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桐泾公园调查报告.doc
苏州桐泾公园调查报告饶玉婷摘 要:桐泾公园位于桐泾路与苏福路交界处东北角,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我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市级公园。该公园围绕“生态、人文、科技”三大规划理念,运用简洁的设计和造园手法,充分体现现代都市人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高新技术的探求欲望。本文在对桐泾公园现状与设计进行充分调查后,提出了改进措施。关键词:桐泾公园;生态;人文;科技1 公园概述公园是城市中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是城市中的绿洲,它是城市居民进行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美化城市面貌和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均有积极作用。公园系统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生态公园就是最大限度顺应(或营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充分考虑和利用生物之间的空间需求、生存竞争、食物链等。此外,生态型公园还包括一些节能、环保、高效益、低维护等内容。在开发资源或建设中,如何贯穿景观生态理论,增强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景观质量,这应当是我们设计者所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但目前许多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建设者打着保护生态环境的旗帜,且做的是非生态型的设计,使的城市中公园平衡环境的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地球只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即承受一定数目的生物、以一定的生活方式无限期的生存下去,而不会对它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产生无法挽回的破坏,而可持续观念则源于人类对地球资源有限性的认识。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亦即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当代居民需求。2 桐泾公园桐泾公园位于桐泾路与苏福路交界处东北角,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我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市级公园。该公园围绕“生态、人文、科技”三大规划理念,运用简洁的设计和造园手法,充分体现现代都市人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高新技术的探求欲望。图1:桐泾公园现状平面图整个公园以一条环行双向车道为主干道环绕四周,沿主干道分布有入口区、儿童游乐区、中心景区、科学植物园区、生态休闲区和水景区六大功能区。2.1区位与交通分析桐泾公园位于苏州市沧浪区,交通便利公交4路, 45路, 54路, 54路空调, 88路,88路空调, 305路, 312路, 315路, 315路空调,319路, 321路, 325路, 900路北环线, 900路内环空调, 923路空调直达。图2:桐泾公园在苏州山水格局中的位置2.2公园出入口与流线设置分析桐泾公园以西面大门为主入口,朝向桐泾南路,北出入口朝向胥江路,入口处为应急停车坪等防灾避难的应急场所。环形道路作为园内的主要干道,其他次要道路,休憩小路从主干道发射展开,构成了园区内的谷歌和脉络,也串联起各功能区。2.3 内部功能分区分析中心景区作为环形道路围合的核心,入口水幕水池,盲人植物园,流水景区,应急停机坪等防灾避难设施,儿童游乐园等五大功能区沿其周边布置。在入口区通过一组雕塑、悬浮喷泉、不锈钢索灯和斜坡植物林的景观序列,营造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动景。图3:入口区 图4:水景区主入口南侧建有占地12200平方米全省最大的盲人植物园,分为赏花、赏枝、赏果、赏叶四个区,共有120多种各类花卉植物,其中无毒无刺具有明显嗅觉、触觉特征的花卉植物近70种,设置中、英、盲文和语音系统介绍,形成多元化线路,方便盲人游客出入植物园,并且设有适合盲人使用的扶杆、憩亭、厕所等无障碍设施,突出了资源共享、人文精神和人性化理念。水景区融入了高科技与生态的理念,形成大型水石假山,展示了“水乃生命之源”的景观,气势宏大,令整个公园增添了许多灵气。中心景区的下沉广场由一条水系分隔成东西两部分,其作为全园的核心,以瀑布为背景,采用古典造园手法,开河架桥,亭台廊阁点缀其间,通过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河,将两侧台地上的苏州文化景墙和苏式园林串联起来,犹如一条历史长河,向人们展示出苏州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儿童游乐区由一片密林主入口相隔离,形成了较独立安静的小环境,内设一系列造型独特的运动娱乐设施,为小游客开辟了活动天地。