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 资源ID:3269412       资源大小:39.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地理课堂中如何落实问题研究”课题负责人:梁宝平 课题组成员:梁宝平 白宝成 王安斌 王慧 石应岗 刘雪梅 韩锦田 李瑛 聂长有 惠龙龙 孟艳 周成英 周登建执笔: 梁宝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因此,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关怀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提出严峻的挑战,席卷全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起云涌。各国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强调课程的综合性,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的课程整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积极探究与发现学习,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例如,美国各州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应用学习”;法国中小学设计和实施了“动手做”和“多样化途径”;日本1999年颁布的小学、中学、高中学习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生必须实施“综合学习时间”,要求设计与实施“基于课题的探究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更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强调了“终身学习”的宗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立足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强调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新课程标准中也这样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教学目标。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能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从而学会与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我们期望通过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来引导他们运用地理原理解释生活现象和问题,有效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地理知识让学生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科学地认识世界,从家庭的狭小空间中“走”出来,认识社区、村镇、城市、国家、世界、地球及其宇宙,认识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社会经济、民族文化、风土人情不断充实自己,去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缺乏地理环境科学知识,充满迷信思想和孤陋寡闻的人,一个对家乡、祖国、世界缺乏了解、缺乏情感的人,是很难适应科技高度发展、信息瞬息万变、联系遍及全球的社会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版教科书中的特色每章课文教学后面设计的 “问题研究”专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试图将某些内容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题研究的立项依据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地理科学体系作为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注重地理技能、能力和地理思想的培养,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创造条件。因此,在新课程地理中通过“问题研究”来充分体现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设计思路。“问题研究”是紧密配合各章内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侧重点在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具有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对“问题研究”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二、课题的界定本课题中涉及到的“问题研究”专题是指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3中每章课文教学后安排的专题研究课,它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和提高的有效载体,更是学生开展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在13的教科书中,共安排有16个“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内容,从其篇目看,有探索宇宙科学的,如“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有关注资源利用的,如“是否可以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有体现人文关怀的,如“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有发挥主人意识的,如“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一个个问题研究课题体现出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此,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问题研究专题课”,界定的基本标准就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中涉及到的“问题研究”子栏目。(与此相关的其它版本亦有参考价值)。它要求课程在阐述核心的基础知识之后,设计一定难度的活动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在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个人能力、形成主动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课程的设计意图和要求,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实际,进行专题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本课题立足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以开展“问题研究”专题课的研究为突破口,用心收集、捕捉和筛选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有利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反思,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形成相应的教学策略,用于指导以后的教学实践,从而达到巩固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本课题旨在通过专题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改变传统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功能,改变学生过多依赖教师、被动的学习方式,引导、锻炼、培养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具备以下几项具体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问题研究”专题课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研究”专题课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和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问题研究”专题课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5、培养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问题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四、课题的研究内容与以知识叙述为主的正文相比,“问题研究”不仅承担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承担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因此,它应该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的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直接体验。所以,“问题研究”在设计上需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即以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地理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的过程或结果开放,具有实践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倡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涵义、特点、教学思路、教学设计过程的理解,分析和归纳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异同,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并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2、“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模式和操作方法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现有教学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有机整合。