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物流配送服务转向信息化、自动化、集约化的升级与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21.1 项目背景21.2 项目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31.2.1钢铁加工配送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31.2.2钢铁物流配送业政策环境71.2.3项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有利条件71.3 研究结论9第二章 项目概况92.1 项目建设内容92.2 项目建设目标与功能102.3 项目运营规模11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12第四章 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124.1投资估算124.2效益分析13第五章 结 论13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物流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当制造业、商贸业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当利润率越来越薄的时候,企业家就对流通环节的成本越来越关注。加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现代物流就成为近年来的一个新热点。钢材物流是现代物流服务中的一种新方式,加工配送又是钢铁物流中最重要的一环,由于95%以上的钢材必须经过延伸加工才能被使用到最终产品上。发达国家较普遍的做法是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商,将钢材等原材料的采购、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物流活动全权交由“第三方物流”商代理,让专业化、社会化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对钢材进行矫正、清理、剪切、冲压等工序,加工成下游用户所需的各种半成品或零部件,并通过其仓储、运输系统,及时地提供给最终用户直接使用。从而使制造企业的钢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生产周期缩短,劳动生产率、场地使用率、设备使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等也都将大大提高。对钢铁企业而言,发展配送加工中心是连接最终用户的增值链,其过程是按照最终用户的要求,将钢材产品经过矫正、清理、剪切、冲压、彩印等工序,并通过仓储、运输等物流系统,供最终用户直接使用。由于其具有社会化、现代化服务所产生的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不仅对供需双方,而且对社会都能产生巨大的效益,这种方式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的物流模式。今后钢铁企业需要强化“双赢”的经营理念,建立钢材销售的战略“供应链”,实现与用户零距离、门对门、点到点的准时化物流服务。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终端的重要性日渐显现,谁控制了终端用户,就能把握市场的主动权。形成上游与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结成“经济链”,是钢铁企业竞争发展的大趋势。建立统购分销、加工增值这一国际上通行的经营模式,对改造高成本、低盈利的传统钢材销售管理模式非常必要,只有建立先进的仓储销售模式,拉近服务距离、满足用户需求,才能实现“双赢”。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可以拉近钢铁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满足双方的需要、实现双赢的效果。(1) 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竞争力。相对于直接与钢厂或直接与客户的交易,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是一种有效的服务手段与桥梁,它将降低钢厂服务众多中、小客户的营销成本,同时也将降低客户的完全采购成本(完全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拥有成本+再加工成本),提高供应链竞争力,使社会获得最低的总成本。(2)适时满足钢材用户的需要。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出现,可以使钢材用户节省对加工设备的投资及劳动力成本的支出,对那些使用量不多的中小用户尤其如此。通过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用户不仅可以得到所需要的钢材产品,还可以享受到配送服务,同时大大降低钢材的库存。(3)稳定钢铁企业的渠道。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用户对钢材的型号、规格、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而钢铁企业的批量生产客观上要求有较高的集约化程度,所以对钢材进行加工配送就成为必然。通过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有利于钢铁企业与用户结成供应链,占领和巩固市场。(4)促进钢厂研发近几年来,我国钢铁物流企业改变过去简单的“一买一卖”的方式,向贸易链和供应链两端延伸,扩展了采购物流、物流配送、流通加工、物流金融等功能,推动了我国钢铁物流的快速发展。