整个公园采用悬浮水幕、曲折河道、浮雕景墙、乡土树种、螺旋灯塔等造园元素和现代手法,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来体现现代与传统的和谐美,让游人真切地感觉在古朴中不失现代,在现代中不失自然,在自然之中又充满着深刻的寓意。2.4 使用对象与活动调查在调研中发现,来此游玩的各年龄层游人相对比较均衡,其中老人与儿童的使用者较多,主要适用人群包括父母与儿童,老人,青年,主要活动包括散步,轮滑,儿童游玩,放风筝,拍照纪念(婚纱照,艺术照),集体出游,休闲(饮茶,棋牌等)。2.5园内各组成要素分析1) 植物造景植物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起着造景与烘托的作用。桐泾公园植物种类丰富,季相分明,其盲人植物园内设计有120多种花卉植物,供盲人触摸感知,嗅闻品析,可是现状使用状况不佳,鲜有人至。桐泾公园充分利用植物营造空间,从而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注重乔灌木与花草的组合配植,营造层次感与空间感。绿地内依据植物品种的兼容性和多样化,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置立体绿化。2) 地形的处理园林地形是其他园林要素的设计基础,也是其他要素的基底和衬托,在地形设计中首先必须有考虑的是对原地形的利用。地形处理的好坏对公园的整体形象影响很大。桐泾公园在地形处理方面对其他公园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首先利用地形穿凿和限定了外部空间。如中信广场采用下沉布局,利用地形的高差限定其外轮廓,同时又由一条水系分成东西两部,河东为现代园,前卫的雕塑耸立;河西为古典园。苏式的亭台楼阁尽显优雅,古韵今风的良缘遥相呼应。其次桐泾公园中对地形的处理还能对不利环境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如公园边缘的坡地不仅分隔了内外空间,更是隔绝了外部道路等嘈杂环境。3) 水的应用俗话说无水不成园。可见水在园林中的重要性。桐泾公园水面占很大比例,在水景区中设计者充分利用了人们亲水的心理,不进有深入湖面的平台,也有水上汀步。而其水面多以静水为主,其瀑布也是由叠石所造成,落差较小。所以,园区内的水面景观较为死板,水质也欠佳。图5:水上汀步4) 丰富的建筑小品桐泾公园由国外景观设计事务所和苏州本地的古典园林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充分运用了国外园林造景手法,独具现代园林和苏州古典园林的特色,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现代和古典相融合,有其粗犷之处又不失细腻。这一点在园区内的建筑小品上体现的犹为透彻。图6:现代与古典结合2.6 充满人性化的公园设计公园围绕“生态、人文、科技”三大规划理念建设,浓厚的人本意识特点充实着整个公园。首先,桐泾公园于2009年四月通过提升改造,增加了地震应急避难功能,功能渐趋完善,设施齐全,设计容纳人数约为3万人,紧急情况下可容纳5万人。园内设置:应急篷宿区5处,供临时安置灾民搭支帐篷和简易房,200平方米应急物资储备库,作为应急物资的储备点,应急停机坪一处,供救灾直升机紧急起降,应急水井两处,供临时饮用水,水冲式应急活动厕所3处,应急活动淋浴房2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供电等。其次,生态休闲区是全省最大的盲人植物园,其中护栏、语音系统和盲文协助尽显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再次,它是苏州首个可以汽车直接进园的中心景区公园,园内不仅有机动车车道,还专门设立了三千平方米的停车场,既给游人以便捷,又迎合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在实际使用中充分考虑到百姓丰富的活动内容、休闲设施一应俱全。2.7 改造建议按照规划,桐泾公园将在原有公园的基础上,扩展包括南侧航道管理处及周边可拓展作为公园的地块,使公园的面积将由原来的18公顷达到19.9公顷。桐泾公园西侧,包括北侧储备地块及南侧航道管理处的地下空间将进行开发,占地面积为9.51公顷。地下空间资源将为站点商业配套提供可能。根据规划,桐泾公园的扩建升级将围绕着“建立立体化城市生态公园系统、塑造高科技的绿地空间、为多元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并且以无障碍、地震避难场所为其特色”的规划目标,打造成一个集公园绿化、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在经过调查之后,对桐泾公园提出几点建议:1) 加强管理。目前桐泾公园管理较为松散,游客行为也不加约束与引导,设施老旧与破坏情况存在,应鼓励游人爱护公物,可重新设置提示牌等引导。2) 调整收费。现在的儿童乐园较小而且收费,如果新的儿童乐园设置收费区和免费区,可增加游人的选择,吸引各阶层人士前往。3) 休闲健身区建议加上篮球架供体育爱好者锻炼,现在仅仅是很少的老年活动的设备,缺少一些大众爱好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