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和设计《爱莲说》.docx
-
资源ID:3328334
资源大小:39.4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和设计《爱莲说》.docx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和设计爱莲说基本信息 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学情分析 语文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 23 爱莲说 西华县皮营乡皮营二中 理志愿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能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已有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译并熟背课文; 2、了解衬托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题旨,理解映衬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学生回忆相关学生初步感受“莲”的形象 1.情景导入 荷花的图片 的诗句 1.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2.学生自读把握语教师出示学生自主气和节奏。 学习的内容,点拨指3.学生齐读课文,积极性,使不同2.诱思导学 导。 整体感知。 4.分组疏通文意,能积极主动地学生对照注释及提获取知识。 示理解文意。 层次的学生都己思考问题的培养学生自教师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 1.什么是“说”? 2.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3.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和世人的爱好? 4.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要写其他的花? 与教师的点拨和学3.合作5.文章仅仅是写花探究 吗?采用了什么写积累,成绩略差的文章内涵。 法?花与人有什么关同学的理解并及时系? 消化与及理。 6.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生的学习合。成绩让学生自主不错的学生更注和思考,深入理解男女生分段朗4.朗读背诵指导 通过提问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朗读,教课文,同时能为朗读来实现。 师提问,学生用书理解性默写打上的原句回答等。! 基础。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 体现语文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学生思考讨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5.拓展延伸 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后回答 写,学习本文的感受,衬托的两种类型正衬,反衬 陶渊明 爱菊 世人 爱牡丹 予 爱莲 1.归纳主题 2.了解本文衬托的写法 6.课文总结 本文中,作者除了写莲,还提到了什么花?几次提到?作用是什么? 菊 花之隐逸者 牡丹 花之富贵者 莲 花之君子者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何人 牡丹之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媚于世 体态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香气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风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托物 喻人 菊花牡丹 对比烘托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以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能力。设计的重点放在学生通过自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方法上,并把课堂当作他们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但是在其中令我不满意的是,不是所以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些学生还是没有调动起来,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找寻方法,促进我和学生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一、内容太多,课堂太紧张。可以考虑减去课堂环节的“2、口语练习,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变之为课外练习;补充资料可以再精简,或只是提到即可,不必全诗朗诵或板书。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二、课堂朗诵不足,在课内完成背诵任务有点难。利用下午自习完成背诵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