形成 “问题研究”专题课的基本模式及操作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调整、丰富和发展。3、收集和积累典型的“问题研究”专题课教学活动案例(尤其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活动体会和建议),通过案例分析揭示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探索“问题研究”专题课教学设计的具体的方式方法,形成可供教师参考的系列化的案例,以及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地理学科课题选择和研究的指导意见。4、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初步建设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电子教案库、电子课件库,形成具有学科特色、学校特色的“问题研究”专题课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主题网页,构建网络资源库。5、“问题研究”专题课中教师的主要功能和地位分析,强化地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切实提高教师“问题研究”专题课教学设计能力,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6、“问题研究”专题课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的建立。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的发展和进步,采取互评和自评等方式,分阶段对学生的研究态度、合作精神、研究方法、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和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认识自己的不足,自觉规划自己的发展计划。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成果第一阶段:立项申报阶段(2010年8月底-2010年9月中旬):课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响应教研室要求,全体教研组成员成员通过开会(8月30日),成立课题组。会议决定,由梁宝平老师担任课题组组长,地理组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会上要求,每位成员在一星期之内认真查阅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9月9日,课题组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会上确定了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地理课堂中如何落实问题研究,并确定了研究阶段及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如下。研究阶段:1、立项申报阶段(2010年8月底-2010年9月中旬):课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2、理论学习阶段(2010年9月中旬-2010年10月中旬):全体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问题研究”的设计意图,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形成共识。3、研究实验阶段(2010年10月中旬-2010年11月中旬):展开课堂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汇报课。4、效果评估阶段(2010年11月中旬-2010年12月初):交流实践经验,成果展示汇报,学生学习效果评估。5、结题升华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总结成果,找出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写出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及分工:1、梁宝平、白宝成、周登健负责课题组织实施,撰写结题报告。2、王慧、王安斌、韩锦田负责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3、 全体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一节汇报课。4、 周成英、聂长有进行成果展示课。5、 孟艳、李瑛负责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及评估。6、 石应岗、刘雪梅、惠龙龙负责评价课题研究的成果,找出问题与不足,提出今后改进方案。经过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并把申报表交教研室审查。9月18日,教研室给与答复,审查结果为同意立项。第二阶段:理论学习阶段(2010年9月中旬-2010年10月中旬):全体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问题研究”的设计意图,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形成共识。本阶段,通过课题组集体讨论、学习,研究“课题研究”的设计意图,细化到必修13的教科书中的16个“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内容,逐一领会其设计意图及与教材内容的对接关系。(参见“理论学习记录”。)然后,由王慧、王安斌、韩锦田负责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交课题组讨论。课题组召开会议,形成共识,具体内容如下:1、“问题研究”可以说是人教版地理教材最具鲜明特色的栏目,是人教版教材的“创新点”。与“活动”和“读图思考”等栏目相比,“问题研究”属于综合探究或专题式探究,其特点表现在:一、议题集中,内涵丰富;二是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的功能;三是需要较为周密的计划和一定的组织准备工作;四是对时间的要求较高。2、研究与“问题研究”相关的课程标准,确定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3、现代信息社会中各类资料信息特别是网上资源数量巨大,学生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主题搜索整合资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锻炼。但由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限,自己查询资料费时费力,有时效率很低,因此课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与“问题研究”主题相关的资料。教师提供的材料属于半成品,可以成为学生学案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教师提供资料时,切忌随意性,需要根据教学设计高屋建瓴地有所取舍、有所侧重。4、引入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掌握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研究”本身就是通过提供一个学生所关心问题引入课题,但也需要有相关的重大的热点问题作为辅助,体现地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理念。有了问题的产生,就需要对问题进行研究。作为问题研究,首先应引导学生掌握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即所谓的“授人以渔”。 “问题研究”的结果往往具有开放性,所以一般不要求统一观点,重点是让学生明确探究问题的方法。5、重视问题研究中的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研究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研究中,学生的合作和分享显得尤为重要。成立“研究团队”或“研究小组”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研究效率,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分组是要注意科学性和实效性。分组不是一种形式,分组讨论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合作解决相关的问题,因此,每一个分组都不是随意的,在课前需作好科学的设计。分组也要注意探究的方向性、思考性和差异性,不同的小组探究不同的问题。对不同的小组要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6、教师的作用新课程倡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给予学生,教师不是轻松了,而是任务更重了。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巨大的,充分的准备工作指导学生探究、调控课堂的重要保证。教师提供大量的资料,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供了条件,但当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则“慷慨地提供事实”(苏霍姆林斯基语),而不是简单地给予结论。为保证“问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教师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课堂教学不应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还应发挥学生的作用,应有生成性,即“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叶澜教授观点)。教师需要象实话实说中的主持人,既要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鼓励学生讲下去,又要防止学生拖时过多或偏离主题,这是一门技巧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领悟和提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满自信,而教师的自信来源于教师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和课前的充分准备。第三阶段:研究实验阶段(2010年10月中旬-2010年11月中旬):展开课堂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汇报课。