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龙山制焦有限公司产100万吨捣固焦技改项目自查评估报告.doc
-
资源ID:3296928
资源大小:5.39MB
全文页数:15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徐州市龙山制焦有限公司产100万吨捣固焦技改项目自查评估报告.doc
目录1.总论31.1项目由来31.2编制依据41.3评估目的、重点101.4评估范围及重点保护目标112.选址情况分析122.1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及改进措施122.2项目所在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243.工程现状分析473.1本项目概况473.3本项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583.4 物料平衡、主要污染物平衡分析694.污染防治措施及运行情况794.1工程建设的污染防治措施调查794.2废水治理措施、达标情况804.3废气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情况874.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相关规定满足情况1024.5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1064.6噪声治理措施、达标情况1074.7大气环境防护距离1094.8污染防治措施评估结论及改进措施1105.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情况1135.1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估因子筛选1135.2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1135.3项目污染源监测及达标分析及有资质第三方监测机构监测报告1176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1186.1排污总量控制对象1186.2排污总量控制分析1186.3 总量控制平衡途径及完成分析1197.环境风险评估1207.1概述1207.2风险识别1208.3源项分析1267.4事故排放影响预测分析1287.5 事故对策分析1327.6企业风险事故防范措施1377.7企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1377.8风险评价结论1438.环境管理情况1458.1排污费缴纳情况1458.2环境监测情况调查1458.3存在的问题1458.4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制度改进措施1459.评估结论与改进措施1509.1评估结论1509.2改进措施155 1.总论1.1项目由来徐州市龙山制焦有限公司位于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是专业从事焦炭生产的民营企业。原有捣固焦生产线一条(焦炉炭化室高度2.82米),年产焦炭12万吨、焦油600吨、苯200吨。2009年,根据贾汪区政府对于徐州市龙山制焦有限公司“停产整顿、技改升级、环保达标”的要求,以及当时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中“新建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5.5米、捣固煤饼体积35m3,企业生产能力100万吨/年及以上”等政策要求,贾汪区政府下发了关于焦化产业整合的意见,在关闭闽东、亿达等落后焦化生产线的基础上,技改建设龙山制焦100万吨/年焦化生产线项目及焦油、粗苯、甲醇等下游产品。根据上述文件要求,徐州市龙山制焦有限公司决定拆除原有焦炉,新建2×65孔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5.5m),实施年产100万吨捣固焦技改项目,并相应配套备煤、地面除尘站、筛贮焦、冷鼓电捕、脱硫及硫回收、蒸氨、硫铵、洗脱苯等全套化产回收装置;并配套建设2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该项目于2008年12月获得徐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备案号:3203000806400),同年12月徐州市龙山制焦有限公司委托江苏省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编写了环境治理、技术改造(扩产100万吨捣固焦/a)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09年2月徐州市龙山制焦有限公司环境治理、技术改造(扩产100万吨捣固焦/a)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获得贾汪区环境保护局的批复(贾环发200916号)。由于土地指标限制和项目选址附近居民搬迁工作未落实,该项目投入部分基础设施后,被迫终止建设。2013年,该项目建设用地已落实,居民搬迁工作也完成大部分,具备重启条件,2013年8月贾汪区发展改革与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复同意该项目重新启动建设(贾发改经贸复201381号)。为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再重启建设后,实际建设内容较原环评中的建设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原配套的焦炉气制甲醇装置不再建设,而是改为焦炉煤气外售生产LNG;焦炉型号和部分设备也发生变化,平面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因此原环评报告及批复已不能满足环保部门的管理要求。该焦化生产线于2014年11月建成投产,由于部分污染防治措施配套不完善,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要求贾汪区政府对企业进行停产整顿,目前企业正在停产整顿。根据关于全面清理整治环境保护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通知(苏环委办201526号)精神,对已建成但尚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的建设项目,如果该项目选址符合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管控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污染物排放达到同行业执行的排放标准、符合总量减排控制要求,企业应进行自查评估,在完成自查评估并向社会公开公示后,报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为此徐州市龙山制焦有限公司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根据关于做好全面清理整治环境保护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工作的通知(徐环委办20159号)要求,编制年产100万吨捣固焦技改项目自查评估报告。1.2编制依据1.2.1国家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11月29日施行)1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19号,2011年)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第33号令)1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16.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7.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18.产品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20119号令)19.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改委21号令,2013年2月16日)20.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21.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22.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23.关于贯彻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环发2009127号)24.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25.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2011.6.21)27.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134号)28.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环保部第22号)29.