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教案.docx

    • 资源ID:3304794       资源大小:48.3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教案第八组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 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和实践。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伯牙绝弦这个故事。 2、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5、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6、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三、教学重难点: 1、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2、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3、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4、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四、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教法 三段七步式 25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背诵诗经 采薇 二、激情引趣导入。 板书课题,释题 翻开课文,看看注释,这个“绝”字是什么意思?“弦”又如何理解?“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文章朗读节拍。 、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出示译文。 4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 5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6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四、课堂达标评价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 琴弦 孔子曰 巍峨 断绝 优哉游哉 峨峨兮 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善:A善良 B擅长;长于 C好,表示赞同 D熟悉 E 容易 2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我看这位老奶奶挺面善的。 绝:A断绝 B完了,穷尽 C极、非常 (4)、伯牙绝弦 5、聪明绝顶 五、教学小结提升。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 六、作业布置。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教学后记: 26 月光曲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课件:月光曲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1、字 、查阅新华字典,完成下列题目。 A、“哉”字按拼音查字法,应先查,再查。 B、“兮”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共画。 、细心观察生字,然后答题: A、“善”是结构,共画。 B、“弦”的部首是,是结构,共画。 3 二、激情引趣导入。 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一)、学习生字词语。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是“传说”? 2理解"谱写": 、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 1读书。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 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 、课堂达标评价 1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莱茵(yn yng )河 霎(chà shà)时 入场券(juàn quàn) 一缕(l lu) 2看拼音,写词语。 mò chún tián là wi jiàn yào yu ( )生 ( )熟 ( )静 ( )烛 ( )弱 琴( ) 照( ) ( )静 五、教学小结提升。 六、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 板书: 月光曲 太贵谱写幽静纯熟 听 太穷谱谱成 第二课时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根据下列意思,在下列词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断断续续 苏醒 陶醉 霎时间 恬静 清幽 秀丽而幽静。 ( ) 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 ) 极短的时间。( ) 昏迷后醒过来。本文指穷兄妹俩从美妙的音乐中回过神来。 ( ) 很安静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课文指优美的琴声让兄妹俩听得入迷,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二、激情引趣导入。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 1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 4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师:“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 3全班交流。 、再读想象,体会联想 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 2师: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 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们看看下一节课文,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3学生读写实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4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 、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难句讲解梳理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四、课堂达标评价 、判断。 1、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贝多芬写的。 2、贝多芬走进茅屋,听见了皮鞋匠兄妹俩的谈话。 3、“入场券”这个词语中的“券”字应读“quàn”。 4、月光曲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饭熟了3、睡熟4、熟悉 五、教学小结提升。 课文在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时,加进了人物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使文章表达的感情更深刻。 六、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27 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5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改病句。 1、盲姑娘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2、微弱的烛光强烈地照耀着茅屋。 二、激情引趣导入。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2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交流。 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从同学们惊叹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5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提问: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呢? 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 A:引导读句子“我随着队伍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B、引导读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 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 引导读句子“那微笑几分矜持”。 达·芬奇的精湛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 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6 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 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14自然段,从人们的等待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总结升华,激情朗读 1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第八自然段 2指名读。 引导理解最后一句:蒙娜丽莎的生动、美丽、温柔、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3引导激情朗读。 4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 四、课堂达标评价 1、用“”给下列词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大都会 散步 暂时 肖像 彼岸 脸颊 璀璨 矜持 2、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并完成填空。 的肖像画 地散步 的背景 的感觉 的印象 的生命力 的微笑 的明珠 的嘴角和眼神 五、教学小结提升。 今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样,他也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介绍这幅画呢? 教学后记: 28 我的舞台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请你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填在括号里。 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课文指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商量关于蒙娜丽莎这幅画放在7 纽约展出的事情。 耐,禁得起;寻味,仔细体会。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瞬,一眨眼,转眼;逝,消失。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形容玉石的光泽鲜艳夺目。课文指蒙娜丽莎的光辉像一颗明珠那样鲜艳夺目。 二、激情引趣导入。 “舞台”是什么?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2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 3、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4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全班交流。 5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四、课堂达标评价 1、用“”给下列词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降生 喝彩 模仿 兴致 2、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并完成填空。 的吸引力 的泪水 的幕布 的勇气 的态度 的身体 3、读一读,写一写。 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大汗,也兴味盎然。 用“即使.也.”写一句话。 五、教学小结提升。 “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六、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习作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课前准备:单元导读后,可分组发放“身边的艺术”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二、激情引趣导入。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读内容,明要求 1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说说有什么要求? 、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 如: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纸作品,或者多媒体演示与艺术有关的各8 种场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动机,学生想说的欲望 (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景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 艺术形式大观圆艺术品展览厅艺术故事大联播 2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或找同桌或小组或班级,也可组成一个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四、课堂达标评价 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 要求: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候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五、教学小结提升。 六、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课前准备: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二、激情引趣导入。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教师相机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上台介绍 教师可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小组交流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3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指导选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笔反映生活中妙趣横生的艺术。如:回顾”六·一”文艺汇演的欢乐,美术课上变废为宝的喜悦以及鼓号队的威武、雄壮等。 四、课堂达标评价 1、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2、修改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修剪枝叶”甚至重起炉灶。 3、赏析评改。 五、教学小结提升。 六、作业布置。 9 回顾·拓展八 一、基础知识训练、新课前知识评价。 二、激情引趣导入。 三、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交流平台 、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白要求 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全班交流。 4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教师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流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己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2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学生的成功做法,推广一些课外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有些学生课外阅读养成好习惯,有些学生生活中交际能力很强,有些学生是有心人,经常采用”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有些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小练笔,有些学生注重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 3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课外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 日积月累 、学生自己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 、自己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查成语词典,还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三)、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出处,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四)、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记下来。 成语故事 (一)、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课堂达标评价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五、教学小结提升。 六、作业布置。 填空 沐而冠 为作伥 画添足 秣厉兵 封长蛇 攀附凤 猫同眠 蜀吠日 狡三窟 闻起舞 亡补牢 口余生 急跳墙 飞凤舞 肠鸟道 突狼奔 骥同槽 走鸟飞 到成功 目寸光 毛蒜皮 教学后记: 10

    注意事项

    本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