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动植物检验检疫整理.docx

    • 资源ID:3333358       资源大小:50.37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动植物检验检疫整理.docx

    动植物检验检疫 整理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整理 绪论 第一节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概念 1.动植物检验检疫:指借助于立法和法规对来自疫区的可疑动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应检物品,实行强制性的检查和处理,以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证人体健康的活动。 2.缩写 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3 有害生物定义及其分类 指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生物。 有害生物 限定的有害生物 非限定的有害生物 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1)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它们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签约方不应对这类有害生物采取植物检疫措施。 2)限定的有害生物:指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或者有但没有广泛分布,即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或者正在被官方进行管制的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Ø 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Ø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指一种在供种植的植物上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国和地区要受到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4.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动物疫病。 5.植物:活的植物及其器官,包括种子和种质。 6.植物产品:未经加工的植物产品或它们加工后的产品,产品本身或在加工它们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的风险。 7.动物: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如畜、禽、兽、蛇等。 8.动物产品: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等。 9.检疫物:指要求进行检疫措施的任何植物、植物产品、包裹、容器、运输工具、土壤、贮藏地和任何能够隐藏和传播有害生物的微生物、物体和材料,特别是那些涉及国际运输的地方。 第三节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特点 1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四个基本特征:预防性、法制性、技术性、国际性。 2 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 1)自然环境优越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2)发达国家型:美国、加拿大 3)经济共同体型:欧盟 4)发展中国家型: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部分美洲、非洲国家 5)工商业城市型: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 3 目前,有关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对外动植物检疫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承担。 第一篇 动物检验检疫 第一章 动物检验检疫概述 第一节 动物检验检疫的主要依据、手段及措施 1 动物检疫法的内容: 1)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进出境动物检疫工作;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第 1 页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整理 管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商品检疫工作。 2)检疫项目包括: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运输工具检疫、国际邮包检疫、旅客检疫等。 2 动物检疫名录是执法的重要依据,包括:应检物品名录、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禁止进口物品名录等。 3 检疫操作规程包括:报检现场检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定证书签发 4 动物检疫的主要手段和措施: 1)禁止进口措施; 2)检疫审批 3)实施检查和检验; 4)隔离检疫; 5)检疫处理; 6)检疫监督; 7)疫情监测与预警 第二节 进境动物风险分析 1 风险分析:指危害因素确定、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过程。 2 风险分析应遵循的原则: 1)以科学为依据; 2)执行或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 3)透明、公开和非歧视原则; 4)不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限制。 