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消化系统.docx

    • 资源ID:3340179       资源大小:45.1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消化系统.docx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消化系统医 学 笔 记 人体解剖学 之 消化系统 潘殿兴 第3章 消 化 系 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管是指口腔到肛门的管道,长约9米 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其中上消化道是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是空肠以下部分。 消化腺按体积大小和位置不同可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包括三对口腔腺、肝和胰;它在消化管壁外,是个独立器官,分泌消化液,经导管流入消化管腔内。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位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如唇腺、胃腺、肠腺等。 功能:摄取食物,进行物理和化学性消化,经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行吸收,最后将食物的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一、口腔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前壁为上、下唇;侧壁为颊;上壁为腭;下壁为口腔底。口腔以上、下牙弓和牙龈为界,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两部分。 口唇 口唇分为上唇和下唇,其裂隙称口裂,左右结合处称口角。 口颊 颊是口腔的两侧壁,在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黏膜处有腮腺导管的开口。 腭 腭是固有口腔的上壁,分隔鼻腔与口腔,分为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软腭前部水平,后部逐渐先后下方倾斜,称腭帆。 舌 舌位于口腔底,具有感受味觉、协调咀嚼、搅拌、吞咽食物、辅助发音等功能。 牙 牙是人体内最坚硬的器官,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分别排列成上、下牙弓。 唾液腺 口腔周围的大唾液腺由3对,即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1、腮腺 最大,呈不规则三角形,位于耳廓的前下方,上达颧骨,下至下颌角。 2、下颌下腺 呈卵圆形,位于下颌骨体和内面,导管开口于舌下阜。 3、舌下腺 最小,呈杏仁形,位于口腔底舌下襞深面,导管有大、小两种,大管有一条,开口于舌下阜,小管有数条,开口于舌下襞。 二、咽 咽的位置和形态 咽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是消化和呼吸的共用通道,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续于食管。 咽的分部与交通 咽以软腭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按照咽的前方毗邻将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 位于鼻腔后方,颅底与软腭之间,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 2、喉咽 位于会厌上缘至第6颈椎体下缘之间,向下移动为食管,向前经喉口通喉腔。 三、食管 食管的位置与分部 食管为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cm,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行穿过膈的食管裂孔,下端约在第11胸椎体左侧连于胃。 1、颈部 较短,长约5cm,位于起始端至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之间。 2、胸部 较长,长1820cm,位于颈静脉切迹平面至膈的食管裂孔之间。 3、腹部 最短,长12cm,位于食管裂孔至胃的贲门之间前方邻肝叶。 特点:最重要是3处生理狭窄。 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相当第六颈椎体下缘,离上颌切牙15cm。 第二狭窄在主支气管后方交叉处,相当4、5胸椎体之间,水平离上颌切牙25cm。 第三狭窄在食管通过膈、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十胸椎。离上颌牙40cm。 此三部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滞留和食管癌多发部位。 3.2.4 胃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其大小和形态因胃充盈程度、体位以及体型等状况而不同。成年人胃在中等度充盈时,平均长度为2530cm,胃容量约1500ml。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分上下口,大小2弯和前后2壁,并可分为4部。 胃的上口称贲门 ,接食管。下口称幽门 通十二指肠。胃小弯,相当于胃的右上缘,自贲门延伸到幽门。