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3275422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10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目 录1 总论1.1项目背景1.2投资方及项目单位概况1.3研究范围与分工1.4工作简要过程及主要参加人员1.5项目概况1.6主要结论及问题和建议2 电力系统2.1 电力系统概况2.2 电力负荷预测2.3 电力电量平衡及分析2.4 项目建设必要性2.5 接入系统方案3 热负荷分析3.1 供热现状3.2 设计热负荷3.3 供热参数和介质3.4 调峰方式3.5 供热管网和工业用汽管网4 燃料供应4.1气源4.2煤层气成份4.3燃料消耗量5 厂址条件5.1 厂址概况5.2 交通运输5.3 水文气象5.4 电厂水源5.5 地震、地质及岩土工程6 工程设想6.1 全厂总体规划及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6.2 装机方案6.3 主机技术条件6.4 热力系统6.5 燃烧系统6.6 电气部分6.7 燃气输送系统6.8 化学部分6.9 热工自动化部分6.10动力岛布置6.11 建筑结构部分6.12 供排水系统及冷却设施6.13 消防系统7 环境及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7.1厂址环境概况7.2本工程执行的环保标准7.3环境空气污染物防治措施及影响评价7.4废水治理及水环境影响7.5噪声防治及环境影响7.6绿化及水土保持7.7总量控制7.8环境监测与管理7.9 环保投资估算7.10 结论及建议8 劳动安全8.1 遵循的相关规程、规范和标准8.2 厂址安全条件8.3 劳动安全危害因素8.4 拟采取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8.5 预期效果9 职业卫生9.1 遵循的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9.2 职业病危害因素9.3 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10 资源利用10.1 原则要求10.2 能源利用10.3 土地利用10.4 水资源利用10.5 建筑材料利用11 节能分析11.1项目设计中所采取的国家节能有关规定11.2项目设计中所采取的节能措施及效果11.3能源消耗种类和可控分析11.4建筑节能降耗措施11.5节能降耗指标分析11.6节能降耗结论意见12 人力资源配置12.1人力资源及管理12.2电厂人力资源配置原则13 项目实施的条件和建设进度及工期13.1项目实施的条件13.2项目实施的建设进度和工期14 投资估算及财务分析14.1 投资估算14.2 资金来源即融资方案14.3 财务分析15 风险分析15.1 市场风险分析15.2 技术风险分析15.3 工程风险分析15.4 资金风险分析15.5 政策风险分析15.6 外协风险分析15.7 风险评估及防范16 经济与社会影响分析16.1 经济影响分析16.2 社会影响分析17 结论与建议17.1主要结论17.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7.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附 件 目 录序号编 号文 件 名1附件12附件23附件34附件45附件56附件67附件78附件89附件910附件1011附件1112附件1213附件1314附件1415附件1516附件16附 图 目 录图 号图 名备 注FA04661KZ01厂址地理位置图及全厂总体规划图FA04661KZ02厂内总平面规划布置图方案AFA04661KZ03厂内总平面规划布置图方案BFA04661KZ04厂区竖向规划布置图FA04661KJ01热力系统图FA04661KJ02动力岛平面布置图FA04661KJ03动力岛横断面布置图 FA04661KH01原则性化学水处理系统图FA04661KD01电气主接线FA04661KK01全厂自动化控制网络配置示意图FA04661KS01循环水系统图FA04661KS02全厂水量平衡图FA04661KQ01施工场区总平面规划布置图1 总论1.1 项目背景煤层气(煤矿瓦斯)是优质清洁能源,我国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36.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在2011年12月发布了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根据该规划到2015年沁水盆地将形成产能130亿立方米,产量104亿立方米,规划中明确XX为重点开发地区之一。XX省制定了XX省煤层气(天然气)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在2020年左右完成的战略目标,出台了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把发展煤层气产业摆在了突出位置。1.2 投资方及项目单位概况XXXX有限公司由XXXX集团,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授权经营XX省范围内国家天然气资源项目的国有专业化公司。公司以国家级天然气资源为依托,从事省内天然气资源项目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负责全省长输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承担着全省各市和省级天然气干线沿途县(市、区)的天然气供给任务。