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重点.docx
健康教育重点1、健康教育: 指的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3、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2、健康教育的核心:1)信息传播2)行为干预.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社会动员。强调了环境、支持体系对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意义。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4在三级预防中,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4、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 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3)加强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1.促进政策形成2.促进个人、家庭、社区对健康的责任感 3.帮助形成有益与健康的环境4.促进卫生服务机构职能转变5.增进人群的卫生保健能力 5、健康教育的意义:1)健康教育是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客观需要 2)健康教育是人们提高健康水平的无限愿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的产物3)健康教育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要结果 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过程 : 需求评估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效果评价;一般步骤:诊断调查;制定干预方案;实施干预方案;评价干预效果 6、健康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 2)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7、健康 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精神健康环境因素 1物理环境- 食物、水- 空气- 生活、工作条件2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状况- 宗教、文化 - 社会性别卫生服务因素 行为因素 1、吸烟2、物质滥用(四)遗传生物因素 8、健康的分级:1)第一级健康,或称躯体健康:包括无饥寒、无病弱,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劳动,满足基本的卫生要求,具有基本的预防和急救知识。2)第二级健康,或称身心健康:包括一定的职业和收入,满足经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能自由地生活,并享受较新的科技成果。3)第三级健康,或称主动健康:包括能主动地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缓解社会与工作的压力,并过着为社会做贡献的生活方式。 13、行为分辨的步骤:1)辨别行为与非行为因素2)区别预防性行为和治疗性行为3)依据健康的重要性排序。 4)按健康的可变性排序。选择需要改变的行为。 17、“人生三阶段”1)人生准备阶段 2)人生保护阶段 3)晚年生活质量阶段 10、比较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卫生宣传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内涵宣传传播 教育参与行为改变 行为改变可持续实质 性环境支持 主要单纯知识传传播结合教育,以教育为主 多因素,全方位合方法 播 作,强调组织行为和支持性环境营造 特点 单向传播 以行为改变为核心,常局限全社会参与,多部疾病危险因素 门合作对影响健康危险因素立体干预 效果 单纯性知识可致KAP的变化,可带来个个体和群体健康水积累 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但难以平的提高效果的持持久 久性 14、行为是完整有机体的外显活动,由内外部刺激作用于动物和人所引起。SOR S stimulation 代表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O organization 代表有机体 R reaction 代表行为反应 人的行为分为要素:1.主体2.客体3.环境4.手段5.结果 理解:1.人的行为是客观事物2.人的行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环境中发生发展3.人的行为是一个系统4.人的行为必然对环境产生影响. 特点适应性:通过反射、自我控制、调解等适应环境。目的性: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指向有益于自身的结果。可塑性:人的行为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差异性:受遗传素质、个性心理特征、外部环境的影响。发展性:连续而不平衡;个体认知活动逐渐深入和复杂化;个体与环境关系的改变;个体行为日益完善.影响因素:一.自身因素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 1.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2.与人类行为有关的可得环境资源3.经济活动不同,居民的性格特点往往不同。 2)社会环境 1.经济发展2.社会人口3.法规4.社会制度5.社会思想意识6.社会道德7.宗教8.风俗9.教育10.大众传媒11.家庭 行为发展:1.认识活动的深刻化和复杂化2.与周围环境变化3.日臻完善。表现出连续性和不平衡性。 15、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B=f ( P · E)B behavior 为行为;P person 代表人;E environment 代表环境。