在胃小弯的最低处,可明显见到一切迹,称角切迹,它是胃体与幽门部在胃小s弯的分界。胃大弯始于贲门切迹,此切迹为食左缘与胃大弯起始处所构成的锐角。胃大弯从起始处呈弧形凸向左上方,形成胃底的上界,此后胃大弯弧形凸向左,继而凸向前下方,直至第10肋软骨平面。 胃的4部即:贲门部、胃底、胃体与幽门部。贲门部指胃贲门周围的部分,胃底指贲门切迹平面以上的部分,亦称回穹窿,其中含有咽下的空气,胃体上方与胃底相续,下界在胃小弯为角切迹,在胃大弯无明显界标,一般以胃大弯开始转为近于横向行走处为界,此处与角切迹之连线为胃体与幽门部的分界线。幽门部居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问。幽门的左侧份较为扩大,称幽门窦 ;右侧份呈长管状,管腔变窄,称幽门管。,幽门管长约23cm。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临床上所称的“胃窦”即幽门窦,或是包括幽门窦在内的幽门部。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贴近,在左侧与膈相邻,为左助弓所掩盖。介于肝左叶与左肋弓之间的胃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贲门与幽门的位置比较固定,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右侧附近。胃大弯的位置较低,其最低点一般在脐平面。 胃的位置因体型、体位、胃的虚盈等情况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矮肥体型者的胃位置较高,瘦长型者胃的位置较低。胃壁肌张力低、饱食后站立时,胃大弯最低点向下 可达髂嵴水平。 胃,居于膈下,腹腔上部,中医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位;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与脾相表里。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物的营养,故又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素问玉版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是;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容纳于胃中的饮食水谷,经过胃的腐熟后,下传于小肠以进一步消化吸收。如果胃的这一功能发生障碍,可出现食欲不振,食少,消化不良,胃脘胀痛等。 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故脾胃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功能概括为“胃气”。胃气的盛衰有无,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因而又称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物经过胃的受纳腐熟后,必须下行而入小肠,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在藏象学说中,胃的通降作用,还概括了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以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若胃失和降,则影响食欲,并出现口臭、脘腹胀满疼痛等;胃气上逆则出现嗳气吞酸、呃逆、恶心、呕吐等。 2.3.5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成人全长57m,上起幽门,下接盲肠,可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小肠的作用: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 中医认为小肠位于腹中,上口接幽门与胃相通,下口接阑门与大肠相连,是一个比较长的、进一步消化食物的器官。小肠与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受盛化物:受盛,接受、贮藏。化物,消化饮食物、化为精微。小肠主受盛化物,一是指小肠具有接受、贮藏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的作用。二是指小肠对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行进一步消化和化为精微的作用。 2.3.5.1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成人长约25cm,十二指肠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最为固定的部分。 功能:它即接受了胃液,又接受了胰液和胆汁所以十二指肠起着十分重要的消化功能。 1、上部:长约5cm起自胃的幽门,行向右后方,至肝门下方急转向下移行为降部。 上部近侧与幽门相连接有一段肠管长约2.5cm。也是十二指肠溃疡和穿孔好发的位置。 2、降部:也叫做十二指肠下曲,长约7到8cm沿第13腰椎右侧下行,至第3腰椎体高度转折向左移行为水平部。 3、水平部 又称下部,长约10cm,于第3腰椎平面横行向左,移行于升部。 4、升部 :升部最短,仅有2到3cm。自第3腰椎左侧上升至第2腰椎体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移行为空肠。 