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doc
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1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1.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11.2项目概况21.2.1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21.2.2项目用地指标21.2.3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31.2.4项目前期工作42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52.1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5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分析52.1.2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分析62.2重庆市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72.2.1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72.2.2重庆市都市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分析82.2.3重庆市中央商务区总体规划92.2.4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新闻出版业发展专项规划分析102.3“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项目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102.3.1服务于重庆出版集团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112.3.2有利于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123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33.1项目建设背景133.2建设的必要性144项目方案设计154.1项目总体控制原则154.1.1单体建筑的控制154.1.2建筑出入口及门厅154.1.3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及货物装卸区位置154.1.4塔楼的控制164.1.5塔楼顶部的控制164.1.6步行交通164.1.7绿化体系控制174.2拟建项目意向效果图:185节能方案分析195.1建筑用能标准和用能规范195.1.1.节能降耗的相关规定195.1.2.本项目所采用的建筑节能标准及规范225.2节能措施225.2.1节能规划设计225.2.2围护结构节能235.2.3暖通节能245.2.4电气节能265.2.5运行管理节能276建设用地方案分析296.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296.1.1项目选址296.1.2用地方案296.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307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317.1项目场址环境和生态现状317.1.1自然环境条件317.1.2现有污染物情况327.1.3生态及特殊环境条件327.1.4环境容量状况337.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47.2.1施工期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47.2.2营运期间的生态环境影响357.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67.3.1施工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67.3.2运营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88项目建设进度与招标方案408.1项目建设进度408.2招投标方案428.2.1项目招投标原则428.2.2项目招投标方案429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439.1投资估算439.1.1投资估算的依据439.1.2投资估算的范围439.1.3投资估算说明439.1.4投资估算449.2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519.2.1资金来源519.2.2资金使用计划519.3项目经济效益分析5110社会影响分析5210.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5210.1.1项目对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的影响5210.1.2项目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5210.1.3项目对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5310.1.4项目对南岸区居民的影响5310.2社会适应性分析5410.2.1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5410.2.2项目的城市适应性分析5410.3社会风险分析5510.3.1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分析5510.3.2风险规避方案5611结论5912附件60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重庆出版集团公司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经重庆市工商局注册登记,于2005年4月正式成立,是一家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卡通动漫、网络出版为一体,涉及创意产业、纸业贸易、印务、发行、广告、旅游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大型国有出版文化企业;是获得重庆市首批信贷诚信单位,连续多年被多家银行评定为3A级信用单位。 集团公司是重庆出版社经过内部扩张、自身裂变,以内涵式发展模式成立的大型国有出版文化企业。集团现有在职职工600多人,分布于教育、社科、文艺、少儿、科技、美术等六大出版中心和重点图书编辑室。集团有北京、上海、广东宏图华章文化传播公司,北京华章同人公司、天下图书公司、天健卡通动画文化公司、天健电子音像出版社、天健网络出版公司和新锐图书设计公司、图书发行公司、印务公司等11个图书策划营销和电子音像、网络出版单位;有今日教育、假日时尚、旅游新报、农家科技等“三刊一报”;还有书林贸易、盛博实业、书林广告、大宽旅游和正升置业、重庆海业等多家全资或控股的产业公司。 重庆出版集团的前身重庆出版社是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和较强经济实力的一家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书800余种,数以千计的图书曾荣获国家级或省部级以及全国各类专项大奖,并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版权贸易关系。近年来,重庆出版集团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版权输出和国际合作成效斐然,“重述神话?中国卷”首部作品?苏童新作碧奴向15个国家和地区输出版权;并与世界知名的企鹅集团达成“企鹅经典”合作协议,这些将对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转制后的重庆出版集团经过转变体制、创新机制,通过实施主业的“走出去”战略和产业的“多元化”战略,勃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5年,集团公司成立元年,集团全年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较2004年翻了一番。