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白话译本.docx

    • 资源ID:3378285       资源大小:95.66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白话译本.docx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白话译本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白话译本 周廷学敬译 印光大师序 净土法门,普遍施惠于上、中、下根器的众生,的确是释迦如来修行成佛、教化众生,使他们从发心修行直至圆成佛道的最玄妙的途径;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宏愿,让九法界众生同受救助,真是众生尽快出离苦海、今生就往生净土、念佛成佛的最好方法。念佛法门,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一切教法中兼靠佛力而成就的特别法门,是不能够与一切大的小的方便的究竟的靠自力修行的其他法门相提并论的。世间许多人都认识不清楚,稍微聪明的人,大多自恃自己的才智能力,不肯修持这一法门,并小看修持净土法门的人,觉得他们浅薄无知而称他们为“愚夫愚妇”,好像与这些人一起将会降低自己身分一样。就这样把这一生就可以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极大利益让给所谓的“愚夫愚妇”,而自己却不愿意得到这种利益,这岂不让人可怜吗?殊不知,净土法门广大无边,是一切法门的发源与归宿法门,因此一切法门没有哪一个不是从这一清净法界产生,没有哪一个法门不最终以这清净法界为归宿。如果一个人已经断尽了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圆满证悟了佛的四种德相,那么,他不修净土法门也行;如果还没有修到这种境地证到这种果位,那就请暂且跟随华藏世界大海众中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觉等菩萨们一起修行,将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的不可思议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实现尽快圆满证得佛果的愿望。能够像这样做的人,才可以称得上具有大智慧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世出世间一切该做的事就算完成了。即使这样,还必须化身到六道中去弘扬这个法门,做一个证得佛果后的观世音菩萨和普贤菩萨,以希望众生都修行成佛然后才算完成使命。我生生世世积下的业力太深太重,虽然出家为僧五十多年,但空度岁月,对世间万法全无所知;虽然时时念佛,但由于业障深重的缘故,自己的念佛之心与所念之佛却不能相互感应。但是,我深信阿弥陀佛的愿力真实不虚,一定不会抛弃我,所以自己的目标愿望,任凭谁也不能改变。最近,圆瑛法师利用讲演各种佛经的空余时间,写出劝修念佛法门的论著,将要流通于世,并来信叫我写一篇序言。我年龄大了,视力、精神都不行了,很久以来没有动笔写文章了。现在很庆幸这念佛法门有人来提倡,于是概括念佛法门的主要内涵,算是以此勉强交差吧。 古吴郡灵岩山释印光撰写,时年七十八岁。 圆瑛法师法汇序 圆瑛上人,出生于我们闽州,从小失去父亲,依靠叔父教导抚养。法师智慧过人,刚刚成年,就到石鼓山涌泉寺受戒出家,早年参悟佛法三昧,很小就擅长讲经说法,一向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为自己的愿望。最初做宁波接待寺住持,倡议兴办宁波佛教孤儿院,后来到泉州重新兴建开元寺,创办开元慈儿院,这些孤苦飘零的孩子,受到他的教育的人很多。不久历经内地及南洋群岛,到处讲经说法,对于大乘佛法的教义进行了许多深刻的阐述,法师生平的著作,编成法汇一书。近来圆瑛上人被推为宁波天童、七塔两大丛林和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去年,天童寺不慎失火,圆瑛上人于是奔走各地,募化重修,规模宏大宽敞,成为四明一带的第一道场。不时也略微治些产业,作为发展教育的基金。这些都是法师亲身实践,以实现自己利济众生的宏愿,本来就不是仅靠讲说佛法而为人所称道啊。今年秋天,上人到京城说法,把他所讲的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讲议拿给我看,他在书中所发挥演绎的,都与保护国家爱护人民等事情密切相关,意趣之宏大,足以改善社会风气,于是我很高兴地写下这篇序言。 闽侯林森撰 圆瑛法汇序 福建境内,高山大川,气势磅礴,是天地灵气所集中的地方,高僧大德代代出现:黄檗大德的心要,百丈法师的清规,古代大德流传下来的良好道风,至今依然得以保存。圆瑛法师是古田人氏,早年出家,脚踏实地修学,不懈追求佛法真理,终于能成就他的高尚德业,光明磊落,道貌不凡,与前辈圣贤共同探求真理,本地皈依法师座下的人士,如水流涌向河沟。连年在浙东一带主持道场,先后担任七塔、天童两寺庙住持,讲经说法,使上中下根器的众生都受到佛法利益。我今年夏天曾经到天童寺听经闻法,这时,法师正在演讲楞严经,出家及在家信众融洽相聚一堂。