人类行为的生物性:1)行为与遗传有关 2)行为以心理形态和功能为发生前提3)人具有本能行为人类行为的社会性:1)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2)人的行为是要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 16、人类行为的目的性、可塑性和差异性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1)人类行为的目的性也是健康教育的前提;2)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人类行为可塑性的特点,抓住人们社会化关键期的教育训练,帮助人们改变不良行为,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3)由于行为的差异性,决定了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18、行为决定因素:1)倾向性因素: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等;在行为发生之前,决定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2)促成因素:技能、资源及其可得性;在行为发生之前,是实施行为的重要条件3)加强因素:是对实施行为起到增强或抑制作用的一些因素、 19、“拾取信息”机体内外部刺激信号很多,大脑往往把无关的刺激都过滤掉了,而从无数信号中选择了感兴趣的有特殊意义的信号。因此健康教育所提供的健康信息应该清晰、鲜明、适合对象与环境,从而能尽快引起对象注意。 “睡眠效应”: 开始,也许对某些说法的一部分内容有怀疑,以后慢慢地也就接受了,这种心理转变称作“睡眠效应”。因此,健康教育常常需要纠正人们现有的“健康知识” 20、认知不协调: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知识,并不一定有与之一致的行为,这种情况称为“认知不协调”。认知不协调是一种不愉快的心理感觉,具有动机作用,会驱使个体设法减轻或消除失调的状态,是关联的认知与行为变得协调起来。 21、健康相关行为 :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或疾病有关联的行为称为健康相关行为。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 22、促进健康的行为:指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主要特点:1)有利性 2)规律性 3)和谐性 4)一致性 5)适宜性.分为5大类:1)日常健康行为 2)避开环境危害行为3)无不良嗜好4)预警行为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24、危害健康的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主要特点:1)危害性 2)明显性和稳定性 3)习得性危害健康的行为。可分为4大类:1)不良生活方式 2)致病性行为模式3)不良疾病行为 4)违规行为 团队健康相关行为:指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健康相关行为。区别:1.大多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2.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和调节的行为3.具有一定的惯性4.团队对社会压力有较大的承受范围,有自己的文化特点。 25、健康相关行为理论: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1)知信行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 3)行为变化阶段模式4)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1)社会认知理论2)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3)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应用于社区恶化群体水平的理论:1)创新扩散理论2)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30、计划行为改变理论该理论的两项基本假设:1)人们的大部分行为表现是在自己的意志控制下,而且合乎理性 2)人们的某一行为意向是某一行为是否发生的直接的决定因素 26、知信行模式:“知”是知识和学习,“信”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指的是行动。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该理论模型认为行为的改变有两个关键步骤:确立信念和改变信念。以预防爱滋病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是人们了解到艾滋病在全球流行的趋势及其严重性,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人们接受了这些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对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感,确信,只要杜绝与艾滋病传播途径相关的危险行为,就一定能预防艾滋病.在这样的信念的支配下,人们通过对行为结果的评价等心里活动,形成愿意采纳预防艾滋病行为的态度,最终可能摒弃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局限性:知信行模式的假定中缺少对对象需求(需要),行为条件和行为场景的考虑.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指导对象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27、健康信念模式 :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以心理学为基础,有刺激理论和认识理论综合而成。 32、社会认知理论内容:1)交互作用 2)观察学习 3)自我效能 4)情绪5)环境6)强化 28、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内容:1知觉到严重性2知觉到易感性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3知觉到益处4知觉到障碍5自我效能,,效能期待指对自己实施和放弃某行为的能力的自信。 29、行为改变阶段模式。行为变化阶段的基本结构:1)无转变打算阶段:对问题无知,没有在未来六个月中改变自己行为的考虑 2)打算转变阶段:被激发关心该问题,打算在未来六个月中采取行为,改变疾病危险行为 3):转变准备阶段 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将于未来一个月内改变行为 4)转变行为阶段:在过去的六个月中目标行为已经有所改变5)行为维持阶段:采纳解决办法,维持新行为状态长达六个月以上6)终止阶段 31、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并不是简单地接受刺激,而是把外界刺激组织成简要的,有意义的形式,并把已有的经验运用于要加以解释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才决定行为方式。