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docx

    • 资源ID:3294463       资源大小:69.81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docx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第一章 导论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收入再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宏观经济稳定。 2、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经济行为的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部门和公共组织存在的意义和行为,回答*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学问。 3、*:在国民经济中唯一经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除了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辖区内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为满足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费市场型社会财富分配: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4、公共经济学中*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中央*; 第二层次是广义*。中央*+各级地方*及附属机构; 第三层次统一公共部门,广义*+非金融的公共企业; 第四层次广义公共部门。统一公共部门+政策性金融机构。 5、研究*经济行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研究财政收支; 第二层次,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三层次,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6、财政学发展时所面临的问题:要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尽可能理解和预测*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评价*各种经济政策。 7、相比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 关于*选择和*决策的内容*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公共经济学全面采取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即注重实证分析法又注重规划分析法。 8、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连接点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市场调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直接经济行为公共经济学把*本身也看成一个单个经济单位,1 对其经济行为能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此外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也被公共经济学广泛使用。 9、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职能和经济行为归纳为配置、稳定和分配三方面。这三大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 10、福利经济学在理论上围绕三个命题构建起来的。 共同利益问题 公平分配问题 社会福利问题 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最优原则已经成为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职能 1、资源稀缺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资源最优配置的涵义 资源配置优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资源配置优化主要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要素应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也就是说,以有限的资源尽可能生产更多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品和服务。它只注重效率问题,而不考虑收入分配公平及宏观经济稳定的等。 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 效率: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做任何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通过市场机制来到达,其衡量标准是帕累托最优。 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对公平又不同的标准。公平的衡量标准有两个: 劳伦兹曲线:以几何图形表示的社会财富分布状况。 基尼系数:由劳伦兹曲线而来,是劳伦兹曲线的指数化。 稳定:指宏观经济运行有秩序,经济处于可持续的发展之中。衡量的标准有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 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分析,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2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无论作任何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大大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 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 基本前提:产品总的净社会受益非负; TSR社会总收益: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产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TSC社会总成本:指生产一定量的改产品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TSR-TSC=净社会受益>0。 该条件保证了某项目能够实现“帕累托改善”,但要达到“帕累托最优”还需满足下面的条件: 总社会受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异最大化,即净社会受益最大化。 当配置在每一种产品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与其社会边际成本时,可实现总的社会净效益最大化,用公式表示就是:MSR=MSC。 MSR社会边际收益:指人们对该种产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MSC社会边际成本,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产品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MSR>MSC,每多生产一个单位这种产品所增加的效益大于所消耗的成本,这时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产品上可以获得追加的效益。 MSR<MSC, 每多生产一个单位这种产品所增加的效益消于所消耗的成本,这是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产品上必然会遭受亏损。 只有当MSR=MSC,配置在该种产品生产上的资源的总的净效益才实现了最大化。 