关于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0113号30.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3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3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33.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令第17号,2011年4月18日)3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35.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1254号)36.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104号)37.环境保护部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1119号)38.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1号)39.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环发201211号)40.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41 .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办201430号)2014年3月25日1.2.2地方、行业法规、文件1.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省人大常委会1997年7月31日)2.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苏环管200246号)3.关于印发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控1997122号)4.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苏发200420号)5.省政府关于对江苏省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9号)6.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意见(苏环管200535号)7.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2015年3月1日起施行)8.关于印发我省化工企业和化工园(集中)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工作绩效评估办法的通知(苏环办2013197)9.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121号,2006年10月9日)10.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苏政办发20139号)11.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管200698号)12.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763号 2007年6月7日)13.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省人大常委会2005年12月1日)14.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环保厅等部门关于加强全省各级各类开发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115号)15.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化工园区(集中区)和化工生产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09199号文)16.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9号)17.关于开展全省化工石化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排查的通知(苏环管200624号)18.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苏环管2008270号)19.关于印发江苏省禁止建设排放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和恶臭气体的项目名录(第一批)的通知(苏环办2009248号)20.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苏环办201171号)21.关于印发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苏环办2009161号)22.关于加强环境管理,促进苏北地区产业优化的意见(苏环委200719号23.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08号,2011年8月2日)。24.市政府关于促进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徐政发2011125号,徐州市人民政府,2011年11月19日)25.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53号)26.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版)27.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苏政发200592号);28、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办发20103号);29、关于深入推进环境应急预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2221号)。30.关于加强我省化工行业环境管理的通知(苏环函2007140号)31.关于修改<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部分条目的通知)(苏经信产业2013183号)32.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开展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21号)2012年6月20日33.江苏省环保厅转发环保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苏环办2012255号)34.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固体废物内容编制的通知(苏环办2013283号)。35.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36.省政府关于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苏政复20092号,江苏省人民政府,2009.1.6)37.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41号)38.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物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苏环办20143号)39.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苏环办201425号)40.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准入审核的通知(苏环办2014148号)4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开展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21号)42.徐州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徐州市环境保护局,2011年12月)43.南水北调东线徐州段区域尾水向东导流工程方案(徐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3月)44.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徐委发200647号)45.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徐政办发2006134号)46.中共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工作的意见,(徐委发201316号)47.徐州市市区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徐政发2013133号)48.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城区施工扬尘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徐政办发201375号)49.