根据社会认知的观点,个体的行为既不是单由内部因素驱动,也不是单由外部刺激控制,而是行为、个人的认知和其他内部因素、环境三者之间交互作用决定的。 35、社会营销:是用商业营销的手段,达到社会公益目的的解决方案,它针对人群中重要的健康社会问题,及目标人群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所提供的有形产品或服务支持所采取的推广活动。目的:将新的思想和理念介绍、传播给对象人群,并提高对象人群中某种特定行为的发生率。内容:1、以消费者为导向2、以交换为基础3、对象人群的细分和分析4、形成研究5、渠道分析6、销售组合7、产品8、价格. 比较社会营销和传统营销 社会营销 传统营销 产品 理念或行为,有形产品通常为支持行为改变提供给消费者的实物产品或服务 的服务 价格 免费、非常低、目标人群可以接受的价格 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盈利为目标定价 销售地 通常侧重贫穷落后、购买力低下的地方或对购买力比较强的地方 某一社会或公告问题认识不足的地方 促销 所有商业可以使用的促销手段、注重面对面媒体广告、街头促销等商业促销手交流 段 目标 应对社会问题、提高公众福利 利润最大化 38,健康信息:在健康传播中,被认为需要使目标人群知道或掌握的、有利于个体和社会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等都是健康信息, 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即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播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 36、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它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播、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分类1.自我传播 :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2.人际传播 :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3.群体传播:组织以外的小群体的传播活动。4.组织传播: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直接的信息交流活动5.大众传播 :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 37、传播要素:1传播者2信息、讯息和符号3媒介渠道4传播效果5干扰6把关人7受传者8反馈。传播关系与传播手段:1共同经验域 2契约关系 3反馈 健康传播的特点和规律:1健康传播活动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2健康传播对传播者有突出的素质要求3健康传播传递的是健康信息4健康传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知晓健康信息,这是传播效果中的最低层次,健康信念认同,态度转变,采纳健康行为,这是健康传播的最高层次5健康传播过程具有复合性: 多级传播,多种传播途径,多次反馈. 健康传播的意义:1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和手段,贯穿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各项任务之中。2促进公众健康的手段之一,对目标人群产生多层次的影响。充分应用健康传播的原理,可为健康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运用健康传播方法与技巧,有助于挖掘健康教育资源,减少盲目性,提高效率。 39、传播过程模式: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1)who 谁2)says what 说什么3)through what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4)to whom 对谁 5)with what effect 取得什么效果。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引入了两个重要的传播要素:1)符号symbol2)反馈 feedback 40、传播的分类:1)自我传播(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2)人际传播3)群体传播 4)组织传播5)大众传播 41、人际传播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来影响或改变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态度和行为的双向交流的过程。人际传播是信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其主要形式是面对面的传播,也可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如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 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1.获得与个人有关的信息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3.认知他人和自我认知.人际传播的特点:1)是全身心的传播,即人要用多种感官来传递和接受信息2)是全息传播,即信息比较全面、完整、接近事实。3)以个体化信息为主4)交流充分、反馈及时5)交流的双方角色互换,针对性强。6)速度慢,信息量少.人际传播形式: 1咨询:健康教育人员或医务工作者为来询者答疑解难,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健康问题,帮助其澄清观念,作出行为决策。2交谈或个别访谈: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传递健康信息,帮助教育对象学习健康知识,改变相关态度3劝服:针对教育对象存在的具体问题,说服其改变不利健康的态度、信念或行为习惯。4指导:通过传授知识和技术, 帮助教育对象学习和掌握自我保健的技能.传播技能主要包括说的技巧、倾听技巧、提问技巧、反馈技巧和非语言传播技巧。