法师阐明佛法义趣,机智雄辩,旁征博引,听法的人无不心悦诚服。法师又常在讲演中反复告诫听众要把持戒作为学佛中最重要的事情。法师的确是通宗通教,解行相应的大德,足以作为学佛人的楷模。现在,海上佛学书局,将法师平生的著述汇编刊印,流通于世,向我求作一篇序言。我佛设立佛教,法门虽然众多,没有哪一个不是要让人得到解脱,明心见性。学佛的人,发真诚之心,积功累行,精进用功,持之以恒,有的对佛法实际理体已经证悟,灵光独显,远离六根六尘的障蔽,即使不用文字写出来也是可以的;而其中有的人为弘扬佛法,而将所悟的佛理写成文章,即使写出大量著作,也是可以的。为什么呢?当妄心已无、真心已现之后,文字与宇宙人生真相就毫无二致了。所以,圆瑛法师愿力广大坚毅,每到一处,修建废庙,振兴道风,不论道场大小,无不如此。至于法师为捍卫佛法而挺身而出,在情况突变困难危险的关键时刻,不畏惧,不屈服,尤其是难能可贵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法师已经彻底悟透了宇宙人生的真理,面对一切事物都有无穷智慧,虽然就形式上看是充满热情的大有作为,但却一点不著有为相。因此,观察法师的文章,言事论理,都非常圆融,没有滞涩不通的地方,而佛法的本体与作用表现得十分显著,完全可以从语言之处领会得到。唉,如今邪魔外道说法来破坏佛教,鱼目混珠,佛教正法受到的破坏太严重了!有像法师这样的著作,援引佛教经论,涵义深远广大,却又平易质朴真实可信,这真是能够在我佛慧灯已暗之际重新拨亮真理之灯、在佛法慧命将失之时继续传播佛慧的法宝,我怎么能不因此反复赞叹啊! 闽侯林翔敬撰 劝修念佛法门正文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莲池大师说:“由于执持佛号、净念相继而证得一般修行人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才能证得的了生脱死成佛道这种与诸佛圣众一样殊胜的佛果,这佛号的绝妙功用不可思议到了极点,大概只有佛说阿弥陀经才有如此殊胜功德吧!”这部经典讲的是持名念佛法门发起的因缘。我佛释迦牟尼,看到所有众生本来是佛,个个都具有佛的知见,无奈被无明所覆盖、被妄想所遮蔽,自己却不能明明白白地知道。虽然不明白,但他们本身所具有的佛性,依然存在,就像宝藏被埋在住宅中,明珠被缝在衣服里一样,从来没有丧失。所以,我佛向众生开示念佛法门,想使众生发心念佛,而最终修行证悟到自己本来所具有的圆满智慧。 诸佛与释迦牟尼佛,都只是为着一桩大事因缘而出现在世间的。法华经中,我佛告诉舍利弗说:“舍利弗,什么叫做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呢?诸佛世尊,想要使众生开启本具的佛性,让他们得到清净本性,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想要向众生示现众生本具的佛性,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想要让众生明白自己本具的佛性,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想要让众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佛的智慧所见,就是诸佛的四智菩提,也就是众生的三德秘藏。诸佛明白了它,因而成了佛;众生迷失了它,就只有冤枉地受六道轮回的痛苦。由此可见,迷失本具智慧与证悟本具智慧虽然有天渊之别,但众生与佛本来是平等的。金刚经上说:“所有的法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也就是指众生本来就具有的佛知佛见与所有如来证得的圆满智慧是完全一样、没有差别的。 “知见”两个字,是根性的概括说法。根性,就是佛性,它常常存在于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里,放射光芒,照彻天地:在眼根叫“见性”,在耳根叫“闻性”,在鼻根叫“嗅性”,在舌根叫“尝性”,在身根叫“觉性”,在意根叫“知性”。现在只列举意根和眼根,所以叫“知见”,而实际上“六性”本来只是一性,正像楞严经所说的:“原以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佛的知性,是真正的知性,没有什么不能知道;佛的见性,是真正的见性,没有什么不能看见。如果处在众生的境界,被妄想执著所误导,就成为虚妄的知性见性,确实像古代的大德们所说的那样:“一片白去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由此可知,虚妄没有自性,它的全部体相,就构成了真性。因此,佛为众生开启、示现佛性,就是想使众生明白人人都具佛性的真相并证悟它,就如同指着一个人家中的宝库告诉他说:“这些东西是你家中本来就有的珍宝。”或者说:“这是缝在你衣服里的本属于你的光明的珍珠。”这样,你就可以不需要到处去找,自然就得到了。 我佛释迦如来,向众生开示念佛法门,就是要让众生能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一直念到心境空寂,一个妄念不生,佛性自己就会显现出来,这样,就能够证悟佛的圆满智慧,就能亲自见到自己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自性弥陀”,从而实现我佛出现于世间以救众生出轮回这一伟大愿望了。 