1.2 项目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1.2.1 钢铁加工配送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2.1.1国外钢材加工配送的现状目前国际上著名的钢铁企业主要通过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加工配送中心来提高钢铁产品的销售服务。在西欧和北美国家,钢材的销售普遍采取直销、代理和加工配送方式。如美国大部分的钢材是通过代理商以配送加工中心形式实现销售的,加工服务中心是提高钢铁售后服务重要的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的钢铁经销商都是通过对产品的第二次生产,即加工、配送,在延伸服务中获得效益。如北美洲的钢材代理商,通过加工服务中心,实施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把运输、仓储、切割、包装、装卸等组合成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将航运、铁路、公路运输紧密连接,按需、按时、按质、按量以最低的成本,把所需的品种、规格,组合配套送抵用户,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德国蒂森公司拥有60个仓储中心,有500辆运输车辆,加工服务类型主要有将各类钢材或减为长段,或剪裁、热处理、校平,弯曲,磨光,去毛边,卷板,镀层,机加工,焊接,火焰切割等。美国瑞森公司是著名的现代钢材物流企业,其属下30家左右的加工配送中心,统一使用瑞森品牌,几乎能为北美、南美所有的钢材用户提供服务,满足客户的加工、配送、信息指导、仓储、运输等需求。1.2.1.2国内钢材加工配送的现状在国内90年代初,一些主要钢铁企业就开始借鉴并推广国外这种先进的物流配送销售模式,如宝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率先在全国各地建立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并针对汽车、家电等用户的需求开展加工配送服务;国外一些企业瞄准中国的汽车、家电、电器、电子等庞大市场,也纷纷来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合资和独资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这种现代营销举措,逐步转变了国内的一些企业过去的传统销售和采购管理模式,使得加工配送很快在中国兴起。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这种营销模式已成为我国钢铁企业与用户之间建立稳定供货渠道、形成供应链的重要手段。2005年我们组织了调研组对全国的钢材市场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和市场调研,先后走访了华南、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的钢材市场和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及钢材用户,从投资和建设的角度看有四种类型:(1)国外企业在我国投资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近年来,国外钢铁企业在中国建厂,有针对性地设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开展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帮助用户降低采购成本,深受一些行业用户的欢迎。如韩国浦项在华北、华东和华南等地区建有板卷加工中心,加工能力达20万吨以上;日本商社从1993年起在中国建立有多家钢材加工中心,并与国内企业合资建设。这些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多半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园和经济开发区,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面向一些外资、合资和台资企业及一些较大规模的知名企业。用材行业有汽车、家电、电器、电子、生活用品等。(2)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投资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如宝钢先后独资和合资在上海、天津、广州、杭州、青岛、重庆、沈阳、长春等城市建立了18家钢材配送中心。宝钢面对国际钢铁业的激烈竞争,率先选择与国际同行进行战略合作,2002年与国际知名公司日本三井物产签订了在中国共同发展钢材加工配送业的总协定和合资合同。据了解,到2008年左右,宝钢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将发展到2530家,年加工能力300500万吨;鞍钢随着冷热轧项目的改造和新建,全面实施钢材加工配送战略,先后在上海、广东、沈阳、大连建立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攀钢在90年代中期就在广东等地建立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武钢在90年初与日本三井合资在武汉建立了国内第一家电工钢分条加工中心,近几年开始系统制定和实施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战略,2005年投资在江苏太仓新建年产50万吨的钢材加工及物流配送中心,同时也在抓紧在国内主要地区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及实施深加工基地建设;还有首钢、马钢等钢厂也实施了专业化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直销加工配送的市场分布已全面展开。(3)用材厂家自建分条、横切、冲片、套裁、激光拼焊生产线。