4、资源配置方式 l l l 习惯传统社会的习惯 命令机制 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来决定的。 5、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 市场机制的基本点是主要的价格和分配决策都是在市场上做出的。在价值决定价格的前3 提下,供求状况决定着价格的变化。 概括的说,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是这样解决的: 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即他们每天做出的购买这种东西而不是那种东西的决策。企业收到利益的驱使,被引向生产需求和利润高的产品,离开那些利润较低的部门。 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取最大利润,生产者的唯一办法便是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以把成本压缩到最低点。 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这些市场决定工资率、地租、利息率和利润,这些又构成人们的收入。因而,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取决于他们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价格。 6、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人数众多的小规模买者和卖者; 产品是同质的; 自由进入和退出各行业,即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 完全的信息或知识; 除以上工人的特点,为达到帕累托最优,还有一些条件必须满足: 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一致性。即作为消费者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个人,都一致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同样,生产者也一致地追求林伦的最大化,也就是说所有的经济行为的主体都是理性的; 经济利益的可分性与所有权的确定性。产品可以被分割成许多能够购买的单位,从而使物品的所有权具有确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经济利益和成本能以价格来计量; 所有的生产资料都为私人所有; 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经济; 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也就是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收益越大的情形。 7、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竞争失效。 产品非同质、规模经济、自然垄断、交易成本阻碍市场的自由进出。 公共产品问题。 由于公共产品的提供投入大、收效慢,私人企业不愿意提供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 4 外部性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或收益有着显著的外溢性。这类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对他人产生了额外的成本或收益,但并未因此进行赔偿报酬,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一个企业进行核算时往往不予考虑,故将这种现象称为外溢性现象。有外部特征的产品,其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是不一致的,其差额就是外部成本。 市场的不完全。 有些产品是市场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的,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有些投资大、高风险、获益周期长的产业,私人部门是不敢贸然经营的,比如某些高科技新型产业等。在这些领域也是需要*部门介入的。 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 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的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但是在现实的市场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可能某种产品能给个人带来较大的利益,但消费者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给予它较低的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在很低的价格下才愿意购买;或者相反。例如低估了教育的好处而高估了香烟的好处。 人们把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优值品;把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劣值品。这两种情况都为*干预提供了理由。 信息的不完全。 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是指生产者及消费者不仅充分掌握市场当前出现的情况,而且了解明天、后天出现的事情。但是由于市场的日益复杂化,私人市场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很不足,信息的不充分会影响到竞争的充分性,从而影响到市场机制的运转效率。 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 对于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市场可以自发的进行调节,但是一种事后调节,并且是采用经济危机的手段。20世纪XX年代大萧条的经验表明,这种调节的代价太高昂,不能为社会所接受。另外,一些政治上、地理上的障碍也使得市场自发调节功能受到限制。这就为*部门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提供了依据。 收入公平分配问题。 市场经济的运行只保证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并没有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市场竞争在实现效率的同时,有可能产生极大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如果经济最初处于不公平的状态,那么越是接近帕累托最优状态,可能达到的收入分配结果越是不公平,也就是越高的效5 率,往往自发伴随着越不公平的分配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要素和财富的最初分配恰恰是不公平的,人们进入竞争的条件、实力、能力不同,这往往受家庭出身、家庭机构、遗产继承、性别等许多个人不能左右的因素的影响,这样能给经过竞争达到的最终分配结果往往更加不公平。 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安定和凝聚力,而且也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观念。 8、 帕累托改善只要当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又不损及另一个人的境况,这时就存在一个福利的增进,也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改善。 