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冀教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3313186       资源大小:56.19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冀教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冀教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3、倾听声音 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A、活动一: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声音。并用“我在听到了发出的声音”的形式,向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比一比,谁模仿得更好。 B、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C、教师讲解:同学们要想知道的问题真多,每一个问题都在课上去研究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研究一至两个问题。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新课: A、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学生观察教师所准备的材料发出的声音,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到表格中: 物体名称 敲鼓 拨尺子 拨橡皮筋 吹纸 打锣 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现象 B、讨论:物体发生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活动二:用什么方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试一试吧! 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4、物体传声 教学过程: 1、复习: A、我讲话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B、我跟你相差一段距离,为什么你能听到? C、讲解:声音是怎样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 2、新授: A、活动一:请三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一个人在一张桌子上轻轻地磨一下,另外一个站在三个人的中间,第三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并站在第二个同学的后边,看一看谁能最先听到声音? B、回答:为什么离得远的同学反而能听见? C、活动二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D、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自己的解释呢?试着做一做。 E、活动三:水能传声吗? 先预测:声音能在水中传声。后做实验:请三个同学分成一个小组,一个同学在水中轻轻地摩擦一个物体,第二个同学站在旁边,第三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水槽上,看谁能听到声音? F、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我组的结论是 。 G、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声音吗? H、活动四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我的结论 。 I、总结:我们知道声音可以通过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3、巩固练习 A、月球上我们能听到声音吗? B、做一个土电话。 5、自制小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讲解:上一节我们学了声音,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是噪音,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的,这种声音我们要坚决阻止;有的声音是优美动听,是各种乐器所发出来的,这类声音人们最喜欢听的。今天我也带来一些乐器,你们班上谁来演奏这些乐器。 2、学生欣赏同学们各类乐器演奏的曲子。 3、教师讲解:在欣赏完优美动听的音乐后,你们会感知到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同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也不同,这优美动听的音乐声来自于乐器,那么这乐器是怎样制作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些简易的小乐器。 二、新授: 4、活动一:做小鼓 活动目标: 能按照书的要求用各种材料作小鼓。 能通过实验找出最适合做鼓面的材料。 能与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认为最适合做鼓面的材料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实施过程: A、先拿出一个鼓给学生看,并问做一个鼓需要什么材料? B、那么,请同学们讨论:桌子上的材料能否制成一个小鼓? C、能行,请同学试着做一做,把老师准备的鼓面材料都试一试,比较不同材料鼓面产生的效果,找出最合适的材料。 D、讨论: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并说出自己的理由。通过讨论让学生说一说,用身边的什么材料可以制作什么乐器、为下次活动做准备。 E、教师讲解:制作乐器一般分为三步进行: 根据乐器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鼓的形状大小各异,但它们都由鼓体和鼓面两部分构成,鼓面都是圆形的并且有弹性。从这一特征出发来准备制作小鼓的材料。 根据乐器构造进行制作,重点组装好发声部位的材料。如小鼓的鼓面一定要绷紧。 敲击小鼓,比较不同材料制成的鼓面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演示、改进提高质量。 5、活动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活动目标: 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制定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能按计划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系。 能说出本组和其他组制作的小乐器的优缺点,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小乐器。 实施过程: 可2 个人一组,活动时间为一课时。 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提示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参考教材中的内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制作一件或几件小乐器。 试一试,让小乐器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通过演奏会的形式,一方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交流让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做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本组或其他组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评价从以下几方面对自己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 乐器的外观和性能-; 如果重新乐器会有什么变化-; 2 如果可得到一件真乐器,它与你制作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 对自己制作的乐器的自我评价:。 三、拓展知识: 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它的强度,它与声源振动的强弱有关。非常响的声音能引起耳朵疼痛,而很轻的声音人是听不到的。声音频率的高低。我们的耳朵对接近较高和较低频率的声音灵敏度低,因此音调很高或很低的声音听起来不像音调处于中间范围的声音那么响。 四、拓展活动:用瓶子做风琴 目的:培养学生研究乐器的兴趣。 方法:把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排成一排,每瓶间隔4厘米。第一个瓶子少装一点,依次类推,最后一个瓶子装的水最少。用铅笔或钢笔轻轻敲每个瓶子,听它们发出的声音。通过实验找出每个瓶子最合适的装水量。 8、透明与不透明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1、活动目标 A、能用实验的方法区分不同物体的透光程度。 B、能按照透光程度物体进行分类。 C、能举例说明日常生活用品中采用不同透光程度材料的原因。 2、实施建议 A、可3至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B、活动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启发学生说出图中的三种物体有什么不同,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再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到“光能透过哪此物体”这个活动。为了使活动取得较好的净利要,应尽可能地遮挡进入室内的光线,使房间变暗。 C、小组的同学要进行分工,一位同学站在桌边,将一张白纸立在桌子上当屏幕;另一个同学拿着手是筒,手电筒距白纸平面大约10厘米;第三位同学分别将桌子上各种物体放在手电筒与手纸之间,并观察白纸上的情况。