43、提问原则:1)选择合适的时间 2)问话要有所间隔 3)提问要明确、简练,少提复合性问题、多问开放性问题 5)提探索性问题语气要缓和 6)探索性问题适于打破僵局,提问敏感性问题 7)避免诱导性问题ROLES:Relax:放松、自然、大方 Open and approachable:坦率、平易近人 Lean towards client:身体倾向交谈对象 Eye contact Sit:眼神接触Sit squarely and smile:面对面坐、微笑 行为矫正(是按照一定的期望,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特定的措施,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的特定行为的行为改变过程。行为矫正由三方面要素构成:行为矫正对象、行为矫正环境和行为矫正过程)行为矫正对象 行为矫正环境行为矫正过程:就是行为矫正技术的选择和实施过程,其核心是如何针对具体矫正对象的具体行为来应用具体方法。行为矫正的技术和方法 42、语言交流中CLEAR:Clarify:讲述清晰 Listen:认真倾听 Encourage :鼓励表样Acknowledge:表示感谢 Reflect and repeat:反应及重复 群体传播 是一小群人面对面的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特点可直接观察的特点 1.交流:小组成员参与到有目的、有意义的语言交谈和/或非语言的交流中,这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信息交流较充分,反馈及时; 2.空间:群体成员之间有一定的身体距离,形成实际或虚拟空间; 3.时间:群体交流发生在一个可控的时间过程,用于磨合、形成默契的时间依不同群体而不同; 4.规模:群体人数最少是3人,理想人数5-7人,最大规模是13人; 可间接观察的特点 1.相互依存:群体成员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完成他/她应该做的那部分; 2群体规范:群体成员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信念、思维方式、行为和某种社会身份,如同伴,病友; 3.交谈方式:依交流目的不同,交谈的方式可分为4种类型:解决问题、争论/对话、提高认知、建立团队意识; 4. 交流目的:群体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交流。目标是否达到,可以通过交流的结果、工作质量、成员的满意度和达成共识进行度量; 5.认同感:群体成员认同“我们”与其他人有不同; 社会功能:1. 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2. 在群体交流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见会产生群体倾向3. 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即在本群体中具有影响力的人,他们有更多的经验或能力,与外界有更多的联系,更易接受新的信息,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具有引导作用。 应用:1. 收集信息 2. 传递健康信息3. 促进态度和行为改变 组织传播: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特点:1是沿着组织的结构而进行的2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组织传播的反馈是强制性的 45、大众传播的特点:1)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控制着传播的过程和内容2)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且传播速度快,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3)传播材料的统一成批生产和重复利用,可保证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4)受众为数众多,分散广泛,是匿名,自由的5)信息反馈间接延缓,且缺乏自发性6)大众传播媒介是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分发系统和设备,决定着信息的物理形式,时空范围、速度和数量 46、大众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1)针对性原则:针对目标人群,选择传播媒介。针对性是指所选择媒介对目标人群的适用情况2)速度快原则:力求将健康信息以最快、最通畅的渠道传递给目标人群。一般讲,电视、广播是新闻传递最快的渠道3可及性原则:根据媒体在当地的覆盖情况、受众对媒体的拥有情况和使用习惯来选择媒体4)经济性原则:就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去选择传播媒介,如有无足够的经费和技术能力制作、发行材料或使用某种媒体。实际工作中,在通盘考虑上述三个原则后,这一原则可能具有决定性。 47、媒介组合:是指同一大众传播的媒体计划之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媒体 健康传播材料是指配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使用的印刷材料、声像材料及其他形式的材料。 制作程序1.需求分析与确定信息 2.制定计划3.形成初稿4.预实验5.发放生产与使用6.检测与评价制作原则1.需要性: 2.针对性3.可行性4.和谐统一性 预试验意义加强对目标人群的了解与沟通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使用面向个体的材料,材料:健康教育处方、图片、小册子等;使用方法:直接发放给个人或家庭;使用技巧:强调重要性、提示重点内容、讲解使用与操作方法等。二)面向群体的材料:材料:挂图、幻灯、投影、模型等;使用方法:健康教育培训、专题讲座或小组讨论时的辅助性教材;使用技巧:面向受众且距离适中、重点讲解、巧妙地运用提问与讨论、结束前要有总结三)面向大众的材料:材料:宣传画、卫生报刊、宣传栏等;使用方法:公共场所或单位张贴;使用注意:地点便利、位置适宜、定期更换、注意维护和保管。 48、好的讯息具有如下特点:1)紧扣预期目标和传播主题2)内容准确。