5、空肠和回肠 空肠和回肠迂回盘曲在腹腔的中、下部,相互延续形成肠袢,全部被腹膜包裹,借小肠系膜连于腹后 3.2.6 大肠 大肠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约1.5m,围绕在空、回肠周围,功能吸收水分、维生素、无机盐,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 中医认为 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下口紧接肛门。大肠的上段称“回肠”,下段称为“广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结肠和直肠。大肠与肺,通过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主津。 传化,包括传导和变化。传导,即传送、引导。是指大肠接受小肠传来的食物残渣,逐步向下传送、引导,以致排出体外的作用。变化,是指大肠将食物残渣中多余的水液吸收,变化为成形粪便的作用。 主津,是说大肠在传化糟粕过程中,吸收水液,参与了水液的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主要病变:大肠传导变化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大便的异常。若水液不得吸收,与糟粕俱下,可出现泄泻;若大肠津液不足,肠道失润,可出现便秘。 3.2.6.1 盲肠 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位于右骼窝内,长68cm,其下端为盲肠,上续升结肠。 作用: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到小肠,在回盲口下方约2cm处有阑尾的开口。 阑尾 阑尾为一蚯蚓状盲管,长68cm,根部连于盲肠后内侧壁。阑尾根部位置比较固定,其体表投影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称麦氏点,急性阑尾炎时该处常有压痛和反跳痛。 结肠 结肠始于盲肠,终于直肠,整体呈M型,围绕在空肠和回肠周围,结肠的直径是6cm, 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 1、升结肠 升结肠长约15cm,在右髂窝处,始于盲肠,沿腹后壁右侧上升至肝右叶下方,弯向左侧形成结肠右曲,移行为横结肠。 2、横结肠 长约50cm,起自结肠右曲,在脾的下方转折向下形成结肠左曲,向下移行为降结肠。 3、降结肠 约长25cm,自结肠左曲沿腹后壁左侧下降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 4、乙状结肠 约长40cm,起自降结肠,呈乙字形弯曲进入骨盆,至第3骶椎水平续接直肠。 直肠 直肠位于小骨盆腔的后部,长1014cm,上端于第3骶椎水平接续乙状结肠,向下行于骶、尾骨前面,穿过盆膈,延续为肛管。 直肠并不长,在矢状面上形成两个明显弯曲。 直肠骶曲:是直肠上段沿骶尾骨盆面下降形成一个凸向后方形弯曲,距肛门7到9cm。 直肠会阴曲:是直肠末端绕过尾骨尖,转向后下方形成一个突,向前方的弓形弯曲,距肝门3到5cm。 直肠内有三个直肠襞(闭) 最上方直肠横变襞:接近直肠与乙状肠交界处,位于直肠左侧壁上距肛门11cm。 最下方直肠横变襞:位置不恒定,一般位于直肠左侧壁上,距肛门约5cm。 中间直肠横襞:大而明显,位置恒定,位于直肠壶腹稍上方直肠右前壁上距肛门7cm。 肛管 肛管上端在盆膈平面续接直肠,长约4cm,其内面有610条纵行黏膜皱襞,称肛柱,相邻肛柱下端之间有半月形的黏膜皱襞相连,称肛瓣,肛瓣与相邻两个肛柱下端共同形成开口向上的袋状陷窝,称肛窦,此处易积存粪屑,如发生感染可引起肛窦炎。 肛管周围有内、外括约肌环绕,肛门内括约肌为肛管处于环形平滑肌增厚而成,有协助排便的作用。 第二节 消 化 腺 一、肝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腹腔中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受外力冲击而破裂,引起腹腔内大量出血。成人男性重约1500g,成人女性1300g,占人体重量的1/40到1/50,幼儿的肝相对较大。肝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肝的功能极为复杂,它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不仅参与蛋白质、脂肪类、糖类、维生素物质合成、转化与分解。还参与激素、药物、物质转化和解毒,肝还具有分泌胆汁吞噬、防御以及在怀胎时期供血功能。中医认为 肝位于腹部,横隔之下,右胁之内。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 肝在腑合胆,在体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调节情志活动 促进消化吸收 肝主疏泄 维持血液运行 调节水液代谢 调节月经 调节精液排泄 气机调畅,脏腑气血平和 调畅脾胃气机,分泌排泄胆汁 心情开朗,不易郁怒 消化吸收正常 气机调畅,血液运行正常 肺脾肾三焦气机调畅,水液运行正常 血液充盈胞宫 月经正常,妊育胎儿 精液排泄通畅、适度 调畅气机 疏泄与封藏结合 肝的形态和分叶 肝呈楔形,可分左、右两端,前、后两缘和上、下两面。右端圆钝而厚,左端扁而薄。肝上面彭降与膈相接触,又称为膈面。肝膈面有矢状位的镰状韧带附着。借此将肝分为左右两个叶。肝左叶小而薄,肝右叶大而厚,肝膈面后部没有腹膜的部分是裸区,裸区左侧部有较宽的沟为静脉沟,内有下腔静脉,通过肝下面凹凸不平邻接一些腹腔器官又称脏面。