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docx

    • 资源ID:3338112       资源大小:66.45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docx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除 法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1 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四道小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余数 演示20个苹果 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 学生用圆片分一分,讨论怎样用竖式表示。 全班交流 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先由学生操作。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题”。 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学生独立完成第题。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 2 3 分草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 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试商方法。 4 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列算式:55÷8 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 填空:P4“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5 租 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最大能填几? ×625 8×38 7×40 2.列竖式计算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6 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 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 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1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 4.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8“试一试” 7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3=31 答:1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巩固练习: P8“练一练”的第1 4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2.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四、 总结 8 租 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 见; 3、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最大能填几? ×625 8×38 7×40 2.列竖式计算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1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9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8“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3=31 答:1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巩固练习: P8“练一练”的第1 4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4.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四、总结 10 二 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教学流程: 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11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学中做 1、 做一做。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指名汇报。 2、 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2 试着做一做。 小组议一议。 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 试一试 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完成试一试的第题。 完成试一试的第题。 完成做一做的第题。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3 花店买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4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3. 解决问题。 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 24÷8=3, 5-3=2 答: b . 5 - 24÷8 =5-3 =2 答: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4 小组讨论:5-24÷8 表示上意思。 算式“5-24÷8”中的“24”表示8枝康乃馨24元,“24÷8”表示1枝康乃馨多少元。所以“5-24÷8”表示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也可以表示1枝玫瑰花比1枝康乃馨贵多少元? 因此计算“5-24÷8”的时候,应先算24÷8=3,再算5-3=2,用脱式计算式 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提问: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解答。 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P15“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15“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15 过 河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口答题: 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 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 2. 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 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16 ,)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 写出解答过程 ÷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 答: 5练习 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独立完成P17“做一做”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6-8×2 ×2 2P18 “练习三”的第1题。 四、全课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五、作业布臵 完成P18“练习三”的第2、3题。 17 18 三 方向与路线 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3、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方位知识和合作学习的方法,畅想设计操场,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方向板、“东、南、西、北”4张、卡通图案4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同学们,今天这里来了很多客人,我们二年三班的同学带着这些客人一起去游览学校和周围的建筑,好不好?你们就是这次活动的导游,导游方向感非常强,可你们会辨认方向吗? 、看!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体育馆、邮局、商场、医院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 向 生: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邮局在学校的东面、商场在学校的南面、医院在学校的西面。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他怎么又准又快的辨认出了方向? 生:先标好了方向标,看着方向标辨别就不会错了!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图中还有哪些建筑没有说?它们又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生1:图书馆在西和北之间的方向。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我觉得说成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北方向就更好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在学校的西北方向? 19 生:。 、我来考考你! 我指图书馆、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中任何一个建筑物,学生快速反映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4、比一比谁是合格的小导游! 请同学们拿出十格本,画出方向标,标好东南西北,接受老师的考验: 我说图形你来找家! 师:在东南方向画一个、在东北方向画、在西南方向画 、在西北方向画。 同桌之间互相批,如果他做对了就给他一个笑脸,错了就帮助他。 5、送动物回家!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先说一下手中的动物是什么,它的家在哪里,然后送他们到黑板上的家。小组其他同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他、提醒他。如果对了就用手势给他一个鼓励,看哪组又静又快,开始! 生:我的动物是小狗,它的家在西南方向,同学们我放的对吗? 师:同学们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你们真棒! 6、谁知道中国的首都在哪?你能在地图中快速的找到它吗? 生:中国的首都是北京,有红星的位臵就是北京! 师:你的眼睛真尖。请你再快速找一找四川、吉林、台湾分别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生:四川在北京的。 师:我们的家乡在什么省?请你再找一找吧。 7、老师想去打谷场转一转,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去? 谁愿意读一读进打谷场之前有什么要求? 师:你有什么方法让同学们都顺利过关? 生:首先标好方向标。 生:最好象老师一样,以谁为中心就用格尺画十字线,就能快速的分清方向了。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迷路的。 20 二、走进生活、体验方向。 在平面图形中同学们分清了方向,那生活中你们能分清方向吗? 、说一说教室中你知道的方向。 、请四个同学把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贴出来,作成个大的方向标。 、制作方向板。 老师有一个能快速辨认8个方向的妙招,谁想知道? 你们知道怎样又快又准的制作好方向板吗? 生:先标好东南西北再标别的方向。 谁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引导学生评价。同桌互相看一看,你们摆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小声地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摆。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我说方向你来指。 A同桌互相考B老师说中间组指,其他组判断。 6、小游戏: 起立,一起找西北角,指一指,再向右转指西北角,再向右转指西北角,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无论我转向哪?西北方向是不变的。 三、实践应用。 带学生来到操场中心 ,辨别8个方向都有什么。 四、小结 21 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认识路线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难点: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游戏温故: 1.听口令,指方向。 2.说说你周围八个方向的同学是谁?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真是辨别方向小能手,现在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遇到了点儿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师:淘气、笑笑的学校要举行长跑比赛,路线正好是一路车的往返路线,但是他们对一路车的路线不熟悉,你问有信心当好“指路小能手“吗? 三、认识路线,掌握方向: 师:淘气、笑笑正等着大家指路呢,要努力,要认真啊! 1.小组讨论,如何指路:提出要求:说清从广场出发到动物园,再从动物园返回广场的路线。