公司已累计投资26亿元,建成了北起大同,南至运城,贯通全省南北,沟通国家级气源的省级天然气管网1374余公里,管输能力超过年65亿立方米,实现了国家级气源在省内的联通,全省的天然气管网架构基本成型,为全省最终形成“五横三纵”的天然气管网布局奠定了基础。XX煤层气热电厂由XXXX有限公司独资建设,注册资本金为20%,其余80%由银行融资。1.3 研究范围及分工根据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对本工程的建厂条件进行研究,包括接入系统、热负荷、气源、水源、交通运输、区域稳定性以及岩土工程、环境保护等主要建厂条件,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以及对本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综合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性意见。本可研报告对机组选型、总平面布置、主厂房布置、供水、化学水处理、电气、自动控制水平等工程方案提出设想,对主机选型、机组配置及提高供热能力的措施,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证。由于XXXX液化煤层气公司(简称LCBM)与电厂紧邻,根据XXXX集团总体安排,经两家业主协商,将两厂的厂前区及附属设施区集中设置,两厂总平面统一规划。厂址区域将建成:煤层气集输站(已建)、煤层气联合循环热电厂、液化煤层气公司(LCBM)、压缩天然气加气站(CNG)和液化天然气加气站(LNG)。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上述项目总体规划及电厂具体设计工作,陕西燃气设计院负责其他项目具体设计工作。LCBM厂所需的除盐水、循环冷却水和电力,由电厂提供。电厂所需的消防水和压缩空气由LCBM厂提供。 1.4 工作简要过程及主要参加人员1.4.1 工作过程简述1.4.1.1 2012年2月7日完成可研阶段现场第一次踏勘;1.4.1.2 2012年3月19日业主组织完成了总平面的审查;1.4.1.3 2012年3月9日和21日与LCBM厂及其设计院召开了两次设计联络会;1.4.1.4 2012年4月15日完成外委技术条件书的编写;1.4.2 主要参加人员分管总工程师: ;设计总工程师: ;专业人员组成:序号专业主要设计人主任工程师1机务2电气一次3电气二次4土建结构5建筑6热 控7水工工艺8化学9暖通10水工结构11技 经12总 交13环 保14系统规划15水文气象16勘 测17岩 土1.5 项目概况1.5.1项目所在地概况天气情况;气象资料需补充1.5.2报告编制依据1) XX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XX信投资函XX号关于同意XXXX有限公司建设XX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2) XXXX有限公司XXXX2x60MW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勘察设计委托书; 1.5.3电厂规划容量及本期建设规模本期工程建设一套120MW级煤层气联合循环二拖一供热机组,暂不考虑再扩建的条件。1.5.4建厂外部条件 电厂用地已经征用。 水源、气源、交通运输等均具备本期建设6B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的条件。1.5.5主要设计原则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方针和规范规程,方案经济合理,节约能源,节省投资,减少环境污染。2) 严格执行环保政策,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各项废弃物达标排放。3) 贯彻节约用地、节约用水的原则。4) 根据“以热定电”的原则确定热电厂的装机容量。1.5.6主要技术原则1) 建设规模: 本期工程建设一套120MW级煤层气联合循环二拖一供热机组,工业热负荷为31.2t/h,采暖热负荷为47.5MW:。2) 燃料: 采用煤层气,备用燃料天然气。3) 电力系统: 接入系统暂按电压为220kV。初步考虑从电厂以东1.8公里处的XX220kV变电站接入。4) 水源: 采用空冷机组,补充水源暂按蔡庄水库水。5) 加强供热机组可靠性研究,工艺系统布置合理,优化设备选型和配置。积极推广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结构和新材料的技术方案,努力提高工程设计技术水平。6) 优化设计方案,控制工程造价。认真核定工程量,各项费用合理。在保证安全生产、方便维护检修的条件下,压缩建筑体积,减少钢材、管道、混凝土和电缆工程量。7) 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6500小时。8) 冬季采暖期运行方式:按照“以热定电”的方式运行,汽轮机为抽凝运行。9) 非采暖期运行方式:结合气源情况,采用供电调峰方式运行。10)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电力标准、规程、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11) 电厂总平面规划充分注意到厂址地形特点和外部关系,本着节约用地,减少工程量,优化布置的原则进行规划。总平面布置按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合理,各建筑物整齐、美观、协调,以达到最佳效果。12) 在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各种保护防治措施,防止电厂建设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新的污染。