学生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将手电筒与桌面平行,同时还应提醒学生使手电筒怀物体保持适当的距离,并在更换被测物体时,保持这一距离不变。看看物体的透光情况,并及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D、由于学生判断的差异性,分类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明白分类的标准,难点可能会出现在透明材料与半透明材料上。教师应选用不同材料的物体进行演示,如玻璃与毛玻璃等,使学生认识到:透明物体能让光通过,半透明物体只能让部分光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E、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说说生活中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应用,并在小中进行讨论和交流,进一步理解材料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进行总结: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使用材料,以便接收到想要的或需要的光线数量。如:浴室的窗玻璃通常是花玻璃或毛玻璃;在屋顶上开凿天窗;把硬纸板放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把反光材料用在办公室的窗户上,等等。 二、活动二:影子 1、活动目标 A、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形成影子。 B、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将蜡烛的位置移动时,小兔子的影子为什么也会变化。 C、能与其他的同学交流本组的观点,并听取其他组的意见。 2、实施建议: A、教师可以通过“光照在不透明有物体上会有什么现象”这个问题导入到本活动。 B、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讨论移动蜡烛的位置,小兔子的影子有没有变化?并作好记录。 3 9、镜子 教学目标: 1、探究性研究目标: A、能用实验证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结论。 B、能够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C、能用自己的话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2、STSE活动目标: 能举例说出镜子能反光的性质在生活及生产设备中的用途。 3、科学知识目标: A、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利用镜子能做的事情。 B、能借鉴别人的想法,想出新的使用镜子的方法。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A、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利用镜子能做的事情。 B、能借鉴别人的想法,想出新的使用镜子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1: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1、活动目标: A、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变。” B、能用语言和图形的形式描述实验结果。 C、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反射”。 D、能有根据地判断哪些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 2、实施建议: A、可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30分钟。 B、本课“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照镜子的活动,然后问学生在活动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像教材中图1那样,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做镜子反光游戏。做这个游戏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工作,提出注意事项。特别要指出的是,镜子只能往墙上反光,不要照在别人眼上或窗户上。 C、教师在指导活动时,一定要遮挡室内透光的地方,并提出小组内三位同学分工要求:一位同学用手扶着镜子,使镜子立在桌子上;另一位同学一手扶着一块带有缝隙的硬纸板,一手拿着手电筒,使光通过缝隙照在镜子上;在硬纸板与镜子之间垫一张白纸,第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光的路线。 D、实验前,应做好带缝隙的硬纸板,缝隙不要太宽,大约1毫米左右即可。教师指导学生在纸上记录光的路线时,要让学生用尺子比着画镜子反光的路线。然后指导学生试着改变镜子摆放的角度,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汇报实验结果。对于完成实验又快又好的小组,应及时给予表扬。最后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并总结学生的实验情况。 E、在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反光物体,并讨论“物体的反光能力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后,可能会说出物体的反光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或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学生汇报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 评价建议: 要求学生分别列举具有强反光能力的物体和具有弱反光能力的物体,并说明这两类物体的特点。 二、活动2:利用镜子反光的性质能做哪些事情? 1、活动目标: A、能举例说明在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 B、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方法,并借鉴别人的方法丰收出新的使用方法。 2、实施建议: 1、可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2、活动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镜子”并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到镜4 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评价建议: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评价标准如下:3个例子以上、2-3个例子、1个。 三、拓展性活动:镜子反光的游戏 1、活动目标: A、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B、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2、实施建议 A、2人一组,活动时间20分钟。 B、要求学生在搜集有关生活中利用镜子反射光性质的图片、文字或影像资料。 C、教师先引导学生预测“两面镜子最多可以看到多少个小熊猫影像”、学生可能会说出好几个答案,这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的方法,每一次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时,要认真数清有多少个影像,并做好记录。让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D、对原因的解释有一定难度,不要求学生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实验现象相联系,逐步找出镜子多次反射的结果。 10、七色光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A、能用两种方法制造“彩虹”。 B、能正确观察并描述将不同色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C、能设计一个便于记录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后所产生 结果的记录表。 2、STSE目标: 能举例说出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利与不利之处。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A、愿意探究自然界的奥秘,并从中获得乐趣。 B、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种实验。 C、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4、科学知识目标 能明确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教学时间:3个课时 教学重点:四个活动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 1、活动目标: A、能对彩虹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B、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2、实施建议: A、3至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0分钟。 B、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你见过彩虹吗?”、“彩虹常在什 么情况下出现?”等问题进行交流。