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意见.docx
-
资源ID:3308422
资源大小:39.6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意见.docx
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意见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意见 当前,高职院校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创新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构建校企合作“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形成。现就工厂环境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必须要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以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评价工作运行机制为核心,健全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激励等管理制度,坚持过程管理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逐步形成开放、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二、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建立健全“两结合、三共建、四层面、四参与、重平台”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及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健全“校内与校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两结合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运行机制;二是校企共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评价标准体系、保障体系;三是实施“院、系、专业、企业”四个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四是建立“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五是充分发挥数据平台的教学监控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水平。实现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的标准化、规划化和系统化。 三、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内容 1、健全“两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必须要引进ISO9000等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将教学质量由校内评价向校外评价延伸,吸收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企业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权重,健全“校内与校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两结合”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运行机制。 调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和*职能部门等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设置、专业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等方面进行咨询把关。 建设人才市场调研队伍。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人才市场调研队伍,实时把握人才市场需求动向,为专业设置、专业调整、专业优化、专业建设提供第一手材料。 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组织体系。建立由学生代表、毕业生、教师、系部、用人单位等组成的教学信息反馈组织体系,及时反馈、处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使信息反馈系统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 完善双指导教师制度。建立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校内校外双指导教师制度,校外指导教师对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不低于50%。 健全院系“两结合”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运行机制。建立过程监控以系为主、结果监控以学院为主,企业参与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督导机构。校企合作教学督导机构对教学全过程实施检查、督导。 2、完善“三共建”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共同对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过程监控、反馈与评价、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动态管理。校企共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校企共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校企共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校企共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制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对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条件保障、专业设置与调整等进行系统化规划设计,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强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的“过程控制”,确保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目标的一致性。 校企共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通过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标准、质量保障实施办法与反馈办法等制度,将教学质量形成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与质量评价要素有机结合。建立由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检查等环节组成的全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评价体系。明确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规范和创新“生产实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职业教育及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校企共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依托行业、企业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生产过程、教学组织、成绩评定、产品销售等共同管理,探索校企共管运行机制。成立校企成员岗位互聘的组织机构,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组织保障体系。 建立校企共管制度,岗位互聘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建制度,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制度,专任教师下企业制度,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监控、分析、反馈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专、兼职教师教学规范要求;建立和完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等教学管理、监控与评价制度。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保障体系。 3、实施“四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改革,打破原有的学院、系、教研室的传统教学管理组织形式,建立学院、系、专业、企业相融合的新型教学组织机构。 重点探索专业群、企业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作用,发挥专业群资源整合优势,成立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机构,由企业专业人士、生产一线技师和专业教师组成。建立专业技能标准和技能考核题库、实训项目库等教学文件,使人才培养质量有标准,考核评价有标准。实施“院、系、专业、企业”四个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4、建立“四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必须要吸收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与学生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有接受教育的知情权,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了解人才培养过程,密切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与教育教学的联系。在课程评价、学生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请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人员讲授实践性课程,按照生产质量管理模式考核评价学生,将生产标准、成本指标、安全标准等融入到教学质量标准中。改革传统以知识点为主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生产意识、成本意识和安全意识,探索生产型课程的课程管理、课程质量标准、课程考核体系、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各专业群成立教学质量工作机构,行业企业人员不得少于1/3,充分发挥社会的评价作用。建立“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面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5、发挥数据平台监控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水平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状态数据采集指标体系,高职院校必须要提高学院领导、各管理部门、系、教师对称数据平台的认识,利用数据平台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评估、自我评价,每年形成院、系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分析报告,成为学院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的依据,成为学院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的依据,成为学院、系队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的依据,形成教学过程以数据平台为基础,系部评价以数据平台为基础,专业建设与发展以分析报告为基础的现代管理机制。 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依托数据平台,开发“系部教学质量评价系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学生顶岗实习师生交互系统”、“教室使用在线审批系统”、“调停课在线审批系统”、“教学管理在线平台”、“教学信息发布与在线互动系统”等。为教学质量实时监控、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建设是基础,监控是保障,评价是手段,质量是核心。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为契机,成立院级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教学质量的制度建设、质量过程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负责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价管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关系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和教学激励机制,切实落实教学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加大学生参与质量评价的力度,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将就业创业能力、企业满意度、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