电厂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严格控制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废水排放。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 发电工程静态投资: 万元 单位造价: 元/千瓦15) 发电工程动态投资: 万元 单位造价: 元/千瓦待补充1.6 主要结论及问题和建议1.6.1主要结论本工程工业热负荷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每利用1亿立方米煤层气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0万吨。本工程建设一套120MW级煤层气联合循环二拖一供热机组,符合国家节能、高效、环保政策,可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的建设解决了XX地区对集中供热的要求,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城市集中供热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本工程不仅可以替代燃煤锅炉,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还可以增强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电网的应急和调峰能力。本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工程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1.6.2主要存在问题建厂外部条件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主要包括供热规划、接入系统专题、地质地震、水资源论证和环境评价等。1.6.3主要建议 1、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加紧接入系统、热负荷、水资源论证和环境评价等专项论证工作,推进本工程的进展。 2、本项目要求在20XX年X月投运,工期非常紧张,需要尽快开展主机的招评标工作。2 电力系统(最终以接入系统报告为准)2.1 电力系统概况 XX电网位于XX电网东部,通过XXXX双回220kV线路、XX娘店、XX海落湾220kV线路与主网相连。目前形成以XX220kV变电站为中心电源的辐射状供电网络结构。截至2010年底,XX电网有220kV变电站1座,即XX站,变电容量270MVA,110kV公用变电站4座,变电总容量286.5MVA,用户110kV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63MVA。35kV公用变电站7座,变电总容量92.15MVA;用户35kV变电站1座,变电总容量5.15MVA。截至2010年底,XX电网有110kV公用线路11条151km;220kV用户线路2条2.0km;35kV线路16条192.68km。截至2010年底,XX电网没有统调公用电厂。2010年XX县全社会用电量8.9亿kWh,网供最高负荷62.2MW。2010年底XX电网地理接线示意图详见附图100-FA04661K-X-01。2.2 电力需求预测XX县位于XX省中部,全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所辖14个乡镇,206个行政村,总人口23.6万。XX土地广阔,资源丰富。XX县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XX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总储量200亿吨,为全国重点产煤县,年生产能力500万吨。境内铝矾土、石膏、石料、紫砂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近年来,XX县加大项目融资力度,优先安排民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以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特别是带动企业投资。以创新方式招商引资,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生态农业大县。2010年XX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64.6亿元,增长23.7%。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XX县用电量和用电负荷也实现快速增长。2010年XX全社会用电量8.9亿kWh,网供最高负荷62.2MW。预计2013年XX县全社会用电量和网供最高负荷分别为16.5亿kWh、133MW,2015年分别达到25.0亿kWh、225MW,“十二五”递增率分别为22.9%、29.3%。XX电力需求预测表详见表2.2-1。表2.2-1 XX县电力需求预测表 单位:亿kWh、MW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十二五递增全社会用电量8.910.913.416.520.325.022.9%网供最大负荷62.278.810313317322529.3%2.3 电力平衡及分析2010年底,XX电网没有统调公用电厂。2010年网供最大负荷为62.2MW,预计2013年、2015年XX电网网供最大负荷分别为133MW、255MW。“十二五”期间,XX县所需电力主要通过XX220kV变电站下负荷满足,2013年、2015年XX电网需从主网受电分别为133MW、255MW。