如造船、集装箱、汽车以及冰箱、空调、洗衣机、电机、变压器等行业也有相当数量自建的钢材加工生产线,作为企业产品生产的前工序,用于落料加工。(4)钢材经销商投资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经销商利用资金和服务手段上的优势,与钢厂建立了一定的供货关系,成为供需双方的重要中间桥梁,经销商为了稳定钢厂和使用厂家的关系,主动投资建立仓储和加工配送中心。国内一些专业仓库、铁路专业线已具备了专业仓储和加工配送功能,只需要配套横、纵剪设备,就能为用户提供服务。还有一些民间自发投资商看好这个市场,建设小型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这主要是在较集中的钢材交易市场附近由民间自发投资商建设的剪切机组用于在钢材交易时按用户需求进行分条、切割等加工。其设备简陋、精度差。1.2.1.3国内钢材加工配送存在的问题(1)思想观点、经营方式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钢材的集中配送物流模式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制造企业的普遍认同和接受。现有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外资、合资企业和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国内大型的制造企业最终产品的制造过程大多采用分散的钢材加工工序,这种“大而全”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仅造成制造企业生产周期长、钢材库存高、利用率低,而且增加了土地、资金、人力以及技术设备的投入成本,使制造企业的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加大。(2)技术设备档次低,深加工能力不够,忽视配送服务。绝大部分的剪切加工生产线(特别是国内钢材经销商建设的加工生产线)采用廉价的技术设备,水平档次低,仅能进行一些开平、横切、纵剪等通用性的加工,且加工精度低,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具备用户所需要的分条、冲片、模具、冲压及焊接等深加工能力的很少。尤其是用户非常关注的、同样体现其经营水平的配送服务,很多加工配送中心能力不够,甚至没有这项内容。(3)信息化程度低。虽然很多加工配送中心配备了计算机,但是单机使用的多,与用户协作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系统的少,甚至没有,信息化程度很低,严重影响、制约着加工配送中心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4)服务与成本比例失调,亏损较多。很多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让用户感受到的服务水平不高,但成本费用却不低,没有很好地处理提高剪切配送服务水平与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比例关系,以致造成亏损。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调查,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费用率为12.3%。每百元产值的物流成本为12.3元。同比增长了4.3个百分点,费用率保持了较快增速和较高水平。 从全国各行业看,我国钢铁物流成本是偏高的,也高于全球的钢铁物流平均成本。根据调查,2008年,我国工业企业平均物流费用率为9.9%,而钢铁行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物流发展落后,物流成本高。同时,也说明我国钢铁物流也发展空间较大,利用现代物流提升我国钢铁产业和钢铁流通业的空间很大。 调查还数据显示,2008年钢铁行业物流费用中,运输费用占71.9%,同比上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利息费用占4.2%,仓储费用占2.8%,管理费用占8.2%。 表 钢铁物流有关指标汇总情况 (单位: %)指标20082007±%物流费用率12.38.04.3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71.90 76.70 -4.80 利息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4.16 3.80 0.36 仓储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2.78 2.58 0.20 管理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8.16 8.85 -0.69 数据来源:2009全国重点企业调查图 钢铁物流费用构成(单位:%) 数据来源:2009全国重点企业调查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到,我国钢铁物流成本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因此,从流通环节入手发展钢铁物流,是降低钢铁行业物流成本的关键。(5)钢铁物流模式有所发展,但仍处于初级水平。近几年来,我国钢铁物流在创新经营模式方面有了很好的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的钢铁物流发展模式:一是贸易加物流的模式;即一些具有资金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开始探索供应链集成供应模式。即从原材料采购与供应为源头,为钢铁产业提供原材料采购、仓储转运、流通加工、信息服务、集成配送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二是物流加金融的模式;即一些具有仓储物流条件的物流企业开始发展仓单质押等物流金融业务,延伸了物流增值链;三是贸易加流通加工的模式;即一些与最终客户联系密切的企业开始发展流通加工与配送服务,拓展了钢铁物流业务领域。