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3294207       资源大小:51.2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复习资料.docx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复习资料文 峰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我国公共安全形势 1)自然灾害严重,防灾减灾基础薄弱 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基本特征是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2)我国事故灾难处于易发期、多发期,损失严重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落后、非法开采、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的煤矿、交通、化学品等事故频发。 3)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中国发现,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职业病危害严重;农村卫生发展滞后,传染病、慢性病和意外伤害并存;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重大疫情的不时出现和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及严重性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重大问题。 4)影响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问题以及各类经济纠纷等,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不断;二是刑事犯罪高发;三是国内外极端势力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危及我国安宁。 5)高风险的城市与不设防的农村并存 6)当今社会各类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越来越强 7)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 8)国内外防灾减灾工作正在做重大的战略调整 2、国际减灾战略正在做重大调整,其主要特征: 一是由单项减灾向综合减灾转变; 二是由单纯减灾向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转变; 三是由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四是由一个国家减灾向全球减灾和区域联合减灾转变。 3、公共安全形势面临新特点 1)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年均增加18个城市和1.4 %城镇人口的速度在发展。城镇人口6.07亿,城镇化率45.7%,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118座。城市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连锁性、集中性、严重性、放大性等,使城市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繁重。 2)工业化、信息化的挑战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导致产生次生、衍生事件或成为各种事件的耦合。水、电、油、气、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和信息网络一旦被破坏,轻则导致经济损失和生活不便,重则会使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或军事陷入局部或暂时瘫痪,社会秩序失控。 3)市场化的挑战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再加上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明显增强,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空前加大,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4)国际化的挑战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并不安宁,各种矛盾交织,错综复杂。恐怖袭 1 文 峰 击,局部战争,金融危机以及对水资源、石油资源的争夺,跨国性的重大疫情的传播等不时 出现,境外涉我和境内涉外的突发事件增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期,公共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越来越凸显出来,但我们还 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4、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 人们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 济、技术、教育与工程手段,通过全过程的灾害管理,提升*和社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和防灾减灾的能力,以有效地预防、回应、减轻各种风险,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 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1、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某一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所产生损失的组合。简而言之,风险就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R=f 风险概念的认识 1)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2)风险是损失的主观不确定性 3)风险是损失的客观不确定性 4)风险是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概率 2、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风险因素:指能够增加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频率和大小的因素,是引起风险事故发生或产生损失的条件。 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风险损失的间接的和内在的原因。 2)风险事故:指造成损失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然事件,是风险和损失的媒介物,即风险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 风险事故是意味着风险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风险的发生。 3)风险损失: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人员或经济价值的减少。 这一定义包含两个重要的要素:一是“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二是“人员或经济价值的减少”。 风险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风险因素导致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引起风险损失 3、风险的属性和特征 风险的社会属性 风险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密切相关,即无论风险源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还是生理现象,它必须是相对于人身及其财产的危害而言的。 