9、 混合经济的定义及特点 定义:混合经济是当代国家以社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以*经济政策补足个人经济政策,以*调节补足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与市场、*与企业和个人通过职能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特点: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而且也取决于以*为代表的公共经济决策; 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法,是介于自由放任与*管制这两种极端方法之间的“中间方法”; 在混合经济体制下,*与私人企业、国家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而建立起经济上的合作关系; 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由于*加入经济过程而造成的个人经济自由的相对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选择*的自由而得到补偿。 10、造成各国混合经济体制差异的因素 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 各国社会与政治的结构 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11、各国的混合经济体制 以美国为典型的国家需求管理型混合经济体制 以英国和瑞典等国为典型的福利国家型混合经济体制 以德国为典型的社会市场型混合经济体制 以法国为典型的强调供求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混合经济体制 6 以日本为典型的国家发展导向型混合经济体制 12、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职能有哪些主要表现? 资源配置。 含义*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引导物资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形成一定的资产、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以及地区经济布局的功能。 目标保证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只能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解决好“外部性”问题等等。 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及其他市场供给不足的产品; 财政补贴:刺激私人企业生产供给不足的产品; 公共支出 *购买:购买私人产品以刺激该产品的生产,扩大供给效果; 财政投资; 手段 财政转移支付。 税收、国债等调控配置资源:通过调整税率来鼓励或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采取科学的财政政策和手段直接配置和间接引导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收入分配。 含义通过财政的无偿分配,调整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和改善社会福利状态。 目标实现社会福利的公平。 必要性市场机制是以效率为准则的,因而不能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若社会之追求效率,忽视公平,社会矛盾就会不断的激化,进而阻碍效率的提高;为解决这一矛盾,*通过财政手段,调节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个人分配,使之达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状态,即公平状态,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为了促进效率的改善,各国的财政政策的目光逐步从注视高收入向低收入人群装换,实施反贫困战略。 *可将征收累进所得税筹集的收入用于公共事业投资,以利于低收入阶层;*可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对日用品进行补贴。 稳定经济。 含义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势态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抑制经济过热或促进经济增长。 目标保持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7 必要性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会导致经济增长中的波动,若振幅过大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振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带来危害。对此,*不能坐视。 手段*通过制度安排建立“自动稳定器”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以及采取其他的辅助措施,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与结构,实现总供求的平衡。就财政政策的选择而言,主要是相机抉择,实施扩张型财政政策或紧缩型财政政策,使整个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13、*失灵是因*机制缺陷而造成的资源配置无效率。 现象:有限信息 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 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与生效时滞。 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或者说,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大体上包含如下几方面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绝大多数商品要由供求双方通过竞争形成市场价格,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 正确发挥和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虽有促进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因此就需要*对市场的管理和*的宏观调控,为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提供重要条件,也是克服市场不足和市场失灵的有力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章 公共产品理论 1、公共产品,是由*所生产和提供的,用于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需求的产品和劳务。 特征: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许增加供给成本。 边际拥挤成本为零。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共产品8 的数量和质量。如,不拥挤的桥梁、未饱和的网络等。 2、产品的四种类型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 同时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纯私人产品 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公共资源 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 3、免费搭乘者,由于具有非排他性,每个人都相信他付费与否都可以享受公共产品的好处,那么,它就不会有自愿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 4、公共的悲剧,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产品或劳务存在,“免费搭乘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一个能享受到公共产品或劳务的好处。 5、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的实现条件可以具体的写成:MSR=MRi=MSC。 