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亿多元,总资产达15.7亿元。集团的改革和发展受到了各届的高度肯定,被国家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根据2007年权威报告,重庆出版社竞争力在全国554家出版社中排名第14位,较2005年上升两位,其中分类排名中列综合类第1位,成长性排行榜中排名第12位。 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在“十一五”期间,集团总资产将达到30亿元,销售收入将突破20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将重庆出版集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集团。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 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建设地点: 拟建项目地块位于重庆市CBD(南部)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经济区,编号为C5-2号的地块(即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王家沱原重庆第三棉纺织厂区),毗邻在建中的朝天门大桥南桥头,紧靠重庆的“外滩”?南滨路。项目用地指标 “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项目地块占地面积约为50.00亩、净用地面积为34.8亩、计划建筑面积为163,964平方米。用地指标详见表1-1。 表1-1 项目用地指标用地编号面积(ha)用地性质兼容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C5-2/022.32G1+C1+C2+C3?5.6330其中a1.34G1+C1+C2 5.2230b0.98C1+C3 6.230用地编号建筑高度(m)绿地率(%)停车泊位公共配套备注设施名称C5-2/0210030915 a10030345 其中道路绿化带0.23hab10030570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33,3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3,96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0,69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3,274平方米。建设内容建设场地内的三通一平,为项目施工作好准备工作。新建建筑面积为130,690平方米的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作为重庆出版集团的固定资产。主要用于集团产业发展所需的商务办公及相应的金融、餐饮等配套设施。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包括独立的A、B两栋单体楼,A楼建筑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B楼建筑面积约为80,690平方米,其中B楼裙楼建筑面积约为16,200平方米,B楼塔楼建筑面积约为64,490平方米。配套建设建筑面积31,274平方米的地下车库和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设备用房。地下车库停车位约823个,地面停车位约92个,共计停车位915个。完善项目地块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气、排污、绿化、道路、路灯、环卫设施等。完善项目地块内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此图不符合要求,需重新提供新图。项目前期工作 本项目于2008年启动,业主已做了大量的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如下: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已于2008年取得了重庆市南岸区国土局出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南岸区国用 字第 号文),见附件一。重庆市规划局已经出具了关于本项目的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渝规选 江字第 号文),见附件二。业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评单位作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取得了环保部门的批准意见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批准书(渝江环准 号文),见附件三。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 “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项目建成以后主要为重庆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电子音像、动漫产业、艺术和娱乐业服务,将为重庆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而上述产业均属于第三产业,是国家积极鼓励发展的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分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十八章中提到:“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领域,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采取积极的财税、土地、价格等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发展。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纲要第十六章中提到:“鼓励教育、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丰富中文数字内容资源,发展动漫产业。” 纲要第四十四章中提到:“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创新,实施精品战略,繁荣艺术创作,提高文化艺术产品质量。加强文化自然遗产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扩大广播影视覆盖范围,发展数字广播影视,确保播出安全。繁荣新闻事业。发展现代出版发行业,积极发展数字出版,重视网络媒体建设。大力推广普通话。扩大国际文化交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改进对公共文化单位的扶持方式,促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努力形成一批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 通过上述纲要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国家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十分强调服务业的发展,特别还阐述了文化、出版、广播影视、动漫产业、新闻事业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纲要中预计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从2005年的40.3%增加到2010年的43.3%,服务业就业比重将从2005年的31.3%增加到2010年的35.3%。