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docx
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 、锻炼心理学;是对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主要探讨身体练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运动心理学;是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钟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科学,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一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问题并可以加以利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活动:指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体育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是一种特殊能力,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综合体。 8、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9、体育习惯是指特定的情境刺激和个体体育参与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10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做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 11、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如慢跑、举重等。 12,一般体育能力;指从事各种体育活动都具备的能力。 13,特殊体育能力;指从事专门体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因体育项目的特点不同而各不相同。 14、体育团队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 。 15特殊运动能力:从事专项运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 16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和运动体验。它是反映某个动作技能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 17、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8运动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运动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11、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1、运动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7、运动动机: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 直接动机指向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 间接动机指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 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得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9运动损伤: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9.运动技能的干扰:是指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产生消极的影响,阻碍新技能的形成和掌握。 10、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心理技能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练习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11、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7、 心理健康: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8、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6心理建设是指通过教育及各种措施和专门性活动,使人的心理品质按照期望的模式更完美的发展。 9、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简言之,心理技能训练就是有系统、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 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33系统脱敏训练: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技术。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的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 19、生物反馈训练:又称“内脏学习”或“自主神经学习”,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变化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 5、归因训练: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23、模拟训练;也称为比赛模拟化训练或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24、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题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调控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25、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21、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的一种训练方法。 13,练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绩效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0、团队社交吸引力:每一个团队成员就团体对其接受程度及社交关系的感知。 12、动力定型: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能够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这就是动力定型。 13、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16、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17、状态焦虑: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18.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 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6.运动焦虑:是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担忧倾向。 22、生物反馈;是利用仪器将机体内的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们。 22追加反馈:指动作执行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 22、绩效反馈:运动后提供的有关运动操作特征的外部反馈称为绩效反馈。 4.攻击性行为:是指以故意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有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 20、工具性攻击:是指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19,敌意性攻击;是指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 5状态攻击性:是指一种暂时的攻击行为状态,一般来说,状态攻击性行为的持续时间与被激怒的强度有关。