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任何人都可以消费,而且只能视为同等消费;每个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满意度是不同的,全社会对公共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应该由每个人愿意支付价格的加总得到,如果多数人对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不满意,就可能出现“用脚投票”的现象。因为消费者的出价是与其消费公共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相一致的,所以所有消费者出价的总和就是其边际效用的总和,即社会边际收益。这样在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的那个点,实现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6、混合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的有效供给各有什么特点? *提供的产品中更多的还是仅具有公共产品的部分特征的产品,即所谓的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主要类型及有效供给的特点: 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 最优化配置要求产品和劳务的定价原则是:单位价格=边际成本。 许多基础设施运行的边际成本为零,理应由*来提供,但其排他性是可能的,可有私人提供。然而收费将导致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征税与*提供则更好。 9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 有些基础设施其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免费供应会出现拥挤和过度消费问题。私人提供,能解决拥挤和过度消费问题,但是要考虑定价,以不出现过度拥挤为准。 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的产品狭义的准公共产品。 有些产品所提供的利益部分由所有者享有,部分可有所有者以外的人享有,如教育,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征,称为准公共产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外溢会带来效率损失,为此,*资助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以较低的价格股利消费,达到有效率的消费量。由于某些公民可以受到直接的利益,所以也应向他们收取一定的费用。 7、负的外部性,在很多场合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会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以外的社会成员遭受损失,而他们却无法为此得到补偿,这就是成本的外部化,或称负的外部性。 8、 外部效应的分类 生产的外部正效应 消费的外部正效应 生产的外部负效应 消费的外部负效应 公共资源问题 9、如何克服外部效应 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 一体化 产权与科斯定理 社会制裁。 科斯定理,即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科斯定理有效性的条件是交易成本为零,而且外部性的价值或损害容易确定。否则,当存在着数量较多的当事人时,这种谈判协商的成本可能会高到使谈判和交易成为不可行的程度。 *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可以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来有效的克服和纠正外部效应。如*出资开展环境保护、提供医疗救助等。*在提供公共产品时还时常伴以其他手段。较常用的有:罚款或征税;补贴;公共管制;法律措施。 10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1、什么叫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票等实现的对攻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公共选择理论,似乎对政策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的核心是对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 公共选择的目的:提高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 前提条件: 公共选择理论的切入口是将决策环境划分为市场环境和非市场环境。 非市场环境中的决策至少要明确两个前提假设:价格能够完全反映出消费者的偏好;市场环境中的企业能够提供所有消费者所需的产品。 非市场决策与市场决策的一项重要区别是:对市场决策而言,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和消费者基本上拥有同等的决策权力来改变市场行为。对于非市场决策而言,*拥有更多影响非市场行为的权力。 2、对政治人和经济人的假设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政治学对人的假定是政治人,即他们为了追求公共利益而活动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而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理性、利己、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经济活动中的个人时刻在追求个人私利的最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采用了基于“谋求最大发展自我利益”的个人的逻辑演绎方法,其逻辑起点就是经济人的概念。 公共选择理论颠覆了政治学关于政治任是大公无私的假设前提,认为政治人和经济人可以是同一个人:是一个人兼有两个角色;在经济领域自私的人不可能在政治领域变的无私;并且要用经济学的眼光考察政治领域的事件。 3、个人偏好如何才能转为社会偏好,哪些因素影响着这一转变过程? 投票是个人偏好的显示,所有个别投票的加总就是社会或集体选择的结果,换言之,就是投票是个人偏好向社会偏好转变的途径和形式。 影响因素: 投票行为所显示的个人偏好信息是不完全的。也就是说,对于一项方案,它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比较关系是很难做出判断的。 11 人们在投票的过程中,往往不是真实的反映他们的偏好。这里会出现几种情况: 隐瞒偏好。如果人们将要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取决于自己所显示的对公共产品的评价,人们可能会隐瞒或者从低申报自己的偏好。 策略性投票。当采取策略性的投票方式会取得更有利于自己的选举结果时,人们也不会显示自己的真实偏好。 无意参与投票。由于在实际的民主制度中,对于个人来说,投票与否往往对最后选举结果影响不大,虽然投票成本本身并不高,但是与投票的收益相比就不能忽视了,这使得人们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很低,不愿意显示自己的偏好。 偏好强度差异。即使人们有机会显示自己的偏好,但不同个人或集团偏好的强度不同,这样政治程序的结果很可能不是反映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时更多反映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 因此,要保证投票行为能为实现人们的偏好,必须要投票行为发生前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选民真实、完整地显示自己地偏好。 