但总体上看,我国钢铁物流模式还不够完善,还处在探索起步的阶段,而且推广应用的范围还有限。(6)钢铁流通加工发展较快,但还不具规模。流通加工是发展钢铁物流的关键。没有流通加工就没有钢铁物流。这是与钢铁产业和产品性质决定的。钢铁产业面对的下游产业和客户十分广泛,决定钢铁生产不可能实现个性化。钢铁品种规格多样化,客户需求多元化,决定钢铁加工只能放在流通环节来实现。近几年来,我国钢铁流通加工发展很快,有数据表明,钢铁流通加工能占到我国产量的10%左右。但总体上看,我国钢铁流通加工还处在起步阶段,加工仍处在简单的低端的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还相差甚远。如西欧、日本和美国钢铁流通加工都已是成熟行业。以美国为例,每年约有5000万吨钢材是通过钢材服务中心储存、加工和销售的,占其总消费量60%以上,其中经加工后配送销售的钢材约占30-40%左右。这说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发展钢铁物流是转变钢铁流通方式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流通加工是大有作为的。1.2.1.3钢材加工配送的发展趋势(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推动我国钢铁物流业加快发展。未来我国钢铁产业将进入后扩张期。在这个阶段其产业发展的特征是扩张与转型并存。一方面,在我国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条件下,我国钢铁市场仍处在扩张阶段,但市场扩张的速度开始放缓;另一方面,市场面临经营方式的转型。这就有可能形成倒逼机制,推动钢铁物流加快发展。从美国钢铁物流发展的经历看。其发展最快的时期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钢铁业达到饱和的时期。我国钢铁业也正面临这样一个转型期,也是大力发展钢铁物流业的机遇期。 (2)钢铁流通加工业务将会迅速发展。流通加工是发展钢铁物流的关键环节。从发展趋势看,一是流通加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我们估计5年内将扩大一倍。二是流通加工将向高端化发展。在这方面,我国铁路用钢的加工配送高端化已经走在前面,一些铁路线上料,如扣件等高端产品加工已在流通领域普遍应用。 (3)钢铁物流高端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快。我国钢铁以及与钢铁相关的流通量巨大。在运输、仓储、加工、配送滞留的时间相对较长。这就有利于发展与延伸物流高端业务。包括,钢铁物流金融、物流地产以及以钢铁远期交易和现货交易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业务。(4)钢铁循环物流将加快发展。我国钢铁存量资源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开始进入循环利用阶段。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钢铁保有量已经超过90亿吨,开始进入循环期。中国是一个钢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随着中国钢铁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中国废钢铁需求市场很大,前景看好。2009年我国消耗废钢总量8200万吨,拥有世界最大的废钢铁需求市场。2000年2008年平均每年以535万吨的速度递增,市场扩展很快。作为炼钢原料,废钢是铁矿石的替代品。发展钢铁循环物流,提高废钢资源的供应能力,是缓解铁矿石进口紧张局面的重要途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调整的重点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节能减排”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国家也将会在政策层面推动废钢回收与加工利用物流的发展,是一个前景极好的钢铁物流发展领域。(5)钢铁物流信息化将会进一步普及。信息化是钢铁物流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在供应链加快发展的条件下,钢铁物流信息平台也会加快发展,将会进一步提升个性化、高端化功能,从而提升钢铁物流信息化应用水平。1.2.2 钢铁物流配送业政策环境(1)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9年1月14日审议出台了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份规划不仅是为了缓解当前中国钢铁业的困境,更表明了中国立志由钢铁大国转变为钢铁强国的决心。钢铁业振兴规划的提出,对于规范中国钢铁市场的流通秩序、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将发挥积极作用。广东澳洋顺昌属于钢铁物流配送行业,其实施加工和配送的标的物正是钢铁,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钢铁在市场上流通,所以,广东澳洋顺昌的物流配送项目是符合国家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求的。(2)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印发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中明确了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几项主要任务。