用你喜欢的方法去指清路线。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书上。各选代表竞选“指路小能手”。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代表指路,相机指导:可能出现的情况: a.从广场往西走到科技馆,再往西到电影院,再往北到商场,再往西北到育才路,再往西北到医院 b.从广场往西到电影院,再往北到商场,在往北到少年宫 c.以为从广场出发到电影院是3站,从商场到少年宫是5站 d.按书上的提示指路,从广场往西走2站到电影院,再往北走1站是商场,再往西北走4站到少年宫 3.师生共评“指路小能手” 让学生说说谁说的好,好在哪?然后颁发“指路小能手”徽章 4.指路成功,赛出好成绩: 师:淘气,笑笑对一路车的路线十分清楚了,他们现在已经开始长跑比赛了,你们想不想知道比赛的情况呀? 师:淘气出发了,跑到商场时是第4名,当他又跑了四站就名列第1了,22 你知道他在哪一站第1名的吗? 生:讨论回答 师:笑笑在少年宫时是第5名,又跑了三站就第3名了,她可能是在哪一站第3名的? 生:讨论回答 师: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 生:加油! 加油!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淘气、笑笑取得了第1名和第3名的好成绩。他们很感谢你们,也很高兴有你们这样聪明能干的好朋友。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 生:自由发言, 如:这是我们用该做的。 我们是好朋友,应该互相帮助嘛! 我们遇到困难时,相信你们也会全力以赴的。 四、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师:淘气和笑笑为了感谢你们想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 五、开放性作业 让学生根据实际,设计从木材到文化宫的3路车行车路线。 23 四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谁能从1数到100?他是几个几个数的?为什么29后面的数是30? 2、刚才他一个一个地数了,谁能5个5个地数? 3、你们能10个10个地数吗?为什么你们数了90后数的是100呢? 4、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从1数到100,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数的比较快呢? 活动二: 1、在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数过的这些数外还有别的数吗?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大数?谁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24 3、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大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活动三: 1、这是一个什么物体?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很多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谁估的比较接近呢?我们还是来数一数吧。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来呢?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想一想,摆一摆,议一议,怎样数比较好。 3、小组汇报:可以怎样数? 4、哪一组数的方法比较好?我们一起来这样数一数。这就是大正方体中的一层,这样的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是怎样数的? 5、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层是100个小正方体,那么在大正方体中有这样的几层呢?一起数数看。 6、那么要知道大正方体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就可以象这样几个几个地数了?数了几个100?10个一百是多少呢? 7、我们知道了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如果有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个呢?4个呢?5个呢?现在你们是几个几个地数的?为什么这样数?那如果有这样的10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一起数数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8、现在如果有7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 活动四: 1、请同学们感受一下一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2、请同学们感受十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3、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是50张纸,两本就是100张,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它的厚度,说一说,并用手比划出它的厚度。 4、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5、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0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25 6、现在你们知道一千和一万谁比较大吗?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 活动五: 1、我们在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个就作为了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谁是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数呢?一千一千地数呢?一万一万地数呢? 2、在这些计数单位中,哪个计数单位最小?哪个计数单位最大?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我们在写数时,为了表示不同大小的数就会把数字写在不同的位臵上,这些数字所占的位臵就是数位。要表示几个一,数字就要写在个位上,要表示几个十,就要写在十位上,那要表示几个百,就应该写在什么数位上?要表示几个千呢?要表示几个万呢? 4、那么你能在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从右边数起第几位是千位?第几位是万位?为什么? 5、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书28页的填一填。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 活动六: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我会填: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是一千,一千是一万;千位的左边是位,千位的右边是位,百位的边是千位。 3、出示书29页说一说的正方体木块图,先让学生小组试做,在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出示书29页的涂一涂,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并提出要求:想一想怎样涂才能使涂出的方格数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238个小方格。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相互评一评。 26 27 拨一拨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算器上拨数的活动,了解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 二、新授 1、教学读数、写数 教师板书:298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字。 说说为什么这样拨。 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百零二 学生完成P32的练习 2、学生学习“三千八百” 3、指名读数,并跟拨计数器,还可以在桌子上写数 28 4、想一想 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中间有一个或两个、三个零,只读一个零 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5、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每位是几就写几。 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三、试一试 1、学生完成第小题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自己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2、学生完成第题 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发现这里有100块糖一袋,有10块糖一袋。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 3、完成第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9 先用计数器拨一拨,数一数再书写。 学生上台板演。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了拨珠子,数大数,写数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后多数一数,写一写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3、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975、995、1005、1025 997、1000、1001、 3800、4000、4100、 30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数字卡片、 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 1、教学“比一比” 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 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 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总结规律: 数的比较: 31 数位比较多的一个数比较大 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大 如果数位和最高位都相同,我们比较下一位。 2、练一练 学生完成P36在O里填上<、>、= 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填 3、试一试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怎样能比较快地比出大小? 教师总结: 先将这些数按数位多少分一分,再将相同数位的数进行比较。 99<345<387<809<1725<4300 4、想一想 指导读题,理解题意 最小的四位数1000,最大的四位数9999 5、数学游戏: 6、练一练 完成练习题1、2两道题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32 四、作业 1、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 2、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3、在287、7650、80、285、1651、79这几个数中,二位数的有,三位数的有,四位数的有 )620 888 3090 33 ) 五 测 量 铅笔有多长 学习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估测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一猜这支铅笔的长度。 2、学生说一说猜测的原因。 二、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 3、教师引导学生想想,1分米是几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 5、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2、教师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34 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学生先估一估,再动手量一量 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学生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1米=100厘米 1m=100cm 1米=10分米 1m=10dm 35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具: 卷尺 教学过程: 复习 上节课为止,我们学习了什么长度单位? 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走一走: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与100米有多远。 估一估:学生猜测一下,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多长时间 想一想:1000米大约有多长 1000米=1千米 字母表示式1000m=1km 填一填: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6 学生小组交流,完成 练一练 完成习题1、2、3题 教师读题,学生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