4、阿罗研究了社会选择必须满足的条件,他的分析是通过以下假设进行的 理性假设 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 帕累托效率状态 无限制区域 非独裁性 5、民主有两种基本形式: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 6、多数投票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 简单多数原则 2/3多数原则 7、投票悖论,梅氏定理表明,在多数投票原则下,只有在两个备选方案,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时有效,而如果考虑到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 投票悖论表明根本不存在一种能满足阿罗5个假设条件的社会选择原则。 8、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 它由投票悖论演化而来,揭示了的内在弊端:要么循环投票,要么多数人暴政,要么就进行投票交易。而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选民的利益受损,全社会的福利下降。任何情况下*决策都会措施偏差,对*提出的各种要求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多数决策不一定能得到正确决策,民主政治并不一定是完美无缺的。由此就可以理解投票行为中的舞弊和操纵等非正规程序。 9、何谓多数暴政? 12 由少数服从多数导致的,使少数人的利益遭到忽视的政策。 德鲁克指出那时候西方各国许多人把多数人统治与自由*划上等号的观念是错误的。他说多数派的统治还是少数派的统治与实现自由的*是没有关系。如果认为多数派掌握或接近掌握真理的话,多数派就是法,就是完善的,就是真理,就会变得它应该拥有无限的权力,谁也不能有批评和抵抗多数派的权利。按照这种理解多数派的统治也就是暴政的原理,反自由的原理。而真正的自由,是反对多数派独立存在的少数派乃至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依然得到尊重。多数的原则的自制只能限制无限制的专横,并不能产生出丝毫自由,只是消极的自由。 德鲁克的工业人的未来 10、中位选民定理,中位选民指处在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 中位选民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提供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西方学者称之为中位选民定理。 实践意义,在西方民主正之中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 对政党而言,他们必须寻找中位选民的偏好以此获得最多的选票而当选,各个政党的竞争会导致一个代表大多数人意见的政治纲要; 对社会福利而言,中位选民定理能将社会福利损失降到最低点。 11、唐斯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在代议制民主中,各个党派是为了赢得选举而制定政策,而不是为了制定政策去赢得选举。在代议制民主中,政客理性表现在追求选票最大化,而不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而选民选举代表是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即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12、何谓利益集团?其存在理由及活动方式是什么? 利益集团:具有同样的嗜好的个人群体。 其存在的理由: 信息成本:利益集团搜集信息的成本分摊后是很低的。 稳定性:利益集团在一定意义上代替政治家完成了选民偏好加总,*可以通过利益集团预测选民意愿,求的选票最大化。 交易效率:*官员和机构行为的无约束状态刺激了利益集团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更多的利益。 13、什么叫寻租?如何从根本上防止寻租? 寻租:是指利益集团或个人通过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为己谋利的行为。 寻租行为造成的社会成本:保持垄断地位的支出;*部门对这类支出做出反应的13 努力;寻租行为所引起的第三方的各种扭曲行为。 要从根本上防止寻租,首先要弄清楚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旦*制造出一种人为的稀缺性,寻租便会发生。如果获取租金的权利既不是在所有人中平等的或随机的分配,也不是公开拍卖,那么潜在的进入者将通过游说*给他们以优惠的差别待遇来进行寻租。 如果*职位的薪水和额外收入包含有经济租金,如果这些薪水和额外收入高于私人部门类似职位的待遇,潜在的政治家和官员将会花费大量的资源来谋取这种*职位。 个人和集团为了保护对自己有利的差别待遇或避免对自己不利的差别待遇而展开的活动。 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寻租,就是要在其源头“*干预”上做文章,加强监管、机构改革等等。 14、官僚行为的特点 缺乏竞争性 缺乏激励机制 非利润化 缺乏敏感性 个人影响力较大 15、尼斯克南的官僚模型 他认为官僚追求的个人利益是其所属部门权力的最大化。 假设前提:官僚组织内部的成员不会讲年收入和支出费用的差额纳入私囊;官僚对预算规模扩大化的追求给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社会福利带来重大影响。 尼斯克南认为,官僚机构能够获得它要求的预算规模,取决于三个前提: 官僚机构是一个独家垄断的供给者;它的真实成本曲线是不对外公开的;制度上允许它提出不容讨价还价的预算建议。 l 自由裁决官僚行为模式 由米盖和贝兰格对尼斯克南的模型进行修改发展而来,他们假设官僚会将预算和支出之间的差额用于自己消费。 16、政治经济周期:经济活动往往是围绕大选日期波动,*一般在大选之前寻求有利的经济结果,而把不利的经济结果拖延到大选之后。 政治经济周期出现的前提:*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下一次选举中能够再次当选,*调整政策是为了获得短期的较好声誉,在各项经济指标中,它总是首先确保能够更明显带来良好声誉的指标。 选民投票时最关心的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而其他的经济指标对他们的投票行为14 影响不大。 选民是近视的,*在短期内政策调整带来的短期效用最大化能够吸引选民的选票;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政策变化带来的效用水平的降低趋势不在他们投票时的考虑范围之内。 17、*失败具体体现在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供给数量过多、供给成本超过实际所需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等方面。 18、*机构不断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官僚行为的普遍存在。 官僚作为经济人,也是为了获得个人的利益最大化。通过对政治过程的观察,可以发现,官僚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与*支出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官僚有不断扩大本部门权限的趋势,导致*规模的扩大,赤字加剧。 19、文官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文官制度的优点: 文官凭借技术受到雇佣,基本上终身制,与政治波动无关,只对上级负责。他们专业而且具有稳定性。 文官制度的缺点: 缺乏竞争性:不存在同类产品提供者的竞争。 缺乏激励机制:稳定性和程序性排斥了激励。 非利润化:公共产品只保证供给,不计利润。 缺乏敏感性:对公共产品评价的非市场化。 个人影响力较大:*信息不公开,其个人好恶会不同程度影响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20、政治均衡,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地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21、什么是*失灵? 从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度看,*失灵具体体现在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供给数量太多、供给成本超过实际所需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等方面。 第五章 国家预算 1、什么事国家预算?其内容、形式、编制方式及其过程? 