因此,本工程2×60MW煤层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投产后,所发电力主要满足XX电网的电力需求。2.4 项目建设必要性2.4.1 建设必要性2.4.1.1、满足XX县用电增长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XX县目前所需电力通过XX220kV变电站从主网受电来满足。“十二五”期间,XX县网供最大负荷不断增长,预计2013年达到133MW、2015年为255MW。本工程位于XX县南燕竹镇,该工程投产后所发电力可满足XX县对电力的需求。2.4.2.2 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热电联产项目既能生产电能又能生产热能,是一种高效率的能源利用形式,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综合效益。因此XXXX煤层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工程的建设,可满足XXXX电网负荷发展的需要,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综合效益,是国家支持发展的项目。2.4.2 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工程属于煤层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工程,在系统中为环保节能性电源。对加强电网方面呢2.5 接入系统方案本工程位于XX县城西北约7公里处,距离南燕竹镇约2公里,位于龙门河的河滩地带。两台机组计划2013年底全部投产,最大出力合计120MW。根据本期机组单机容量及供电范围,结合XX电网情况,暂考虑本期机组接入系统方案如下:经双绕组变压器接入电厂新建的220kV配电装置,电厂新建220kV出线2回,至XX220kV变电站,本期新建线路长度约2×2km,采用LGJ300导线。220kV电气主接线采用双母线接线。最终接入系统方案以审定的接入系统方案为准。接入系统方案示意图见图100-FA04661K-X-02。3 热负荷分析3.1 供热现状3.1.1 采暖热负荷现状根据2009年年底XX县统计数据调查,县城现有常住人口11.50万人,人均综合采暖建筑面积35m2,采暖建筑面积402.50万m2,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58.63%,实现集中供热面积236.00万m2。根据XX县热电联产专项规划,目前XX县城供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构成:一、区域集中锅炉房4座,供热面积为236万m2;二、分散锅炉房86余座,实现供热面积48.90万m2,分散中小型锅炉房及其供热管网在各自供热范围内自成系统,可改造为热力站和二次管网;三、家用小炉具供热,实现供热面积117.60万m2。3.1.2 工业热负荷现状工业热负荷包括生产工艺热负荷和工业建筑的采暖、通风、制冷热负荷。XX县现共有工业热负荷用户3家,采暖期最大热负荷流量330t/h,平均热负荷流量280t/h。非采暖期最大热负荷流量290t/h,平均热负荷流量235t/h;热负荷用户基本以盘湾底工业园区为主。3.1.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由于大型集中供热没有形成规模,供热主要依靠分散的小锅炉与家用小炉具,布局散乱、热效率低,既浪费能源,又加剧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面积增加,给城市热源和管网增加了很大的负担,现有热源和管网无法满足今后增加的建筑面积,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XX县未来的供热规划发展目标为:进行热电联产,建设集中供热系统,满足县城供热需要。煤层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较少,开发利用煤层气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能提高瓦斯事故防范水平,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安全效益。因此,本工程通过合理开发煤层气资源,建设热电联产机组为县城提供集中供热,是非常及时且必要的。 3.2 设计热负荷3.2.1 热负荷规划3.2.1.1 采暖热负荷规划根据XX县热电联产专项规划,XX县近期预测常住人口12.70万人,县城近期总采暖建筑面积515.17万m2,集中供热普及率80%,集中供热面积412.14万m2,集中供热热负荷206.07MW;远期总采暖建筑面积659.39万m2,集中供热普及率85%,集中供热面积560.48万m2,集中供热热负荷280.24MW。XX县各供热分区采暖热负荷汇总如下表所示。XX县城供热规划期限供热区域总热负荷(MW)集中供热普及率(%)集中供热热负荷(MW)近期城区257.5980206.07合计257.59206.07远期城区329.6985280.24合计329.69280.24根据规划,热力站暂时只考虑负责采暖期热负荷的交换和分配。供热系统综合热指标为50W/m2。供热采用两级管网,热网首站通过一级管网将热网循环水输送至热力站,在热力站进行热交换后,通过二级管网送至用户。3.2.1.2 工业热负荷规划XXXX液化煤层气有限公司制冷剂压缩机的输入功率为8000kW,需要采用工业汽轮机驱动,所需蒸汽由电厂提供。3.2.2设计热负荷3.2.2.1 采暖热负荷暂按最大供热能力考虑。在厂内设置供热首站,采用热水管网,供暖建筑面积为:94.99万m2,供暖热负荷为47.497MW。设计采暖天数为149天,设备年利用小时数6500h。3.2.2.2 工业热负荷为XXXX液化煤层气有限公司(LCBM)园区内的LNG压缩机的用汽。