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徐政办发201362号)50.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苏环规20122号)51. 关于全面清理整治环境保护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通知(苏环委办201526号);52. 关于做好全面清理整治环境保护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工作的通知(徐环委办20159号);53.中共徐州市委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开发建设的意见(2016.3.21,徐委发201623号)54. 关于印发<徐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规则(试行)>的通知(徐环发201615号)55.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园区环境监控预警建设方案技术指南(实行)>的通知(苏环办201632号)1.2.3相关规划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2.关于印发“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的通知(环发2012123号);3.“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联防联控规划(2012年);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2001年12月);5.省政府关于印发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3113号);6.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251号);7.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苏政发201420号);8.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9.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规划。1.2.4其它文件1.项目备案通知书项目(备案号3203000806400,徐州市经信委,2008年12月18日)2.关于徐州市龙山制焦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捣固焦技改项目恢复建设的批复(贾汪区发改委,2013年8月)3.徐州市龙山制焦有限公司环境治理、技术改造(扩产100万吨捣固焦/a)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省设备成套有限公司,2009年2月)4.关于对徐州市龙山制焦有限公司环境治理、技术改造(扩产100万吨捣固焦/a)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贾环发200916号)(贾汪区环境保护局2009年2月)5.项目相关的其他文件1.3评估目的、重点1.3.1评价目的根据关于全面清理整治环境保护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通知(苏环委办201526号)精神,对已建成但尚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的建设项目,如果该项目选址符合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管控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污染物排放达到同行业执行的排放标准、符合总量减排控制要求,企业应进行自查评估,在完成自查评估并向社会公开公示后,报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核。1.3.2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排污特点和周边环境特征,本自查评估报告工作的重点是工程现状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及运行情况、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情况、环境风险评估。1.4评估范围及重点保护目标1.4.1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及当地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定评价范围见表1.4-1。表1.4-1 调查及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 价 范 围地表水环境引龙河赵家桥断面至三岔河口断面大气环境以建设项目为中心,半径2.5km范围地下水环境以项目拟建地为中心,20km2的区域噪声环境建设项目厂界外200m范围。风险评价以风险源为中心,5000m范围。1.4.2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4-2,本项目大气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图见附图1.4-1。表1.4-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方位距厂址距离,m规模,人环境功能备注环境空气马安村S250(距焦炉490)420户(GB3095-2012)二类区拟拆迁马元村NW24002000江苏省万庄村NW11503000江苏省祁庄村NW19002000江苏省梁庄村SE19001200山东省夸庄NE13001500山东省郝家村NW23003000江苏省铙钹村SW3500800江苏省黄龙山SW23001500江苏省关牧村N1400700山东省毛官庄村N17002000山东省张山子镇区NE25003000山东省地表水引龙河SE3000小型(GB3838-2002)类地下水场界内及厂界外小于20km2的区域(GB/T14848-93) III类声环境厂界外200m内(GB3096-2008)3类区2.选址情况分析2.1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及改进措施项目选址位于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位于徐州市贾汪区北部的苏鲁交界处,位于江庄镇行政辖区内,距离徐州市区50公里。东和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的张山子镇及候孟乡搭界,北面和西面分别与铜山县利国镇及柳泉镇为邻。贾汪区地处东经117°17117°42,北纬34°1734°32,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东北方向30公里处,北与山东省接壤,全区总面积690平方公里。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2.1-1,周围1000m范围土地利用示意图见附图1.4-1。2.1.1 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2.1.1.1规划要求根据徐州市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贾汪区规划建成区范围为南起不老河、北至公园北路、汴地路,西起矿西路,东至东环路,规划总面积27.12km2。城市功能定位:徐州市外围重要组团,沿东陇海产业带重要的工业商贸型城市和新兴的山水园林城市。工业发展战略:实行“工业兴区、大项目带动”战略,主攻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产出效益高的大项目,做大做强新型材料、电力、冶金、纺织服装四大主导产业,拉长做粗产业链,放大规模经济效益。同时积极改造提升造纸、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增强对全区经济的辐射带头作用。贾汪区产业布局:1、第一产业以一般建制镇为基础,东部以汴塘为中心,发展边贸农业;东南以塔山为中心,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北部以江庄为中心发展观光农业及养殖业。2、第二产业以贾汪城区和外围城镇为重点发展空间,发挥重点城镇的集聚作用,集中建设徐州工业园区、医药电子工业集中区、纺织工业集中区、冶金工业集中区、化工工业集中区、轻工工业集中区,形成“一园五区”的工业格局,全力打造徐州市工业基地。其中徐州工业园区为省级开发区,围绕贾汪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产业集聚目标,形成建材、机械、煤化工等为主导产业,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现代制造业集聚区。3、第三产业以贾汪城区和重点中心镇为中心,强化贾汪城区的政治、金融、文化、商贸、信息中心等职能作用,在贾汪城区大力发展以金融、商贸流通、服务业、教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在重点中心镇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相对独立、配套完善的综合服务中心。