念佛法门,也叫“净土法门”,又叫“莲宗”,又叫“净宗”。这个法门正是释迦如来出自对三界众生伟大无比的悲悯心,观察众生的根性和时代特点而采用的教化方式。释迦牟尼佛观察众生的根机,知道只有这持名念佛的法门,最容易让众生得到解脱,所以才在没有弟子提问题的情况下自己主动告诉弟子,他说出的话,写成佛经一卷,那就是佛说阿弥陀佛经。 在佛说阿弥陀佛经中,我佛自己解释“极乐世界”中“极乐”二字时说:“舍利弗,那个世界为什么取名叫极乐呢?因为那个世界的众生,没有一切痛苦,只享受一切快乐,所以取名为极乐世界”于是,世尊向在座大众全面描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修学环境以及阿弥陀佛的种种庄严圣境,以启发众生产生对极乐世界的信仰;接着就鼓励所有众生,立志求生极乐世界,人人都应当发愿往生这个世界。佛说阿弥陀佛经中说:“舍利弗,众生听了我对极乐世界的介绍后,应当发愿,希望自己能往生到那个世界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能够与这样的尽善尽美的人,同时聚会在一处。”最后,就极力鼓励众生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一心不乱,从而建立了念佛这种净土法门的修行方法。佛说阿弥陀佛经中说:“舍利弗,如果有守五戒、行十善的男人或女人,听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后就一心称念,或者一天,或者两天,或者三天,或者四天,或者五天,或者六天,或者七天,念到一心不乱,那么,这个人在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阿弥陀佛与所有圣众就会出现在他眼前,而这个人在临终时,心不颠倒迷惑,就可以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根据上面所引用的话可以知道,佛说阿弥陀佛经的真正宗旨,就是佛所说的勉励众生信仰极乐世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那些文字。我佛释迦如来以“信、愿、行”这三条件,作为往生极乐世界净土的三种“钱粮”,果真能把这三种“钱粮”准备充分,那就一定能够往生极乐,莲花化生,位登九品。要懂得“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完全由对极乐世界有没有信仰和有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决定;往生极乐后的品位高低,关键在于持名念佛功夫的深浅。”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就好像鼎的三支脚,缺少一个都不行。我经常勉励人们修持净土法门,并在这“三资粮”前各加一个字,认为信,一定要“深”信,愿,一定要“切”愿,行,一定要“实”行。果真能够像这样修行,那么,往生极乐净土,就可以稳操胜券,如愿以偿了。 一、“深信”,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相信释迦如来“三觉圆满,四智洞明”,他告诉弟子这念佛法门,决定是针对适应时代、适应众生根器的教育方式,不会说错一点的。二是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是由于阿弥陀佛如来在成佛前出于对众生的广大悲悯心所发下的伟大誓愿,并在发愿后历尽千辛万苦地广修各种行门,积功累行而成就的庄严佛土,西方决定有这样一个极乐净土,而不是释迦牟尼佛想像出来的。三是相信四方上下诸佛都各自开口赞叹净土法门是一个具有不可思议功德的法门,历代圣贤都广泛传播这净土法门,称赞它是修行之路中最快捷的一条路,甚至许许多多的佛教经论都这样告诉我们。既然古圣先贤人人都提倡这个法门,一定是真实的话,不是骗人的。四是相信娑婆世界的恶浊是众生自己的恶业招感的,极乐世界的清净是众生的净业成就的。念佛,可以使人身口意三业清净,当身口意三业清净后,就能往生净土,这真正是符合因果的,不是虚假骗人的。果真具备这四种信心,即使有人说还有一种法门超过念佛法门,劝我去信仰它,我都会始终不为这种诱惑所改变,仍然相信念佛法门是最殊胜的第一法门。只有像这样,才叫做“深信”。 二、“切愿”,大致分为四种。一愿“不负己灵”。“己灵”,就是自己本来具有的灵觉之性。这种灵觉之性是天然的佛性。一切众生,人人都具备这种佛性,无奈被烦恼所误、业力所缠,轮回生死海中。今生何等幸运,能投生到人道,能听到阿弥陀佛圣号及其四十八大愿的功德从而产生深深的信仰,本应当发愿,终身受持念佛法门,以求脱离生死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最终圆成佛道,不要使自己辜负了自己灵觉妙明的佛性。二愿“离苦得乐”。我们这些凡夫,随业力而投生人道,遭受苦报,投生到娑婆世界这五浊恶世来,受尽了各种苦难, “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简直不能一一说完。如果把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进行对比,自然产生对极乐世界的向往和对娑婆世界的厌离之情。