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物流管理.docx
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供应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物流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创新等5大管理职能,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物流、信息、财务等相关职能环节链条的优化过程和有效管理。 1. 供应管理的基本特征 第一,“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强调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非核心的业务都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和业务伙伴结成战略同盟关系。 第三,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与竞争对手相互结盟,成果共享;将过去由本企业非核心外包给供应商,双方合作共同参与竞争。体现出核心竞争力的互补效应。 第四,以顾客的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第五,供应链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形成。 第六,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 第七,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2.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DEMZND)。供应链管理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设备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物料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 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与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 3.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商流、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企业供应链管理即使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指导思想对上述四流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活动,即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流以及决策协调过程中的商流、资金流进行控制和协调。 二、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物流管理 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大量信息的飞速产生,无不要求企业能对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准确、有效的反应,不断提高竞争力优势,开发及利用“个性化商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传统的企业“分散性”、“独立性”、“封闭性”的管理模式,已无法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竞争力。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兴起,形成了一条贯穿所有企业的网链结构,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物流与供应链的竞争力优势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的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则是指在商品供给的链条中,企业间就商品流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改变原有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的一种新型物流体制,旨在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分工,致力于整条“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化,从而提高整条“链”的竞争能力。这种管理贯穿于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全过程。 物流包括从生产,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等一系列整合的过程.其作为供应链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物流管理则是对商品、服务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高效率的信息处理和高效益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管理;对其存货和配送管理系统等进行相应地整合,优化供应链内部物流资源的管理和配置,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能力。 在集成式的供应链网络里,一个科学的物流网络能够将原有分散采购变为集中采购按需供应适时管理,合理地安排产品和原材料在供应链伙伴之间的流动并提高利用效率,将原材料、产品的局部装配和产成品的间隔时间、采购和配送成本降到最低程度。因此许多企业在建立供应链时,通过增强物流能力来实现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通过对存货的科学管理,减少库存及配送成本;通过对信息的充分利用,使企业制订的生产计划和配送方案与订货量和实际需求量吻合,以减少存货量和安全库存量,并将产品准时地、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投放到市场。因此,成本的降低、效益的增加、竞争力的增强都离不开物流。物流已经成为供应链提高效率、效益的基础和增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2、实施供应链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工业型社会逐步向信息型社会过渡,关键资源也由资本转变为信息、知识和创造力。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对顾客所重视的价值有关键性的贡献,且有独特性、持久性和延展性等特征。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设计及制造能力,分销运输能力,品牌或商誉,究其本质,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深层次的能力结构,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特殊能力,是一种资源的异质性。实施供应链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第一建立战略联盟,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在业务外包思想的指导下,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已经发展到了以前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把供应链管理看作企业间资源集成的桥梁,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使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双赢”的效果。 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机制创造了竞争的整体优势。特别是动态联盟的供应链,它改变了原来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并向“横向一体化”模式进行转变。企业经营策略由原来的敌对性竞争发展成合作性竞争,企业既要学会如何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的策略和技巧,又要具有竞争的优势与策略。这就是供应链结盟过程中的“合作竞争”模式。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强调企业如何营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去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每一个企业都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集中精力去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业务,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多边竞合”,也就是说,是一种合作中的竞争,竞争中的合作,从而共生出更强的整体核心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势。这是一种组团式核心能力的竞争。其核心竞争能力是一组先进技术的和谐组合,不仅是科学技术,还包括生产与组织管理。 第二打造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追求长期利润的最大化的目标,即“价值链”的概念,决定了企业的“市场链”。要融入国际化市场,企业必须与市场相结合:一手抓全球的供应链资源,一手抓全球的用户资源。“市场链”决定了企业必须重新考虑与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采购商关系,形成以竞争合作为纽带的“供应链管理”。