因此,风险是一个社会范畴,没有人及人类社会,就没有风险可言。 风险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在风险事故是社会因素运动的结果。 其次体现在风险的结果由社会承担。 风险的基本特征 1)风险的损害性 一般的风险发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损害。物质上损失往往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但一旦造成人身损害,就比较难以用货币来衡量了。 2)风险的潜在性(突发性) 按照风险的定义,风险本身就具有潜在性。 2 文 峰 风险损失往往就是风险因素在潜伏期积蓄到一定程度才爆发出来的。 风险事故的发生尽管有一个从渐变到质变的过程,但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或疏忽,往往未注意到风险因素的渐变过程,致使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性。 3)风险的客观性 自然灾害、战争、冲突、意外事故等,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们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发生的频率和损失幅度,但是,从整体上说,风险是不可能彻底消灭的。 4)风险的普遍性 风险的普遍性是指“风险”事事有、时时有的特征,即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风险已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企业和每个人的生活。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并与风险做斗争。 5)风险的偶然性(随机性) 风险虽然是客观的,但就某一具体风险而言,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或者说是随机的。在发生之前,人们无法准确预测风险何时何地会发生以及发生的后果。 风险的偶然性意味着一些风险事故的发生在空间上具有随机性,在时间上具有突发性,在后果上往往具有灾难性。 6)风险的必然性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定时期内,某种风险的发生概率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之间具 有一种必然性。 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使人们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去计算其发生的概 率和损失幅度成为可能。 7)风险的可测性 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规律,运用现代化的计量手段、技术测量方法,就可以依据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大量统计资料,从宏观上把握某种风险运行的规律,从而预测出一段时间内特定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率。 8)风险的可变性(发展性) 风险的可变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可转化的特性。 风险的可变性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风险性质的变化 风险量的变化-群体性事件的处理 某些风险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被消除 新风险的产生 9)风险的相对性 风险的相对性是指对于不同的风险承担主体,风险发生的程度和损失会有明显的差别。 管理水平高者风险相对就小,而管理水平差者风险相对就大;风险 承受能力高者风险相对就小,而风险承受能力低者风险相对就大。 10)风险的传递性 风险的传递性是指风险可通过信息、社会、组织及个人扩散和传播,形成社会经验,引起各方关注,以致影响人们的风险决策。 风险的传递具有社会扩大效应。 4、现代风险的特点 1)人口增长对风险的影响 3 文 峰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各种灾害给我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触目惊心。人口的增加,在同样情况下,一次事故或自然灾害必然造成更大的人员和经济方面的损失。因此,人口的增长加大了损失的严重性。 2)经济发展对风险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有更多的财务资源来应对风险,但同时风险也增加了。经济发展导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更多的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也造成了一些人群生活环境的恶劣,人身风险增加。 3)全球化对风险的影响 全球化的浪潮在给各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非典、甲流、禽流感、金融风暴 4)科技进步对风险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在享受由此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受到高风险的困扰。另外,不法之徒利用高新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了受侵害者损失的严重性。如计算机安全; 生物技术:转基因食品、克隆人;尖端技术:核技术、生化武器; 5)国际关系变化对风险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仍然动荡不安。不仅在全球热点地区的对抗和冲突不断加剧,而且像恐怖主义袭击这样的事件也极大地增加了世界上多数人的风险。 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 1、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是指风险管理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管理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 概念理解: 1)风险管理的主体是风险管理单位; 2)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降低损失; 3)风险管理的对象可以是纯粹风险,也可以是投机风险; 4)风险管理过程是决策的过程 2、风险管理的特点、目标及作用 特点:1)风险管理的对象具有特殊性 风险管理的对象是突发事件、意外事件等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因素、风险源和风险事件。 风险管理的对象具有专门性,这也就决定了风险管理的对象具有特殊性。 2)风险管理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风险管理是涉及许多领域的管理,风险管理的范围不仅会涉及人们可预测的范围之内,而且可能会涉及人们无法预期的领域。 风险的复杂性和普遍性决定了风险管理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风险管理是涉及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 3)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风险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导致损失的风险因素、风险源和风险事件,风险管理理论是对风险管理实践一般规律的概况和总结。 