被激怒的程度越强,状态性攻击行为持续时间越长。 23系列性技能:在这个连续体的中间是系列技能,运动操作是由一组不连续技能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更复杂的技能动作,大多数技能都属于这一类。 24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运动迁移。 24.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26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 28成就动机: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29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8、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30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依赖。 11锻炼的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锻炼的过程中,养成有规律的,有持续性的锻炼习惯。 31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 3,反应时间;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 17,领导;为了实现预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率领.引导.指挥.协调和控制被领导者完成预定任务的一种活动过程。 18,领导者;指实施领导过程的人。 21,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是由道德知识.道德信念和道德评价功能几个方面组成。 10、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26、任务凝聚力;是指团队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体目标和成绩指标相联系的。 27、社交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地交往的程度,它涉及友谊、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等影响因素 13团体凝聚力:为团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 14体育团体凝聚力: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或教练员与队员之间彼此吸引,共同追求某一目标或分担团体目标的动态过程。 21.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技术。 12主观幸福感:是描述个体目前体验到的幸福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价。 7跑步者高潮: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通常会突如其来的出现,这对有规律的锻炼者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体验,我们称之为。 4、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他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 9心身疾病:是指主要或完全由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也称:“心理生理疾病。它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总的反映。 7、心境是指延续时间较长且在强度上比较缓和的情绪状态, 5.气质: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3.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4、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应激。 15、志趣: 是乐趣与志向的结合,是推动人实现远大理想目标的迷恋性的、最稳定的动力倾向,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最宝贵的心理动力。 6.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1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4交往:意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和物质品的交换。 10自尊:也称自尊心或自尊感,就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被人歧视、侮辱。 27.个性:在进行某种运动技能的操作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操作方式 1.后象:当刺激停止作用后,在短时间内感觉仍不消失的现象,是神经兴奋留下的痕迹,故又称“感觉残留”。 2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10、迁移:人们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影响另一情境中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叫学习的迁移。 11、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 协变性原则(归功于内,归错于外)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吗,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31.果断行为是指在商定的规则之内、无伤害他人的意图,为达到目标,全力以赴、积极拼抢的行为。 3内部表象:个体想象自己完成动作过程中肌肉的感觉和情绪的反应体验。 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作用,都超不出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的范围。 12间接动机:是指学生的动机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滞后、间接的结果。 2、现代社会是指以工业发展为标志,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 4、专门化运动知觉是通过运动训练,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5、自我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1 陈述性知识 :是指动作的术语、要领、原理、规则等知识,它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达和用谈话法或书面的方式来测定的。 3.挫折忍受力:指个体遇到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其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亦即个体经得起打击或挫折的能力。 简答题 一;原则 1简述体育心理训练主要应遵循的原则。 答:1.自觉自愿原则。2.一般要求与个别对待相结合原则。3.支持以恒原则。4.结合体育活动实际原则。5.保健性原则。 4、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根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以观察的目标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9目标设置的原则有哪些? 答:1.设置技术表现的目标。2.设置具体而明确的目标。3.设置现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4.设置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目标。5.设置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目标。 3、体育教学训练中进行目标设置的原则有哪些? 答: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二;哪些;什么 1体育教学中的反馈形式有哪些? 答:社会性评价、象征性评价、客观性评价和标准行评价 1. 体育运动中的特殊情绪体验包括哪些? 答;1、高峰表现超水平发挥。