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旅游生态足迹分析文献综述.doc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 究 综 述 论 题 凤凰旅游生态足迹分析 学 院 旅 游 学 院 专 业 旅 游 管 理 方 向 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 姓 名 王 晓 君 导 师 郑 焱 2014 年 10 月 7 日目录1 绪论31.1 研究背景与目的31.1.1 研究背景31.1.2 研究目的41.2 研究框架与方法41.2.1研究框架51.2.2研究方法51.3 本文创新点62文献综述7 2.1国外研究现状7 2.2国内研究现状82.2.1 初级探索阶段92.2.2 快速发展阶段10参考文献14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目的1.1.1 研究背景 1.1.1.1 古城地理 凤凰(苗文:Jib Zhes),隶属于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东与泸溪县 交界,南与麻阳县 相连,西同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 自治县接壤,北和吉首市、花垣县毗 邻,史称“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 川鄂,南扼桂边”。总面积:1751.10平方公里, 总人口:421557人(2012年),辖24个乡镇,3 55个村(居)委会。 1.1.1.2 古城气候 凤凰古城处于中国多云中心区的边缘 ,年平均云量在8成以上,年平均雾日达3 5天,日照偏少,处于中国低照度中心区 及湘西北低值中心区。凤凰古城处于湘西 低热区,年平均气温为15.9度,大于等于 35度日数全年仅10.5天,日照差年平均8.3 度。 凤凰古城位于云贵高原东侧少雨地区 ,历年平均降雨量仅1308.1毫米,年降水 量为州内最少,也是全省少雨区之一。 1.1.1.3 古城丰富的文物与旅游资源 据凤凰文物志记载,古民居及特色民居达242处,建筑主体完整,原貌保存,达一级保护 113 处,二级保护 83处,一般保护46处,其中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120多栋,古遗址116 处,石板古街道20 多条,各类庙祠建筑达58 处,城内还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200多条均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自2001年12月27日,凤凰古城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国家4A级景区,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以来 ,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据凤凰县年鉴统计,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80%。1.1.1.3 古城的污染旅游是凤凰立县之本。自开发旅游以来,已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已确定。随着旅游收入逐年递增,客源腹地逐步扩大,客源遍布国内外,散客,画家、美术工作者和学生、摄影爱好者、自游人、采风艺人和记者、家庭度假游客等中自驾出游的旅客越来越多。交通压力随车流量与日俱增,古城的停车点远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乱停乱摆现象层出不穷。2014年10月3日,还出现了天价停车费,凤凰古城门票148元, 普通房间400元,临江房间600元,临近古 城虹桥的虹桥大型临时停车场标价:小型 车临时(五小时以内)50至80元,过夜( 第二天12点之前)100元 凤凰的街道熙攘的游客,喧闹的车辆,本身发出的声音足以超过了70分贝。酒吧一条街,一到晚上,灯火通晓,DJ音乐轰动整个古城。10来家酒吧歌舞升平,喧哗,吵闹萦绕在古城整个上空。直到深夜才逐渐淡去。街道两旁叫卖声,让古城真的就变成了“菜市场”。原本古朴,宁静,闲适的古城已岌岌可危。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实现商业化需求的同时,严重的噪声污染让古城逐渐失去了古城的,古色,古香和古韵,具有乡村宁静的的色彩。 从凤凰古城中穿流而过沱江,本是一个引人向往的地方, 但它位于少雨区,年降水量少因此河流水流量少,本身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存在限制,而沿江而立的旅馆,酒店,餐馆,每年接待着数百万人, 无数在江边捶洗的床单,宰杀清洗鸡,鸭,鱼,肉等,甚至漂浮着下水道直接排放的大便,这些对于污水处理技术落后,缺乏有效管理的凤凰县来说,沱江水质只能变的更差 。 古城处于多云中心区的边缘,以高山,丘陵,河谷相间分布地形,本身就不利于空气的流通扩散,大量的交通废气,商业活动制造污染气体,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及其他废弃、有毒、有害、污染物质使旅游区大气环境遭到破坏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1.1.2 研究目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如何科学的开展生态旅游,评估旅游发展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判断生态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更值得关注。本文的研究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理论对凤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指出凤凰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资源利用、旅游业结构调整,水资源保护,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给出建设性的建议,完善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文中开辟出凤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为凤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案,为发展旅游业带来的环境问题提供防治对策。1.2 研究框架与方法1.2.1研究框架论文主要分为5章,各章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 :绪论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阐述了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旅游生态足迹理论研究第三章 凤凰旅游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第四章:凤凰旅游发展状态综合研究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 1.2.2研究方法本论文在全面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资料,借助现代技术,运用多种方法,深入开展研究。