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3291089
资源大小:1.43MB
全文页数:1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XXXX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省机械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2014年9月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项目承办单位1.2、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建设地点1.3、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1.4、可研结论概述1.5、项目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导思想与依据2.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第三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3.1、项目建设背景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四章 承办企业概况第五章 行业现状及产品市场分析5.1、全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5.2、XX省汽车行业概况5.3、我国微型(客)货车行业现状5.4、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5.5、XX省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5.6、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第六章 产品及生产纲领6.1、产品方案6.2、产品生产纲领6.3、产品特点第七章 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7.1、拟建规模7.2、建设地点7.3、建设条件第八章 原材料供应及主要协作关系8.1、原材料供应8.2、协作关系第九章 建设方案9.1、主要设计原则9.2、项目建设主要内容9.3、总图、运输方案9.4、土建方案9.5、工艺方案9.6、公用方案 第十章 节能10.1、设计依据10.2、主要设计原则10.3、能源计量管理措施10.4、能源耗量10.5、节能措施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消防及职业安全卫生11.1、环境保护11.2、消防11.3、劳动安全卫生第十二章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12.1、项目管理12.2、劳动定员12.3、人员培训第十三章 工程招投标13.1、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13.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第十四章 项目实施计划14.1、项目建设周期14.2、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安排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5.1、投资估算15.2、资金筹措第十六章 财务评价16.1、财务评价依据16.2、财务评价范围和方法16.3、产品生产规模16.4、实施进度16.5、年销售收入和增值税及附加估算16.6、年经营成本和总成本费用估算16.7、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6.8、财务清偿能力分析16.9、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6.10、不确定性分析16.11、财务评价主要数据及指标附件:附图:第一章 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项目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 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 XXXX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2、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建设地点1.2.1项目负责人 : 1.2.2项目技术负责人: 1.2.3 项目建设地点:XX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3、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1.3.1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198000万元,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50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3年,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XXXX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可形成年产10万辆微型电动客(货)车的生产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980000万元,利润总额70064.50万元,增值税及附加32320.60万元。1.3.2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1)本项目在XX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征土地面积252422(约合378.6亩);(2)新建电动车生产车间及配套的公用动力配套设施、新增建筑面积137997m2;新增主要生产设备及配套公用设备882台(套);(3)新建研发中心、办公楼,新增建筑面积18418m2;新增主要研发试验仪器、设备及信息化软硬件265台(套);(4)本项目共新建建筑面积156414m2,新增各类设备1147台(套);(5)配套建设厂区公用动力配套设施、围墙、道路、绿化等。1.4、可研结论概述 (1)本项目产品为新能源汽车产品。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鼓励类的第十六项“汽车”第6条“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亦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2011年本)第一章“品种质量”的第六项“汽车行业”中的第127条零部件产品开发、生产与检测。发动机、变速器、新能源汽车等设计制造国产化、第131条“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的产业政策和符合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中的第四章“中部地区”的第二节“中部地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中的XX省的第一项“汽车”中的第3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产业政策。该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形成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链,实现公司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XX市新能源汽车及及关键零部件的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该项目的代表产品是新能源汽车,属于新能源产业,是国家发改委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 年度)中明确规定的优先发展的行业之一,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该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该项目选定产品技术起点高,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有广阔的销售市场,设计中选用的工艺方案及设备具有合理性、经济性和先进性,物流合理,可保证生产纲领的实现。 (4) 财务评价表明: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双班)年产10万辆微型电动客(货)车的生产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980000万元,利润总额70064.50万元,增值税及附加32320.60万元,投资收益率为24.05%,投资利税率31.67%,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20.03%,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为7.69年(含建设期),盈亏平衡点56,主要分析指标达到或符合行业标准,项目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具有财务生存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整个项目效益可观,技术经济指标良好。综上所述,该项目具有的良好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设是切实可行的。