3 危害因素的确定:指确定进境动物、动物产品、动物遗传物质、动物源性饲料、生物制品和动物病理材料可能传入病原体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过程。 4 风险评估:指对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传入、扩散的可能性及其造成危害的评估。 5 进境动物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产地选择、时间选择、隔离检疫、预防免疫、实验室检查、目的地或使用地限制和禁止进境等。 6 风险交流包括:收集与危害和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讨论评估的方法、结果和风险管理措施。 第三节 进境动物检疫 1 动物检疫审批:指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或其授权的口岸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对输入的动物、动物产品或因科学研究等特殊需要引进的禁止进境动物以及过境动物、过境转基因动物产品、微生物等事先进行审核,并最终决定是否允许进境或过境的行政行为。 2 国家质检总局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等发布的禁止进境物名录,及时制定、调整并发布需要检疫审批的动物及其产品名录。 3 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的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工作。 4 进境动物将依照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进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检疫。 5 进境动物检疫程序: 1)进境动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 2)境外产地检疫; 3)报检; 4)进境现场检疫; 5)隔离检疫; 6)实验室检查; 7)检疫结果的判定和出证; 8)检疫处理; 9)资料的收集和保存 6 出境动物:指我国向境外国家或地区输出供食用、种用、养殖、观赏、演艺、科学实验等用途的家畜、禽鸟类、伴侣动物、观赏动物、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等。 7 对于出境动物,需隔离检疫的情况主要有: 1)进口国要求隔离检疫的,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进口国的要求对出境动物进行隔离检疫; 第 2 页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整理 2)根据贸易合同的规定需对出境动物进行隔离检疫的,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检疫; 3)对出境动物进行检疫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的,应对其同群假定健康动物实施隔离检疫; 4)我国*对出境动物有隔离检疫规定的,按照规定要求进行隔离检疫。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检验检疫机构对过境检疫动物依法实施检验检疫和全程监督管理。 9 进出境动物检疫结果的判定主要是指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判定。 10 检疫处理:指检验检疫机构单方面采取的强制性措施,即对违章出入境或经检疫不合格的进出境动物和其他检疫物采取的除害、扑杀、销毁、退回、截留、封存、不准入境、不准出境、不准过境等措施。 11 检疫处理的方式:除害、扑杀、销毁、退回、截留、封存等处理。 12 检疫处理的程序: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检验检疫结果,对不合格的检疫物签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 13 入境动物检疫处理包括: 1)现场检疫处理; 2)隔离检疫和实验室检验的检疫处理。 第四节 国内动物检疫 1 动物检疫可分为:国境检疫、国内检疫。 国境检疫:为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而实施的疫病检查。 国内检疫:国内各地区包括各省、地、市、县、乡、镇所实施的疫病检查,动物防疫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防疫活动。 第二章 动物检验检疫技术 第一节 检验检疫样品 1 病料的保存 1)细菌检验材料保存于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或者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中。 2)病毒检验材料保存于5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或鸡蛋生理盐水中。 3)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保存于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中固定。 第二节 细菌分离及鉴定 1 表示细菌毒力大小的单位:最小致死量和半数致死量 第三节 病毒分离与鉴定 1 病毒离活体后再室温下很容易死亡,故采得检材应尽快送检。若距离实验室较远,应将检材放入装有冰块或干冰的容器内送检。病变组织则应保存在50%的甘油缓冲盐水溶液中。污染检材,如鼻咽分泌液、粪便等应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以免杂菌污染细胞或鸡胚而影响病毒分离。 2 目前病毒分离常用的方法:动物接种培养、鸡胚培养、组织细胞培养。 3 常用的动物实验技术:动物保定法、动物接种法、动物的临床观察、动物采血法、动物尸体剖检法 第三章 检疫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 我国*将动物疫病分为3大类: 一类动物疫病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如口蹄疫、猪瘟、牛瘟、蓝舌病等。 