具体研究办法如下: (1)文献分析法 通过全面回顾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全面了解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知识,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野外调查研究 在 2014 年 10 月和 2015 年 5月,通过对凤凰古城的旅游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为研究工作的深入积累丰富的材料和数据。 (3)定量分析法 本论文重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充分运用有关统计分析方法,构建旅游生态足迹的系列模型,对凤凰古城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 (4)实证分析法 本论文选择凤凰古城作为案例区进行研究,通过统计资料查取有关总量数据,再结合地区人口数而得到人均旅游消费量值;再通过发放问卷、查阅统计资料等方式获得人均的各种消费数据,把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具有区域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其研究结果对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1.3 本文创新点 我国旅游生态足迹研究正呈现快速发展并逐步成熟的趋势,相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不断改进,覆盖旅游行业的大部分层面,成为测度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在时间尺度上,大跨度的时间序列动态分析逐渐展开! 在研究对象上,早期集中在某个空间区域范围,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景点的研究,后期的对象具体细化到研究某一类型旅游者,并将旅游产品进行分类,进行某一要素的生态足迹的专项研究,包括旅游餐饮、旅游交通、旅游线路等。 在研究方法上,旅游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不断得到改进!构成因子从早期章锦河的6个扩展到有交通、住宿、餐饮、游览、购物、旅游固体废弃物、水资源8个。尽管如此,还是有些可尝试创新之处。第一:衡量指标具有单一的生态偏向性。为克服这一缺陷,本文引入旅游生态足迹的经济效益、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等因子,将生态指标与其他经济、社会指标相结合,互相补充,从生态、经济等多角度全面衡量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第二:数据获取与计算的误差性。数据一般来源于统计资料和发放的问卷。然而现有行政区或全国性的统计资料数据比较笼统;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来获得资料也不准。一方面,游客不可能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每天的旅游活动;另一方面,游客在填写问卷时不可能准确地回忆起所有的旅游活动。因此在没有健全旅游统计制度管理的情况下,尽力搜集,整理,比对各级统计资料,对于问卷数据,更要分多个时间段发放,尽量杜绝搜集不认真作答的,一人答多份的等多种影响数据真实可靠的情况,尽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2文献综述 2.1旅游生态足迹国外研究概况 据我所查询的资料来看,国外有关生态足迹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EPOdum 1,2 在能量意义上探讨了一个城市所需要的额外的“影子面积”,PVitousek3 等计算了人类利用自然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AMJasson4等 分析了波罗的海哥特兰岛海岸渔业所要求的海洋生态系统面积,此后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ERWilliam6等在1992年提出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简称EF)这一新理论,William曾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之后由他的博士生Wackernagel7在1996年完善“一个国家范围内给定人口的消费负荷”、“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1999年,Wackernagel将生态足迹定义为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国外学者就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始于对旅游要素的生态足迹分析。如: 威克那格8(wackernagel,2000)第一个对国际旅游业的生态足迹作了初步分析;英国阿伯丁大学地理环境系科林亨特(Colin Hunter,2002)9教授首先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定义,他认为旅游生态足迹有助于我们对可持续旅游的理解和测度,他指出,目前的旅游生态足迹还仅限于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环境的分析,在地域范围和研究内容方面没有新的突破,尚不能够综合地衡量旅游发展的可持续状态。 维多利亚(Cole Vicotria,2002)10对印度喜玛拉雅山山麓的一个小村庄(Manali)30 年(19641994)中 TEF 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将吃、住、行等各个要素都折算到每个床位上,发现在不同地区一个床位一夜的生态足迹是不一样的,在马约卡岛度假一个床位一夜的生态足迹为0.030hm2,而在塞浦路斯度假一个床位一夜的生态足迹为0.070hm2。 格斯林Stefan Gossling等(2002)11以非洲塞舌尔为例,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生态足迹计算模式,并对非洲塞舌尔(Seychelles)旅游业的生态足迹、世界野生动物基金英国办事处(WWF-UK)12 对位于地中海的马约卡岛(M a j o r c a )和塞浦路斯(Cyprus)旅游业的度假旅游产品生态足迹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 Thomas White(2000)13,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学院的经济学家,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了食物的摄取与环境影响的关系。他通过对非洲、亚洲、澳洲、欧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北美洲 6 个地区人们食物构成的分析得出:人类摄入能够在体内产生同样能量的肉类要比粮食类所需的生态足迹更大,以肉食为主要食物摄入的生活方式较之以素食为主要食物摄入的生活方式所消耗的自然生物资源更多,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大。 