.消耗量大;2.利用率低;3.能源消耗快速增加;4.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5.石油储备体系健全。 1.能源多元化战略,实施跨地区调配、进口能源;2.提高利用率,节约能源;3.控制高能耗工业;4.能源循环使用;5.开发新能源,完善能源结构;6.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产业转移方向、原因 劳动密集型工业 高耗能高污染工业 原因 结构评价 调整方向 城市乡村;东部沿海中西部内陆;发达地区落后地区 中国大陆;欧美港澳台、日韩中国大陆;中国非洲、拉丁美洲 劳动力和土地廉价;自然资源丰富;转移污染;环保成本低 结构比例;结构变化、对比相关地区结构;优劣评价 低耗能低污染;调整三大产业比重;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 产业结构评价、调整方向 旅游条件的评价 旅游价值; 市场距离;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地区接待能力; 环境承载量。 旅游价值的评价 旅游资源质量 集群状况 地域组合状况 与周边旅游资源组合 第 - 7 - 页 共 7 页

    注意事项

    本文(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模板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