二类动物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疾病,如 第 3 页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整理 狂犬病、炭疽、弓形虫病等。 三类动物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疾病,如肝吸虫病、丝虫病等。 第一节 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检验检疫 1 炭疽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败血症,其病原菌为炭疽杆菌,革兰氏阳性大肠杆菌。 2 炭疽为二类动物疫病,其扑灭措施有: 1)发现可以炭疽时,可通过细菌学检查、炭疽沉淀反应等方法迅速确诊。 2)生前在畜群中发现炭疽病畜或疑似炭疽病畜时,应立即采取不放血的方式扑杀销毁。同群畜全部测体温,体温正常者进行急宰处理。宰后发现炭疽病畜,其内脏、皮毛及血销毁。被炭疽污染或怀疑其污染的胴体、内脏也应进行化制或销毁。 3)对现场进行彻底消毒,所有被炭疽病畜污染的栏圈、用具、场地等,均应用20%漂白粉溶液、10%烧碱溶液或5%福尔马林溶液消毒。金属器械和用具,用0.5%烧碱溶液加盖煮沸消毒30min后用清水冲洗。工作人员应进行消毒。上述所有消毒工作应于宰后6h内完成。 4)凡与炭疽病畜接触过的人员,必须接受卫生防护。 3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 动物被宰后,肌肉组织在体内各种酶或污染的微生物作用下,会发生僵直成熟自溶腐败这一系列的化学变化。 1)肉的僵直:屠宰后的畜禽肉,随着肌糖原的酵解和各种生化反应的进行,肌纤维发生强直性收缩,使肌肉失去弹性,变得僵硬。 2)肉的成熟:肌肉继僵直之后变得柔软而有弹性,切面富有水分,易于煮烂,肉汤澄清透明,肉质鲜嫩可口,具有愉快的气味和滋味。 3)肉的自溶:新鲜肉在酸性条件下受组织蛋白酶的作用而分解。其特征为:肌肉松弛,缺乏弹性,暗淡无光泽,呈褐红色,灰红色或灰绿色,带有酸味。 4)肉的腐败:新鲜肉在致腐微生物作用下,引起蛋白质和其他含氮物质的分解,形成有毒和不良气味等。 第二节 宰前检疫技术 1 宰前检疫的3个步骤: 1)入验收包括:A.查证验物; B.视检畜群,病健分群;家禽采用飞沟检疫法和障板检疫法; C.逐头检温,剔除病畜; D.个别诊断,按章处理 2)住场查圈:检疫人员应经常深入圈,对畜禽群进行静态、动态和饮食状态等的观察; 3)送宰检疫; 4)宰前检疫后的处理 2 宰前检疫的方法:静态、动态、饮食状态观察和看、听、摸、检四大技术要领。 3 宰前检疫后的处理: 1)准宰; 2)禁宰; 3)急宰; 4)缓宰; 5)死畜禽尸体的处理 第三节 宰后检疫技术 1 宰后检疫的重点:头部天然孔道、体表皮肤、蹄、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血液和淋巴循环系统。 第 4 页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整理 2 猪宰后的检验点有哪些? 1)头部检验点:其任务是剖检头部两侧的颌下淋巴结,以检验局限性咽炭疽及淋巴结结核病变。 2)头部咬肌检验点:检查猪囊尾蚴。 3)皮肤检验点:检查皮肤有无病变或其他异常情况。 4)“白下水”检验点:检验胃、肠、脾、胰及相应的淋巴结。 5)“红下水”检验点:检验心、肝、肺及相应的淋巴结。 6)旋毛虫检验、肉孢子虫检验、猪囊尾蚴检验、摘除三腺。 3 同步检疫:将离体的内脏、头、蹄等吊上挂钩或装入托盘,在转移时与胴体在两条平行轨道上同步运行,始终保持同时对照的集中检验。 4 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感官检验为主,实验室的病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理化学检验为辅。感官检验的方法包括:视检、触检、嗅检、剖检。 5 宰后检疫的三个基本环节:头部检验、内脏检验、胴体检验;对于猪还必须增加皮肤检验和旋毛虫检验两个环节。 第四节 肉的新鲜度检验 1肉的新鲜度检验,从3方面进行:感官性状、腐败分解产物的特性和数量、细菌污染的程度。 2 肉的新鲜度理化检验定量检测的项目是:挥发性盐基氮。 第五节 肉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1 菌落总数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1)作为肉品被细菌污染程度,即清洁状态的指标,反映肉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肉品的菌落总数越大,表面被细菌污染的程度越严重,其卫生质量越差。 2)预测肉品的耐存放程度,估计贮存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细菌的繁殖动态。菌落总数越大,表明该食品越不耐存放;食品在贮存过程中菌落总数增大,则表明污染食品的细菌已开始繁殖生长,应尽早利用,否则食品将有腐败变质的可能。 2 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1)以大肠菌群作为肉品被人和温血动物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2)以大肠菌群作为肉品被肠道致病菌污染几率大小的指标。 大肠菌群数的高低,不仅表明肉品被粪便污染的程度,而且可以反映肉品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第十节 食用动物油脂的卫生检验 1 油脂新鲜度的检验: 1)定量测定包括: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的测定;酸价主要是反映油脂水解酸败程度的;过氧化值是反映油脂氧化酸败程度的;TBA值是反映油脂氧化酸败程度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程度的。 2)定性测定包括:过氧化物、环氧丙醛的测定。 第五章 乳品检验检疫技术 第一节 概述 1 正常乳:奶牛产犊7天以后至干奶期以前分泌的乳汁。 2 异常乳:指奶牛在泌乳过程中,由于奶牛本身的生理、病理原因及其他各种因素造成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的乳。 3 按照异常乳产生的原因,异常乳的分类:生理异常乳、病理异常乳、化学异常乳、人为的异常乳。 