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分析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业增加值预期年均增长7%。到2010年,图书出版预期达到600亿印张、70亿册,种数控制在25.5万种,出版重点图书1370种;报纸出版预期达到2030亿印张、500亿份;期刊出版预期达到140亿印张、30亿册;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年均增长5%以上;大力发展以互联网、通讯网、电视网为基础的电子报纸、电子期刊、网络文学、网络数据库、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等新型数字媒体,开发出版1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民族网络游戏,明显提高中文内容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比例和影响力。预期实现国民百万人均年拥有图书192种,人均年消费图书5.3册,期刊2.4册,每千人拥有日报90份,报纸普及率每户平均0.3份;全国发行网点预期达到18万个,具有出版物总发行权的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具有出版物批发权的企业达到9000家;印刷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期达到4400亿元。新闻出版业发展战略重点积极推动现代内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努力构建公共新闻出版服务体系。加强出版物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印刷、复制产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业发展。积极实施“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战略。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带动新闻出版业发展。重庆市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重庆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重庆市文化产业在过去五年以年均28%的速度快速增长,动漫、网络、影视等新兴文化产业正在兴起,民营文化企业不断壮大。 重庆市目前文化产业主要由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和文化休闲服务等9大板块构成。其中,实现增加值最多的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行业,达到27.67亿元,其次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行业,增长了近20亿元,新闻服务和网络文化服务有不同程度增长。 通过五年时间的建设,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已呈现出良好上升势头。以2006年为例,当年全国文化产业产值同比增长近20%,而重庆同年增长率则接近30%,与此对应,文化产业增加值对我市GDP的贡献也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文化产业发展逐渐走上快车道,但还存在三方面不足,需要积极应对。其一,文化产业结构仍需调整,要大力发展文化用品、设备及文化产品生产销售领域,增加其在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其二,尽力缩小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差距,使其趋于更加平衡;其三,加快发展公有文化经济。 针对这些不足,重庆市提出从四方面展开努力:首先,加快发展重点行业,将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和文化、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销售等发展潜力明显的板块作为发展重点;其次,扶持网络文化服务和文化、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等几个行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劣势行业;第三,抓住城乡统筹发展良机,更新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观念,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第四,在“特色文化”方面下功夫,拓展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重庆市都市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分析规划策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生态空间发展策略;“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策略;集中紧凑发展策略;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策略;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策略。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南部片区为铜锣山以西,长江以南和以东的区域。是以会展、商贸、都市旅游、科研教育为主导的发展区域。承接旧城区转移的部分工业,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水平,保护好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体现山、水、绿城市特色,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城市中心和副中心 城市中心是具有区域辐射力和一定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商务办公区、商业区和公共活动中心。集聚商业、办公、金融贸易、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强化解放碑地区商贸功能,突出江北城地区商务功能,完善弹子石滨江地区的配套服务功能。组团 每个组团功能相对完善,组团内工作、生活用地基本平衡,紧凑发展。包括十六个组团。 南坪组团:由南坪、弹子石等地区组成。南坪是城市副中心;近期市级会展中心,市级科研教育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弹子石滨江地区是中央商务区的组成部分,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主的配套服务区。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 在城市中心和城市副中心新建一批市级文化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展示城市风貌。保留、改扩建现有文化设施。 在组团中心建设一批功能性较强的文化娱乐设施。组团级文化设施必须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博物馆(或文物陈列厅)、展览馆、剧场、电影城等综合性的、能代表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设施。重庆市中央商务区总体规划 重庆中央商务区的总用地规模为56平方公里。其中硬核地区为4平方公里,由解放碑、江北城、弹子石组成,构成重庆未来的商务金三角。 金三角的功能区分:1)江北城现代商务区是中央商务区的商务中心,承担商务办公职能,包括一部分商贸职能;2)解放碑商贸区是中央商务区的商贸中心,承担商贸功能,同时包括一部分商务办公职能;3)弹子石功能配套区承担配套服务功能,包括高级居住、公寓、酒店、文化设施等。 