2、流畅体验忘我的地投入于活动中体验本身就是乐趣和享受,并有运作的控制感。3、跑步者高潮体育锻炼快感。 34、体育团队领导者应具备那些心理条件? 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足够的专业认识,及卓越的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个性、稳定的情绪、敏捷的思维和决策果断等。 3提高团队凝聚力的途径有哪些? 答:首先,团队的目标任务必须尽量与个人目标相一致,使其成员觉得实现自我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实现团队的目标。并且不断完成任务,取得成绩提高技术水平,满足个人和团队的各种需要。其次要培养成员的团队意识·荣誉感和责任感,团队的目标·任务应对成员有一定的压力。另外,要使团队成员间应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尽量克服和缓解团队内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最好是在矛盾与冲突的萌芽状态就加以解决。团队的领导者应有一定权威,能使成员信任,让成员觉得有关明的前途,也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25、心理的敏捷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视觉搜索快;如:对手与同伴的位置 预测快;如:球的落点 决策与反应选择快;如:快攻与反跑 始发动作快;传出神经支配肌肉收缩,爆发性取决于速度与力量的结合效应,如:起跑。 完成动作快;协调,适宜有效地支配身体完成动作,如: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动作。 6教育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教育运动心理学领域主要探讨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记忆过程,通常也称信息加工;研究和应用提高动机水平、调节情绪和感觉状态、降低焦虑程度和矫正不良思维内容等的方法。教育运动心理学与运动教育学和动作技能学习等学科有很大关联。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和团体动力学的因素,观众特性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攻击性,影响解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以及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 4举例说明什么是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举出具体实例。 为什么要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 答;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可实现的。目标最好是学生需要经过较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的水平。只有这样的目标才具有挑战性,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吐过目标太容易完成,血色很难过就体验不到挑战性,无法激发学习和锻炼的动机,相反如果目标碍难,学生反复努力,仍然达不到这一目标,就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怀疑自己的能力,使其动机水平降低,甚至放弃努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设置目标时,既要掌握学生身体发育规律,和各项的运动特点,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 1什么是本体运动感知觉?本体感知觉包括哪些部分? 答;本体运动感知觉:指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种类: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如躯干的弯曲、伸直,四肢动作,头部位置改变等。 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运动幅度等。 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如运动的空间方向,向左右、前后、上下等。 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如时间长短、间隔、运动节奏、运动速度、加速减速等。 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如用力大小的感知、阻力等。 4)什么的习惯性无助?对习惯性无助的教育措施? 答;习惯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措施;1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4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5),什么是倒U形假说? 答;倒U形假说是人们在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研究中讨论得最多的理论。倒U形假说认为,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一般说来,中等程度的唤醒水平对运动表现最为有利。 6什么是动作技能的正迁移?关于动作技能的正迁移,有哪些理论解释? 答: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另一些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的影响是正迁移。 关于动作技能正迁移的理论解释有;1共同因素说2概括化迁移理论3关系的迁移理论 39、运动员在赛前有那些心理状态?哪种状态最适宜比赛的需要?为什么? A、赛前过分激动状态 B、赛前淡漠状态 C、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D、战斗准备状态 战斗准备状态 是 最适宜比赛的需要。 因为,即最佳赛前竞技状态。能使心理活动处于较高水平,增力情绪占主要优势,潜在能力得以发挥,是创造良好比赛成绩的理想状态。表现为心理与身体自然协调,动作轻松,运用自如,无焦虑感和恐惧感,有强烈的创造欲和表现欲,以旺盛的精力等待即将来临的激烈比赛。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第三,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将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具体涉及到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健身锻炼等领域中工作,体育心理学包括这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大有帮助。 三;分类 8.运动技能的分类 答:1连续性技能和非连续性技能;2闭锁式技能和开放式技能;3小肌肉群运动技能和大肌肉群与动技能 5.动机的分类 答:生物性和社会性动机及物质性和精神性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无意识动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9、心理技能训练的种类 答:1目标设置训练;2放松训练;3表象训练;4注意集中训练;5自我暗示训练;6模拟训练 10、运动技能迁移的种类 答:两恻性迁移;语言运动迁移;运动向运动迁移 11.目标的分类 答:长期的目标与短期的目标;具体的目标与模糊的目标;现实的目标与不现实的目标;任务定向的目标与自我定向的目标 12注意的分类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14运动表象的分类 答: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模仿式表象;情景表象和动作表象 运动兴趣的分类 根据体育兴趣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以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 28、多维焦虑理论将竞赛焦虑分为: 答;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 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的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它是由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结果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状态的情绪体验,是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引起的焦虑 状态自信心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 48、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答1敌意性攻击2工具性攻击3特指性攻击4状态性攻击 四;影响 4凝聚力对团队成员个人产生哪些影响? 