第二节 乳品的采样技术 1 采样:又称取样、抽样,是指从原料或产品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第 5 页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整理 品,通过分析一个或数个样品,对整批乳品的质量进行估价。 2 样品的分类: 1)根据样品的性质分: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2)根据样品的作用分:试验样品、复检样品、保留样品 3 作为理化检验的鲜乳样品,每1.00mL样品可加12滴甲醛作为防腐剂。一般牛乳样品应贮存于4以下的场所,以防变质。 第三节 乳与乳制品的理化检验 1 牛奶酸度的测定方法:酒精试验,其原理是:乳中的蛋白质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当pH达到等电点时,发生絮凝。而酒精是较强的亲水性物质,它可以使蛋白质胶粒脱水,造成聚沉。因此,酒精浓度越高,pH越接近等电点,蛋白质越容易沉淀,用一定浓度的酒精和等量的牛乳混合,根据蛋白质的凝聚,判断牛乳的酸度。 2 磷酸酶的测定可以作为牛奶巴士灭菌是否完全的标志。 第六章 水产品的检验检疫技术 第一节 概述 1 如何理解水产品存在的危害? 水产品中存在的危害分为三类:生物性的危害、化学性的危害、物理性的危害。 1)生物性危害: 致病菌危害:如肉毒梭菌、弧菌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金黄色葡萄菌等引起的危害。 病毒危害:如甲型肝炎病毒、诺弱病毒等引起的危害。 寄生虫危害:如线虫、绦虫、吸虫等引起的危害。 2)化学性危害: 生物毒素危害:如肉毒梭菌毒素,肠毒素等引起的危害; 添加的化学物质危害:使用未被批准的添加剂或者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均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 环境污染物危害:如水产养殖使用的药物残留。 3)物理性危害:包括任何在食品中发现的不正常的潜在的有害外来物,消费者误食后可能造成伤害或者其他不利于健康的问题。常见的危害是金属。其来源有几个方面:一是捕捞过程中遗留的;二是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产品中的;三是有意行为等。 2 水产品抽样的方法: 1)百分比抽样 即不论产品的批量大小,按同样的百分比从批中抽取样品。 2)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调整型抽样方案是随着对一批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变化情况,随时调整抽样方案。 3.水产品化学检验抽样的要求: 1)抽样容器:容器必须清洁,不得使用盛过化学药品的容器盛放样品。 2)抽样数量:抽样数量按要求在不同存放部位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4.活水产品品质检验包括:活力的鉴别、成活率的计算 5.水产品保鲜的三条原则为:冷却、清洁、小心。水产品品质变化主要由三个因素:细菌变化、酶促变化、化学变化。 6.冻水产品品质检验包括:冻品的色泽、气味、外观状态、冰衣和风干氧化情况。 7.鱼苗、鱼种的计数方法:开间法、碗量法和推算法。 第七章 蛋品卫生检验检疫技术 第 6 页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整理 第一节 蛋的品质鉴定方法 1.感官鉴定法: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2.理化鉴定法: 哈夫单位:根据蛋白的高度与蛋重之间的回归关系来计算出一个蛋的蛋白高度。100最好,30最差。一般情况下,特级蛋哈夫单位必须在72以上。 蛋黄指数:蛋黄高度与蛋黄直径之比。新鲜蛋指数为0.400.44,小于0、25时,蛋打开倒出时即成散蛋黄。 挥发性盐基氮:指动物性食品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在腐败过程中,使蛋白质分解而产生的氨及胺类碱性物质,氨和胺总含量的多少能说明禽蛋的新鲜程度。常用测定方法有半微量蒸馏法和微量扩散法。 荧光鉴定法:新鲜蛋荧光反应为深红色,随着新鲜程度降低,荧光反应由深红-红色-粉红色-紫红色,甚至变为紫色。 相对密度鉴定法:新鲜蛋具有一定的相对密度,但随着内容物变化,蛋白变稀,水分蒸发,全蛋相对密度日趋下降。优质蛋相对密度为1.08以上,低于1.05者为陈腐蛋。 第八章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第一节 有害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的区域性 1.一般有害生物传入新区后的发展趋势: 1)不能存活,活不能建立起稳定的种群而消亡 2)新区预有害生物的原产地的气候、寄主等生态条件相近似,成为有害生物新的分布区,甚至成为严重危害区 3)在原产地危害性不大的有害生物传入新区后,危害加重,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第二节 植物检疫与植物卫生 1.联合国粮农组织扩散或使他们处于官方控制下的一切活动。 植物检疫是由植物检疫法规来保障实施 植物检疫的科学保障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3.生态学极限:如果在一个能满足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所有条件的地理区域内该有害生物都已广为分布,那么该有害生物的地理分布就达到了生态学极限。 4.检疫性有害生物:本国或本地区没有分布或者在本国或本地区的分布还未达到生态学极限的有害生物,植物检疫就是指为防范“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而采取的一切活动。 5.植物卫生:为防止人为地传播本国或者本地区没有发生,或者虽然发生但分布未广且在*机构控制中地有害生物,以及控制本国或本地区虽有发生,但存在用于种植的植物上会影响其用途,导致不可接受的损失的有害生物,保护本国或本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由法定的*机构,依法应用科学技术等手段对可以传带这些有害生物的植物及其产品等,采取旨在预防这些有害生物传播危害的各种措施的综合管理体系。 6.