具体、清楚、易懂3)对受众有吸引力,有说服力4)符合目标人群的心理、社会、经济、生活、能力等状况5)适用于所选择的媒介6)适用性强,具有行为指导性 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1信息海量 2信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3信息发布及时便捷 4信息便于检索5传播方式的“去中心化” 49、健康传播效果的四个层次:1)知晓健康信息2)健康信念认同3)态度向有利于健康转变4)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50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1)传者因素:做好健康信息的把关人,树立良好的传播者形象,加强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2)信息因素:提高信息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同一信息,反复强化,注意信息反馈.3)受者因素:受传者的选择性心理,受传者对信息需求的共同心理特征,受传者接受新信息的心理行为发展过程,受传者对信息的寻求与使用4)媒介因素: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5)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如传播活动的时间、天气、地点、场所、距离、环境布置等社会环境:目标人群的社会经济、文化、风俗、社会规范、政策、法规、社会支持力度等 51、健康教育诊断 :指在面对人群的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地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确定或推测于此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行为影响因素,以及健康教育资源可得情况的过程,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及其研究内容 双向传播模式引进了两个重要的传播要素: 1)传播符号: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即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的意思转换成语言、文字、图画、动作或其他形式的感知觉符号。2)反馈:指传播者获知受传者接受信息后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反馈是体现信息交流的重要机制,是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一传播模式强调传播双方都是传播的主体,在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角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人在发出讯息时是传播者,而在接受讯息时则又在扮演受传者的角色。 33、社会动员: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高效的动员社会的策略和方法,促使社会各阶层广泛地主动地参与,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目标转化成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社会目标,并转变为社区成员共同的社会行动,进而实现这一社会健康目标的过程。 34、社会动员包括5个步骤:1)确定目标 2)寻找合作者、盟友 3)制定行动计划 4)实施行动计划 5)监测/评价工作结果 健康教育诊断 健康教育诊断:健康教育诊断又称为健康教育需求评估、计划前研究或行为危险因素评估,面对人群的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地调查、测量,收集各种有关事实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或推测与此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行为影响因素,以及资源可得情况的过程,为决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方法提供基本依据. 健康教育诊断核心:确定影响目标健康问题的主要健康相关行为,以及确定影响该健康相关行为发生发展的主要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管理诊断的核心内容是组织评估和资源评估。 PRECEDE-PROCEED模式。Lawrence W.Green提出的,称格林模式: PRECEDE 第五步 第四步 第三步 第二步 第一步 管理与政策诊断 教育与组织诊断 行为与环境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 社会诊断 健康促进 倾向因素 健康教育 强化因素 行为与生活方式 健康问题 生活质量 组织、政策、法规 促成因素 非行为问题 非健康问题 第六步 第七步 第八步 第九步 执行 /过程评价 近期效果评价 中期效果评价 结局评价 PROCEED 格林)模式特点:1.分析程序上:直接从结果入手而不是从投入入手,计划者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从结局开始用演义的方式进行逐步推理思考,从最终的结果追溯到最初起因。在设计干预计划前对产生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作出诊断,否则干预就只能以猜想为基础,就会产生指导错误,甚至承担无效的风险。2.模式结构上:考虑了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帮助规划制定者把这些因素作为重点干预的目标,同时产生特定的规划目标和评价标准. 从结果 追溯起因 确定干预目标?转化为规划目标和评价标准 形成规划设计 。 54、社会诊断的目的和任务有三项:1)评价目标社区或对象人群的生活质量并明确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2)了解目标社区或对象人群的社会环境3)动员社区或对象人群参与健康教育项目 55、流行病学诊断的预期产出主要有:1)区中主要疾病或健康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2)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中哪个/哪些个队社区或对象人群的生活质量构成最大/最突出的威胁,或为社区或对象人群最为关切3)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累及哪些人群,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一类人群有什么样的人口学特征4)影响该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中什么因素影响最大,这些因素中有哪些是可能改变的5)如果要改变这些影响该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因素,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资源6)健康教育对控制该疾病或健康问题,或改变这些影响该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因素可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55、环境诊断STEP4:1)从众多的社会环境中列出与行为有相互影响的环境,如经济2)根据该环境因素与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的强度,以确定其重要性3)根据该环境因素是否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等的干预而发生改变,从而确定其可变性4)将重要性和可变性结合分析,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 56、行为诊断的五个步骤:1)区别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和非行为原因2)拟出行为目录3)依据重要性将行为分级4)依据行为可变性将行为分级,进而形成规划设计书。