LNG压缩机(轴功率为8000kW)拟采用小型工业汽轮机驱动,为了满足工业用汽汽源品质的需求,本部分用汽拟从余热锅炉新蒸汽供给,设计参数暂定为:6.77MPa,465,进汽流量31.2t/h,压缩机转速暂定7000r/min。3.3 供热参数和介质根据与主机厂初步配合,采暖供汽暂定为:压力0.294MPa,温度143,热网疏水温度为110。热网循环水供、回水温度暂定为:110/70,循环水泵扬程暂定为120mH2O(供热半径暂按8公里考虑),供水压力:1.8MPa,回水压力:0.6MPa。工业用汽参数:由于陕西燃气院未正式提资,进汽参数暂定为:6.77MPa,465。3.4 调峰方式本期工程厂内不考虑调峰措施,由XX县热力网统一在二级网进行调峰。3.5 供热管网和工业用汽管网本工程供热首站设置在电厂汽机房固定端,采用汽水换热,将联合循环蒸汽轮机中间抽出的蒸汽以及余热锅炉低压蒸汽,送至热网加热器,热网参数暂定110/70,采用间接连接方式,一、二次热媒在各热力站经过换热后,二次网热水送至各采暖用户。本工程仅涉及热网首站部分。本期工程热网系统按最大供热负荷47.497MW设计,总循环水量:1300t/h,管径为630x11,PN2.5,材质Q235-B。本工程紧邻XXXX液化煤层气有限公司(LCBM),其LNG压缩机用汽,拟从余热锅炉新蒸汽供给,蒸汽进入工业汽轮机做功,驱动压缩机工作,乏汽经冷凝后回余热锅炉循环加热。蒸汽管径为133x10,材质12Cr1MoVG。4 燃料供应4.1 气源本工程采用煤层气作为燃气轮机的燃料。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CH4)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用,而且燃烧后很洁净,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是优质能源。煤层气空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这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在采煤之前如果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爆炸率将减低70%85%。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提高瓦斯事故防范水平,具有安全效应;有效减排温室气体,产生良好的环保效应;作为高效、洁净能源,商业化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沁水盆地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资源量3. 7万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1834亿立方米,已建成产能25亿立方米,初步形成勘探、开发、生产、输送、销售和利用等一体化产业基地。“十二五”期间,将新建马必、XX、和顺等项目。到2015年形成产能130亿立方米,产量104亿立方米。 本项目煤层气由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备用燃料为天然气,经过调压站调压后进入燃机轮机燃烧做功。4.2 煤层气成份根据业主提供的煤层气成份分析数据传真(文件编号:SY-SX-SNPD-0001),本工程燃料成分及参数见下表。气体成份(摩尔百分比)及参数序 号项 目单 位数 据1CH4%92.67192C2H6%4.0883C3H8%0.73854i-C4%0.11965N-C4%0.13216i-C5%0.05677N-C5%0.02068C6+%0.11079CO2%1.395310N2%0.66711低位发热量(LHV)kJ/Nm33250012高位发热量(HHV)kJ/Nm336088注:其余参数参照GB17820-1999二类气质标准。供气压力:2.53.2MPa。4.3 燃料消耗量经与主机厂初步配合,联合循环机组正常运行时,煤层气耗量见下表所示。煤层气耗量指标每台燃机耗量Nm3/h)年运行小时数(h)2台燃机耗气量(×108Nm3)数值1261974911.89注:1. 表中耗量是指在1atm, 0状态下的体积流量。 2. 燃料低位发热量为32.5MJ/Nm3。3. 机组设备利用小时数为6500小时。5 厂址条件5.1 厂址概况5.1.5.1.2 厂址地理位置5.1.3 场地条件厂址场地现为河滩地,地形属一级阶地地貌,地势平坦,自然地面标高在1047.81052.2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之间。场地呈西北-东南向长条状,长约1200m,宽约220m。根据XXXX集团的统一安排,该场地南侧为本工程用地,北侧为液化煤层气项目用地。5.2 交通运输5.2.1 公路本工程公路交通条件便利。厂址东侧即为307国道,南侧即为216省道,南侧约1km为太旧高速,交通运输条件便利。5.2.2 铁路厂址东北侧约0.5km即为地方铁路,厂址西南约5km处为石太(太原-石家庄)铁路,最近的铁路站是厂址东南约5km的XX站。5.2.3 水路厂址附近无水路运输条件。5.2.4 航空距厂址最近的机场为西偏南方向约40km的太原武宿机场请总交补充煤层气的运输方式和接卸设施。5.2.5 大件运输对于燃机电厂,其大件设备均可通过铁路、公路运输。本工程大件设备初步考虑由产地经铁路运输至XX站,再由平板车经307国道运输至厂址。初步路线如下:设备产地-国铁-石太铁路-XX站-307国道-厂址。公路运输里程约7km。具体运输方案以大件运输专题报告为准,还请业主尽快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写本工程大件运输专题报告。5.3 水文气象(等待资料)5.4 电厂水源5.4.1-5.4.3 由水文编写5.4.4电厂用水及水源综合评价1)本期工程生产用水水源为地表水,生活用水接自市政生活给水管网,本工程水资源论证正在进行中,暂认为地表水作为生产用水水源是可靠的,也是可行的。