风险:就是危险,指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 7、风险管理的程序: 1)风险识别 2)风险估算 3)风险控制方法的选择 风险回避:指放弃可能带来损失的活动 风险防止:指采取预防措施和抑制措施等,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降低损失的严重性。 第 7 页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整理 包括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和减损措施。 8.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限制以及限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9.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标准程序: 起始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适当的保护水平有害生物分类,2)评估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 3)评估潜在的经济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1、 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性 2、 确定和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案 10.有害风险分析的方法: 1、 定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其结果用风险的高、中、低等指标来描述。一般以专家经验及模糊判断为主,是目前世界各国进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的主要方式。 2、 定量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其结果用风险发生的概率估计来表示,是未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发展的方向, 11.转基因生物:又称为基因修饰生物体CMO,是采用基因工程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原来不具有这种基因的生物体内,使之有效表达并遗传,由此获得的基因改良生物 12.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环境安全性。 13.基因流:又称基因漂流,指转基因生物的商业化生产造成大规模环境释放,可能使传入的外源基因流向其近缘植物,造成遗传物质的转移。其造成的转基因杂交影响可称为“基因污染” 14.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的原则 1)实质等同原则 2)个案分析原则 3)逐步完善原则 15.转寄因生物环境风险分析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 2)熟悉性 3)逐步评估 4)个案评估 5)实质等同性 第九章 植物检疫法规 1.植物检疫法规分类:按权利机构分,可分为国际性、国家性和地方性; 按内容分,可分为综合性法规和单项法规 2.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SPS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CBD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章 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 1.国内植物检疫行政措施主要包括:禁止性措施,防疫消毒措施,强制性检疫处理措施和紧急防治措施 2.疫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未广的情况下,对发生了这一有害生物的地区,为了防止其向未发生地区传播扩散,经省人民*批准而划定,并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 3.保护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为了防止其被污染或被人为传入,经省人民*批准而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 第 8 页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整理 4.根据疫区内特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程度分类: 1)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 2)缓冲区 3)受控制区 4)保护区 5.非疫区:是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地区。 一个非疫区比一个非疫产地大的多。非疫区一般可以还不间断地保持许多年,而非疫产地的状况可能仅保持一个或几个生长季节。非疫区常由输出国植物保护组织来管理,而非疫产地则是在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监督和负责下由生产者独立经营管理。 6.非疫区和非疫产地的区别: 1)一个非疫区比一个非疫产地大得多 2)非疫区一般可毫不间断地保持许多年,而非疫产地的状况可能仅保持一个或几个生长季节。 3)非疫区常由输出国植物保护组织来管理,而非疫产地则是在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监管和负责下由生产者独立经营管理。 7.产地检疫:通常是指植物检疫机构对申请检疫的单位或个人所生产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及农产品等,在原产地生产期间所进行的检疫检查、检测以及必要时的监督除害处理,并根据检查、检测和除害处理结果出具相关证明的全过程。 8.实施产地检疫的意义: 1)在植物生长期间,病、虫、杂草的为害情况及症状、形态特征等均表现明显,容易发现和识别,便于诊断、鉴定,可大大提高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 2)经过产地检疫合格后的种子、苗木等植物及其产品,在国内调运和进出境时不再检验检疫,简化了国内调运和进出境时的手续,加快商品流通。 