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规划,弹子石作为重庆未来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命名为中央商务区(南部)开发区,区域包括重棉三厂和孙家花园以东、长江以南、弹广公路以北,共11平方公里的地区,由大佛寺、盘龙、纳溪沟三个组团组成,它背靠南山、面向长江、地势平坦、与渝中区、江北区隔江相对。由此,重庆中央商务区结构模式由江北城现代商务区、解放碑商贸区、弹子石功能配套区共同组成,形成“两点一线”空间结构模式。 按照重庆市规划局和南岸区委、区府的规划布局,该区分为六大分区:A、B区以高档居住、休闲健身功能为主;C、D区为总部经济基地和休闲商务中心区;E、F区则以居住、市政、体育功能为主。“十一五”期间,根据市政府要求,南岸区人民政府将在C区重点打造“总部经济区”。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新闻出版业发展专项规划分析重庆市文化产业总体目标: 根据重庆文化产业目前的发展特性,重庆提出加快推动数字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科技应用,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重点发展壮大广播电视、影视剧制作、传媒出版等优势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数字动漫、演艺娱乐、中介咨询、时尚设计和休闲经济等新兴文化产业,深入挖掘红岩文化、抗战文化、三峡移民文化、都市文化等重庆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一批由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形成有重庆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重庆市正在筹划建立大足影视剧制作基地、视美动漫基地等十大产业项目及与此相关的六大产业基地。如果重庆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大文化产业的开放与融合,那么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就能逐渐行成产业集群。一旦成为全国重要的产业集群,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就会带动更多的本地企业发展,同时也吸引更多外来企业落户,势必形成良性循环,对最终的文化产业大繁荣具有决定性意义。重庆市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总体目标: 到2010年,重庆新闻出版综合实力居西部地区前列,基本建立起导向正确、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新闻出版体系,为后10年顺利建成长江上游新闻出版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实施“四项工程”,即出版“惠民工程”、重点出版工程、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工程、出版立体监测服务工程;建设“四个基地”,即印刷复制基地、新型传媒产业基地、版权产业保护基地、现代出版物流通集散基地。“十一五”期间,全行业总资产年递增8.06%,到2010年达到187亿元;销售收入年递增9.62%,到2010年达到143亿元。行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8%,2010年,达到56.19亿元,在全市GDP中的比例达到1.12%,实现行业增加值2010年比2005年翻一番的目标。“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项目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于重庆出版集团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作为重庆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出版机构,也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地方出版社之一,重庆出版集团公司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经重庆市工商局注册登记,于2005年4月正式成立,是一家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卡通动漫、网络出版为一体,涉及创意产业、纸业贸易、印务、发行、广告、旅游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大型国有出版文化企业;自2005年转制改革和战略调整至今,重庆出版集团的发展跃上新台阶,集团综合实力大大增强。2006年被国家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今天,集团正在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为动力,以坚持和推进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己任,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出版企业集团而努力迈进。并力争在未来10年内把重庆出版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国内一流、在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大型出版文化产业集团。 而“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项目正是集团实现“二、九、四、四”的战略产业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该项目的建设对集团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出版集团的产业发展目标既实现“二、九、四、四”的战略:“二”:主业和产业“综合发展,重点突破,创造最大双效”。“九”:出版主业重点实现九个突破,即以从整体上提高图书质量和创立品牌为目标,强化市场竞争力;两个效益并重,保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合理调整出版结构,逐步减少对计划性教材的依赖;拓展版权贸易与国际合作,增强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加大图书选题策划运作力度,使双效图书品种占本版纯图书的70%以上;突出地方特色,倡导出版“两精神、三文化”的图书;实施重大出版工程、出版惠民工程,多出质优价廉、面向基层群众的出版物;“十年磨一剑”,力争出版几种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在出版界有较大影响的出版精品;以新兴科学技术引领出版业的快速升级换代,构建集纸、磁、光、网络于一体的立体出版体系。“四”:纸业贸易、房地产业、动漫产业、精品印务四大产业反哺主业。“四”:打造一基地三中心,即重庆卡通动漫基地、重庆出版传媒中心、重庆纸业贸易及物流配送中心、图书策划选题与对外交流合作中心。有利于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重庆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电子音像、动漫产业、文化艺术和娱乐业发展的综合基地,将为重庆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该项目的建设将为重庆出版集团顺利实施“立足重庆,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总体发展战略服务,也是重庆出版业向集团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迈进的重要一步。也必将对重庆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国家“十一五”规划新闻出版业发展的目标及发展战略的实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项目的发展将是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方式的一个创新,为文化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不会造成行业垄断等不良影响。