为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为科学的评价提供量化指标. 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步奏:一、确定优先项目确立优先项目的标准确立优先项目的基本原则:1、依据对人群健康威胁的严重程度排序2、依据危险因素的可干预性排序3、按成本效益估计排序4、把小环境与大环境结合起来排序。二、确立计划目标。总体目标:对谁?实现什么变化?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变化程度多大?如何测量该变化?具体目标:总体目标的分解。总体目标可以分解为各方面、各阶段、各层次的具体目标 。如远期、中期、近期;工作进度等。三、确定健康教育干预框架:1确定目标人群,2制定教育策略,3确定教育场所,4确定教育的框架结构,5确定教育活动和日期阶段,总结阶段),6确定组织网络和执行人员,7确定监测与评价计划 健康教育计划步骤:1确定优先项目(确定健康问题,导致问题的行为及行为影响因素)2确立计划目标和具体指标3确定健康教育干预框架,项目活动内容,方法和日程4确定组织网络和人员队伍5制订监测和评价项目6制定项目预算 确定优先项目和优先干预的两项原则1)重要性原则 确定为优先项目目标的健康问题对人群健康威胁严重,或对经济社会发展、社区稳定影响较大。例如:发病率高,手雷人群比例大;致残、致死率高;与该健康问题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广;群众非常关切等。2)有效性原则: 即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地促使其发生预期改变的健康问题。例如:针对该健康问题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且能够获得明确的健康效益;有明确的客观指标,可以定量地评价其消长,能够随访观察;干预措施操作简便易行,成本效益较好,且易对对象人群所接受等。 干预策略一般分为:教育策略、社会策略、环境策略及资源策略四类。、 健康教育干预:即是健康教育项目中为促使目标人群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而设计的有机组合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健康教育干预实施内容。实施工作包括实施准备和计划执行两部分。实施准备:主要有以下5个基本环节制定实施时间表、对策略、活动、资源分配进行整合,建立实施计划的组织机构、网络和工作制度,配备与培训工作人员,传播材料制作,配备和购置所需设备物件。计划执行:主要有以下3个基本环节根据实施计划展开各项活动,对实施过程进行督导、归纳整理档案资料,对实施效果、效益进行评价 目标人群分类:1)一级目标人群,即希望其实施所建议行为的人群2)二级目标人群,即对一级目标有重要影响的人群3)三级目标人群,即行政决策者、经济资助者和其他对计划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 最常见六大干预场所:1)学校2)家庭3工作场所4)社区5)医疗服务机构6)服务相关联的商业、代理机构 控烟教育的框架结构表 教育场所 干预策略 教育机构 卫生机构 工作场所 公共场所 居民家庭 在学校开设有对医生进行在工间进行开办戒烟培训班 分发吸烟有 关吸烟的专题健康教育培有关吸烟危标语、板报、橱窗害的宣传材 健康教育讲座 训 害的讲座 宣传画等多种媒介料 策略 在学校传授如医生对病人宣传 印发戒烟日何抵御吸烟的进行吸烟危历 技术 害的咨询 学校制定禁止医院、诊所禁工作场所禁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家中无人吸 吸烟的规定 止吸烟 止吸烟 禁止吸烟广告 烟作为评选 社会策略卫生机构内工作场所内模范家庭的 学校制定奖惩办法 部禁止出售部禁止出售必要条件 香烟 香烟 学校布告栏张医院门口禁工作场所门商店禁止向未成年 贴宣传资料 止摆放烟摊 口禁止摆放人销售香烟 环境策略 动员教师和家烟摊 宣传人际和公共交长不吸烟 往不以香烟做媒介 健康教育干预实施:SCOPE模式:制定时间表、控制实施质量、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配备和培训实施工作人员、配备和购置所需设备物资。 干预时间表制定: 意义:1科学合理的实施进度表是按时完成好实施工作前提。科学的进度表是整个计划执行的核心,也是实现目标管理的体现.各项实施工作应以时间表为指引,逐步实现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2实施进度表是进行过程评价时的重要依据。时间表也是一个对照表,用来对照检查各项工作的进展速度和完成数量,是进行项目过程评估的主要依据。 时间表的制定:1) 时间表以时间为引线列出各项实施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具体负责人、经费预算、特殊需求等。2)实施时间表的制定,重点是时间计划和经费预算。3)时间表的制定应考虑实际操作程序、运作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因素。根据实际条件、结合以往经验、作出科学安排。4)经费预算要做到合理分配和使用。5)实际经费开支与预算之间的允许差距是10%。 进度表应包含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地点、负责人、经费预算、所需传播材料、所需设备物件、特殊要求、备注等各部分。 健康教育干预培训:原则:1目的明确:培训应根据项目的要求,确定学员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培训应围绕一个专题;2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培训的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健康教育计划的要求来选定,同时要适合学员的具体条件.3及时评估:不断地收集各种反馈意见,随时注意培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内容:健康教育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内容:1项目计划:如何开展健康需求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资源情况,项目要求制定健康教育项目计划,实施方案等.