1.5、项目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 目单位数据及指标备注1主要数据1.1生产纲领:1.11微型电动客(货)车万辆10双班1.2规划用地面积252422378.6亩1.3建筑面积1564141.4容积率1.151.5建筑密度%56.011.6新增设备台/套11471.7项目建设期年31.8劳动定员人7001.9项目达纲年份年20181.10项目总投资万元19800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53000铺底流动资金万元450001.11销售收入万元980000达产年1.12增值税及附加万元32320.60达产年1.13利润总额万元70064.50达产年1.14所得税万元17516.10达产年1.14税后净利润万元52548.40达产年2评价指标2.1投资收益率%24.052.2投资利税率%31.672.3项目资本金净收益率%25.342.4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0.03税后2.5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24.51税后2.6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ic=12%)万元92730.00税后2.7项目投资回收期年7.69税后(含建设期)2.8利息备付率(计算期综合)%12.172.9盈亏平衡点%56第二章 可研报告的编制依据和范围2.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导思想与依据2.1.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导思想(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结合产品市场需求,扬长避短,前瞻性地进行生产区的工艺布局,使本项目能够实现生产纲领的要求。(2)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产品将向高水平、高附加值、高效节能方向努力,使公司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3)贯彻技术进步原则,生产工艺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同时将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最大化。(4)严格遵守“三同时”设计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2.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2)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2011年本);(3)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 年度);(4)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5)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6)“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7)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8)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9)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10)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1)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12)XX省 “十二五”规划纲要;(13)XX市“十二五”规划纲要;(14)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1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6)设计院与企业商定的编制原则;(17)企业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2.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本报告是对“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对产品市场、技术先进性、成熟性、建设规模、物料供应及协作关系、工艺及主要设备选型及相应的公用配套设施、环境保护、消防、节能、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投资进行估算及财务评价。可研报告范围如下:(1)行业背景情况综述;(2)产品及市场需求分析;(3)项目建设方案确定;(4)配套公用工程建设;(5)环保、职业安全卫生及消防措施;(6)投资进行估算及财务评价。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1项目建设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能源和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是汽车工业“永恒的三大主题”,发展节能汽车和可替代能源汽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中的核心是新能源技术。由于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是零排放,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有效地减少汽车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产业化,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消耗、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各地政府积极治理大气污染,鼓励和支持产学研联合研制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产业化的条件得到了保证,新能源汽车具有了良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市场前景。随着国际范围内的油价不断上涨、汽车尾气给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不断增加及新能源汽车有关标准正式实施,国内众多汽车生产厂家都把目光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开发和研制上,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关键零部件开发等方面企业具有了一定基础,技术上可以得到保证。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XX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项目每年将获1020亿元资金支持。2012年4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6.9升,到2020年降至5.0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正式迈入产业化发展阶段:2011201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十三五”期间即20162020年,我国将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多能源混合动力车,插电式电动轿车,氢燃料电池轿车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2014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2013全年。据不完全统计,2014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产销量已超过2013全年数量。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85辆和117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07辆和8700辆。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幅提高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初步形成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充电设施体系和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行模式。到2020年则实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因此,本项目建设对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 环境保护的需要世界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导致的环境与生态破坏,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社会和人文损失。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均认为本世纪将面临最关键的两大难题是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可再生能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已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切都预示我国新能源、新材料的科学技术进步与技术成果大规模产业化的时代即将到来。一项数据分析显示,我国汽车行业对石油的消耗量已经高达总消耗量的1/3以上。由此推算,在未来的20年,汽车行业将成为石油最大的消耗部门,而30年后汽车行业对石油的消耗量将达到总消耗量的80%以上。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针。使用新技术、新材料从而有效地节约能源、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绿色能源是全世界都在研究的课题。