P. W. Gerbens-leenes 和 S.Nonhebel,(2002)14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的将消费分为基础、生存、文化三个层次,并将食物分为以下五类:饮料(啤酒、烈酒、咖啡和茶);脂类(人造黄油、低脂涂抹料、植物油);肉(牛肉、猪肉、家禽和其他肉类);奶制品(全脂奶、半丝滑和丝滑奶、白脱牛奶、浓缩奶、黄油、奶酪)和蛋;谷类、面粉、糖、土豆、蔬菜和水果。他们通过对欧洲和美国两地居民消费方式深入的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文化层次的消费所需的农业生产土地面积要比基本生存消费层次的大,代际、地区间由于消费结构的变化导致其消费所需的农业生产土地面积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 Wiedmann(2003)15对英国几种常见的交通方式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各种交通方式的生态足迹:飞机为0.00472hm2/(千人.·km)(短途)、0.00293hm2/(千人·km)(长途),火车为0.0174hm2/(千人·km),长途巴士为0.0170hm2/(千人·km),小轿车(汽油)为0.0455hm2/(千人·km),小轿车(柴油)为0.0293hm2/(千人·km),出租车为0.0808hm2/(千人·km)。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考虑了污染(酸雨、工业废水等) 这一生态因素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如“加拿大生态研究小组”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将环境污染的生态影响纳入生态足迹的计算表格中 16 。Patter son 等17 (2007) 对意大利Val diMerse 景点旅游足迹进行计算。 2.2 旅游生态足迹国内研究概况 生态足迹从1999年被引入我国之后,很快就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并积极开展该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开始有几位生态学者借用生态足迹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初步研究,将生态足迹分析法引入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对目前检索到的 239 篇旅游生态足迹相关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旅游生态足迹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生态足迹理论与模型的评述、不同尺度旅游地生态足迹的实证研究、单项旅游项目的生态足迹研究、旅游者生态足迹研究、旅游生态足迹的应用研究等五个方面。2.2.1 初级探索阶段李金平18以澳门为例,首次提出了游客生态足迹及经济效益,并通过计算指出,作为一个以旅游为主的城市,澳门2001年游客生态足迹是本地常住居民的约2.6 倍,每公顷生态足迹的产值是 15258 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3.8倍,这一结果充分反映了澳门旅游业的经济高效性!席建超等(2004)19就生态足迹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做了尝试,他们在分析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基本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消费生态占用的计量模型,并以北京市海外旅游者为例,对旅游消费生态占用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旅游消费生态占用构成中,“行”的能量生态占用在旅游总消费生态占用中绝对主导地位,约占98%,而“吃”、“住”的能量生态占用约2%章锦河、张捷(2004)20明确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章锦河、张捷认为,生物生产性土地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可划分为化石能源地、可耕地、草地、林地、建成地和水域等6大基本类型。根据旅游生态消费的特点,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主要由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和游览观光6部分组成,并根据娱乐构成的要素,分别提出了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生态足迹分析6个子模型,旅游生态足迹即为该6个子模型计算结果的总和,进而对2002年黄山市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一时期研究论文数量较少,且全部为期刊论文,并构建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之后研究内容侧重于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界定、内涵、模型构建等方面的探索!2.2.2 快速发展阶段自章锦河、张捷明确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之后相关研究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以后,研究论文数量大幅上升,且出现众多硕博士论文,在旅游生态足迹理论与模型的评述、不同尺度旅游地生态足迹的实证研究、单项旅游项目的生态足迹研究、旅游者生态足迹研究、旅游生态足迹的应用研究方法改进等方面,国内旅游生态足迹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我国旅游生态足迹研究文献 ( 2004-2014 年) 单位: 篇 理论模型 实证研究 旅游生态足迹的应用 旅游者生态足迹研究文献总数 37 118 121 173期刊 26 57 84 108硕博论文 8 28 22 40其他 3 33 15 251.旅游生态足迹理论与模型的评述 继章锦河、张捷(2004)明确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后,李华(2004)21在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特殊性和生态足迹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生态足迹理论体系中的概念和模型方法,构建了保护区旅游潜力评价体系,并且融入了经济、社会等综合指标因子 2005 年,章锦河22等又以九寨沟为例,构建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效率的自然保护区居民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模型。通过对九寨沟游客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叠加游客人均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效率的计算,确立了九寨沟旅游生态补偿的合理水平,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民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保护区取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键。 