答:1.有助于队员个体心理状态的改善。2.提高对自己运动经历的满意度。3.进行合理归因。 9),环境因素对体育团队凝聚力的影响 答;1团体规模;2合约责任;3外界的压力;4团队成员相处时间的长短等 30、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有何影响? 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身体机能,增强体质,而且能培养人的个性、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激励人努力奋进、顽强拼博、勇于竞争、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35、目标设置对练习者的心理有何影响? 将注意力和行为引向活动任务的重要方面调动积极性,提高练习质量促使练习者为完成目标而设计和执行新的学习策略,解除枯燥感,提高挑战欲和成就动机有利于短期努力和长期努力 五;特点;优点 5简述良好的体育动机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答:1.社会性动机与个体性动机相结合,以社会性动机为主导。2.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相结合,以内部动机为主导。3. 间接性动机和直接性动机相结合,以间接性动机为主导。 10体育教学中的非言语交往的特点是什么? 答:从信息沟通的角度看,非言语信息沟通与言语信息沟通联系紧密,但又有其不同的特点。1.信息的多渠道传输。2.交流具有连续性。3.真实可靠性。 3简述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体育活动的特点。 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 体育教师心理上的紧张、体育教师的生理负荷大、体育教师在户外进行活动体育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3)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体育活动的竞赛特点 3攻击行为的特点有哪些? 答:1.以一种外显的行为为标志。2.是有意识的、故意的,受动机支配。3.其结果是直接造成对他人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4.通常伴随着愤怒的情绪或敌意的心理。 1、运动兴趣的特性: 答运动兴趣的倾向性运动兴趣的广泛性运动兴趣的稳定性运动兴趣的效能 2体育态度的特点? 答;1)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2)体育态度指向一定的对象 3)体育态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4)体育态度是一种内在结构 3简述体育课上经常采用的“三向”交往类型的优点。 答 1.交往的多层性。2、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3、体育教学形式的多样性。4、体育教学气氛生动活泼。5、有利于因材施教 1.体育教学的特点? 特点: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 3.体育习惯的特点 答:后天性稳固性指向性省力性 3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1、自我效能低2、消极思维3、情绪失调4、人际关系不良。 16体育团体凝聚力的特征:A成员之间有高度的相互吸引力B对团体的有关问题采取共同的态度。C团队组织得好能理解和接受成员的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协助。 团队的特点 答 成员之间相互依存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 38、凝聚力高的体育团队有何主要特征? A、成员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互吸引力; B、对团体的有关问题采取共同的态度; C、组织结构发展得好 39、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特征 1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2动作技能的学习从意识向无意识过渡3动作技能的程序化4动作技能的自动化5能量消耗的节能化 6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高 27、倒U型假说特点 1唤醒水平适度了,运动的变现力就最高 2唤醒水平低于适度值,则运动表现力随着唤醒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3唤醒水平高于适度值,则运动表现力随着唤醒程度的提高而降低 4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成倒U型关系 24、比较积极性锻炼成瘾者与消极性锻炼成瘾者的特征 积极性锻炼成瘾人能够控制锻炼的行为 消极锻炼成瘾的人容易受锻炼行为的控制 1、简述青少年初期的学生和运动员在认识能力上有哪些心理特点? 答: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理论性,开始出现辩证性。 思维具有更大的组织性和深刻性。 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 46、说明运动技能形成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教师的职责? 1、初步形成阶段 学生心理活动特点: 通过视觉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利用听觉接受教师的讲解,再进行模仿练习。学生的注意范围狭窄、动觉感受性差,神经紧张,动作不协调以至出现多余动作。 教师应做: 多做示范,突出动作重点。对复杂动作,要注意分解后再完整示范,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清晰、完整的动作表象,对学生不能要求过高、过严、切勿过多强调动作细节,注意加强保护与帮助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47、相应的神经、气质类型有何特点?? 兴奋型胆汁质:外向,易冲动,极易处于激动状态。精力充沛、好动、急躁、缺乏耐心、敢闯、好斗、自尊心强、冒失粗心、轻率、自制力差,热情、勇敢、主动性强、有时很顽强。 活泼型多血质:外向、活泼、乐观、易受感动、但难持久,见异思迁、适应能力强、善交际、兴趣广泛、工作能力强,轻率、缺乏毅力、耐力,不善于控制自己的内心活动。 安静型粘液质:内向、沉静、沉默、不易激动、不善交往、表情含蓄、安详,认真踏实、有耐心,坚韧、自制力强、动作迟缓、望板,有时显得冷淡、保守、不尚空谈,善于从事有条理和持久的工作。 抑制型抑郁质:严重内向、平静、不善交际、冷淡、多愁善感、忧心忡忡,顺从、脆弱、谨慎、畏缩、古板,容易惊慌失措和分心,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善于体察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 45、简述小、初、高中生的体育兴趣特点。 小学生:天生好动,对体育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具有“玩”的特点。 初中生: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但易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的成熟,使男女生的体育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男生喜欢运动量大,灵活性高,竞争性强的运动项目,如:足、篮、田、武等,而女生则偏爱姿态优美、韵律感强的项目,如艺体、健美操等,对脏、累的项目最反感。 高中生:高中生的体育兴趣趋于稳定并带有明显的选择性,但同时也显示出更大的不平衡性,特别是高三最明显,两个极端,一种是喜欢得不要命,另一种是毫无兴趣,无动于衷,男生喜欢具有挑战竞争项目,而女生的惰性增强,怕脏、怕累、怕苦、怕晒、怕出汗、特别怕长跑项目,处于消极状态。 16、体育习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后天性;如:喜爱体育 稳固性;如:长跑 指向性;如:首先指内心过程,如:游泳不会去长跑,其次指向满足习惯的要求, 省力性。如:习惯已成为内部动力,而不是外力约束或强制,为此,所指向的目的即省力、又可获满足感。 六;原因 7),什么是高原现象?