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虹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回答“在什么地方见过彩虹”时,答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教师启发学生回想生活中类似彩虹的现象,学会发现彩虹出现的地方应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二、制造彩虹 5 1、活动目标: A、能利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由几种颜色的光构成。 B、能想出一种制造彩虹的方法。 2、实施建议: A、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25分钟 B、在进行活动1时,学生已经知道彩虹与阳光的关系。在活动 2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在指导学生做光照在三棱镜上实验时,首先应设法遮挡室内的光线,使教室变暗,学生做实验时,教师末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用光着三棱镜,慢慢地转动三棱镜,直到在纸上出现彩虹为止。 C、在使用三棱镜做光色散上,教师指导学生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为学生观察色散现象,教材中提供了两种方法。做对着阳光方向喷水雾实验时,可以出现弧形彩带,这和自然界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实验中一定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用眼睛直视阳光。用光盘、油滴、肥皂水做实验时,光盘上出现的色条,油膜、肥皂泡上出现的彩色,都是光干涉现象形成的色散。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但这与自然界中彩虹形成的原理不一样。 D、在学生制造彩虹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彩虹能告诉我们什么?”,启发学生把彩虹与阳光联系起来。最终使学生知道,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这里不用介绍折射的概念。 三、活动三: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 1、活动目标: A、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B、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C、能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研究结果。 2、实施建议 A、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B、学生们可能很熟悉用颜料混合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教师可以从颜色 混合引入,提出“当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能否产生新的颜色?”的问题。学生的答案会不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证明。 C、教师要先引导学生预测“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颜色”,接下来,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教师在指导学生往手电筒上蒙有颜色的玻璃纸时,要强调用胶带把玻璃纸牢牢地粘在手电筒上,一定不要让任何的白光泄露出来。也可以射灯为光源,注意光照射到白色上的距离,不要太近。实验效果与彩色玻璃或玻璃片等材料有关。 D、学生实验时,教师应使室内光线暗下来。启发学生可以把这种三种不同颜色的光任意混合,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还应要求学生每次实验要反复多做几次。学生可能会说出当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出现灰白色光。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灰白色接近于白色。教师可用七色光盘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趋于白色,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形成的 四、拓展性活动四:光与人灯的关系十分密切 1、活动目标: A、能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 B、能举出两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 实施建议 1、可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30分钟。 2、组织学生收集“光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资料或图片,召开信息交流会,让学生交流、体会人类对光的利用。 五、拓展性活动五:在强光下工作、学习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1、活动目标: A、能列出强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6 B、能举例说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避免强光给人类带 来的危害。 2、实施建议: 结合学生收集的关于光利用的资料和图片,组织学生就“在强光下工作、学习的危害”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要注意总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强光对人的危害,以便自觉调整洁自己的学习行为。 第四单元:电 本单元从“电在我家中”一课开始,引导学生认识电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电的来源,懂得节约用电的重要性。“让灯亮起来”一课,引导学生探究电器正常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并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过程中理解开关的作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通过检验材料导电性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从而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通过连接电路、检验材料导电性等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人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11、电在我家中 一、教学目标: 1、探究性目标: A、能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 B、能归纳出电是现代生活中宝贵的能源的结论。 2、STSE活动目标: A、能用图或文字的的形式描述电是怎样到达自己家中的。 B、能找出三种节约用电的方法。 3、科学知识目标: A、能举例说出停电对现代人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并说明理由。 B、列举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电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A、能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于电的看法。 B、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开展调查活动。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重点:STSE活动、电的用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活动目标: A、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B、能举例说明电与现代化生活密切相关。 C、能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关于电的问题。 2)实施建议: A、导入活动大约需要20分钟。导入活动用图画的形式,引出“在发明电之前,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和“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两个假想性讨论。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大胆想像,引导学生认识电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B、学生对发明电以前的陌生,教师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对电改变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认识。 C、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鼓励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最想知道的关于电的问题,并把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后逐步地去研究。这个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一:它们需要什么才能工作? 1、活动目标: A、能说出各种常见家用电器的功能。 B、能举例说明电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能源。 C、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知道关于电的知识。 