广东澳洋顺昌在实施加工和配送过程中,不仅采用了ERP系统管理技术、RFID射频条码识别技术,还采用了数控自动化的生产加工技术,并贴近客户实行供应链管理和分析、策划物流服务方案等,所以,广东澳洋顺昌的物流配送项目同样符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3)2010年11月16日,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20)和东莞市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规划(2010-2020),并强调现代物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是东莞市未来重点培育发展的两大商贸流通行业。广东澳洋顺昌是立足于东莞的钢铁物流配送企业,且被评定为“东莞市十大物流企业”,其物流配送项目自然是符合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20)文件要求的。1.2.3 项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有利条件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广东澳洋顺昌已成为珠三角经济区域显具实力的金属材料配送服务商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业务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目前广东澳洋顺昌已形成一套协作高效、衔接紧密、操作规范的跨区域一体化物流系统,其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已形成诸多有利条件:(1)具有明确的现代物流型发展思路和战略。自2005年开始,广东澳洋顺昌筹委会及高层领导班即开展了确定企业发展总定位、总方向的战略研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制定了一个企业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全面总结了企业的背景、现状、问题、远景规划,客观分析了企业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条件,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物流配送行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企业的产业定位是把广东澳洋顺昌由初始的金属材料仓储加工、分销配送企业逐步建成由多个物流主体组成的、按照统一的服务标准流程和规范体系运作的、精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综合性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并立志做中国最好的“COIL CENTRE”。这个战略还提出了广东澳洋顺昌的经营理念,即是:“诚信+共赢,这一理念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服务精神。 b以“降低客户的经营成本”为根本的物流服务目标。 c以“伙伴式、双赢策略”为标准的物流服务模式。 d以“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为价值取向的物流服务宗旨。(2)企业已开始实施物流信息化管理广东澳洋顺昌委托韩国Micromos公司开发设计并已上线使用的TissERP系统,涵括了公司采购、销售、报关、仓储、加工包装、分选配送、成本控制等各个主要领域,使各部门的数据能顺利交换、提高了相互间的协调配合力度。同时结合最新的条码技术、自动管理技术、RFID射频识别系统,使货物出入库时能被准确识别和监控,并通过ERP系统及时反馈给其他关联部门,使仓储、加工、配送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3)企业已配置4条优质加工设备和9套起重装卸设备,加工配送能力较强。广东澳洋顺昌此前已配置纵剪数控加工生产线2条、横剪数控加工生产线2条,4条产线大多是从国外进口,均为数控自动化的优质设备,每条生产线都配置有开卷机、校平机、定长送料机、剪切机组、传送装置、包装等设备,且加工精度高,品质有保证。此前已有9套起重装卸设备,基本保证了钢铁物料进出仓库装卸速度,可实现企业的“JIT”物流配送承诺。(4)企业已建立起可一体化运作的物流配送体系广东澳洋顺昌此前自有及租用仓储面积已达8300平方米,配送车辆达309台,签约合作船务公司共3个,签约作为物流集散中心的港口共有2个,物流配送业务辐射东莞、深圳、广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江苏苏州、福建厦门、广西北海、中国香港等11个城市的300多家区域网点,并以企业所在地为主要经营地域,建立以驻点客户群为划分界限的区域性配送服务中心,并建立一对一、专人专线的客户服务中心,实现物流全程定点定人。无论是从仓储空间、运输方式、配送网点、客户服务任何一方面,都为公司实现集约一体化物流配送提供了基本保障。(5)企业具有贴近客户供应链分析和管理能力广东澳洋顺昌目前已与国外知名钢厂韩国浦项钢铁(POSCO)、韩国东部制铁(DONGBU)、韩国联合(UNION)、韩国现代(HYSCO)、日本新日铁(NSC)、日本日新(NISSIN)、台湾烨辉(YIEHPHUI),以及国内知名钢厂宝钢、鞍钢、武钢、马钢等上游钢厂建立起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并获许成为其代理商,享受其技术及资源分配上的优先服务;再结合公司品质技术管理部门的全程技术跟踪服务,为下游客户的选材方案、加工方案、配送服务方案的制定分析提供了有力保障。(6)企业依靠自身资金实力可为客户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广东澳洋顺昌所配送服务的客户主要集中于珠三角经济区域,除30%45%的客户属知名大型企业外,大多数客户仍是属于中小型的加工制造企业,由于中小型企业信息等级不高,再加之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备,金融机构对低信用级别的客户无法放心提供贷款,所以致使融资渠道贫乏,生产运营的发展资金压力大。