2)随着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其供排水管网将逐步完善,电厂水源将更可靠。3)建议尽快完成水资源论证,并申办相关用水协议。5.5地震、地质及岩土工程5.5.1 场地地震效应5.5.1.1 场地土类型根据本次勘测成果和当地建筑经验,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3判定:拟建厂址区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5.5.1.2 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第二组。5.5.1.3 地震液化拟建厂址区20m深度范围内存在饱和粗砂、-1细砂和细砂地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3节,对场地进行进行液化判别,并结合场地地层分布特点判断,该场地为非液化场地,本工程场地可不考虑地震液化的影响。5.5.1.4建筑场地地段划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1.1条及表4.1.1,并结合拟建厂址区的地质、地形、地貌条件判定,建筑场地属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5.5.2 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外委专题正在进行,尚无法评价。5.5.3 工程地质条件5.5.3.1 地形地貌拟建厂址区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地面高程一般为1047.961050.73m(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貌单元属河谷冲洪积地貌。见照片2.1-1照片2.1-3。照片2.1-1 拟建场地地貌(镜向125°)照片2.1-2 拟建场地地貌(镜向300°)照片2.1-3 拟建场地外西南侧的龙门河(镜向330°)5.5.3.2 地层岩性本次勘测勘探深度内揭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沉积层,成因以冲洪积为主。根据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及分布埋藏特征,场地地层由新到老描述如下: 耕植土:黄褐色,稍湿、松散,土质不均匀。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含植物根系,尤其在厂区主要建构筑物地段有大量树桩,在进行场地平整之前应挖除,以便有利于后期的基坑开挖及地基处理。该层分布于整个工程场地,揭露厚度0.50m,相应层底高程1047.461050.23m。黄土状粉土:褐黄色,稍湿,稍密。土质松软不均,虫孔较多,孔径一般小于5mm,最大孔径大于13mm,孔壁较多虫屎,多植物根孔,含少量煤屑或小砾石,少量钙质结核,具湿陷性,高压缩性,该层分布于整个工程场地,在地形高的地方黄土状粉土较厚(即场地的东北地段)。层厚0.303.20米,平均厚度1.64m,层底埋深0.83.7m,相应层底高程1045.461049.38m。推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90110kPa。粗砂:黄褐色褐灰色,湿饱和,松散稍密,主要以中粗砂为主,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含圆砾或卵石,园状,母岩主要为砂岩,直径径460mm,含量约为1030,夹粉土团块或薄层,均匀性较差。该层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0.704.00m,平均厚度1.97m,层底埋深2.606.90m,相应层底高程1043.081046.73m。推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120kPa。-1细砂:黄褐色,湿饱和,松散,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较均匀,夹粉土团块或薄层。该层在场地局部地段有分布,厚度0.701.70m,平均厚度1.26m,层底埋深2.504.00m,相应层底高程1045.981047.88m。推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0160kPa。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硬塑,含粉土团块,局部夹薄层中砂或粉土层。干强度高,高韧性,摇振反应无,切面光滑。该层分布于大部分工程场地,揭露厚度0.603.30m,平均厚度2.03,层底埋深5.107.60m,相应层底高程1042.161043.97m。推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170kPa。细砂:黄褐色,饱和,稍密中密,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较均匀,夹粉土团块,局部为中粗砂薄层。该层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0.404.00m,平均厚度2.09m,层底埋深6.2010.50m,相应层底高程1039.971042.63m。推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200kPa。粉质粘土:褐红色,可塑硬塑,含粉土团块,局部夹薄层砂。干强度高,高韧性,摇振反应无,切面光滑。