杨桂华和李鹏(2005)23指出:根据测度对象和范围的不同,旅游生态足迹可以从旅游产业生态足迹、单个行业生态足迹、旅游产品生态足迹、目的地旅游生态足迹、瞬时旅游生态足迹、旅游企业生态足迹等角度进行界定,详细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业、评价旅游产品、测度旅游目的地、评价旅游企业、教育旅游者、评价大众旅游的功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旅游活动的特点,对旅游活动的消费项目进行划分,并计算了每个消费项目的人均建筑占地和人均消费量。在旅游产品生态足迹计算中,将旅游产品的资源消耗按旅游活动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建立了六要素与建筑、能源、生物消费的对应关系,即:食购生物 / 能源,住、行、游、娱建筑/能源。通过将建筑、能源、生物转换成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计算旅游生态足迹2 不同尺度旅游生态足迹实证 (1) 省域及城市尺度。杜旭东、赵俊远24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足迹评价方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在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2071,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8.6867%;其次是餐饮,为7.4457%;再其次是住宿,为3.5442%。而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3963256,生态占用指数为0.5226。旅游发展处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的压力在旅游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系统是安全的,但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后文章指出了旅游生态足迹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缺陷和测度出现的误差。 何欢、林文鹏、储德平等25,对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通过测算, 年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为hm,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hm;旅游生态承载力为hm,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 hm,人均生态赤字为.×hm.从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结构来看,旅游交通和旅游购物足迹的比例最大,分别占.和.,旅游餐饮和休闲娱乐其次,分别为.和.,比例最小的是旅游观光和旅游住宿.这表明旅游活动正在过度消耗上海城市资源环境,旅游业目前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因此应采取相关的改进措施,以实现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并着手调整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大力推动低碳旅游发展,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消费,在保证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保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2) 旅游景区尺度。 罗艳菊等(2005)26对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001 年旅游者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测算,结果表明: 鼎湖山2001 年全体旅游者的总生态足迹为11 313147 hm2 , 人均生态足迹为01017 hm2 ; 远程旅游者的生态足迹中以交通生态足迹所占比例最大; 远、中、近程旅游者的生态足迹随旅行距离而增加, 即旅行距离越远, 生态足迹越大, 对生态的影响也越大 刘木莲等27首次通过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与景区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对比分析,指出海南南丽湖风景名胜区2015年,2020 年将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3. 单项旅游项目的生态足迹研究 董丽28通过构建模型计算发现,2005-2009 年泰安市旅游饭店生态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生物资源和能源是旅游者在饭店停留期间消费的主要部分,两者生态足迹占到饭店生态足迹总量的98%左右,而高星级酒店与低星酒店相比,虽然接待一位顾客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但同时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田至美等计算分析指出 :2004-2006:年北京市外来旅游者人均餐饮生态足迹特别是对能源的需求呈增加趋势,平均增长率为4.41%而其生物资源及能源供给大部分来自外部,生态负担转 嫁 范 围 大,旅 游 生 态 环 境 处 在 不 可 持 续状态! 肖建红29研究发现舟山群岛旅游交通生态足迹占其生态承载力的10.13%,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耗为区域内的生态承载力和区域外的环境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与可持续交通观念相联系,从旅游交通上抑制生态足迹需求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可以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另一方面要引导游客选用能耗低的交通工具 揭秋云30以海南省水资源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旅游业对海南省水资源的利用水平逐年提升,但开发利用处于安全状态,旅游水资源还有较大的生态承载空间 李鹏31通过对云南香格里拉”八日游”典型旅游线路产品进行实证计算和分析,指出旅游是一种生态消耗很大的生活方式,其中行、食、住、垃圾是最主要的四个组分,而旅游产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生态效率同样存在很大的差异,食$住等部门的生态效率较低,而游$娱等部门的生态效率相对较高4. 