在汴塘发展为农业服务的第三产业。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给水规划:建设地面水厂,以京杭运河为水源,建设规模为一期4万吨/日,二期10万吨/日。汴塘水源地为贾汪城区地下水主要水源,作为过渡期城市水源。排水规划:在310国道南,不牢河以北建设一座二级污水处理厂(大众源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已建2万吨/日,处理能力为2万吨/天一期工程已投产运行,二期处理能力为日处理3万吨/天,目前二期前期备案、环评等手续已经办好,正在筹备建设中;在园区西南侧建设一座徐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主要承担园区西侧工业废水日处理规模5万吨/日,已建1万吨/日,目前主体工程已建成,管网基本铺设完成,尚未运行。污水管网:东部的新城区和南部的工业园区的污水由污水管道收集入污水处理厂;老城区的雨污合流制片区的混合污水,由沿中央排洪道和东排洪道的截污管道截流,截流后的污水经过溢流井汇入城南工业园区的污水干管和工业园区的污水一起送入污水处理厂。西部的工业园区污水由污水管道收集入徐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目前西区接管徐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管网正在铺设当中,天工路及两侧区域已铺设完成。贾汪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和徐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均进入南水北调尾水导流工程。雨水管网:雨水管尽量按地势由高向低布置,雨水经雨水管就近排入水体。贾汪城区雨水排放收集主要依靠中央排洪沟和东排洪沟,划分为五个排水区域。东排洪沟和中央排洪沟之间雨水排入中央排洪沟,东排洪沟以东以新夏路为界分为两个排水区域流入东排洪沟,城区北部分为两个排水区域,分别汇入东排洪沟和中央排洪沟。供热规划:扩建东方热电厂,规模为三台75T/H锅炉和两台13mw抽凝式机组,主供工业园区、新工业区、新老城区的热能。热气网供热系统采用枝形供热系统。供热管网在满足热用户的用热参数条件下,热力干管尽可能避开城区主干道和城区重要地段。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见图2.1-2。2.1.1.2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位于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符合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第二产业布局要求。2.1.2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22020年)2.1.2.1规划要点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指出:以徐州工业园为主,青山泉循环经济产业区、江庄循环经济产业区为辅,徐贾经济走廊为亮点,加快推进“一园两区一走廊”的工业空间载体建设,实现贾汪园区区高效集群化发展,同时加强与徐州经济园区的无缝衔接和联动发展。同时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22020年)还提出以加快传统建材产业升级换代为主攻方向,以提高新型建材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型绿色建材、化学建材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的新型建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重点发展新型环保建材、新型板材和特色装饰装潢材料等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倡导“节约、绿色、低碳”理念,构建链接循环经济模式。鼓励安全利用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提高工业“三废”在水泥企业利用率;支持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矿渣等可再生废物资源,发展多元化的建筑材料,并积极探索建筑节能新技术,做好工业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依托丰富的石灰石、砂岩等非煤矿资源,鼓励采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企业重组联合,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竞争能力;引导企业研发适销对路新产品,拓宽产品领域,延长产业链,发展和推广应用干粉砂浆、商品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制品,努力打造苏北重要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2.1.2.2相符性分析项目建设位于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经济区建设以“钢铁、焦化、建材”为主的循环经济园区,以“工业集群化、园区精品化、环境生态化”为定位,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加快以焦化、钢铁、建材和能源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延伸传统产业链,提高能量和物质利用率,与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产业定位及结构调整是相符的。2.1.3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2.1.3.1经济区概况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于2010年9月经徐州市委、市政府批准为工业集中区,2013年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园区发展规划获徐州市政府批准(徐政复201319号)。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下辖2个自然村,分别是铙钹村和马安村。经济区规划环评已完成编制,暂未获得批复。经济区范围内目前总人口6568人。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1076元,同比增长了11%。2014年度工业总产值为374963万元,2015年预计42589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014年为189511万元,2015年预计12560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2014年为156840万元,2015年预计165466万元;工业利税2014年为18604万元,2015年预计21920万元。经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经济区现已入驻江苏成钢集团、徐州东兴能源有限公司、徐州龙山水泥有限公司、徐州龙山铸造有限公司、徐州龙山制焦有限公司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形成以冶金、建材、煤化工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冶金产业现状: 经济区现有江苏成钢集团、徐州龙山铸造两家钢铁企业,实现年产170万吨钢坯,80万吨线材,60万吨铸造件的规模(在建),可形成产值45亿元。建材产业现状:拥有日产4500吨和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二条及配套2×9兆瓦余热发电机组,100万吨水泥粉磨站一条。年产高标号水泥熟料330万吨,余热发电1.2亿度,年产325#、425#硅酸盐水泥100万吨。可形成产值8亿元。煤化工产业现状: 经济区现有徐州东兴能源、徐州龙山制焦两家煤焦化企业,年产330万吨冶金焦、另有焦油等。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总体规划见图2.2-2。本项目所在地图2.2-2 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总体规划2.1.3.2规划要求以“钢铁、焦化、建材”为核心,依托核心产业延伸,重点打造四个延伸产业链规划,即焦化及焦化产业链、钢铁产业链、建材产业链、 现有产业的下游延伸产业链。根据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现有企业发展规模调查,现有已建、在建产能为钢铁270万吨/年、捣固焦330万吨/年及附属产品,LNG2.5亿Nm³/年,水泥熟料300万/年。规划在限制钢铁、焦化、水泥熟料产能的前提下,维持现有规模,不再继续引进重污染排放的企业。取消上游产业中原规划洗煤、石灰窑等污染较大的产业,上游产业中仅保留制氧等污染较轻的行业。