尽可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固然可以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矛盾,但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设法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逐步摆脱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才是根本大计。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能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在使用这些能源的时候不会有污染产生。但这些能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连续性,如何把这些能源储存起来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课题。到目前为止,研究表明用这些能源进行发电,再把电能贮存在电池内是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办法。新型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混合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尤其是对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3.2.2符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1)本项目产品为新能源汽车,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鼓励类的第十六项“汽车”第6条“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发展政策。(2)本项目产品符合国家工信部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2年第31号)第四章“中部地区”第二节“中部地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XX省第一部分“汽车”第三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3)本项目产品符合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第四章重点领域发展导向第一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加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中已明确了未来十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和总体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5)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全面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实施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化工程。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建立“三纵三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整车系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规模示范,形成整车及零部件工业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产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系统,使我国跻身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国家行列。本项目建设符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3.2.3 项目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燃油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尾气,并严重依赖于石油资源。据统计,全球大气污染物的42%来自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的25%来自汽车。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1.4亿辆,机动车燃油需求将达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57%。汽车尾气污染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其排放物成分非常复杂,有100种以上,其中主要为CO、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硫化物、铅、苯及悬浮物。调查显示广州市的空气污染中,机动车尾气污染占22%,深圳市的大气污染中,机动车尾气的污染占70%,每年排放的污染物约20多万吨。北京的各类汽车有400多万辆,汽车尾气中CO、NOX在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各自为80%和40%。机动车尾气不但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而且其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与灰霾的危害很相似。最近,全国许多地方爆发了长期雾霾天气,北京等城市被迫采用机动车限行的环境应急措施。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无疑是重要举措。电动汽车由于是以纯电驱动为主,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它取代了传统的汽油和柴油而由可充电动力蓄电池作为主动力源,排气污染小,能源使用效率高于内燃机汽车和普通混合动力汽车,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发展与石油短缺的矛盾,缓解国家能源安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排效果显著。因此,本项目建设是节能减排的需要。3.2.4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高油价和高污染的双重夹击之下,中国各车企也都认识到这一点,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心由以前的豪华型汽车向中档、适用、经济型汽车发展,环保、节能、经济实用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逐渐发挥出生命力,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为了抓住市场发展的有利时机,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迅速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第四章 承办企业概况XXXX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是XX工业上海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独资成立的专业从事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公司,在原XX昌河汽车相关资源的基础上组建。注册资金 XXXX万元。公司有近30年微型汽车和经济性轿车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经验,有原昌河汽车XX生产基地年产6万辆汽车生产线,从2012年开始,先后与XX长安汽车、XX国轩高科、浙江正宇等公司,成功开发了福瑞达系列和朗翼单排纯电动物流车。企业近期与13家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签订“纯电动微型商用车推广应用联盟”协议,企业将长期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人才战略,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研发队伍,提升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第五章 行业现状及产品市场需求预测5.1 全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汽车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科学发展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行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全年汽车产销跨上2000万辆台阶,创全球历史新高,造次蝉联全球第一。2013年我国汽车工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经济运行特点: (1)产销再创新高,增速大幅度上升 2013年我国汽车工业再次取得良好成绩:全年汽车产销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8%和13.9%,比去年分别提高0.2和9.6个百分点,增速大幅度提升,高于年初预计。产销突破2000万辆创历史新高,再次刷新全球纪录,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 从2013年汽车销量分月完成情况看,月度销量最高点为12月份,销量达到213.42万辆;最低点为2月份,销量为135.46万辆。2013年除2月(春节)外,其余11个月份销量均高于2012年同期。总体看,2013年汽车月度产销情况符合历史规律。 