娑婆世界有“三苦”:一是“苦苦”人道、修罗道、畜牲道、饿鬼道和地狱道的众生,得到一个有生死轮回的身体已经是苦了,再加上众多痛苦的逼迫,所以称为“苦苦”;二是“坏苦”从六欲天到三禅天的众生,虽然享受着快乐,但是快乐不会长久,最终都会坏掉,所以称为“坏苦”;三是“行苦”四禅天以上的众生,虽然痛苦与快乐都没有了,但却难免行阴迁流,没有脱离生死轮回,当天福享尽时,还要往下堕落,所以称为“行苦”。可是,极乐世界的众生,只享受身心安泰的快乐而没有“苦苦”;只享受依报庄严的快乐而没有“坏苦”;只享受三昧寂定的快乐而没有“行苦”。 另外,娑婆世界有“八苦”:一是生苦,二是老苦,三是病苦,四是死苦,五是爱别离苦,六是冤憎会苦,七是求不得苦,八是五阴炽盛苦。可是,极乐世界的众生,有莲花化生的快乐而没有投胎时的地狱般煎熬的“生苦”,有相好光明的快乐而没有衰变的“老苦”,有自在安宁的快乐而没有苦痛搔痒的“病苦”,有寿命无限的快乐而没有死亡时那种地、水、火、风四大分离的“死苦”,有莲池海会相聚的快乐而没有相爱之人一定要分离的“爱别离苦”,有最好的修行人一起会聚的快乐而没有冤家对头偏偏碰头的“冤憎会苦”,有要什么东西都能如愿的快乐而没有“求不得苦”,有五蕴皆空的快乐而没有“五阴炽盛苦”。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的污秽与清净、痛苦与快乐,简直有着天渊之别,所以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离开痛苦的娑婆世界,得到永远的快乐。 三愿“速登不退”。在娑婆世界修行,进步困难而退步容易,都是因为环境恶劣,障碍修道的条件太多,有助于修道的条件太少。有人开始很精进但后来又懈怠了;有人修到中途就改修其他法门或其他宗教了;有的修行还没有成功就离开了人世,当重新投胎转世后,马上将前世的修行忘得一干二净,不能够再继续修行,而来世又造下新业,一定会退步堕落。在这个世界上修行实在太困难了,即使像发了很大心愿的十信位菩萨,也会时而进步时而退步,就好像空中飘飞的羽毛,随风飘转。修行的信心,必须经过一万劫才能充分树立起来,等到信心充足,善根成熟后,才能达到初住菩萨的阶段,从而达到“位不退”的境界;可是,念佛法门,只要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圆满证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的“三不退”境界。佛说阿弥陀经中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所以一定要求往生净土,希望达到不会再次退堕的“不退地”境界。 四愿“亲见弥陀”。因为诸佛到世间来教化众生,实在难得遇到,就好像昙花盛开,只是偶尔短暂出现一下而已。古人说:“佛在世时我沉沦,我得人身佛灭度。翻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你我投生人道,正逢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弥勒佛还没有到人间来度化众生,想亲见佛的金身,想聆听佛的教诲,是极其困难的事,就好像一个孤儿,无依无靠,简直太可怜了,既没有母乳喂养,又没有长辈扶持,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现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正在宣说佛法,佛可怜众生,挂念众生,就好像母亲思念孩子,所以,一定要时刻想着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希望能亲眼见到阿弥陀佛,即使劫难当头,海枯石烂,我的这往生极乐的愿望也不改变;即使生命临终时,或者是帝释天主来接我上忉利天,或者是大梵天王来接我上初禅天,我也坚决不去,更何况是其他的人道修罗道等地方呢?并且,不但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希望自己上品上生,发誓要获取金台,能够早点见到阿弥陀佛,快快证悟无生法忍。就像怀玉大师那样,精诚修行净土法门,一天看到阿弥陀佛现出金身,听到空中天乐齐鸣,佛亲手拿着银台来迎接他,怀玉大师心想:“我一生精进修行,立志上品上生,获取金台,而现在佛只拿着银台来接我。”于是就不肯随阿弥陀佛往生,佛也不强求,便转身往西边回去了。怀玉大师从此更加精进,他自己心中明白一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二十一天后,他再次见到佛菩萨遍满虚空,阿弥陀佛手里拿着金台重新来接引他往生。怀玉大师想:“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于是合掌念佛,往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时,空中好像成百上千的音乐声同时响起。太守赞颂道:“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惟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这正如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光明善导大师所说的“如汝所念,遂汝所愿”,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愿”作为一种力量,大得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的各种庄严,全都是由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的。