重点发展下游污染较轻的机械加工、建材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加工业增加值;同时江庄镇应对区域进行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区内已达标排放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采用去除效率更高的污染防治措施,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2.1.3.3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污水处理设施经济区废水依托江庄镇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建成,尚未运行,总规模1.0万m3/d,服务范围为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江庄镇老镇区和新镇区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计划所纳的污水中生活污水量约占13.2,工业废水量约占86.8,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厌氧水解池+A2/O池+混凝沉淀池+D型滤池+消毒池”的处理工艺,处理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尾水30%部分回用至经济区焦化企业,70%的尾水排入凤尾河作为农灌用水。2、集中供热概况经济区内尚未集中供热,由于经济区内企业行业特殊性,部分入驻企业能够产生余热供自身和其他企业使用。随着规划区日益完善,招商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新企业入区建设,热负荷的供需将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江庄镇工业集中区计划新建集中供热设施,热源拟用园内焦化企业产生的LNG清洁能源,实现工业集中区的集中供热。3、供水设施概况目前规划经济区内无集中供水厂,没有统一的供水管网,基本上以各个企业自建机井来满足各自用水需求。现有企业根据各自生产需求,自建机井,虽然解决了当下水源的供应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浪费,不能实现水资源的集约利用,从循环经济角度分析,经济区拟新建自来水厂,铺设供水管网,实现经济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集约利用。既有利于地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又有利于经济区统一规划发展,同时为招商引资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条件。4、绿化工程概况(1)经济区绿化覆盖率经济区绿化分为道路绿地、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等5种类型。种植的绿化植物种类主要有:法桐、槐树、银杏、女贞、雪松、广玉兰等。随着经济区对绿化建设的投入,经济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根据园区绿化覆盖率情况明细表(见表2.1-1),经济区内绿化覆盖面积已经达到0.53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为5.3%,为改善经济区生态环境奠定了较好基础。表2.1-1 经济区绿化覆盖率现状情况明细表序号绿地类型绿化覆盖面积(平方公里)1道路绿化0.052生产防护绿地0.33单位附属绿地0.18合计0.53(2)生态隔离带经济区内绿化隔离带目前主要包括主次干道绿化及隔离带、河流两岸绿化及隔离带、生产厂房间绿化隔离带、工厂间绿化隔离带等。经济区按照绿化系统规划,分步有序实施主次干道绿化及隔离带和河流两岸绿化及隔离带,以高大乔木为主,宽度约10m左右,以常绿与落叶、宽叶与针叶、耐水耐湿与耐旱耐寒、净化与景观树种合理配置,如杨树、柳树、樟树、柏树、松树等。同时注意保留和培育了一些乡土树种,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净化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为野生动物如鸟类等提供栖息场所。生产防护绿化隔离带根据生产性质不同进行了区别种植。在排放有害气体车间附近,为保证空气流通,以相对低矮的绿篱和草坪、花坛为主;在外围地区选择抗污染的树种,组成隔离带;在排放烟尘、粉尘车间、堆场附近,考虑到树木单位面积滞尘能力和总绿化面积,一般种植枝叶茂盛、叶面粗糙的乔木,提高滞尘效果,同时合理配置一些灌木;对防尘要求较高的车间、化验室,在其上风向布置高低不等的乔、灌木滞尘,并在周围铺设了草坪、花坛,减少地面扬尘。噪声源(如鼓风机房、排风机房、泵站等)及娱乐场所绿化隔离带周围宜将乔、灌木高低搭配,组成了连续、密集的声障林带,减小噪音强度;危险性厂房及公用设施的绿化带基本都留出了一定净空,保证与外界通畅。2.1.2.4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内,主要生产捣固焦,符合经济区“以钢铁、焦化、建材为核心,依托核心产业延伸,重点打造四个延伸产业链规划,即焦化及焦化产业链、钢铁产业链、建材产业链、现有产业的下游延伸产业链”的产业定位。徐州市(东部)循环经济区(江庄片区)规划环评已完成,正在报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能够满足本项目要求。2.1.3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开发建设意见(徐委发201623号)2.1.3.1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概况为深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推进徐州新型工业化快速崛起,培育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推进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开发建设。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以徐贾快速通道为轴线,南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连规划建设的利国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包括徐州工业园区、青山泉工业集中区、江庄循环经济区以及潘安湖生态经济区、双楼物流园区“3+2”产业发展板块,是徐州城市“退二进三”工业布局的重点区域,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带状板块,也是实现“双轮”驱动、“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加快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开发建设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拓展城市工业发展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培育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有利于创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路径,在更高层次上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优化区域生态环境,集聚人气、集聚人才、集聚优质生产要素,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开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战略,突出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丰富拓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内涵,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城市相关产业向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集聚,积极推进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对接,把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打造成为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和新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成结构合理的产业走廊、环境优美的生态走廊和功能完善的城市走廊,进一步彰显工业核心区和城市副中心的综合效应,成为全市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徐州”提供重要支撑。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建设立足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滚动发展,力争到2020年工业走廊范围内工业总产值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