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反思.docx

    • 资源ID:3370769       资源大小:69.16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反思.docx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反思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反思 1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 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 活动前注意要求: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描述变化的过程。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6)讨论、汇报。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 (1)师:你还记得在科学课上我们使用过的记录表吗?(图片展示) (2)师:在观察家里种植的花的生长时,你是怎样记录的?小组讨论后汇报。 (3)讲述: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变化时段包括: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变化现象、变化的数量。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日记的方法、表格统计的方法、统计图表记录的方法、图画、照片、录象等形象记录的方法。要根据所观察的不同变化,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种表格,对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记录。 (5)学生设计,教师进行评价。 2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能用文学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 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 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 4、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难点: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变化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汇报。 小结: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生活、学习。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 (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你知道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2)学生思考,汇报。 (3)(出示图片)师讲解不常见的天气现象。 (4)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快把它画下来,配上优美的解说词,让同学们来欣赏,好吗? (5)学生绘画,展示。 (6)教师评价,总结。 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师:什么是天气?怎样科学地描述天气? (2)师: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了解天气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师: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靠观测自然现象和物候变化来预测天气的。人们把长期以来观察天气的经验概括成一些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 (7)师:现在的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消息的? (8)学生讨论汇报。 (9)教师小结: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进行查询,要比谚语准确、便利、科学。 (10)师:你能设计一种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向全班同学发布天气消息吗? (11)学生设计。 (12)师:你们知道中央播放天气预报时用到的图形符号吗?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来描述天气,如: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斜风细雨、绵绵细雨、云雾迷蒙、白雪皑皑、雪花飘飞等词语,说明学生对天气的变化很了解,掌握的词语景也很多。在画你喜欢的天气或写一首小诗来描绘时,学生的作品不乏画面优美,色彩鲜艳,加以精致的小诗点缀着,看来学习科学课不仅要学会思考、实践操作,还需要语文、美术等各学科的相关能力。 在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天气谚语时,更让我感到惊喜,原以为只有个别几个人来做的事,但汇报的情况多种多样,学生的发言面很广,甚至二班的李同学找到了有关谚语的书,其中天气谚语数不胜数,还有的同学将找到的天气谚语记在小卡片上,如星星眨眼、离雨不远;鱼跳水,有大雨;早雾晴,晚雾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让我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还会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器,增长自己见识,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3观测天气 教学目标: 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 3、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4、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 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硬纸片、胶水、胶带、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大饮料瓶、风向仪、风力计、温度计、雨量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 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当一个小小气象员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制定观测计划。 (1)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汇报。 (2)师: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 (3)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4)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2、制作简易观测仪。 (1)师:要观测天气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简易的观测仪器,生活中观测天气就是观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气压、阴晴等,我们来制作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仪。制作方法看书上9页的图。 (2)学生制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提示。 (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 (4)师:你们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们到室外检验一下就行了。 (5)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向和8个方向。 3、建立小小气象站。 (1)师:我们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分一下组。 (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 (3)讨论: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让学生真实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了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这次活动就是学生在学习了科学课多样的天气,对观测天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后,为学生设计的能直接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制定观测方案,制作观测仪器,全程参与观测过程,老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只“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在“ 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2.学生真诚参与了与人合作的探究过程,体验了与人合作的快乐,分享了他人的智慧。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这次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开设了气温观测、风向观测、风力观测、 4发布天气消息 教学目标: 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 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 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4、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 重点: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 难点: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份研究论文或天气观测研究报告;收集各种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经过两周的观察和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今天我们就以发布会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好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天气消息发布会。 (1)师:你们知道成果发布交流会对科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2)学生谈想法。 (3)小结:成果交流发布会对科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写的研究论文或报告既是对前一段时间观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4)师:下面各小组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后要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并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 (5)教师小结: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希望每个小组能接受评价和改进意见,继续坚持观测天气,养成关心天气变化的良好生活习惯。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师: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2)学生汇报。 (3)(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都是什么意思吗? (4)学生汇报。 (5)现在同学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你能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吗? (6)学生讨论分类,汇报交流。 第一阶段: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8)师:在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学技术?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9)学生查找资料,交流汇报。 (10)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它与人们僧货质量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巩固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介绍气象卫星与天气预报。 5天气与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3.能够用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 4.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的资料和图片与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天气影响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还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 2、讲述:天气的变化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他还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活动 1、天气对人的影响 (1)谈话: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收集到的天气对人影响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结合课件全班交流。 (4)提问:谁最关心天气?为什么? 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谈话:天气对人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了天气的变化,看老师这的小例子。 (2)出示课件,这幅图上的两地是北京的中关村和颐和园,两地相距不到一万米,在x月x日对这两地进行了调查,来看一下调查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谈话:影响北京两地气温变化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5)讲述:这种现象叫“热岛效应”。此外,人们的生活还会对天气造成“温室效应”、“酸雨”,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 (6)拓展:观测酸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7)提问:怎样保护天气? 教学反思:本课从天气与我们每天的生活入手,讨论不同的天气变化对工作、学习和心情造成的不同影响。 先让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情况,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介绍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了解信息的渠道及欣赏老师准备的图片,在学生谈看图片后的感受后,提出天气与生活有什么关系,为本课的探究活动确定方向。 其次是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在我们身边,专家在我们身边。可以用榜样的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天气现象产生兴趣,乐于探究。使学生对如何进行观察、记录、思考、研究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感知。 同学们通过经历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的重要性,体验分析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6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 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你们有信心吗? 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画在黑板上三个圈) 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二)学习新课: 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四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液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五关是把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师:第六关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汇报,抓住“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4)教师进行评议,办法通行证。 (三)巩固拓展: 1、你们小组都闯过了哪几关?了解了哪些知识? 2、老师还有一关,怎样测量石块的体积? 3、颁发智慧小组证书,祝贺他们闯关成功。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堂课程设计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体现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固体、液体的主要特点,并分别归纳出固体及液体两类物质中的同种物质间相似性来求证两种物体的属性,总结其特点,合作学习模式主要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明确各成员的分工来组织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通过探究性试验,从感知上明确了固体及液体的性质及其差异,但由于教学器具对学生吸引力较大,课堂氛围显得较乱,说明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在整个课程的组织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7、冰、水和水蒸气 教学目标: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实验记录。 4、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难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准备: 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表、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知道水是液体状态的,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化冰实验。 (1)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甲组的同学和乙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沸 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讨论:A、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B、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哪一个过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C、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沸腾?D、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小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7)师:除水之外,很多常见物质也像水一样有三种状态,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在线吧! 教师讲解柱形图的阅读方法,并帮助学生解读数据。 2、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一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被利用的? (1)你知道有哪些变化是利用物质的三态变化?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在自然界中,水可以同时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冰、水和水蒸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对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本课通过“化冰实验”这一核心活动,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定量观察、实验记录和数据对比分析、探究从冰到水再到水蒸气的变化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在变化过程中温度和质量的变化,从中培养学生通过科学实验获得科学结论的研究能力。