如果念佛只有信仰而没有愿力,那么,信仰就是虚假的信仰,所以在信仰之后就应当发愿。普贤菩萨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引导人们回到极乐世界;并且普贤菩萨发愿偈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凡是修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愿心不能不恳切。 三、关于“实行”的问题。“行”就是持名念佛,这是专修净土法门的正行,这种正行,贵在真修实干。如果虽然有信仰和愿望却不真正去做,那么,极乐净土仍然不能够往生,这就好像世上的果树种子,虽然我们相信这种种子如果种下去,就一定能够结出果实来,也希望得到果实,但是,如果不去栽种,不去浇灌培养,树上的果实便始终不可能结成。念佛,“信、愿、行”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也与这个道理一样。然而,念佛的行持方法有两种: 事行。用被称为“能念”的心去念那被称为“所念”的佛,对自己的心与念的佛号都必须清清楚楚,整个心完全放在一声佛号上,这样“佛不离心,心不离佛”,始终保持当下一念,没有间断,行住坐卧,心中始终不离开这一句佛号,不生起一切妄想杂念,心境就像一泓深潭里平静的水面,而自己的佛性就像秋天里天上的一轮皓月倒映在水中,湛然不动。这就叫通过“事行念佛”获得了念佛三昧。 理行。就是明白“空有两边都不执著”的“中道”的佛理而修念佛的正行。听说念佛法门后,深信不疑,希望往生极乐世界,专修净业,既不住于“有”,也不落于“空”,一心体察探究,除了“心”之外,没有“佛”为我所念,除了所念的“佛”外,没有能念佛的“心”,这样所念的“佛”与能念的“心”完全没有了对立,“心”与“佛”无二无别,心就是佛,佛就是心,甚至连“有”和“无”的念头都无法找到了。如果要说“有”,但能够念佛的“心”的本体原本空寂,所念的“佛”,也无法看见他的相状;如果要说“无”,念佛的“心”却空灵而明白,所念的佛号也清清楚楚地知道:像这样“有”与“无”的观念都泯灭了,这就是悟到了宇宙人生真相,认识了宇宙万有的本来面目。古大德有偈子说:“忽然起念念弥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这种修持方法,都不专从事相上修,而纯粹从对佛理的观察思维上去修,一旦形成了这种观察思维的能力,清清楚楚地知道“心”与“佛”虽然有两个概念,而实际上是一体的。这就是亲眼见到了自性弥陀一种灵明不昧,湛然寂然的境界。这就叫通过“理行念佛”获得了念佛三昧。 “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路上的“钱粮”。当钱粮准备好后,往生极乐世界又有什么困难的?一旦往生净土之后,就可以跳出三界,就可以了生脱死。所以,释迦如来不经别人提问而自己主动说出,以此作为念佛法门建立的殊胜因缘。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一般来说,人修行与不修行的差别,就表现在身、口、意三个方面的造作的不同,如果身做坏事,口说坏话,心起坏念,那就不是修行。而念佛法门,能够让众生身口意三方面的造作清净,这就是修行的方法。现在让我试着证明一下这个道理:有一众生,听到这个念佛法门后,深信不疑,发愿往生净土,并真正去念佛,全心全意地专注于一声阿弥陀佛,字字从心中发出来,从口中念出来,从耳中听进去,念得清清楚楚,一句是这样,句句都是这样,口在念,心也在念,口中念的与心中念的完全一样,这样一念接着一念,没有间断,心中只有佛号,除一句佛号外,没有别的念头,就凭着这念佛的一个念头,就把一切胡思乱想都除去了。没有了胡思乱想,“意业”就清净了,这就是转妄念为净念的“意业修行”;口念佛号,不说闲话,就像古人所说的“少说一句话,多念几声佛”一样,声声不离开一句佛号,这样,“口业”就清净了,这就是转闲话为佛号的“口业修行”;众生的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心中不动一个念头,身体就没有什么可做的,念佛的人全心全意地念佛时,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被管住了,这样 “身业” 自然就清净了,这就是“身业修行”。这样说来,怎么能说念佛不是修行的方法呢?如上所述的念佛能让身口意三个方面的造作得以净化的事实,可以作为“念佛就是修行”的确凿证据了。 有人说:“一辈子念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原本是欺骗那些愚蠢的男男女女的谎言,如果要想离开这使人痛苦烦恼的世界而得到安乐的地方,一定要有很难得到的很奇妙的方法来修行才是正确的;如果只是念一尊佛的名号,怎么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修行呢?”这种说法,的确是最害人的,奉劝大家一定要仔细思考,不能够盲目听从相信。