风险管理理论可用来指导具体风险事件的管理,所以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4)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 风险管理是一项全面的管理,其具体内容反映了风险管理单位对风险因素、风险源和损失不确定性的理解、衡量和决策。 4 文 峰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风险事故对风险管理单位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作用:1)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风险管理可以将许多风险隐患、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保护风险管理单位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2)减少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风险管理使风险管理单位充分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关的风险管理技术,以减少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3)转嫁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风险管理单位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有计划地将重大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单位,从而转移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一旦风险管理单位发生重大风险事故,转嫁风险的机制可以使风险管理单位获得及时、有效的经济补偿。 4)保证风险管理单位的财务稳定。 风险管理有助于风险管理单位由于资金紧张而陷入困境,保证了风险管理单位的财务稳定,有利于风险管理单位长期、稳定的发展,降低风险管理单位的管理成本,增加了风险管理的经济效益。 5)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风险管理通过自身的运作机制,防止了许多重大风险事故的发生,有利于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工作环境;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家庭成员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 第四章 风险管理的目标与流程 1、确定风险管理目标的原则 1)现实性。风险管理单位确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应该适合*、企业和个人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需要,能够解决现实社会存在的危及*、社会、企业和个人安全的问题。确定风险管理目标的首要原则是现实性,着力于处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明确性。风险管理单位确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必须明确、具体,不能模糊不清。管理目标明确会使风险管理有的放矢,有利于风险管理相关措施的开展。 3)层次性。风险管理单位确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应该依据工作的流程或者根据风险管理目标的重要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这不仅有利于风险管理目标的实施,而且可以根据不同工作环节的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 4)定量性。风险管理单位确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可以是具体的数量指标,这样可以是风险管理的目标更加明确。 风险管理最根本的目标是处置风险和控制风险。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风险事故对风险管理单位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2、风险管理的流程 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风险决策管理、风险管理方案实施和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七个阶段。 1)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对风险的感知和发现。识别风险,有助于风险管理单位及时发现风险因素、风险源,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 2)风险衡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过去损失资料的定量分析,估测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造成损失的幅度。 风险衡量以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为主要预测指标,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高低或者可能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 5 文 峰 3)风险评价是在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引发风险事故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为依据确定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选择恰当的处理风险的方法提供依据。 4)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在对风险进行衡量、评价以后,风险管理者需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管理技术。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可以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可以控制损失、降低损失。风险管理技术包括四种: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规避:采取措施消除风险或风险事件发生的条件。 风险控制: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 风险转移:将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组织或地区。 风险保留:接受特定风险带来的损失。 5)风险决策管理是风险管理者根据一定的原则,从众多风险管理方案中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方案的过程。 6)风险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检查和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的原因 1)风险管理的过程是动态的; 2)风险决策管理的正误,需要通过检查和评价来确定; 3)风险管理评价标准可能会不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 4)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可以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 3、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1)建立背景:确定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小区可能面临的问题,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基本的风险评价标准。 