科学在线介绍了几种常见物质的三态变化临界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水的三态间变化的初步认识,扩展到整个物质世界物质三态变化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三态变化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寻找物质三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对物质三态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8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 清水、温水、玻璃黑板、湿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你能举个水变没的例子吗? 2、学生汇报。 3、师:这些水都到哪里去了?谁来猜一猜?(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写字游戏。 (1)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水到哪里去了,老师在这块玻璃黑板上写一个大大“水”字,你们猜,它会怎样?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做一做,30秒后观察它有什么变化,1分钟后有什么变化? (2)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3)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手背上,你有什么感觉?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实验,汇报感觉,交流体会。 (6)教师小结:通过这两个小实验,我们发现水在常温下会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态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2、蒸发的快慢。 (1)师:要想让一件衣服干得快,怎样做?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猜想,汇报交流。 (3)师:你怎样去验证?需要那些实验器材?本实验留在课下进行验证。 (三)巩固提高: 老师给每组10毫升水,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液体蒸发的最快? 教学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由看到的表象而转化成知识性系统性的思维,将学生们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比较完整的体系中,教师在这里只是起到一个帮学生理清了思路的作用。因为从问题的提出到观察实验,再到蒸发概念的出示都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师只是在其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我遵循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规律,设计了这个环节。从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到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整理结论交流,不仅符合实验探究的思想,而且学生也确实亲身体验了实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9雨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 3、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4、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重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难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学准备: 有关凝结现象的图片、酒精灯、同样大小的杯子、玻璃片、试管夹、温水、铁架台、烧瓶、胶塞、玻璃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你们见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吗? 师:这些现象有哪些相同点吗? (二)学习新课: 1、小水珠从哪里来? (1)师:上面图片中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小水珠?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3)学生填写解释。 (4)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向同样大小的两个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你们猜一猜,哪个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出现? (5)学生汇报猜想并进行实验。 (6)汇报实验结论。 (7)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2、雨的形成。 (1)师:在上一个实验中,如果水滴越聚越多,会出现什么现象?与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比较相似? (2)师:由此推断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3)师: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制定小组的研究计划吧! (4)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研究计划。 (6)师:根据各小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实验吧! (7)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8)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评价并小结。 (三)巩固练习: (1)阅读科学在线,进一步指导学生对雨的形成的认识。 (2)教师小结: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 (四)布置作业: 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科学童话,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能体现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教学反思: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能力,尝试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在导入中设计几种常见的生活情景.如锅盖上的小水珠,浴室镜子上的小水珠,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上的小水珠和植物上的小水珠等四个生活场景,引入本课教学,活动1小水珠从哪里来主要为讨论活动,让学生解释“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形成的”?突出了凝结现象的两个基本条件:一要有水蒸气,二要受冷,水蒸气凝结的对比实验可为学生的讨论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也可为不能解释凝结现象的学生提供帮助.拓展活动以根据连环画写科学童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这个活动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四4班有个别的学生不太好,四3班完成的较好.有待于教师继续辅导督促学生完成. 10周围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能制定出较完整的观察计划。 2、能通过观察发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点。 3、能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4、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5、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生物相关的资料。 重点: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生物与非生物图片、记录纸、笔、画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见过小鸡的生长过程吗?你见过一个小小的婴儿会长大吗?你见过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吗?你知道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吗?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让我们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师: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观察周围的生物,就要制定观察计划。 (2)学生制定观察计划,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汇报观察计划,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4)学生开始观察周围的生物,并进行记录。 (5)小组在全班汇报观察记录情况,汇报共发现了多少种生物。 (6)交流观察到的生物,选择两种生物向全班同学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7)讨论:我们怎样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8)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 (9)检查观察过程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不是正确。 (10)师:判断38页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1)小组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2、认识更多的生物。 师: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物,收集有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变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这一课非常贴近生活,单元页上生机勃勃的生物形象和对生命充满感情的语言,已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教师可以由此切入,激发学生想去探究生命秘密的欲望.