旅游者生态足迹研究张一群等32首次将“旅游净生态足迹”的思想引入国内旅游者生态足迹的研究中,并以雨崩村的徒步旅游者为例,对高生态足迹地区游客到低生态足迹地区进行旅游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一定停留时间内,游客到雨崩徒步旅游一次的旅游净生态足迹会很小甚至出现负值,从而指出旅游净生态足迹可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为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提供策略指导王辉等 (2005)33在国内外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基础上建立了旅游者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 31 个地区旅游者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计算的 31 个地区中,大部分地区存在旅游生态赤字,只有 3 个地区生态盈余,说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消耗当地环境资源本身为代价来获得旅游经济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5.计算模型与研究方法改进 甄翌、康文星34改进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提出了可转移生态足迹、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和根生态赤字/盈余的概念。改进模型减小了由于贸易因素而导致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的偏差。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旅游区域承受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压力的真实情况,而可转移生态足迹对本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不大。旅游目的地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由居民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与旅游者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组成。通过研究根生态赤字/盈余来判断旅游发展的规模是否处于合理状态。以张家界市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市2006年居民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为190.05万2,旅游者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为22.10万2,生态赤字为94.45万2,根生态盈余为7.62万2,反映出2006年张家界旅游发展规模合理连启里等35研究了生态旅游区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设计问题,包括中转站和处理站的2级选址。建立了成本最小和处理站距人们的最小距离最大化的双目标整数规划模型。考虑到废弃物产生量具有不确定性,提出了带有模糊参数的中转站和处理站选址的模糊优化模型,并用启发式算法给予求解。最后给出一个算例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晋秀龙、陆林36总结了旅游生态学4类主要研究方法,即:野外研究法,包括野外描述、野外对比和野外模拟等方法;空间分析研究方法,指出生态环境评价研究方法目前大都是对单个因素评价结果的定性综合分析,缺少定量分析,旅游生态管理研究方法目前主要集中在对旅游地的生态价值的测定、旅游地的生态规划和可持续旅游管理等几个方面,研究深度、准确度等都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在后来的研究中,部分学者提出,该计算模型没有考虑旅游活动中产生的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建议加入旅游废弃物账户和旅游污水账户,使旅游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不断得到改进与完善!如下:账户 构成因子交通 区内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耗$交通设施建成地面积,以及吸收交通工具排放的温室气体所需的化石能源地等住宿 能源消耗$旅馆设施设备及客房用品消耗$住宿设施建成地面积及生活垃圾处理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餐饮 食物消耗$能源消耗$餐饮设施建成地面积及水的消耗等游览 游览过程中能源$物质消耗以及观光游览地建成地面积及自然水的消耗等购物 旅游商品制作中物质$能源消耗及旅游购物场所建成地面积等娱乐 娱乐活动过程中能源$物质消耗以及娱乐设施的建成地面积等废弃物 旅游者在旅游景区旅游过程中产生废物所需的间接用地和直接用地水资源 旅游者在旅游景区旅游过程中所需的生活用水和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6.时间序列的研究Wackernagel等(2002)指出:“对于一个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的计算和研究是对生态足迹法的一个挑战”。生态足迹具有静态特征,它反映的是某地区某一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因而忽略了时间序列上的生态足迹变化的内在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的变化状况。因此,加强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研究是研究中的热点。徐坡等37在 2012年对陕西省1991-2008年长达18 年的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度量,有效弥补了旅游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指标静态性的不足!参考文献 1 Odum E PEcology:The Link Between the Natural andSocial SeieneeMNew York:Holt Saunders,19752 Odum E PEeology and Our Endangered Life SupportSystemMSunderland:Sinauer AsseeiateS,1 9893 Vitousek P,Ehrlieh P,Ehrlieh A,et a1Human Appropriation of the Products of PhotosynthesisJBio Science,1986,36:3683734Jasson A M,Zucchetto JEnergy,economic and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for Gotland,Sweden:A regional systemstudy,in Swedish Natur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Ecological BulletinscSwedish Nature Science ResearchCouncil,Ecological Bulletins,19785Rees W E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1992,4(2):1211306W illiam E R Revisiting carrying capacity:Areabasedindicators of sustainabilityJ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1996,17(3):195-2157Wackernagel, M., Rees, W.