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 答;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什的,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产生原因;1只有新策略完全形成并得以实施,技能水平才会有所提高;2要对身体素质做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才得以继续发展;3随着练习的进行,练习者的兴趣降低情绪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等;4复杂技能可能比简单技能更容易出现高原现象。 9.状态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环境因素1比赛的重要程度2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个体因素1特质焦虑2自尊 11),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内部原因 答;1唤醒;2内疚;3人格特征 12、表象训练的原理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符号学习理论唤醒注意理论 4.学习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1)教师、家长和教练的教育方式不当2)不良的教育环境2、主观原因:在归因模式上存在障碍,他们习惯性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为个人能力低,智力差这种不可控的内在稳定因素,而把成功仅归因于偶然的运气、任务难度低等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消极的解释风格和对失败的消极期待 48、试述运动学习中学生胆怯心理产生原因影响及消除方法? 1、原因:a、学生的运动能力较差或身体状况欠佳b、所学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c、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信心d、教师或同学的讥笑、羞辱e、教学中出现动作失误或伤害事故 f、场地、器材、设备状况不好 2、影响: 心理上:失去信心,产生无能为力的“无助感”,导致忧心忡忡,神经过敏,思维狭窄,焦虑水平上升,注意力分散。生理上:心率、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出虚汗,大脑皮层抑制扩散,原有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 因上述原因,必然导致行为反应,出现反应迟缓,动作失调,四肢发抖,肌肉僵硬,手脚发软,影响学习效果。 3、消除方法: 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机做好器材准备 七;如何;怎样 12如何进行体育兴趣的培养? 答: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满足学生的好动心、好奇心和求知欲。2.创造情境。3.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4.加强体育学习、锻炼活动的理想和目标教育,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7. 如何促进运动技能的迁移? 答:1.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2.充分的学习与练习。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顺序。4.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5.充分利用“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37、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从小培养;技能指导;坚持实践;不断强化外部条件 10、怎样优化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答:、运用教学技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等,对整个课堂的学生情绪状态进行有效地调节。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人的情绪是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的体育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的某种情绪状态成为课堂上占优势的心理气氛。 、美化体育课堂环境。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室外场地进行的,场地器材是构成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课堂心理气氛。 、为学生设立适宜的学习目标。体育学习目标的设置直接关系到体育学习动机的方向和强度。 、对学生积极地期望。期望是人们在对外界信息不断做出反应的经验基础上,所产生的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式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合理的评价方式 5简述如何控制体育学习焦虑。 答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2培养体育学习兴趣3排除外界暗示谈话诱导降低压力4应用心理调整的技能 2、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心理发展的矛盾是什么? 如何教育? 答: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 反抗性与屈从性的矛盾。 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矛盾。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如何教育。 43、举例说明体育教师在赛前如何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进行长期系统的心里技能训练 进行认真、细致地赛前准备 进行赛前的模拟训练 进行整体的动作练习,加强整体概念,防止出现动作细节疑惑增强现象 制定切实可行、稍低于训练水平的比赛操作目标,树立正确、积极的心里定势 完成各种比赛前技术、战术、设备、保健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熟悉比赛环境,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八;因素 2简述影响锻炼者获得运动愉快感的因素。 答 活动的目的、社会交往、个人的能力、自我效能和社会环境。 此外,目标设置、个体兴趣以及与锻炼项目本身有关的因素也可能影响着体育与快感的产生。 13、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 运动需要的满足。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成功体验的获得。 融洽的师生关系。 17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A环境因素:1团体规模,2合约责任。B个人因素,1满意感2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3团体成员角色。C团体因素:1运动项目,2团体目标,3团体状况。 7简述影响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团体的大小团体中的人际关系团体内部的协作团体间的竞争团体的领导因素 8、影响体育团队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环境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包括团体规模、合约责任; 个人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包括满意感、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团体成员角 团体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包括运动项目、团体目标、团体状况。 13、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答:环境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领队因素 4、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有哪些? 答: 内部因素 个性特征 成就动机 自我效能感 性别 年龄 外部原因 社会文化背景特征 运动项目特征 训练年限 比赛结果 6影响赛后归因的因素? 答:赛后归因与成就动机的水平有关。成就动机高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