2)识别风险:识别并描述危险、小区和环境的基本属性,调查小区和环境的脆弱性,确定小区所面临的风险。 3)分析风险: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产生的后果两个方面来计算风险,并确定风险水平。 4)评价风险:将求得的风险与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并对这些风险进行排序,优先对高风险的灾害进行管理。 5)处置风险:选择并实施合适的风险管理措施来处置风险。 6)沟通与咨询:为的是通过信息情报和观点的交换,保证一个开放的和可交流的公共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同时使这些风险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参与到风险管理的决策制定之中。 7)监测和反馈:通过对每一步进程的效果监测和反馈,保证公共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是与时俱进的和有效的。 第五章 风险识别 1、风险识别的概念 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全面和连续地发现风险管理单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风险识别实际上就是收集有关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暴露等方面的信息,发现导致潜在损失的风险。 概念理解: 1)风险识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6 文 峰 2)风险识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3)风险识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风险识别的目的是衡量风险和处理风险 2、风险识别的基本内容 1)感知风险即通过调查和了解,明了风险损失和风险事故的存在。 2)认识风险即通过归类,掌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风险所具有的性质。 感知风险和认识风险的关系 感知风险和认识风险的构成风险识别的基本内容,且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联系。 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认识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只有感知风险的存在,才能进一步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风险。只有通过风险认识,才能寻找到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为拟定风险处理方案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服务。 3、风险识别的过程 1)发现或者调查风险源 风险管理人员在识别风险时,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就是了解风险管理单位可能遭受损失的来源。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发现引发风险事故的风险源,是风险识别的核心。 2)认知风险源 风险管理人员认知、理解和测定风险源的能力,是风险识别的关键。不同的风险管理人员,其认知风险源的能力和水平也是不同的。 加强风险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教育,培训风险管理人员认知风险源的能力,可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管理单位的损失。 3)预见危害 尽管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风险事故的形式不同,但是风险事故带来的危害却是大致相同的,即造成风险承受体人员或财产的损失。 风险识别的重要步骤是能够预见到危害,这样才能将产生危害的条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4)重视风险暴露 简单来说,风险暴露指的是可能遭受损失的物体和人员。 重视风险暴露是风险识别的重要步骤,那些可能面临损失的物体,都属于风险暴露。 3、风险识别的方法 1)风险损失清单法 风险损失清单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有利于风险管理单位全面的管理风险,可以降低风 险管理成本。 风险损失清单法的使用方法: a参照清单表,逐一检查,核对,预见本单位在各项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b视风险事故可能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管理的先后顺序。 c制作适合于本单位适用的风险识别清单,提供给风险管理人员使用。 2)现场调查法 风险管理部门、保险公司、有关咨询机构、研究机构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就风险管理单位可能面临的损失,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书。 现场调查和访问需要注意的问题 a熟悉、了解现场的每一个角落,不遗漏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b与现场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可以帮助风险管理人员更好地识别风险; c密切注意那些经常引发风险事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 d可提出粗略的整改方案。 3)专家调查法 7 文 峰 是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由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作出 判断、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方法。典型代表方法: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 德尔菲法是以一系列问卷向各类专家征询意见,依据所有专家对原问卷的答复再拟定下一份问卷,再次向各类专家征询意见,直到大多数专家的意见看法趋于一致才获至结论。 头脑风暴法就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利用集体的思考,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的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地发表独立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4)流程图法 将风险主体按照生产经营的过程和日常活动内在的逻辑联系绘成流程图,继而针对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调查风险、识别风险。 5)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是从导致风险事故的原因出发,推导出可能发生的结果。 是一种用于分析风险事故与影响风险事故原因之间关系的比较有效的分析方法。 6)事故树法 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演绎推理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事故树分析是从风险事故的结果出发,分析事故的原因。 它应用数理逻辑方法,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地揭示出事故的潜在原 因。