而广东澳洋顺昌作为国内上市公司江苏澳洋顺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物流配送企业,资金较为充裕且融资渠道较广,所以广东澳洋顺昌完全有能力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准确地说是一种垫资服务模式(主要是指上游供应商发货给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垫付货款给上游供应商,通过仓储、加工后再交货给下游客户,同时或延迟收取货款) 另外,广东澳洋顺昌还在同行业内率先就应收帐款投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并成立专门的信贷部门来管控物流金融服务,所以广东澳洋顺昌目前对客户基本都是在交货完毕60天后再收取货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客户融资难的问题。1.3 研究结论广东澳洋顺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运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为依托,结合钢铁生产和消费行业的不同特点,实施集约化、专业化的钢铁物流配送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发展方向,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推动流通业结构调整、促进钢铁业的成本降低和产业升级以及提高钢铁业国际竞争力均具有实际意义。第二章 项目概况2.1 项目建设内容根据广东澳洋顺昌自身的物流配送模式和功能要求,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钢铁配送中心、钢铁加工区、钢铁仓储区及辅助配套设施。具体包括:(1)新增设备、设施。主要包括新增1台金属材料加工分割所需的自动剪切机床、2台钢铁仓储区所需的合力柴油叉车等设备。(2)扩增仓储面积和物流集散中心。包括租赁深圳海星港口3000室内仓库作为仓储库房,新签约深圳妈湾港区作为综合进口报关报检、货物装卸运输、集装箱拼柜运输业务为一体的物流集散中心,新增租赁珠海市淇澳岛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振东328”、“华发8”、“海顺138”三只驳船作为香港至东莞的海运工具。项目建设内容如下表所示。序号项目归属建设项目一钢铁配送中心租赁深圳海星港口3000仓库;签约深圳妈湾港区作为物流集散中心;租赁珠海市淇澳岛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三只驳船。二钢铁加工区新增金属材料自动剪切机床1台三钢铁仓储区新增合力牌柴油叉车1台2.2项目建设目标及功能2.1.1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成后将具备钢铁集散中转功能、钢铁的加工配送功能、钢铁物流信息服务功能、物流技术开发及品质分析等功能,成为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钢铁物流配送向信息化、自动化、集约化转型,真正打造现代钢铁物流行业的旗舰。2.1.2项目功能定位本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为提升对客户的供应链一体化配送、增值服务质量和效率,其功能定位是:(1)加强钢铁物流的集散中转功能。钢铁加工配送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数量有限的制造厂商(钢厂)与流通加工点之间进行定点、直达、大批量的远距离输送,多采用船舶、火车等负载量较大的运输工具及输送手段。第二阶段则是利用汽车和其它小型车辆来输送流通加工后的多规格、小批量、多用户的产品。广东澳洋顺昌通过本次项目建设,扩增3000仓储面积,新增1个综合进口报关报检、货物装卸运输、集装箱拼柜运输业务为一体的物流集散中心,新增8台配送车辆,新增3只驳船作为海运工具,使广东澳洋顺昌拥有仓储面积11300平方米,配送车辆达317辆,签约合作船务公司共4个,签约作为物流集散中心的港口共有3个。以此,广东澳洋顺昌可依托驳船海运、港口装卸仓储、汽车运输、进出口代理、报关报检代理等协力企业,确立以东莞沙田港、广州黄埔港、深圳妈湾港等港口区域为主的物流集散中心,并通过配备专人跟踪、协调其运作,全力保障物流货物的高效、迅速流转。通过广东澳洋顺昌的物流配送体系,连接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对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到达的货物进行分拣、储存、集中,通过直接换装方式向外发运,起到钢铁中转中心的作用。(2)提高钢铁加工配送能力和效率、降低加工损耗成本。一个加工配送中心的高效运行,不但要有适应现代物流配送的经营理念、现代信息化手段、稳固的供需关系和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更要有先进可靠的自动化硬件设备做基础。本项目建成后,广东澳洋顺昌将配置全部必要的加工、运输和起重装卸设备。实现钢铁加工区完成加工产线4条、自动剪切机床1台、捆纸包装机1台的合理有序配置,尤其是新配置的全自动剪床,它是一种精确控制板材加工尺寸,可将大块金属板材进行自动循环剪切加工,并由送料车运送到下一工序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它的配置,正好满足了个别客户小批量、小规格的加工要求并能迅速改裁客户退货规格,从而达到解放其他加工产线并将客户退货二次利用的目的。实现钢铁仓储区龙门吊车2台、桥式吊车6台、叉车3台的合理配置,大大提高了钢铁物料进出仓库装卸速度,为车辆配送节省了更多时间,缩短了配送的周期,优化了物流配送流程。2.3项目运营规模根据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在钢铁产品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资源和建设条件,本项目拟定的钢铁配送品类主要是用于:IT、家电、通讯、办公设备、汽车、灯饰、电池等产品的制造行业或其配套生产行业,配送钢品主要是冷轧薄板、镀锌板、镀铝锌板及彩涂板的各种半成品、成品和定尺原料等。