15 国家预算,是指*,也即中央*和各级地方*在没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而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各级地方*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 形式: 单式预算:即*所有的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预算来反映。 复式预算:即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来反映。 编制方式可以分为: 基数法预算:指*的收支计划在前一年预算基础上,参照本年度社会经济发展加以调整而确定。 零基预算:指*在编制预算是,一切从零开始,对原有的各开支项目重新进行核定,不是停留在修改上一年度预算或审查新增部分上。从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源于美国。 预算的过程分为:编制审议批准执行决算4个阶段。 2、国家预算的功能 反映*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 对*规模进行控制。 3、国家预算的五大原则 公开性 可靠性 完整性 统一性 年度性 4、什么叫PPBS方式? PPBS,Planning-Programming-Budgeting System的缩写。它的意思是由计划制定、方案评估和预算编制三阶段组成的体系。是西方发达国家预算编制的主要方法之一。 第一阶段:Planning,即计划制定,在这一阶段中,预算编制者要根据本届*施政纲领设定本年度预算的基本目标,然后对为达到次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 第二阶段:Programming,即方案评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预算编制者对在上一阶段筛选出来的方案,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和费用产出分析,一般以5年为期,评估方案实施所需要的投入和预计的产出,并计算出单年都的投入和收益,弄清个别具体方案于整体预算的相容性和协调性。 第三阶段:Budgeting,即预算编制,这一阶段中,要确定经过评估的方案在本年度所须资金的金额,把预算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16 在PPBS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回头看”,不断对所筛选出的方案及其实施疾患是否符合本届*的施政纲领和本年度预算的基本方针进行检测。 5、请比较分析均衡预算论、功能预算论与高度就业预算论的长处与不足。 均衡预算论,即是主张无赤字收支平衡预算的理论。 其理论基础是古典经济学中的市场竞争原则,该原则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自律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可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反对任何形式的*干预。以此为前提设定的某些财政制度本身就具有自动调节和稳定经济的功能,被称为自动的或内在的稳定器。 功能预算论,即着眼于预算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影响,而不拘泥于预算本身平衡与否。 其核心是相机抉择,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的产物。他反对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机制的理论,提出光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要依靠*的干预来提高社会消费倾向和加强投资的引导。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的财政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的。 功能财政的基本点在于,*应该关注经济增长而不是拘泥于预算平衡,*财政收支应服从于宏观经济调控。 高度就业预算论 其核心是*支出应该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收入水平。预算要保持一定的财政盈余,用作公债的还本付息。恢复和发挥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作用。预算不只是着眼于烫平短期的经济波动,而是致力于在经济循环中取得动态平衡。 6、我国复式预算的主要问题:经常性预算与建设性预算之间的界限不清 没有达到复试预算的目的预算的编制和内容不能满足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中国预算改革方向 将现行的二元复式预算逐步改为多元复式预算; 逐步实行零基预算; 建立国库集中统一支付制度。 7、中国的预算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财政部门的预算监督: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全国财税大检查。 8、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和*委托的其他机构代为履行或行使*职能,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17 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改革和发展方向是:逐步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彻底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与现有预算一起共同构成完全统一的国家预算,进入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监督之中。近期目标是铅华预算外资金管理。中长期目标是结合预算体制的改革,进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创新。 第六章 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 1、公共支出是以*为主体,以*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本的支出活动。 分类: 按支出是否有直接补偿分为 消耗性支出,是*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活动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益人。 按支出的目的分类 预防性支出,是用于维护国家安全秩序,保障社会安定和公民生活安全性的支出。包括国防、军备、警察等支出。 创造性支出,指用于维护经济环境、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支出,是用以提高公民生活水平、完善社会环境的支出。 按支出的利益范围划分 一般利益支出,指全体公民均享受其利益的支出。包括军事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特殊利益支出,是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与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包括教育支出、居民补助支出等。 按支出的强制性分类 强制性支出,指根据现行法律必须进行的支出,除非修改法律才可变动。 随意性支出,指立法机关可以根据每个财政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的支出。 按*层次分类,可以分为联邦、州、地方*支出等。 2、传统的公共支出的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 公平原则 稳定原则 3、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也日益攀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4、 18 公共消费支出 消耗性支出 公共支出的结构

    注意事项

    本文(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