肝脏面中部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沟在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神经,淋巴管由此通过称肝门,出入肝门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肝蒂中主要结构位置关系是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还有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左侧纵沟较窄而深沟前部内有肝圆韧带通过叫肝圆韧带裂,后部容纳静脉韧带叫静韧带裂。右侧的纵沟较宽而浅沟前部一个前窝,容纳胆囊,称胆囊窝。后面为腔静脉沟,容纳下腔静脉。 肝的构造:肝的脏面借H形沟裂窝将肝分成四个叶。肝左叶位于肝圆韧带裂与静脉韧带裂的左侧。肝右叶位于胆囊窝与腔静脉沟的右侧。肝方叶位于肝门之前,肝圆韧带裂与胆囊窝之间。肝尾叶位于肝之后,静脉韧带裂与腔静脉沟之间。 肝的位置和毗邻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膈面前部分被肋所掩盖,仅在腹上区左右肋弓之间,有一小部分露出剑突下。肝毗邻用三点连线表示: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的交点;前正中线与剑胸结合线交点;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的交点。 肝上方为膈,膈上有右侧胸膜腔、右肺、心等。肝叶下方前面与结肠右曲邻接。中部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上曲,后部邻接右肾上腺和右肾。肝左叶下面与胃前壁相邻,后上方邻接食管。腹部肝借镰状韧带、冠状韧带连接膈下面和腹前壁。在呼吸时,肝可随膈上下移动,平静呼吸时,肝上下移动范围为2到3cm。 二、肝外胆道系统 肝外胆道系统是指肝门以外的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这些管道与肝内管道一起将肝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腔内。 胆囊 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容量为4060ml,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其上方借少量结绨组织与肝相连,易于分离,下面游离并有腹膜覆盖。与结肠右曲和十二指肠上曲相邻。胆囊呈长茄形,长8到12cm,宽3到5cm。容量4060ml 作用:贮存和浓缩胆汁 胆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和胆囊管四部分。胆囊底是胆囊突向前下方盲端在肝前缘胆切迹处露出。胆囊体是胆囊主体部,与底之间无明显界限,胆体向后逐渐变细。胆囊颈是胆囊向下延续并变细的部分,以直角向左下方弯行。胆囊管比胆囊颈稍细,长3到4cm,直径是0.2到0.3cm。 输胆管道 输胆管道是将肝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的管道。肝内的胆小管,逐渐汇合为肝左管和肝右管,两管出肝门后即汇合成一条肝总管。胆总管合成是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长约4到8cm,直径0.6到0.8cm。作用:由肝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内贮存。进食后,尤其进高脂肪的食物,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 中医认为; 胆位于右胁下,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胆与肝通过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又称胆囊。胆内贮藏胆汁,胆汁又叫做精汁、清汁,故又称胆为“中精之府”、“中清之府”、“清净之府”。 胆的形态中空与其他腑相类同,贮藏胆汁,胆汁有助消化的作用,属于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故胆为六腑之一。但是,胆贮藏精汁,与五脏“藏精气”的功能特点相似,胆中没有食物或残渣从中直接通过,与其他腑有区别,故胆又属于奇恒之腑之一。 3.3.2胰 胰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主要分泌胰岛素,参与调节糖代谢;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有分解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作用。 胰的组成:分两部分: 1.外分泌部,能分泌胰岛素,内含多种消化酶,有分解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 2.内分泌部,胰岛素散在胰实质内,胰尾部较多,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血糖素调节血糖的浓度。 胰的位置 胰的位置较深,位于腹后壁的一个狭长腺体,胰呈长棱柱状,质地柔软,呈灰红色,长约17cm到20cm,宽3到5cm,厚1.5到2.5cm,重82到117g。 胰的毗邻和分部 在胃的后方,在第1、2腰椎体的前方,横贴于腹后壁。上缘脐上10cm,下缘脐下5cm。胰前面有隔网膜囊与胃相邻,后方有下腔静脉胆总管、肝门静脉和腹主动脉。 可分为三部 胰头、胰体和胰尾,各部分间无明显界限。胰头为胰右端膨大部分位于第二腰椎体右前方,上下方和右侧被十二指肠包绕。胰体位于胰头与胰尾之间,占胰大部分,略呈三棱柱形,胰体横位在第一腰椎体前方,向前凸出。胰尾较细,行向左上方至左季肋区,在脾门下方与脾的脏面相接触。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消化系统.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