7 2、实施建议: A、每4个人一组,便于讨论和交流。大约需要20分钟。 B、要求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家中电器的情况,并记录下来,以便课上交流。教师课前调查自己家中电器的图片,以便课上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家用电器。 C、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教材中以及收集到的家用电器图片,启发学生说出它们各自的用途和功能。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出各种家用电器工作时都需要电,如电池、电源等。学生完成后,教师要组织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家用电器的功能及用途的认识,使学生对是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1、活动目标: A、能描述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B、能说出两条以上电来之不易的理由。 2、实施建议 A、4人一组,大约需要25分钟。 B、学生一般都知道家用电器接通电源就能工作,但是对电怎么来到我们生活中的可能知之甚少。通过组织学生在教材上的图中连线,引导学生认识电是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后才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我们插上电源插头,家用电器就能工作了。通过连线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电来之不易。 C、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人类发现电的历史。使学生懂得电的发现经过了一个漫无边际长的过程,电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情。 四、拓展活动:调查生活中节约用电的方法 1、活动目标: A、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开展调查活动。 B、能说出3种以上在生活中节约用电的方法。 2、实施建议: A、在学生对电的来源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启发学生讨论电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电。 B、这个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教师要在课上明确布置活动任务,并启发学生设计调查表,做好调查记录。下一节课,教师要对学生的调查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 12、让灯亮起来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能选用一些基本组件和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并制作开关装置;能用简图和文字表示自己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2、STSE活动目标:能采取具体行动防止废旧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电路和开关的知识告诉其他同学;愿意发现自己及别人设计制作的电路与开关有什么缺点。 4、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常用电器工作时,需要电源、开关、电线。 教学时间:2个课时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及连接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让小灯泡亮起来。 1、活动目标: A、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B、能举例说明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电源、开关、电线,并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C、能将自己设计的电路用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D、能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连接电路的方法。 2、实施建议: A、教师在课前要按组为学生准备若干套实验材料。最好每小组1套,如果有条件可以每人1套。 8 B、实验前,要先引导学生认识灯泡、灯座、电池盒、开关、导线等器村的名称和作用。对于灯泡,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灯泡的螺丝部分和螺丝部分顶端的黑色锡点,使学生懂得灯泡的螺丝部分可以连接到电池的一极,而螺丝部分顶端的锡点,则需要连接到电池的另一极,灯泡才能亮。 C、学生在做连接电路实验时,教师要事项,仔细引导学生做实验。比如,先把开关的闸刀;灯泡插入灯座时,一定要使灯泡的尾部和灯座下的金属片接触;把电池插入电池的正极压入电池盒内,绝对不可能把电池的正负极用一根电线直接相连,这样会造成短路。 D、在学生实验中,容易出现灯泡损坏、电池没电、导线两端没有露出金属部分,灯座接不良等问题,使实验不成功。发现问题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己找原因,想办法解决。必要时教师给予提示,进行指导。 二、制作开关 1、活动目标: A、能设计、制作一个电路开关。 B、能说出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C、能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开关。 2、实施建议: A、教师在课前要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也可以课前发动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做到至少每组1套。 B、实验前,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然后,指导学生选择材料,制作自己的开头。 C、启发学生思考开头是怎样控制灯泡的亮与灭的,协助学生把自己小组制作的开头连接到电路中,看能否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D、连接开头时,要注意导线、开关和物体连接处要紧密、牢固。如果连接松动或接触不良,会影响实验效果。 三、认识电池 1、活动目标: A、能举例说出常见的电池类型。 B、能说出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2、实施建议: A、教师课前要组织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电池,查阅有关电池发明的资料,以备课上使用。 B、结合教材中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电池,然后分组讨论这些电池都用在什么地方。 C、认识电池后,教师通过讲解电池发明史的故事,使学生知道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200多年前,由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伏打发明的;组织学生交流所查阅的资历料,使学生对电池发明的重要意义有一定的认识。 四、设计制作一个废电池回箱,放在家门口或校园里。 1、活动目标: A、能说出不能随便丢弃旧电池的原因。 B、能设计一个美观实用的废电池回收箱。 2、活动建议: A、引导学生认识废电池的危害性,激发学生设计制作废电池回收箱的兴趣。 B、要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方案,制作过程、挂放地点等给以很能够分的指导,以防活动流于形式。 C、要动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收集废电池,积极发挥废电池回收箱的作用。 13.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A、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B、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C、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2、STSE活动目标: 9 A、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B、能辩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种材料组成。 3、科学知识目标: A、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B、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把自己知识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类依据、安全用电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将图中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1、活动目标: A、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B、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预测。 C、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实施建议 A、可以为4人一组,每组准备1套实验材料,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讨论环节约10分钟。 B、课前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C、先指导学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泡亮起来。