该层分布于大部分工程场地,揭露厚度0.905.40m,平均厚度3.12,层底埋深8.5012.00m,相应层底高程1035.911041.43m。推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220kPa。细砂: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较均匀,夹粉土团块,局部为中粗砂。该层在场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厚度0.403.00m,平均厚度1.53m,层底埋深10.5013.80m,相应层底高程1034.611040.23m。推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220kPa。粉质粘土:褐红色,硬塑坚硬,含粉土团块,局部夹薄层砂。干强度高,高韧性,摇振反应无,切面光滑。该层在工程场地均有分布,揭露厚度0.9510.00m,平均厚度4.94,层底埋深12.4520.50m,相应层底高程1027.631038.27m。推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50270kPa。中砂: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颗粒较均匀,夹粉土团块,偶含圆砾。该层在场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揭露厚度2.003.60m,孔底埋深19.7020.50m,相应孔底高程1027.981029.97m。推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60280kPa。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根据已有资料及当地建筑经验,综合推荐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及钻孔灌注桩设计参数如下表:到哪里了?5.5.3.3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场地勘探深度内地下水类型为上部潜水,上部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的影响而变化。勘测期间,场地地下水实测稳定水位埋深0.833.57m,平均埋深2.17m,相应高程为1046.921047.33m,地下水位变化幅度随季节变化,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历史最高地下水位近地表。(2)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本次勘测分别在2#、17#、18#勘探点中各取水样1件进行水质腐蚀性分析试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第12.2.1、12.2.2、12.2.3、12.2.4条和附录G的有关规定与说明,场地环境类型为类,地层渗透性按A类考虑。根据水质腐蚀性分析试验成果,地下水中各离子含量变化范围及腐蚀性评价等级见表5.5.3.3-1。表5.5.3.3-1 地下水腐蚀性分析评价成果表评价对象指标条件与离子类型各采样点分析结果范围值(mg / L)判定标准 (mg / L)腐蚀性评价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型()SO42-97.17171.68300微腐蚀性微腐蚀性Mg2+10.9034.422000微腐蚀性OH-043000微腐蚀性地层渗透性(A)pH值7.207.40>6.5微腐蚀性微腐蚀性HCO3-1.397.94>1.0mmol/l微腐蚀性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Cl-(干湿交替)26.0057.00100500微腐蚀性Cl-(长期浸水)26.0057.0010000微腐蚀性综合评价: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为微腐蚀性。根据附近煤气分输站资料,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5.5.3.4地基评价(1)天然地基评价 耕植土:场地分布较为普遍,该层均匀性差,松散,含植物根系,工程性质较差,不可作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由于该层厚度较小,建议施工时予以挖除。 黄土状粉土:褐黄色,稍湿,稍密,具湿陷性,高压缩性。根据场地附近的煤层气分输站资料,该层黄土状粉土为非自重湿陷黄土,湿陷量165.8mm,湿陷等级为级,轻微(具体湿陷性数据最终以本工程的试验数据为准)。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90110kPa。当其强度、变形、厚度及均匀性等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作为一般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1细砂:湿饱和,松散稍密,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100120kPa,中等压缩性。当其强度、变形、厚度及均匀性等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作为一般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粗砂:湿饱和,稍

    注意事项

    本文(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