运营方式主要以交易、加工和配送为主,项目拟定的运营规模如下:(1)吞吐能力及交易规模本项目建成后的年货物吞吐量为10万吨,钢铁年交易量为6万吨,年实现总交易额3.5亿元。(2)流通加工规模钢铁加工区年加工能力为8万吨,其中电镀锌钢板(0.52.0毫米)2.5万吨,热镀锌钢板(0.53.0毫米)4万吨,冷轧薄板(0.33.0毫米)1.3万吨,镀铝锌和彩涂钢板(0.31.0毫米)0.2万吨。(3)配送规模物流配送中心年配送量6万吨,以公路运输为主,海上运输为辅。(4)仓储规模钢铁仓储区年钢铁储存量10万吨。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中国钢铁生产发展规模大、速度快,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产钢国和钢消费国,2007年中国以4.89亿吨再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粗钢产量生产国,国内粗钢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中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钢铁物流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钢铁物流业发展迅猛,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比以前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中国正致力于现代化钢铁物流加工配送服务体系的建设,由钢材市场延伸的钢铁物流基地正向着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正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起来,钢铁业的现代物流建设也随之得到长足进展。另外,钢铁企业在发展物流建设上的积极性也使得钢材加工延伸产业得到了有力推动,钢铁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要和对物流业发展的乐观态度,投资物流的积极性高涨。钢铁物流园区作为现代钢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建设速度加快,并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重视和支持。华南、华北、西南、西北、华中等区域的钢铁物流节点城市都陆续建设了钢铁物流园区。广东乐从钢铁物流基地、江苏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中心、天津国际金属物流园区等如今已成长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交易园区和钢铁贸易集散地。中国经济的强劲稳定增长,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和住宅的大规模建设,拉动了中国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幅增长,给中国钢铁物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由于中国钢铁物流明显滞后于钢铁生产,因此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出现的钢铁热,使钢铁企业遍地开花,全国现有钢铁企业数千家,每家钢铁企业周围都相继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群,随着钢铁业的发展,中国钢铁物流市场还将扩大,前景十分广阔。第四章 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4.1 投资估算(1)设备购置费:设备购置费为设备出厂含税价与运杂费之和。经测算,本项目的设备购置费为48.80万元。(2)租赁费:租赁费主要是指租赁码头仓库和海运驳船的租赁费用。经测算,本项目的租赁费用为61.72万元。4.1.1资金估算本次项目总投资110.5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48.80万元,其他支出为61.72万元。项目完成后年均营业收入将达到3.50忆元,项目建成后净利润率可达3.35%,投资回收期预计为1年。4.1.2 资金筹措项目计划总投资110.52万元人民币,其中:企业自筹资金85.52万元,申请商贸流通发展专项资金25万元。4.2 效益分析本项目建成后,经营方式将以交易、加工和配送、服务为主,其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物资交易配送、钢材加工配送及物流综合服务等几方面。a.钢材加工配送收入根据企业市场调查,预计项目正常年钢材加工配送量约为6万吨,按加工配送的各种钢材平均价格6000元/吨考虑,此部分年加工配送额约为3.6亿元。b.综合服务营业收入物流综合服务收入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综合商务及其它服务。根据各项服务内容,估算各项业务的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0万元、250万元和100万元,合计年综合服务营业额达550万元。综上估算,本项目正常年营业收入合计为36550万元。第五章 结 论综上分析,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规划,符合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且企业自身已具备实现信息化、自动化、集约化物流配送的基础条件,企业经营思路清晰、战略方向明确,项目建设规划完善,各项指标均好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财务效益较好,因此,项目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