这种“价值链”“市场链”“供应链”的管理创新,将使企业成本大幅降低,资金周转率提高,面向需求的响应速度加快。同时有利于产品、技术、网络、机制的国际化,促进企业“产业链”的最终形成。从“供应链”到“产业链”的链式管理为知识最佳配置提供了有益思路,可将产品诞生直至交付的过程看成是知识的传递和协同的过程,实际上,产品诞生和交付的过程本身就意味着不断的知识创造,可以将这个过程和等,这是物流管理既现实又长远的因素。产品传递的过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链条协同商务链。协同商务链是供应链管理的深化,其中多了一层双向的知识流,需要选择知识伙伴,分享创新优势,保持链条的灵活性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三有利于供应链的BPR战略的实施 3.有利于供应链的BPR战略的实施 业务流程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传统的“金字塔”组织体系和片段化的业务流程,使得大量时间和资金浪费在不增值的活动中。业务流程再造是为在反映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如成本、质量、服务和交货速度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而对企业整个活动过程所进行的根本性重新设计。BPR是企业实行高效益、高质量、高柔性、低成本的战略措施。核心思想是打破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管理过程。在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业务频繁,BPR的任务不仅是精益内部物流,而且要涉及外部顺畅沟通,共同决策的途径。企业核心能力和业务的提高,依赖于良好的内部环境,BPR的目标之一是形成学习型流程团队,发扬团队的合作精神。鼓励员工把合作看成一种义务,管理上强调权利分散,各级人员都具有强烈的进取心,责任分担、荣誉共享的企业文化蔚然成风,提高组织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整个团队的柔性。 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的基本职能由多元职能转变为核心职能,因而,基于供应链的BPR更精细、更彻底。BPR不仅带来流程再造,而切要促进企业转型。BPR要根据企业的核心职能和供应链上中下游成员的关系。树立企业的发展目标,定义企业流程,消除或减少重复的、不增值的、非核心的业务,简化复杂的、耗时的业务,改变不符合供应链协议的业务,合并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相关活动。在管理过程重构阶段,流程网络结构的优化目标不局限于企业内部,更倾向于企业外部的资源建立配置联系,放眼于整个供应链,重构流程以实现双赢。 三、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与特征 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组织,在统一的战略指导下提高效率和增强整体竞争力。物流管理将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进行科学的组织计划,使物流活动在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快速形成物流关系和确定物流方向,通过网络技术将物流关系的相关信息同时传递给供应链各个环节,并在物流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适时协调与控制,为供应链各个环节提供实时信息,实现物流运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增值过程管理。物流计划的科学性是物流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物流的实施过程管理是对物流运作的实时控制以及对物流计划的实时调整,是对物流活动进程的掌握,有利于供应链各环节了解物品物流动向,协调相应的各部门的计划;适时的协调与控制是对己进行的物流进行分析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寻求存在问题的原因,为改进物流的管理提供经验与借鉴,同时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经营核算管理的环节。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快捷性。在供应链管理中,通过科学的计划管理、严密的实施过程、协调与控制管理,来实现快捷性的物品供应,即是物流供应链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高效性供应链的基础。 2. 动态性。随着供应链的形成,物流及物流管理内容也在其中形成,随着供应链的消失,存在其中的物流及物流管理也在其中消失。与此同时,其动态性也体现在每次物流活动中,尽管都有其计划、实施、协调与控制的过程,但其具体的物流活动内容却不同。 3. 多样性。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的多样性体现在物流形式的多样性和涉及物品的多样性。物流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指物流供应形式、运输方式、装卸工具等多样性,由于供应形式的不同,可以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为企业做物流保障;交通运输工具的多样性,物流活动往往都会运用多种运输方式来进行;物品的多样性是指供应链中各环节需要的物品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各样的,包括同一企业同类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以及不同企业同类产品的多样性以及不同企业的服务需求不同等。 4. 人性化。物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以多样化产品、可靠的质量来实现客户的亲和式服务。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既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同时又要实时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体现人性化需求的特点。 四、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战略 1、全局战略。物流是供应链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它牵涉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物流对整个供应链有重要的影响,物流管理必须以整个供应链为大局,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最终目标,把物品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送达用户。物流管理的任何问题都将会影响到物流,并最终影响到供应链。 2、结构战略。物流管理结构战略主要包括物流配送中心的战略布局、物流渠道战略选择、设施、设备与工具的设计及应用。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渠道战略决策与设计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配送中心、物流渠道、设施、设备与工具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敏捷度和效率。 3、功能战略。物流管理功能战略主要是指运输、存储、搬运、包装、信息处理等。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改进运输管理,包括运输战略、运输工具、托盘的管理,使物流管理向零库存极限目标努力。同时还要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费用,优化物流路线,保证准时送达,实现物流的高效率运作。 4、基础战略。物流管理的基础战略主要是指信息系统、组织系统、政策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战略。信息系统是物流管理最重要的基础,它是物流快捷、准确、高效的最基本的条件。物流的整个运作过程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组织系统是指物流管理及运作机构,科学的组织系统对物流的运作具有积极推动的作用。政策是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基础,由于物流存在地域性,因此,政策因素会对物流在广阔地域环境的运作有着重要影响。这需要国内、国际以及地方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战略则是指道路交通状况、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是物流管理既现实又长远的因素。 5.人才战略。物流业在我国还是个新兴的产业,为了提高物流管理效率,深入挖掘“第三利润”,物流人才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制定物流人才培养规划,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多渠道培养物流管理相关人才。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吸引国外专业人才的机制。特别是要鼓励和引导高校学者、研究机构、机关、企业工作人员开展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引导物流企业积极与研究咨询机构、大专院校等进行资本与技术的合作,实现物流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总之,供应链管理优化了供应链上成员的组合,随着物流管理的紧密配合,企业加快了客户反映速度,创造了竞争的时间和空间优势。从而使企业在进入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分销渠道、改善售后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后勤成本和单位制造成本等诸多方面取得满意效果。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