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M. New Society publishers, Philadelphia, 19968Wackernagel, M., Schulz N B, Deumling D, et al. Tracking the ecological overshoot of the human economyJ. 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USA, 2002, 99(14): 9266-92679Colin Hunter Sustainable tourism and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J.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Sustainability, 2002,4:720.10Cole,Victoria,Sinclair,A John. Measur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a Himalayan touristcentreJ.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2,22(2):13214111 Stefan Gössling,et al.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as a tool to assess tourism sustainability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3):199-21112 WWF-UK. Holiday footprinting a prac-tical tool for responsible tourismDB/OL.http:/www.wwf.org.uk/filelibrary/pdf/holidayfootprintsummary2.pdf13 White T. Diet and distribution ofenvironmental impactJ. EcologicalEconomics, 2000,34(234):14515314 Gerbens-Leenes P W, Nonhebel S.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their effectson land required for foodJ. EcologicalEconomics, 2002,42:18519915 Tao Z P. Ecological rucksack andecological footprintThe weight andthe area concept of sustainabledevelopmentM. Beijing: Economic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2003:161206.16 Manf red L , Shauna A , Murray. A Modified Ecological Foot2print Met hod and It s Application to Aust ralia J . EcologicalEconomics ,2001 , 37 : 2292255 17 Patterson M , Niccolucci V , Bastianoni S. Beyond“More isBetter”: Ecological Footprint Accounting for Tourism andConsumption in Val di Merse , ItalyJ . Ecological Econom2ics ,2007 ,62 (324) :747275618李金平,王志石,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3(2):197-20319席建超,葛全胜,等.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初探以北京市海外入境旅游者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2):224-22920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04,59(5):763-77121李华.保护区旅游潜力评价体系初探-生态足迹理论的应用J.绿色中国,2004,(14):43-4522章锦河,张捷等.九寨沟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5):735744.23杨桂华,李鹏.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J.生态学报,2005,25(6):1475148.24杜旭东、赵俊远,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2008,27(1)25何欢,林文鹏,储德平,郑耀星,江健,高峻,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11)26罗艳菊,吴章文.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者生态足迹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3):33033.27刘木莲,符国基。基于生态足迹的景区可持续发展评估以海南南丽湖风景名胜区为例J.海南大学报,2012(12):154-16328董丽.泰安市旅游饭店生态足迹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28-3529肖建红,于庆东,舟山群岛旅游交通生态足迹评估J.生态学报,2011(3):849-85730揭秋云,海南省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1:32-4031李鹏,杨桂华云南香格里拉旅游线路产品生态足迹J,2007(7):2954-296332张一群,杨桂华,雨崩徒步旅游者旅游净生态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9):153-15933王辉,林建国,旅游者生态足迹模型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J大连海事大学报,2005(31)334甄翌、康文星,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改进,J生态学报,2008(28)1135连启里、张曦、张海滨,生态旅游区固体废弃物回收的模糊优化模型J管理学报,2009(6)1036晋秀龙、陆林,旅游生态学研究方法评述,J生态学报,2008(28)537徐坡.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陕西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