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进入本课的引入部分,我就结合课本的内容讲述自己对生物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生物的了解,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同时还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这一活动是去年“寻找动物和植物”的提升,观察的目的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结果,同学们在汇报时,发现了好多种生物,学生们在本组发现的生物中选出两种,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从而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得出正确的结论之后,让学生进一步用这个结论来判断生物与非生物,教师补充一些更丰富的内容,(图片、课件)这既是学生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巩固,提高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11种茄子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 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 3、能根据公式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4、能搜集如何给植物施肥的资料。 重点:指导学生亲自播种一种植物,并设计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表格。 难点: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持久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花盆、花铲、植物种子、热水、冷水、泡种子的小盆、放土壤的其他容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都带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2、教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利用上网查询、利用声像资料查询、想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方法。 (二)学习新课: 1、种茄子。 (1)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我们光说还不行,还需要同学们亲自来实践!你们小组商量一下,种什么好呢? (2)确定种植的植物,并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3)师:种植需要哪些步骤? (4)选择合适的工具,种植植物。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师:通过这段时间种植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有的小组活的比较多,有的比较少。 (3)师:怎样确定哪个小组的种子发芽率高? (4)学生汇报测定。 3、给茄子准备“营养”。 师: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让我们给茄子准备一些营养吧! 4、记录茄子的一生。 师:想一想,茄子的生长过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采用哪种方法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师: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进行长期不懈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半途而废。 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知道如何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对周围的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从植物入手,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种植,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这一课无法到课外去上,只是在教室里,书本上和网络上学习,然后让学生课下种植一些植物,如:“凤仙花”,“喇叭花”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种植植物的知识。有好多学生回家问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等,自己亲自动手,获得了一些感性知识,体会植物的一生要经过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同时领悟到生命的伟大和珍贵。周围环境的美丽离不开多姿多彩的植物,总之,这一课成功率只有50%,因为一些比较懒惰的学生,他不会亲自动手做了。 12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2、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3、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4、能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重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难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3)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记录,以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师:在种植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交流。 (3)整理发现,并检验发现是对还是错。 (4)师:通过这次终止植物的过程,同学们都经历了劳动的辛苦。现在谁来谈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样理解? (5)教师小结。 3、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师: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三)拓展: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教学反思: 生长的植物是一课非常贴近生活的美术课,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及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色彩变化;表现自己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将自己的种植物的亲身经历给大家讲述,他们的爱护植物的情感传染给了所有的学生,有些学生笑着对我说:“我回家也想栽种一棵属于自己的植物。”还有一些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13养小鸡 教学目标: 1、能设法调查出同学饲养小动物的经验。 2、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调查小动物饲养技术和观察小动物生长情况。 3、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制定一个较为全面的饲养小动物的计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记录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出生后是如何一天天长大的呢?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2、师:哪些同学养过小动物呢?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3、学生汇报,并进行记录。 4、讨论:小动物刚出生时需要受到怎样的照顾,生长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 (二)学习新课: 1、制定养小动物的计划。 (1)师:我们有这么多的同学饲养过小动物,自己也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么现在你是否愿意再体验一下科学饲养的乐趣呢?(板书课题) (2)查找资料或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制定饲养小动物的计划。 (3)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并坚持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2、制作小动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图表。 (1)师:要想养好小动物,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确定观察重点和小动物生长情况记录图表。 (3)各小组汇报制定结果。 3、制定研究计划。 (1)师:关于小动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想研究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 (3)各组学生对各组的研究报告进行交流。 (4)教师小结:有了研究计划仅仅是研究的开始,更艰巨的研究任务在等待着他们,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会有收获,考验自己耐心和毅力的时候到了。 14小动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1、能从小动物生长过程的记录中,通过比较找出小动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过程和主要变化。 2、能设计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自己饲养小动物的过程。 3、通过饲养小动物,形成或加深对动物的关爱。 4、能坚持对动物生长过程的长期观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通过整理、展示,注重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在饲养小动物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难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通过整理、展示,注重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在饲养小动物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小动物生长情况记录和图表、各种各样动物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小动物是否长大了?在饲养过程中自己有什么发现?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整理我们的记录。 (1)师:现在各小组分组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吧!可以用文字,可以用图片,看哪个小组的能将小动物的成长过程汇报的清楚。 (2)展示各组自己整理的记录。 (3)汇报自己养小动物的成长过程,说清楚小动物在什么时

    注意事项

    本文(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