从全年汽车产销量累积增长速度看,逐月增速总体保持在10%以上,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走势。扣除春节因素影响,前八个月累积增速最低,但仍高于上年同期7.7个百分点。 (2)乘用车产销增长较快 2013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08.52万辆和1792.89万辆,比去年分别增长16.5%和15.7%,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9.3和8.6个百分点。乘用车年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2013年乘用车增长主要由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拉动,其中轿车销量完成1200.97万辆,比上年增长11.8%,对乘用车增长贡献度为47.2%;SUV销量完成298.88万辆,比上年增加49.4%,对乘用车增长贡献度为36.9%。多功能乘用车(MPV)增长较快,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均低于上年。 201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2.20万辆,比上年增长11.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3%,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国外品牌中,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8%、16.4%、12.4%、8.8%和3.1%,市场份额与上年比较,除日系微弱下降外,其余各系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美系增长最为明显。 (3)商用车产销回升 2013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16万辆和405.52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6.4%,由上年的下降转为增长。商用车在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点之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今年恢复增长。 商用车产销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2013年商用车分月完成情况基本符合历史变动情况。1、2月份产销水平较低,3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点,之后逐月下降,7月到达一个低点,从8月份开始逐步回升。除2月由于春节因素影响外,其余各月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商用车分车型完成情况看,客车(含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分别完成56.31万辆和55.89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1.2%和10.2%;货车(含货车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产销分别完成346.85万辆,比去年分别增长7%和5.8%。客车市场的增长主要由轻型客车拉动,轻型客车销售的增长贡献度为4.8%,而中型客车销量低于上年。货车市场分车型看,重型、轻型货车销量高于上年,增速分别为21.7%、3.6%,增长贡献度分别为71.7%、34.1%,成为拉动货车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型和微型货车低于上年,分别下降1.8%和4.1%。图5-1 2011至2013年月度汽车销量及同比变化(4)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2013年,6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超过100万,其中上汽销量突破500万辆,达到507.33万辆,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和广汽分别达到353.49万辆、290.84万辆、220.33万辆、211.11万辆和100.42万辆。前5家企业(集团)2013年共销售汽车1583.1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72.0%,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增长0.4%。我国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汽车1943.06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8.4%,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增长1.4%。(5)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成效显著,试点示范深入推进,产销保持增长。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委制定了乘用车企业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从2012年开始,乘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管理将延伸到进口汽车,国产、进口汽车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评价考核体系已基本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国家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全新设计开发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2012年,有25个项目已列入本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支持项目名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2012年,乘用车第四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2016年2020年)、轻型汽车第二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全面启动;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完成报批稿。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电动汽车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明确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截至2012年底,累计发布60多项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涉及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安全、能耗消耗量测量、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领域。电动汽车标准法规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启动了电动汽车安全、环保等全球技术法规共同研究制定工作。2012年,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深入推进,混合动力客车推广范围将从25个示范城市扩大到全国所有城市。2014年2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还确定了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支持沈阳、长春等12个城市或区域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4部委要求,各城市或区域应创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加快建设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基础设施,尽快明确并落实地方性鼓励政策;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新能源汽车,如设置地方性标准、地方性车型目录等。2012年以来,节能汽车推广政策、节约能源与新能源车辆车船税优惠政策的实施,积极地引导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消费,促使汽车企业把发展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极大地推动了汽车行业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汽车产品升级换代提速,节能车型快速发展,产销量逐年攀升。2014年2月8日,财政部、发改委等四部委 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对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2014年和 2015年度的补助标准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补贴标准为:2014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5%,2015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从 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而在调整前,根据上述四部委发布的通知,今明两年补助标准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将分别下降10%和20%。