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亮。要求每测试完一种物体的导电性,就将实验结果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灯泡亮画“”,灯泡不亮画“x”。 D、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只写编号。 二、活动二: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 1、活动目标: A、能说出常用电工物体各部分是什么材料组成的。 B、能举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C、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2、实施建议: 1)可分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中和物品时,要出示实物。提示学生认识:这些电工具或电路元件的组成各分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启发学生用所知道的导体、绝缘体的知识、解释这些电工工或电路分使用不同性质材料的原因。 3)评价建议: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导体?什么叫绝缘体?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几种导体和绝缘体的名称。 三、安全用电 1、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使用和维护电器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码的。并能对自己的判断说出理由。 2)能与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安全用电的知识和方法。 2、实施建议 1)可分为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人体、大地、和不纯净水都是导体。例如,干木头、毛巾是绝缘体,当木头、毛巾受潮,含有水份时,就变成了导体。因此,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 3)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几种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l)不要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 (2)不要用力拉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 (3)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10 评价建议:让学生说出几条安全用电的措施。 四、拓展性活动:选择一种电动玩具,看看它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活动目标: 1)能分析一种自己喜爱的电动玩具的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2)能解释电动玩具不同部分使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原因。 3)能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2、实施建议: 1)可分为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学生可能会急于玩带来和各种电动玩具,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活动前要说明活动目的,保证活动过程顺利进行。 3)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具体说出玩具各部分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第五单元 磁 本单元通过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强、磁铁的应用、制作小磁针等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磁铁的吸引力、磁极以及磁极间相互作用的性质。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让学生经历从猜测与假设、实验验证到交流讨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掌握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通过寻找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阅读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磁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用途。 14、磁铁的力量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小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 一、问题导入: 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 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我们先预测一下物 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 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11 录啊。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 3、交流汇报。 4、小结。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 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 5、辨认铁制品。 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 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 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 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 三、隔物吸铁: 1、引入研究。 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磁铁被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吗? 学生猜测,教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 2、实验设计。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 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 注:教师在此课的教学中要清楚:磁铁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镍、钻等金属。学生如果知道磁铁还能吸镍、钻等,教师要给予肯定。人民币硬币用的材料分别是: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XX年版5角硬币是铜锌合金,黄色带红;XX年版5角硬币为钢芯镀黄铜,黄色;老版1角的是铝币,XX年后的1角硬币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与1元钢币颜色略有差别;分值硬币都是铝的。不锈钢的组成成分都主要是铁,但是磁铁只能吸引一些种类的不锈钢,有些种类的不锈钢磁铁是不吸引的。磁铁能吸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因为在它们的胶带中有铁粉类物质。但是电脑用的磁盘,看起来与录像带很像,但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磁铁吸引了看似铜的物体,其实那是在铁物体的表面镀的一层铜。 15制作小磁针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过程与方法 1、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 2、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3、合作设计制作指南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2 培养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发现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 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为小组准备:强力磁铁、钢针、吹塑纸、线,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针。 学生自己也可以准备一些材料。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指南针,知道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2、好多小朋友也想亲自制作一个指南针,要制作一个指南针,一般需要哪些材料? 二、做磁针: 1、要制作一个指南针,首先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得到一个磁铁呢?讲解磁化现象。 2、学生磁化钢针。 3、怎样知道这根磁针的南极和北极呢? 4、学生分析并做相关实验,确认两极 三、安装磁针: 1、寻找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 2、验证自己的方法。

    注意事项

    本文(冀教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