要知道,念佛法门,不是别人说的,而是释迦如来以极其慈悲的心,观察众生的根性和时代的具体情形而使用的一种教化方式,是在无人请教的情况下自己主动说出来的。佛作为具备一切美德的至高无上的圣人,他的话没有虚假的,哪里会欺骗众生呢? 释迦牟尼佛看到众生妄想又多又乱,无法静止平息下来,所以教人专心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是用净念平息妄念的方法,就好像医生看病,以毒攻毒。并且,众生的心境就如同水一样,本来是清净的,却产生种种乱七八糟的念头,恰如把灰尘泥沙投进水里,清澈的水竟然变成了浑浊的水;如果想把浑浊的水澄清,就一定要发挥清水珠的作用,才能够取得效果。一句佛号,就好像一粒清水珠,众生纷乱的心就好像浑浊的水。云栖大师说:“清水珠投进浊水中,浊水一定会变得清澈;佛圣号放进乱心里,乱心一定会与佛心相应。”称念佛号,正是教人成佛的方法,哪里会是骗人呢? 众生每天二十四小时中,意识中每一个念头都牵挂着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的境界,并随着外面的境界而取舍执著,产生贪求的妄念,由此而造下许多业因,并根据这种业因去接受相应的果报,在六道里像转动的车轮一样,生生死死,长劫不止。意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独头意识”,这是以“独影境”为存在条件的。这种“独影境”,就是前五尘色、声、香、味、触所残留下来的影子落在了意识范围内,成为意识反映的对象。一部分叫“同时意识”,与前面的眼、耳、鼻、舌、身、五识同时产生,以外面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界为反映对象,例如,当眼见色尘的时候,眼识一产生,意识便与它同时产生,二者都共同把色尘作为反映对象,并同时摄取色尘境界一同交给“独头意识”去考虑分别,打个比喻,就好像与摄影的镜头差不多。眼睛是这样,乃至于身根相对触尘境界时,身识一旦产生,意识也与它同时产生,二者都以触尘为反映对象,也是这样的原理。 意识中每一念头都将六尘境界加以考虑分别,由此产生迷惑,造作身口意三业,这就是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源。我佛教人修持念佛法门,教众生每个念头都专注在一句阿弥陀佛圣号里,自然不会去想那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界,不产生分别的心,这就是拔除生死根本,堵塞轮回之源的唯一妙方,如果眼睛看见色尘时,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不想色尘的美丑,其他五根面对外境时,都像这样做,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提,斯为第一。”这怎么能说不是修行的方法呢? 有人认为持念佛的名号没有什么作用,殊不知佛的名号完全具备一切功德,执持名号可以管住自己纷乱的心,修行的方法,没有比这更殊胜了。莲池大师说:“念一句阿弥陀佛,无量功德便同时一起具备了,一心持名念佛,便将许多行持包罗无遗了。”哪里能够说没有作用呢? 当年周利槃特迦发心出家,学习一首偈子,到了一百天,还记住前边忘了后边,记住后边忘了前边,怎么也不能记诵。偈子写道:“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这首偈子是佛告诫他的弟子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三个时辰各摩头三次,诵偈子三遍,不要忘记我已经出家,一定要依照偈子的告诫修行。槃特过了好久都没有学会,他的哥哥于是叫他还俗。槃特记忆力虽然很差,但道心十分坚定,不肯还俗。佛陀怜悯他的愚痴,教他修“数息观”,就是要他心里数鼻中吸进呼出的气息的次数,从一数到十,至十为止,再从一开始数起,只数吸进的次数不数呼出的次数,或者只数呼出的次数不数吸进的次数,不能够进出都数。周利槃特迦按照佛教给他的方法。在安居期间修持练习。直到呼息微弱绵细,没有了呼吸的外在相状。宇宙中一切事物成住坏空这四种变化的情形,刹那之间,他全都明白了,于是得到了圆融无碍的无漏智慧,证得了阿罗汉果位。数鼻里的呼吸次数,当然赶不上持念佛的名号。数息观的方法尚且能够证得罗汉果位,更何况是念佛呢?能够使身、口、意三业清净,能够使人脱离六道轮回,哪里能够说不是修行呢? 念佛最为稳当第三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根据不同机缘使用不同教化方式,广泛建立各种修行的法门,共计有八万四千法门。这些法门,每一法门都可以证道,就如像千条小径九个大门,都可以通到王城一样,这也就是楞严经所说的“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但是,在所有法门中,要找出其中最容易修行并且最稳当的法门,就没有超过念佛这一方法的。只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无论是什么人,一教就会,只要口中念佛心中念佛,一念接着一念,就可以得到念佛三昧,由此可见,念佛法门是最容易修持的了。