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推广政策,2014年3月,天津出台政策支持。对于车辆的补贴,中央财政仅对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给予补贴。其中,纯电动车按照续航里程80-150公里、150-250公里和25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车分别给予3.5万元、5万元和6万元的补贴。天津市市级财政将按照中央财政补贴1:1比例进行配套补贴,以降低购车成本,带动私人使用新能源汽车。为促进节能减排,上海将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预计到201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应用超过1万辆,布局电动车充电桩超过6000个。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7533辆,比上年增长39.7%,其中:纯电动汽车14243辆、插电式混合动力3290辆。销售新能源汽车17642辆,比上年增长37.9%,其中:纯电动汽车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3038辆。2014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2013全年。据不完全统计,2014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产销量已超过2013全年数量。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85辆和117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07辆和8700辆。(6)经济效益良好,增速提高2013年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增长较快,行业经济效益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据中汽协会统计的1-11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17家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8.1%。累计实现主营业收入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完成利税总额4507.93亿元,同比增长24.7%。(7)汽车整车出口有所回落,进口市场保持增长2013年,我国汽车整车累计出口87.24万辆,同比下降6.4%,其中乘用车出口48.60万辆,同比下降7.7%;商用车出口38.64万辆,同比下降4.7%。汽车整车累计进口107.34万辆,同比增长1.8,其中乘用车进口104.14万辆,同比增长3.8%;商用车进口3.20万辆,同比下降37.5%。2013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458.72亿美元,同比增长4.1%。其中进口金额745.63亿美元,同比增长3.2%,出口金额713.09亿美元,同比增长5.2%。 201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1168.35万辆,同比增长8.3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个百分点,销量增幅有所减缓。今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共销售963.38万辆,同比增长11.18%。只是,在整体保持稳定增速的大背景下,与往年相比,上市车企的半年业绩开始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图5-2 2013-2014年上半年汽车产销对比表 5.2 XX省汽车行业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产业最先融入全球经济,大规模合资合作、研发引进,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当今各类产业研发联盟形成、新能源汽车与全球同步、整车出口增速、兼并重组取得重要突破等一系列实践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汽车工业对XX省经济增长的支撑和拉动作用逐年提高,已成为XX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XX省有16个市拥有汽车生产企业,其中整车生产厂5家,预计在2年内发展到8家。全省汽车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600亿元,以江淮、奇瑞、星马、安凯等自主品牌引领的汽车大鳄,在各自领域内均享誉海内外。XX省汽车工业起步早、发展快、产品门类齐全,在全国地方汽车产业中名列前茅。受奇瑞汽车战略调整,XX昌河重组等因素影响,我省汽车产销量出现下降。2013年XX整车累计产销103.60万辆和102.6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36%和7.23%,低于全国汽车平均增速。商用车表现良好。2013年XX商用车累计产销35.81万辆和35.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9%和8.98%,高于全国商用车平均增速5.83和2.58个百分点。乘用车下滑明显。2013年XX乘用车累计产销67.79万辆和67.1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2.96%和13.99%,成为拉低我省汽车总销量和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重点企业中,2013年,奇瑞汽车海内外销量近50万辆,同比去年下滑9%左右,其中,国内市场销量30万辆左右,同比下滑约20%。江汽公司累计生产汽车及底盘49.9万辆,同比增长13.74%,累计销售汽车及底盘49.57万辆,同比增长10.46%,发动机产销量分别为25.82万台和25.83万台,同比增幅均接近20%。总体上看,全行业生产企业继续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根据省经委发布的XX省八大支柱产业规划-“XX省2008-2015年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汽车达到240万辆的年生产能力(其中整车220万辆,各类改装汽车20万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实现总产值2760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600亿元),综合计算在全国汽车行业的位次达到前10位。因此,XX发展汽车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5.3我国微型客(货)车行业现状 2013年,我国微车市场销量累计158.73万辆,比2012年的175.64万辆下降了9.6%。其中微型货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527466量和527019辆,累计增长分别为-1.28%和-1.46%。 图5-3 2006年-2013年微型货车产销量对比表2013年微型货车销量前十企业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北汽福田、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山东凯马、一汽集团、奇瑞汽车、广汽吉奥、哈飞汽车以及四川现代。从数据来看2013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奇瑞汽车,增幅为29.39%,而相对的,降幅最多的则是哈飞汽车,降幅为-54.04%。 图5-4 2013年微型货车产销前十企业表5.4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积极进展,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辆产品公告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达到6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品已经达到240多个,13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速,新能源汽车政策也是密集出台:2012年3月5日,科技部出台了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对“十二五”期间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2012年3月7日,三部委发布通知,对新能源汽车免车船税;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该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的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中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促进节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其中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规划明确了纯电动汽车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工作重点从前期技术研发和示范运行转变到现阶段产业化建设。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76万辆,2014年中汽协发布的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数字显示,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6853辆,同比增长1.2倍,增速明显加快,而且一季度新能源轿车占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