本阶段,备课组成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参见课题组成员的的教学设计)第四阶段:效果评估阶段(2010年11月中旬-2010年12月初):交流实践经验,成果展示汇报,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本阶段,课题组成员在上一阶段课堂实践的基础上,交流经验,观点汇总如下:1、“问题研究”为学生的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了经典的材料,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与新课程的目标紧密结合,同时可以使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可以说“问题研究”专栏也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资源。2、通过实践活动,我们认识到:“问题研究”专栏的利用促进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问题研究”专栏的利用同样可以实施地理课程目标;“问题研究”专栏的利用促进了高中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贯彻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促进地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3、 高中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强,他们渴望肯定和认可。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展示自己的一面,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在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尝试。在课堂中首先由教师结合问题有意识的展现“问题研究”专栏,使学生逐渐认识专栏的背景材料,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研读问题的设计意图,明确该问题的目标要求,接着布置学生围绕着问题准备材料,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结果发现同学们都积极主动地围绕着这两个方面收集材料,获取信息,并且进行梳理归纳。课堂上,他们各抒己见,教师在课堂中仅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评,大部分时间学生进行讨论完成,学生既激发了热情,又培养了能力,既完成了任务,又培养了辨证思想,教学效果显著。由聂长有老师和周成英老师进行了成果展示课,两位年轻老师材料准备丰富、详实,能够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学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李瑛老师和孟艳老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及评估。设计了学生问卷调查表,并将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汇总。通过问卷,获得了学生对“问题研究”认识的第一手资料,并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问题研究的期望、对现有问题研究模块使用的感受、对今后模块教学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教师今后进一步落实“问题研究”指明方向。(参见地理课堂中“问题研究”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报告)第五阶段:结题升华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总结成果,找出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写出结题报告。经过前几个阶段的研究,总结课堂实践经验,经全体课题组成员讨论,由石应岗老师、惠龙龙老师执笔,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具体表现如下: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用枯燥单一的纸质练习进行题海战术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显露了学生独特的风格。2、 通过搜索资料、检索信息增强了学生的现代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较大部分学生研究思路清晰,搜集资料比较充分、详实,观点鲜明,论证有理有据,逻辑关系明朗。3、通过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心理情感等素养特质大大提高。4、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新课标理念。5、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发生变化,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开放式的、活动式的教学。6、研究性学习成果呈现形式多样,有纸质版、电子版、打印的和手抄的等,图文并茂,整齐美观、朴素大方。但是,经过研究,课题组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探究活动中敷衍马虎,应付差事,作品质量较差。课题相关资料和信息搜集不足,没有充分、详实的论据支持论点,作品只有骨架显得单薄而力度不够。或者虽然资料搜集较多,但缺乏对资料的深入筛选、梳理、分析、整合。没有深刻思考,材料与观点之间逻辑关系不明,论证总体显得不够严谨,结论显得唐突和贸然,作品胡拼乱凑之感明显。 2、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完成课前布置的任务。 3、教材中的一些问题,案例学生比较生疏,研究起来难度较大。 4、教师对“问题研究”的组织、设计还不到位,准备得不够充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改进方案:1、 教师需要给学生补充必要的资料,以减少学生查阅资料的时间及难度。2、教师应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问题研究”中的内容进行适当改造,使被研究的问题、研究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降低研究的难度。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只是参与者、协助者、引导者,不需要也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干涉者。4、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问题研究”在教学中通过一种情景呈现给学生,学生亲自搜集、调查、处理信息,进行表达与交流,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5、进一步加强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和团队合作,明确责任和分工,通过互助性的学习方式,面对面的促进和互动、协商和沟通、彼此信任、相互评价和矫正。六、课题研究的反思与小结 经过一学期的紧张工作,全体课题组成员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终于使课题研究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反思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工作,有如下感受:1、把“问题研究”专题课作为整个课程计划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从新课程标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去领会,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教育实际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现当前教育思想的高中地理课程体系。2、把“问题研究”更好地与以往的课外活动区分开来,使其体现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精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教育史上,都发生过偏重间接经验(书本)和偏重直接经验(活动)的倾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可以看作各种教育思想融合与互补的过程(当然不是机械地混和)。而“问题研究”专题课既包含了对理论思想的研究,也包含了为验证某些理论思想而进行的实践,体现了对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学习相结合的探索。3、“问题研究”更好地体现学生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问题研究”专题课虽以地理知识为主线,然而涉及到的学科知识涵盖整个高中课程中的学科,同时为学生搭建了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活动平台,因此,它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构成是多元的,智力的综合表现为人外在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问题研究”还需要重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研究中,课题组认为,在必修13的教科书中的16个“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内容,不一定全部探究,而是要有重点的选择。选择的依据是学生感兴趣,与社会生活贴近,与地方特色联系。对有些课题,还可以适当修正,如“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鉴于同学们对北京交通状况不够了解,而我县近些年来小汽车增加速度很快,所以可探究“小汽车增加对我县交通的影响”这一话题,学生兴趣增加,且拥有生活中观察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走访群众也很方便,完成任务的难度下降,效果提升。有的探究活动安排在课堂,有的可安排在课后。虽然本学期的研究已告一段落,也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真正的课堂实施才开始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应用于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而且,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还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让研究成果不断升华。主要参考文献:1、刍议新课程地理中“问题研究”的作用于处理作者:卢钢 文章来源:中国备课网2、对人教版地理新教材中“问题研究”的实践和思考作者:邵俊峰 来源: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注意事项

    本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