如果说只是容易修持却没有什么效果,当然也不值得看重,但是,这念佛法门,只要能够产生深深的信心,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往生,并实实在在地去念佛,即使不去探究领悟其中的道理,不用去观想念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按照其他法门去修行,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如果自己力量不够,或者误入歧途,或者中途着魔,或者还没有功德圆满,就告别人世了,而来生一旦不能继续修持,就会前功尽弃: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只有念佛法门才有自力和他力两种力量可以依靠。自力,就是一个人一心念佛的心力;他力,就是阿弥陀佛在修行成佛之前所发的四十八愿的愿力。在依靠自己力量之外,又加上佛的愿力,只要肯老实念佛,没有不往生净土的;只要抱定一句佛号,一辈子坚持念佛到底,经常受到诸佛的保护忆念,常常为佛光所照着,一心求生极乐净土,自然不会误入歧途,也不会有中途着魔和来生忘记修行等危险。 念佛众生在生命将结束时,由于阿弥陀佛在成佛前发过要现身迎接并引导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大愿,这时就将念佛的心力与阿弥陀佛的愿力同时结合起来,在一念之间便会成就往生功德,一定能够亲自看见佛的金身而往生极乐世界,在弹指之间,将生生世世所造的一切业卸在娑婆世界,神游极乐净土,横超三界苦海,九品莲花化身,居“三不退”的果位,成就无生法忍。所以,古代高僧大德说:“修行以念佛为稳当。”这话是真实不虚的啊! 现在世上的人,大多推崇禅宗为最上乘,认为它才是教人顿悟成佛的法门,可以即刻出离生死,即刻成就佛道。这话也不算错,但是必须有上根利智的根机,才可能一生中将生死大事办妥;如果是下等根性的人,自然是与成佛无缘;即使是中等根性的人,也不一定能一生就能了脱生死,一但重新投胎,大多忘记了前世的修行,最终总不够稳当。如宋朝青草堂,是禅门的一代宗师,一生精进修行,晚年时看见宰相告老还乡十分荣耀,忽然动了一个羡慕的念头,第二世竟然转生为曾家的后代,小小年纪就科举及第,官一直做到宰相。像这样用前世修行的功德换来这一辈子的功名利禄,难道不可惜吗?今生做宰相,来世是升善道还是堕恶道,实在很难预料。罗状元说:“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而念佛的人,只要能够“信、愿、行”这三个条件都完全具备,临终自然蒙受阿弥陀佛亲自迎接引导而往生极乐净土,永远脱离六道轮回而得到解脱,在极乐国土中,莲花化身,这是最后一次“生”,寿命无穷无尽,与所有上等善根的人一起相聚一堂,随意修行,自然可以一世成佛,直接成就无上菩提。修行法门之中,有哪种法门会比这净土法门更殊胜的呢? 念佛有胜方便第四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无数法门,都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为利益众生而采用的方便法门,要从这些方便法门中寻求最为方便的法门,就只有持名念佛这种方法了。现在简要列举它殊胜的地方如下: 念佛第一殊胜方便之处,就是可以普遍适应各种根性的众生,无论智者还是愚人都有分,无论在家出家均可修,人不分男女贵贱,地不择寺庙家庭,时不受闲暇与忙碌的限制,只要愿意一心念佛,无论什么人,都能往生,尽快了脱生死,永远出离轮回。这种殊胜的地方,哪个法门可比呢? 有人说:“念佛是愚夫愚妇修行的法门,而作为知识分子阶层的人又何必修这种法门?”试问:现在的所谓有智慧的人,能超过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么?他们都发愿求生净土。普贤菩萨有首偈子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文殊菩萨的偈子完全与此相同:“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这些人又能超过永明和莲池两位大师么?这两位大师智慧如海一样深广,才华焕发,被古今修行者所共同敬仰,他们都如此专心念佛,全力弘扬净土法门,著作丰富,流传于世。我辈算什么,却敢说“何必念佛”,就正如谚语所说的“聪明多被聪明误”,就是说的这类人啊。 有人说:“念佛是出家人做的事情,在家人不一定要念佛。”这话不仅辜负了佛陀的苦心,而且贻误众生。诸佛说法,无不为了普度众生,而佛说出这念佛法门,使上中下根性的众生普遍受益,九界众生都得以了生死出轮回。这正是普度众生的法门,哪有只度出家人而不度在家人的道理?既然是“普度”,为什么还要分什么出家与在家呢?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应该发心念佛,才能够被救出苦海,试看看净土往生集,有多少在家人,一生念佛,临终时显现瑞相,往生西方极乐国土。 有人说:“要到寺庙里去念,要在佛堂里面念,在家中或别的地方就不能念。”说这种话的人,也是不懂念佛的道理。应该知道,念佛,就应该不管行住坐卧,二十四小时中除了大小便之外,没有哪个时候哪个地方不能念佛。要真正做到一念接一念,才能把念佛工夫念到纯熟,以至于打成一片。最好在睡梦中也要记得念佛。如果能像这样念佛,那么临命终时,才有把握往生而不至于心意颠倒。 有人说:“念佛是老年人的事情,年轻人用不着念佛。”这也是害人的话。应该知道,人的生命是无常的,长寿或短命,谁也说不定,发心念佛,越早越好,果真长寿,那么,经过多年念佛,功夫深了,往生的品位必须高。