3)事先申报产地检疫,能够在植检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采取预防和综合性措施,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和消除有关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为害,生产出更高合格的种子、苗木和有关农、林产品,这样在国内调运和进出境时,就可避免因检疫不合格不得不进行除害处理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9.国内产地检疫的具体做法: 申报进行产地检疫填写产地检疫申请表确定建议方案实施检疫 10.植物检疫审批:是指从国外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进国家法规规定的禁止进境物时,或在国内县级行政区以上范围之间调运时,事先都必须向有关的植物检疫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输入或调运计划的一种检疫制度。 11.植物检疫审批的意义:可以从宏观上对国外引进或国内调运种苗等植物、植物产品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对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定性有害生物实施超前性预防,同时对于保护农业、林业和生态环境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12.引种单位应在签订贸易合同、协议的30日之前,向检疫机构提出申请。 13.办理特许建议审批时,申报单位或个人需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申请。 进出境口岸检疫由口岸植物检疫机关负责。 14.国内调运检验程序: 准备工作 现场检查 1)现场检查内容:现场调运应检农业植物、植物产品及其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堆放场所等,是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无病原物和害虫、各虫态及其排泄物、分泌物、蜕皮壳、蛀孔等痕迹。复检时应该检查调运应检农业植物及其产品与检疫证书是否符合。 2)抽样 3)检查 室内检验 第 9 页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整理 1、 取样 取样方法 提取检验样品 2、 室内一般检验方法 评定与签证 15.隔离试种检疫:是将拟引进的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与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产所内,在隔离条件下进行试种,经过在生长期间的观察和多种手段监测、检验,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进行评价后处理的一项检疫监管措施。 16.隔离检疫的基本步骤: 1)供试材料登记 2)初步检验与处理 3)栽培合格的材料 第十一章 植物检验检疫技术 1.现场检验检疫技术内容: 1)直接检验 2)过筛检验 3)软X光透视检验 4)检疫狗检查 2.实验室检验检疫技术 1)相对密度检验 2)染色检验法:革兰氏染色和鞭毛染色法 3)直接镜检 4)洗涤检验法 5)分离培养检验:组织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画线分离法 6)血清学检验法 7)生理生化测定 8)噬菌体检验法 9)保湿萌芽检验 10)诱捕器诱集检验 11)鉴别寄主检测 12)植物病原线虫的各种分离方法 第十二章 检疫处理 1.检疫处理:指对国内或国际贸易调运的经检疫不合格的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由检验检疫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性处理措施的过程。 2.植物检验检疫处理的目的:杀灭在国内或者国际贸易调运物品上的限定的有害生物,保证处理后的检疫物在市场流通中的生物安全性;为了履行国际有关公约以及有关条约的规定,或者对特定的检疫物为了满足有关国家的准入要求或履行合同约定 3.检疫处理的方式: 1)依照我国植物检疫法规的有关规定,遇到下列情况时应主动退回或销毁 2)除害处理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3)限制使用 4)隔离检疫 4.物理处理方法: 一、低温处理 原理:各种有害生物都有一定的生长发育适宜温度范围和可忍受的最高、最低温度范围,高于或低于每种有害生物各自忍受的最高或最低温度范围,并持续一定时间,有害生物会死亡。 低温处理 1、 冷处理:冷藏库处理、集装箱处理; 2、速冻处理 高温处理:干热处理、蒸汽热处理和热水处理 二、电磁波处理:微波处理、辐照处理 5.化学处理方法: 第 10 页 4)生长期检验与处理 5)出证放行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整理 熏蒸处理: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使用熏蒸剂在船舱、仓库、帐幕、集装箱等能密闭的场所毒杀有害生物。 熏蒸方式:常压熏蒸、真空熏蒸 6.影响熏蒸效果的主要因素: 1)熏蒸剂的有关性质对熏蒸效果的影响 熏蒸剂的挥发性和扩散性与药效的关系 熏蒸密闭时间与药效的关系 2)有害生物状况对药效的影响 3)环境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温度:气温高,有害生物生理代谢旺盛,单位时间内熏蒸剂进入有害生物的量也相对提高,从而是熏蒸杀灭有害生物的速度和效果得到提高。10C以下称为低温熏蒸,较低温度降低熏蒸剂挥发穿透能力,降低有害生物呼吸率,增加抗毒能力。0 湿度:对落叶植物或其他生长中的植物及其器官,熏蒸时必须保持较高的湿度。对于中资等的熏蒸,湿度越低越好。 气体成分与药效的关系 7.常用熏蒸剂:溴甲烷、磷化氢、硫酰氟、环氧乙烷、氯化苦 第 11 页

    注意事项

    本文(动植物检验检疫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