用它描述事故的因果关系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事故树法的优点 1)事故树分析法是采用演绎方法分析事故的因果关系,能详细找出系统各种固有的潜在的危险因素,为安全设计、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要点提供了依据。 2)能简洁、形象表示出事故和各种原因之间因果关系及逻辑关系,弄清各种潜在因素对事故发生影响的途径和程度。 3)在事故树分析中顶上事件可以是已发生的事故,也可以是预想的事故。通过分析,找出原因,采取对策措施加以控制,从而起到预测预防事故的作用。 4)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以用于定性分析,也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通过定性分析,确定各种危险因素对事故树影响的大小,从而掌握和制定防灾控制要点;而定量分析,则能计算出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并可以从数量上说明危险因素的重要度,为实现系统最佳安全目标提供依据。 事故树法的缺点 1)对很复杂的系统,编出的事故树很庞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分析难度较大,建树过程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加,即便这样也难免发生遗漏和错误; 3)要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必须知道事故树中各事件的故障率,如果这些数据不准确则定量分析便不可能。 第六章 风险衡量 1、风险衡量的概念 风险衡量,又称风险估计,指在对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某个特定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事故发生后所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作出定量分析,从而预测出较精确并满足一定规律结果的过程。 概念理解 8 文 峰 a风险衡量的基础是充分、有效的数据资料 b风险衡量是对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量化分析的过程 c风险衡量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2、风险衡量的内容 风险损失概率和风险损失程度 1)损失概率的估计 常见风险事故组合形式(风险单位+损失形态+风险事件): 一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风险事件所致单一损失形态; 一个风险单位遭受多种风险事件所致单一损失形态; 一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风险事件所致多种损失形态; 多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风险事件所致单一损失形态; 多个风险单位遭受多种风险事件所致多种损失形态; 2)风险损失程度的估计 风险损失程度是指风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值。 损失形态;损失频率;损失时间;损失金额; 测量指标 借助两类指标:一类是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称做中心趋势,另一类是表明离散趋势的指标,称做变异程度。 中心趋势测量是指对全部数据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数值,被称为是损失资料的“中心”;而离散趋势指标是表示损失数据如何从“中心”扩散的。 1)中心趋势测量 期望值:指一个概率分布中的所有可能结果,以相应的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它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 中位数:也称中值,位于数据的中心位置。 2)变异程度的测定 方差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数值。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变异系数 风险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变异系数反映出来,变异系数V是由标准差除以期望值得到的。 变异系数越大,风险的稳定性越弱,损失的风险也就越大;相反,风险的稳定性越强,损失的风险就越小。 第七章 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将损失频率、损失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风险的影响,并对风险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风险评价的特点 a对风险单位的综合评价 b需要定量分析的结果 c离不开特定的国家和制度 d受风险管理者态度的影响 2、风险评价的标准 1)正常损失期望 风险管理单位在正常的风险防范措施下遭受的损失期望值。 9 文 峰 2)可能的最大损失 风险管理单位在某些风险防范措施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 3)最大可能损失 风险管理单位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额。 3、风险评价的方法 a、风险度评价法 b、检查表评价法 c、优良可劣评价法 d、单项评价法 e、风险矩阵评价法 f、LEC风险评价法 4、风险矩阵评价法 定义:风险矩阵法综合考虑了损失概率和可能的损失程度两个方面的因素,对风险进行最直接的评价。 a估计危险发生的可能性-P b估计可能的损失-C c计算风险等级-R 5、LEC风险评价法 LEC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风险值R=L×E×C 第八章 风险控制技术 1、风险控制的概念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除或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的过程。风险控制技术包括风险规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 2、风险规避的概念和方式、优缺点 风险规避是指风险管理单位主动采取措施放弃原先承担的风险或者完全拒绝承担风险的行为。风险规避是各种风险控制技术中最简单的方式,同时,也是最消极的方式。 风险规避的方式: 1)完全拒绝承担风险 完全拒绝承担风险的特点在于风险管理者预见到了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风险事故未发生前进行处理。 2)放弃原先承担的风险 放弃原先承担风险的特点在于风险因素已经存在,被风险管理者发现,及时进行了处理。 风险规避适用的情形 1)适用于发生频率高且损失程度比较大的特大风险。 2)适用于风险规避适用于损失频率虽不大,但是损失后果严重,并且无法得到补偿的风险。 10 文 峰 3)适用于采用其他风险管理技术的成本比较高,且超过风险规避成本的情形。 风险规避的优缺点: 优点:风险规避可以避免损失的发生;风险规避是一种最彻底的、主动避免风险的方法,可以完全、彻底地消除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缺点:1)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并存的,放弃风险意味着放弃了获得经济收益的机会。 2)风险规避存在着不适用的情形。 某些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采取风险规避的方法无效; 无法规避的风险,不能采取风险规避的办法; 风险规避不适用于正在实施的工程; 3)规避某种风险很有可能产生另一种风险。 3、损失控制的概念和特点 损失控制是指风险管理单位有意识地采取措施,防止风险事故的发生,控制和减少风险 事故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通常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风险预防:风险事故发生以前,消除引发风险事故的根源,可以减少致损事件发生的概率。 