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目的内容方法,能依据项目目标和各项干预活动的技术指标开展项目监测与质量控制.3人员管理:使学员能够在项目管理中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运用领导艺术与激励理论等鼓励项目参与者努力工作。4财务与设备管理:使学员了解到基本的财务管理和设备管理知识和方法,包括经费预算和审计,项目可用资源的合理分配等并能合理运用.5项目评价与总结:项目评价指标与平价方法,使学员能组织实施项目评价,资料汇总,能完成项目的阶段性报告和总报告。 健康教育项目技术人员培训内容:1专业知识:根据干预项目的目的和干预内容确定专业知识的培训内容。2传播材料制作:包括健康教育需求评估方法,传播材料设计,自作流程和预实验.3人员交流技巧:倾听表达提问反馈等.4人员培训方法:培训班组织,基本教学技巧,参与式培训办法等.5健康干预方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可用到的各类干预方法的内容和应用技巧.。为适应健康教育培训性质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要有培训计划,培训组织,培训评价. 健康教育干预的质量控制的内容。1)对工作进程的监测2)对活动内容的监测:主要检查实际开展的活动在内容、数量上是否达到计划要求。包括:a对项目活动开展状况的监测:包括实施人员工作状况、目标人群参与状况、相关部门配合状况监测;b对人群知信行及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c对经费开支的监测,依据项目经费预算进行。监测实际开支与预算的符合程度,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分项预算,控制整体预算,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 健康教育评价:评价的目的:1.明确健康教育计划的先进性与合理性2.确定计划的执行情况3.确定健康教育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4.总结健康教育项目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假设5.向公众和项目资金提供者说明项目结果,扩大影响,获取更多支持评价的意义: 1、保证计划设计和实施的质量。2、科学地说明计划的价值。3、改善计划的手段。4、向公众和资金提供者说明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结果。5、丰富和充实理论知识 评价的种类与内容: 一、形成评价对项目计划本身进行的评价,包括目标人群的选择、策略确定、方法设计等,主要发生在计划设计阶段,部分职能将延续到实施阶段.任务:使计划更科学、更完善,符合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避免资源的浪费。方式:主要的评价方式为查阅资料、专家评估或模拟试验。内容:1.科学性:项目计划的目的是否明确;目标是否合理;目标和指标体系是否一致;实施方案和干预框架是否明确;监督和考核措施及其实施方案是否明确2.针对性:干预方案是否适合目标人群;目标体系和目标对象人群特点是否一致3.可及性:干预方式与方法的可及程度和可接受程度.二、过程评价: 评估计划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要求之间的差异。始于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启动之时,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作用:即时发现问题,为计划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内容:评估项目活动运作情况:干预是否适合于教育对象、接受程度如何,是否按计划干预及干预质量,教育材料的发放情况,目标人群参与情况,是否有信息反馈系统,各项记录完整性和质量如何,资源利用情况.项目计划的修改:不成功的干预活动原因分析,计划的修改方案,修改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过程评价指标:1.项目活动进度指标:项目活动执行率,干预活动覆盖率,干预活动暴露率,有效指数(effectiveness index,EI),总有效指数(program effectiveness index,PEI)2.目标人群满意指标:对干预活动内容满意度,对干预活动形式满意度,对干预活动组织满意度,对人际关系满意度.3.资源使用进度指标:活动费用使用率,年度费用使用率,费用进度比.注意的问题: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监测体系以及准确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过程评价的基础。过程评价实施方法:直接观察各项干预活动,社区和目标人群调查,举行项目工作者会议:定期举行计划设计者、管理者和执行者联席会议,对项目进展进行阶段性评估。,档案追踪:可以了解项目开展情况和组织者及目标人群参与情况过程评价中的质量控制:过程评价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认项目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只有高质量的过程评价才能保证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并为解释项目结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内部质控:主要依赖于项目工作人员在执行项目过程中能准确记录项目活动进行情况。因此,指标的可操作性及其标准至关重要。外部质控:一般由项目以外的、有项目评价经验的专业人员以专家小组审查的方式进行.三、效应评价:效应评价即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评估健康教育计划导致的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效应评价内容:1.倾向因素目标行为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包括个人的知识、态度、信念,以及行为动机和意向。项目执行前后人群的卫生保健知识、健康价值观、对健康相关行为的态度、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信念、采纳促进健康行为的动机、行为意向以及自我效能等发生了什么变化2促成因素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形成某行为所必须的技能、资源和社会条件。目标人群实现促进健康行为所需要的个人保健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