古人说:“莫待老年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请仔细品味这句话,自然会突然醒悟。如果能够趁早年佛,即使定业难逃,短命而死,那么,自己已经种下了修净土法门的业因,与净土法门结下了缘,虽然功夫还很浅,但信深愿切,也可蒙受佛亲自迎接引导,往生极乐国土。我有一首勉励人们修行的诗写道:“奉劝诸贤及早修,光阴似箭去难留。寒来暑往催人老,不觉青年白了头。” 有人说:“念佛是有空闲时间的人做的事情,有公务在身的工作人员无法念佛。”难道没有听说过香山居士白居易说过:“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么?从前,葛济之的妻子,由于家庭贫穷而以织布为生。有个僧人把念佛法门教给她,她便成天不停地念佛,坐在织布机上,抛一下梭子念一声佛号,习以为常后,虽然成天织布也不知道辛苦。她的丈夫平时学习道家的内家丹道术,劝妻子放弃念佛而炼内丹这长生不老药。但妻子不听,仍然像原来那样边织布边念佛。一天,正在织布念佛时,阿弥陀佛现身在虚空里,光明照耀。葛妻在织布机上见到阿弥陀佛,急忙下地拜佛,并马上请丈夫葛济之瞻仰礼拜,葛济之本人也看见佛的半个金身。于是产生了对净土法门的信仰:“念佛能看见佛,果真有这样的事,那么,临终时蒙受佛来迎接引领,也应该是不会有错的。”于是,葛济之烧掉了道家经典,与妻子一起修持念佛法门,后来,夫妻二人在临终时,都显现出瑞相,共同往生到极乐净土。这个事例,就是念佛不影响做事的确凿证据,为什么说一定要有空闲时间的人才能够念佛呢? 念佛的第二个殊胜方便,就是可以带业往生。一切众生,因为迷惑颠倒而造业,并随着业力而受报应,这是必须的事情。地藏经说:“人的业力是非常大的,可以抵得上须弥山,可以深得像大海,可以阻碍修行圣人之道。所以,众生不要轻视一点小小的坏事,认为没有罪,要知道,死了之后是要遭到报应的,一丝一毫都要得到报应,即使是如父亲与儿子一样的最亲的人,也是各自走着不同的道路,即使相见,也不会替你承担。”如果业没有消除,生死一定不能了脱。如安世高法师,多生修行,有一世做安息国太子,舍弃五欲六尘而出家修道,得了宿命通,知道前世欠别人的命债,那个债主在中国,于是乘船从海上到中国来,最后到了洛阳。一天,走到一个空旷的原野上没人的地方,忽然看见对面来了一个青年,身上佩着钢刀,远远看见法师,就怒气冲冲,走近前来,没说一句话,拔出刀就把他杀死了。法师死后,他的灵魂就又回到安息国投胎,又做了太子。等到长大后,又发心出家,依然有宿命通,知道前世到洛阳偿还命债,而现在还有命债还没有还清,债主也在洛阳,于是重新再来,到前世杀他的那个人家中借宿,那人也就同意了。为什么先前杀他的人现在却允许他借宿呢?因为命债已经还了的缘故。于是主人盛情款待他用晚餐。僧人问他说:“你认不认识我?”那人回答说“不认识”,他便告诉他说:“我就是你在某年某月某日在某个旷野里杀死的僧人。”那个人于是非常惊恐,觉得这件事情没有第三者能够知道,这个僧人一定是鬼来索取他性命的,便想逃跑。僧人对他说:“你别怕,我不是鬼。”就告诉他说,自己被杀死之后,灵魂又到安息国投胎了,这次重新到洛阳来,仍然是要偿还命债,自己第二天将被人打死,以此偿还前世欠下的命债,所以特来找他,请他第二天为自己作证,并传下自己的遗嘱,说是自己应当还他的命债,请官厅不要治那个误伤他性命的人的罪。托付完之后,各自安睡了。第二天,二人同到街上,僧人在前面走,那人跟随他身后。走着,就看见僧人的前面,有一个乡下人挑着柴,突然,前边的柴忽然落到地上,后头的柴,也就掉到地下,而那扁担向后敲过,正好敲中了僧人的脑袋,僧人马上就死了。那个村民被街上的人扭送官府,审讯清楚后准备给他定罪。那人见到这种情况与僧人头天晚上的预言相符,便将这个僧人的遗嘱禀告官府,并替乡下人求情,请不要治这乡下人的罪,以免使得僧人的命债不能还清。官府闻了这些话,相信业因果报,一点不差,欠下命债是难以躲掉的,于是赦免了那个乡下人误杀僧人的罪。那个僧人的灵魂又回到安息国,第三世又投胎作了太子,再次出家修行。这个人就是安世高法师。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知道:造下的业因是很难逃避相应的果报的,像安世高法师,前两世都是高僧,能够知道自己的注定的命运,尚且不能加以转变。可是,念佛法门却可以使人带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多么殊胜的法门啊! 念佛法门,可使人带业往生极乐世界这种情况,是这个法门不可思议的功能作用,从古到今,许多人都心怀疑惑。从前有一个国王问出家人那先说:“念佛的人,可以带业往生净土,这种事情很难让人相信。”出家人反问道:“一个大石头放在水中会不会沉到水底?”国王说:“一定会沉下去。”出家人又问:“想让石头不沉,那可能吗?”国王说:“不可能。”出家人又对国王说:“如果把大石头放在大船上,运载到别的地方去,那可能吗?”国王明白了他的意思,说:“可能。”应当懂得,众生有业力,一定会堕落沉沦,就好像把大石头放在水中一定会沉下去一样;念佛的人,依靠着阿弥陀佛的愿力迎接引导而往生极乐世界,坐在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上,所以能够带业往生,这也跟

    注意事项

    本文(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白话译本.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