损失抑制:风险事故发生以后,采取事故控制措施,可以减轻损失的程度、抑制损失。 损失控制与风险规避的关系 共同点:二者都以处理风险单位为对象,都未采取转移风险的方法。 不同点:损失控制是风险管理单位不愿放弃不能转移的风险,是风险管理者主动采取的风险管理技术;风险规避是风险管理者主动放弃或者中止风险。 损失控制的目的是,积极地改善风险单位的特性,使风险事故被控制在安全的界限内;而风险规避则是消极地放弃或中止风险。 4、风险预防的概念 风险预防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风险预防和损失抑制的区别:损失抑制的重点在于减少损失发生的程度,而风险预防则重点是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5、风险预防的方法 1)工程物理法 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预防风险因素的产生; 减少已经存在的风险因素; 防止已经存在的风险因素释放能量或者限制能量释放的速度; 改善风险因素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隔离风险因素与人、财、物; 改变风险因素的基本性质; 增强风险单位或个人的防护能力; 防止风险因素的聚集; 2)人们行为法 以人们的过失行为为风险预防的出发点,通过风险管理知识教育、操作规程培训、安全态度教育,来避免人们的不安全行为。 出发点:大量的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 目标:通过教育措施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3)规章制度法 11 文 峰 规章制度法是指国家、企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风险管理单位在国家规章制度的范围内,进行经济和社会活动,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6、损失抑制的概念 损失抑制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时或者发生后,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发生的范围或损失的严重程度。 一般情况下,损失抑制是在损失程度比较大,而且无法进行风险转移或者风险规避的情况下才运用的。 7、损失抑制的方式 分散风险单位 分散风险单位是指将风险单位划分成若干个数量少、体积小而且价值低的单位,分散在不同的空间,以减少风险事故的损失程度。 分散风险单位的目的是减少任何一次损失的发生所造成的最大可能损失。 备份风险单位 备份风险单位是指在准备一份风险单位所需的零部件或者设备,在原有的零部件或者设备不 能正常使用时,备份风险单位可以代替原有设备发挥作用。 第九章 风险管理方案 1、风险管理方案制定的步骤 1)了解风险管理单位所面临的风险种类、保障需求和风险管理目标 2)估算风险管理资金支出 3)制订风险管理总体规划 4)制订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2、风险管理方案的内容 a风险管理概况 b风险识别 c风险分析与评估 d风险管理计划和对策 e风险管理方案涉及的单位和部门 f风险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评估 第十章 风险决策管理 风险决策管理的概念 风险决策管理是根据风险管理目标,选择经济、合理的风险处理技术和手段,制定风险管理的总体方案和行动措施,即从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进行筛选,选出最经济、最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的过程。 第十一章 风险管理措施 从*角度出发,思考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 1)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建设防灾减灾设施; 2)对重点区域进行危险性评估,开展公共安全规划; 3)实施日常的灾害监测、隐患排查,保障防灾减灾设施的正常使用; 4)加强临灾前的灾害预报和预警; 5)编制完善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习演练; 6)注意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其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12 文 峰 7)一旦灾害发生,注意防范其所诱导的次生灾害; 8)注意合理配置储备应急救灾物资; 9)引导居民投保自然灾害保险; 第十二章 风险管理绩效的评价 1、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的概念 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是指对风险管理措施和处理手段的科学性、收益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估。 2、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的作用 a评价风险管理的收益; b分析风险管理产生偏差的原因; c总结风险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第十三章 *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的程序 事故发生前的风险管理 1)对征兆性事件予以重视,识别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 2)搜集各种风险因素信息,对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做到防患于未然; 3)做好应对风险事故的准备工作、预案 事故发生期的风险管理 1)采取措施,努力维护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稳定; 2)根据已发生的风险事故启动应急方案,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事态或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3)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效率尽量减少公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事故给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带来的巨大破坏; 事故发生后的风险管理 1)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稳定,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妥善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和政治影响,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3)及时总结风险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4)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促使风险管理机制更有效率; 2、*风险管理的措施 1)组织制度建设措施; 2)自然规划措施; 3)设计与工程措施; 4)经济性措施; 5)社会性措施。 3、*风险管理是指在社会面临各类突发事件,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遭受直接威胁的非正常状态下,*运用政治、法律和经济等的各种管理办法,对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对策、计划制定、措施实施和经验总结的系统管理过程。 13

    注意事项

    本文(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