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建设背景 本项目选址于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其是重庆市CBD规划“金三角”之一,由江北城、解放碑、弹子石三个板块组成,详见图3-1。重庆南岸弹子石地区作为重庆CBD“金三角”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重庆CBD的配套服务功能,正在着重打造成重庆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经济区。图3-1 重庆CBD“金三角”(资料来源于“重庆CBD南部开发区”网站) 项目地块所属的弹子石CBD(南部CBD),三面临江,和江北城CBD、解放碑CBD隔江相望,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按照重庆市规划局和南岸区委、区府的规划布局,该区分为六大分区:A、B区以高档居住、休闲健身功能为主;C、D区为总部经济基地和休闲商务中心区;E、F区则以居住、市政、体育功能为主。“十一五”期间,根据市政府要求,南岸区人民政府将在C区重点打造“总部经济区”。地块具体位置详见图3-2。 图3-2 弹子石CBD功能分区及地块区位示意图建设的必要性 从项目所在区域及地块的发展定位来看,其十分适合于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基地。项目所在地的区位优势已经决定其将为我们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也将给重庆南部CBD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实现其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提供保障,并将大力带动该经济区的文化及经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两者是一个互相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的发展离不开南部CBD区域的发展,南部CBD区域的发展也需要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开发的文化产业的推动。 无论是从该项目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还是从其对南部CBD区域发展影响分析,我们都可以得出 “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并且通过着力打造该项目以及项目建设目标真正的实现,其将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弹子石CBD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重庆出版集团作为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出版企业集团,具有这种能力同时也具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将“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项目建设和经营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项目方案设计项目总体控制原则 强调体现城市街墙景观,保持建筑之间的空间连续性和整体感。单体建筑的控制裙楼尽可能从红线退5m,塔楼可在裙楼的基础上再后退3m以增强空间开敞感;注意建筑物的横向和塔楼布局,使高层建筑相互错开,保证建筑对江景的利用和自然通风;建筑色彩以淡雅明快的暖灰(谷黄灰)色调为主,注意与环境的和谐,不宜大面积使用明亮耀眼的颜色,可用一定程度的对比来突出建筑的特征或特征性部位;靠近交通主干道的建筑设计应采用隔离效果较好的材料或隔音方法以减少噪音的干扰;停车场库要与建筑物相协调,采用适当的建筑手法和绿化构筑视觉屏蔽,车辆出入口和人流出入口要分开;通过建筑、树木和其他遮挡视线手法,使货物装卸区避开公共活动空间,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少设置车辆出入口;建筑出入口及门厅 临近城市规划主要街道的办公楼和其它建筑必须把建筑正门和大厅设在临街的一面,强调其可识别性。建筑正门位置可考虑后退建筑立面线1-3米,宽度应在5-10米之间(或正面宽度的15%)。高度至少为6米,但不宜超过二层的高度。入口的设计必须有特色,而且需要与周围的建筑形式保持一致。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及货物装卸区位置 将大部分停车场设置在地下,临次要道路只设置部分路边停车。地下车库出入口和货物装卸区应安排次干道或支路上,且不影响景观面。离道路交点至少有25米的距离,宽度不超过8米。塔楼的控制 建议以下特征:现代建筑形式、蕴含传统气质;纯净的体量、简洁的手法;人性空间尺度、与环境互动融合;使用当地材料、环保材料、运用先进生态技术。 不建议以下建筑元素:抄袭欧洲古典或新古典语言和细部;生硬复制传统建筑;滥用不锈钢材料、廉价瓷砖;过多的色彩、艳俗的色彩搭配;卡通化的建筑语言。 在建筑塔楼的范围内允许有突出和后退部分,面积不应超过相应立面的30%,突出物不应超过1.5米,后退部分不超过5米。在建筑塔楼高度70%以上的位置可做适当变化,在规定的位置设置空中连廊连接塔楼。塔楼顶部的控制 塔楼的顶部指最高使用楼层与塔尖之间的位置,主要用于安装机械设备。应逐渐减小屋面尺寸及立面尺寸,当屋面需要使用时可以特殊设计,但必须经过审批。步行交通 步行交通?打造纵横交错的多层次的步行交通体系。 第一层次:地下步行空间。通过公共走道组织各地下空间的联系,并通过垂直交通和与地面的出入口与地上部分相连。地下空间与主要地下交通空间相连,可以快速疏导人流; 在地下空间设置具有“核心引导力”的设施,使地下空间成为出行的目的地,而不仅仅作为穿越交通的场所; 地下空间应具备多功能服务,包括交通运输、购物、娱乐及休闲;通达的步行网络,连接主要建筑和设施,并保留连接其它区域的潜力;与主要广场和开放空间相结合,开设步行出入口,加强地上、地下之间功能的相互渗透。 目的:解决区域交通、营造商业空间、创建地下城市生活。 第二层次:街道、建筑连廊。通过建立架空人行系统和传统的街道,连接开放空间。 目的:建立立体绿化和步行空间,实现人车分流。 第三层次:空中连廊。结合避难层,在部分塔楼之间建立空中连廊。 目的:联系办公塔楼,通过在空中连廊内设置公共服务设施以激活商务空间使其面向大众,创造新型的办公形式。绿化体系控制 城市绿化:以南北走向的文化溪谷绿化带,滨江绿化带和桥底公园为主。 庭园绿化:以建筑地块内的地面绿化为主。 空中绿化:以每个塔楼前有相对独立的屋顶花园平台为主。 目的:结合三个层次的空间步行系统,建立了立体的绿化体系。 拟建项目意向效果图:节能方案分析 建筑用能标准和用能规范节能降耗的相关规定国家规定 我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关注建筑节能,建筑节能从北方地区的居住建筑采暖节能开始,迄今为止,我国已经颁布一系列的建筑节能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标准。在这里将阐述下近年来国家颁布的一些重要的建筑节能政策及标准规范:建筑节能政策 199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定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节能工作中应尽的职责义务,主要包括制定规划、计划和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加强管理、监督,推进技术进步,开展宣传教育等。二是规定了用能单位,特别是重点用能单位合理用能的权利、义务,包括遵守有关法律制度、节能政策、规范、标准、限额,履行应尽的节能义务。三是规定了生产用能产品的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在用能产品质量管理和推广先进用能产品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如提高产品节能质量性能、自愿开展节能认证、淘汰落后用能产品、引进先进技术等。四是建立了几项推进节能的重要制度。 2005年5月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2005年10月28日,建设部第76次部常务会议通过对第76号部长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修改发布第143号部令,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的实施旨在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 2007年10月26日建设部联合财政部下发要求各地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通知,通知提出,“十一五”期间,建立健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建立和完善能效测评、用能标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节能服务等各项制度,促进既有高耗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和改造。争取“十一五”期末,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总能耗下降20%,节约1100万1500万吨标准煤。建筑节能标准规范 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方方面面,影响因素复杂,单独强调某一个方面,都难以综合实现建筑节能目标。通过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并严格贯彻执行,可以统筹考虑各种因素,在节能技术要求和具体措施上做到全面覆盖、科学合理和协调配套。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自20世纪80年代,建设部就开始了建筑节能标准化的工作。围绕建筑节能,建设部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了一批针对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检验、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以及建筑照明等标准规范,基本涵盖了建筑节能的各个方面,强化了对建筑节能的技术要求,对指导建筑节能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量标准相继发布实施,填补了多项节能标准的空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基本形成。近几年来,建设部先后批准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21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开展了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等27项有关标准的制订、修订;在住宅建筑规范中也充分体现了建筑节能和资源节约的要求。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先后颁布实施,不仅解决了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应用中急需标准支撑的局面,解决了建筑建设过程中一些环节没有节能标准可依的问题,填补了节能标准的多项空白,而且使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从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起步,扩展到覆盖全国各个气候区的的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从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全面扩展到所有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从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扩展到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检测、评价、能耗统计、使用维护和运行管理,从传统能源的节约,扩展到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基本实现了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也促进了许多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标准得以推广。地区规定 重庆市作为我国第五个直辖市,在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发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市也顺应国家的号召颁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政策以及标准规范,旨在更好地指导重庆市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同样,在这里仅对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建筑节能政策以及规范进行阐述:建筑节能政策 为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规范和引导,2003年初,重庆市政府先后印发了重庆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制度。2005年10月,经广泛调查和认真研究,结合重庆市实际下发关于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建筑节能纳入初步设计审批的主要内容,对不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民用建筑工程不得批准初步设计、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不得予以竣工验收备案,实行建筑节能施工图审查备案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重庆市建筑节能管理条例,该条例旨在加强建筑节能管理,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针对重庆市内从事民用建筑的新建(含改建、扩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等活动及实施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该条例实施后,所有新建民用楼盘在竣工验收前,将由重庆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专门检测机构、评估机构进行检测评估,进行等级授牌。 2008年2月13日起开始实施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渝文审20084,该办法旨在大力发展节能建筑,推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规范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建筑节能标准规范 为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改善重庆市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提高冬季采暖?夏季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制定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该标准要求重庆市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采暖空调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达到节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