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 .docx

    • 资源ID:3255961       资源大小:73.50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 .docx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 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人际关系系统是我们的情感支持系统 2.人际关系是个人心理健康、工作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背景条件 3.人际关系是人们快乐的重要来源 二、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关系。 关于交往 1、交往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桥梁; 2、交往的质量决定着人际关系的质量 ; 3、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有赖于持续的交往 为什么人际关系是一种心里关系? 1、从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动因来看 2、从人际关系建立的过程来看 3、从评价人际关系的依据来看 2、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 交往越深,情感卷入越深 3、评价人际关系的依据 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的种类 家庭关系 亲戚关系 朋友关系 邻里关系 同事关系 业务关系 公共关系 三、人际关系的构成要素 四、人际吸引的条件 (一)相似性与互补性 (二)个人品质 (三)接近性与熟悉性 五、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 有效的倾听技术 有技巧的与人们交谈 尊重是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 以最佳外表出现 赞赏他人 第一章 现代社交礼仪概述 第一节 礼仪的内涵 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相互融合,与道德情操、思想修养分不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个人,家庭,甚至是所在单位的品德教养、道德修养和文明风貌。 礼仪于人际交往中体现形象,人际关系需要礼仪修养加以调剂、丰富和升华。礼仪包括“礼”和“仪”。礼指礼貌和礼节;仪指仪典、仪式。 礼貌:人们在相互交往的待人接物中,表示友好、敬重的道德规范。 礼节:社会公认的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和人与人相处的道德行为。 仪式:即仪典,正式场合表示系列礼节举行典礼的形式。 礼貌、礼仪和礼节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1.礼貌强调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礼节强调内在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是相互统一,相互融和的关系。 2. 礼仪侧重于礼遇规格、程序、礼宾次序等完整规范行为。 3. 我们所说的对人有礼貌,须采用礼节、礼仪的规范形式表现出来。 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的外在表现形式。 现代社交礼仪的内容从活动场所、性质上可分为: 家庭礼仪;仪表礼仪; 社会交往礼仪;办公室礼仪; 公务活动礼仪;商务礼仪; 餐饮礼仪;服务礼仪; 国际交往礼仪等。 1、共同性。 2、差异性。 3、继承性。 4、时代性。 5、级别性。 第二节 现代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修养水平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影响着其发展进程。因此,礼仪的重要性不可等闲视之。 就个人而言,礼仪是个人品德和教养的表现,反映了个人的精神风貌。礼仪是在尊重别人的同时,尊重自己,完善自己。 就家庭而言,礼仪反映了家庭的教养、家庭成员的高素质修养和文明生活品位。 就单位而言,礼仪反映了单位形象,对其他单位成员的尊重,单位整体素质的高低。 一、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行为规范 礼仪向来是衡量人的文明程度的标尺。 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是人际关系的 “润滑剂” ,它有助于人们沟通情感,化解矛盾,彼此尊重,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三、社交活动的需要 社交活动中,人们只有有礼貌、懂礼仪,才有人缘,才能应付自如,被周围人接受。 四、有利于培养下一代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生活习惯 孩子从小生活在讲礼仪的家庭环境中,能学会尊重、理解他人,能为今后进入社会,建立幸福家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 礼仪也需要与国际接轨。 对外交往讲究礼仪,展示中国人民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尊心,展示自强精神,使优秀文化得以弘扬。 重视礼仪,有利于和平共处。 第三节 礼仪的历史沿革 一、礼仪的产生 礼仪起源于氏族公社举行的祭祀活动。原始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现象不能解释,以鬼神作为祟拜的偶像,礼仪也与祭鬼神、祭祀祖先相联系。 因此,有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之说。 进入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复杂。礼仪从单纯事神领域跨入事人领地,开始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我国礼仪制度形成于夏,至西周渐臻完备。 周人将 “礼”与 “德”结合,成为区分贵贱、尊卑等人际交往的准则。 随后,儒家从伦理道德方面对礼仪加以阐释,传承沿袭,深刻地影响着世代炎黄子孙的心态、仪表和交际行为。 二、礼仪的演变 (一)礼制与礼俗 礼仪的组成: 礼制,即国家礼仪制度,其功能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兴旺发达。 礼俗,由民间习惯形成,它使社会井然有序,充满人生情趣。 礼俗先于礼制。两者互补,保证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有序进行。 (二) 礼仪演变有哲学思想根源 儒家的礼教影响有几千年,是中国文化的精魂。 宣传 “礼教”, 提倡以修身、真诚为本,各种伦理关系中,对人诚实无妄为礼之最高境界。 在人际关系中, “中庸” 的表现形式即为“礼”。 (三)礼仪文化形态 礼仪包括价值观念,也包括一系列以礼节仪式为内容的风俗习惯。 礼仪虽历经演变,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礼节仪式的形式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标志。 三、 礼仪的原则 1、尊重原则:礼仪的核心。 2、真诚原则: 诚于中而形于外。 3、宽容原则:慷慨大度,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4、有礼原则:待人、批评亦必始终谦恭有礼。 5、信任原则:坦荡和真诚信任的品格。 6、适度原则:做到适度把握分寸,合乎规范。 第三章 仪表礼仪 第一节 仪表礼仪 一、仪表、仪表美 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服饰、姿态、风度等。 仪表是精神面貌、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与道德品质、思想修养、文化素质、生活情调等密切相关。 二、 注重仪表的重要意义 1. 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自尊、自爱和尊重他人需要 3.工作的需要 三、仪表美的基本要求 1. 追求秀外慧中 2. 强调整体效果 3. 讲究个人卫生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像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 上述话概括了仪表美的主要内容,对总理为世人景仰的风度、仪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节 仪态礼仪 仪态指人在行为中的姿势和风度。 仪态:所有行为举止。 仪态美是身体各部相互协调的整体表现,是人的内在品质、知识、能力等素质与仪表特点的和谐。 仪态美是综合的、完善的、深层次的美,更富永久魅力。 (一)仪态是“无声的语言” 能起到 “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仪态是内在情感的真实表露 语言可言不由衷,仪态总是真实的。 (三)仪态的习惯性 仪态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基本要求概括为:举止文雅端庄、得体、自然优美,彬彬有礼。 第三节 服饰礼仪 服饰是服装和一切佩带饰物的总称。 服饰有遮羞蔽体,防寒御暑,调节体温,保护身体不受伤害,美化人体,美化生活等功能。 一、服饰礼仪基本要求 (一) 服饰美的基本要求 1. 服饰与人体协调 2. 外在与内在的协调 (二) 服饰美的条件 多种因素与人体的协调 (三)服饰礼仪的TPO原则 T、P、O分别是Time (时间) 、Place (地点) 、Occasion(场合)的英文字头。 TPO原则要求着装应随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TPO原则是人们在交往中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的表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四)不同场合的着装 1. 礼服 正式场合的着装。 2.职业服装 应庄重、整洁、大方。体现责任感、可信度、尊重,良好单位形象。 3.便装 强调“补正装”中的“衬裙”,是文明、卫生的要求。 第四章 日常生活礼仪 第一节 日常交往 (社交)礼仪 一、遵守公德 注重公共秩序、公共卫生、 尊老爱幼、救死扶伤等。 二、遵时守信 “言必行,行必果”。恪守信用是现代交往的重要礼貌。 言而无信,失礼,失信。 三、女士优先,右为尊 (一) 女士优先 握手,女士先伸出手后男士再伸手响应。 进出门,男士开门女士先进出。出电梯,男士先出立门侧,再请女士前走(乘轿车同)。 就餐前,男士为女士拉出座位坐好后再入座。 公共场所、车上,男士让座。 在遇险、不安全、不便时,男士要挺身照顾。 (二)右为尊 男士与女士同行,女士位右边。 小轿车内女士右座。 邀请的客人、长辈,右座。 领导会见、谈判、新闻发布等,贵宾右位。 (三) 不纠他人过失,以免伤人 交往中有人可能出现失误、有不规范礼仪等现象,不宜当众纠正,使他人自尊心受到伤害。 (四) 适度热情 真诚热情能获得真诚友谊;但过分热情,给人以虚伪感。 第二节 家庭生活礼仪 一、称呼与问候 (一)称呼 1.称呼的使用 平常打招呼:按辈份称。 正式场合:按职务、职称。 称呼语:无论家人、亲友、邻居、同事,先必称呼。 2.称呼原则 (1)根据对方身份、年龄、职业等确定相应称呼。 (2) 内外有别。尊重不同地区、国家的称呼习惯。 (3) 上下有别,称呼得体。 (4)主次有序。先外后内、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疏后亲。 (二)问候 (1) “晨省昏定” 是优良的传统礼仪。 “晨省”,每早必须看望父母,问好; “昏定”,每晚必须看望问候父母。 (2) 对长辈、客人的尊重,注意称呼和问好;对方还之以礼。 二、不干扰他人 三、尊重别人隐私 四、良好的邻里关系 (一)应礼让、谦和、诚恳真挚 (二)不得擅自进入他人家 (三)替他人着想,重信用 (四)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 第三节 生活交往礼仪 一、打招呼和点头礼 熟人相见,微笑点头致意,或相互问好。是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流露,体现了相互的内心尊重。 二、握手礼 是世界上最通常的礼仪,体现了友好和相互致意,是见面和告辞的基本礼节。 (1)正确的姿势。 (2)一见外国人就握手,失礼。 (3)平辈亲友,先伸手者有礼。 (4)对方应立即反应,伸手去握。 (5)对方为女性:不伸手,不强求。 (6)握手前,脱去手套。 (7) 待客、访问:迎接时主人先伸手,告辞时客人先伸手。 三、鞠躬礼 较庄重场合使用。 四、拥抱礼 国际交往中多见,也在我国官方、亲友间实行。 五、脱帽礼 作客进屋,进礼堂、剧场等均应脱帽;临走时,出门时再戴上,以示尊重。 路遇熟人,女士只需微笑打招呼,致意;男士遇见妇女,以脱帽为礼。 六、介绍人的方式 (一)作为介绍者,为客人相互介绍 (二) 介绍顺序按公认习惯 (1) 将年轻的向年长的介绍。 (2) 将后辈向前辈介绍。 (3) 将未婚者向已婚者介绍。 (4) 将男性向女性介绍。 (5) 将地位低的向地位高的介绍。 (三)正式介绍时,站起身来;被介绍者,微笑、礼貌问好 (四)作为现代女性应主动大方与对方握手 (五)作为介绍人,对双方应一视同仁 (六)自我介绍时庄重大方,言辞得体,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七、交换名片 名片是“自荐物”,是人格化的特殊用品。 (1)顺序:先客后主,先低后高。 (2)递送名片,双手递,字体向前,态度庄重。准备适量。 (3)收受名片,庄重,尊重。 (4)收受名片后,认真看,当场记住对方的姓名。 八、打电话 这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交往,要求谦逊,给人以好感。 (1) 打电话者:礼貌问好,自我介绍,说明来意;礼貌结束。 (2)接电话要及时,主动问好,自我介绍,再请问对方找谁、有何事。 (3)如果找别人,应负责到底。对工作电话,要记录要点。 (4) 与国外通话,考虑时差和习惯。 (5) 旁人接电话,打电话者应客气地请旁人帮助找人。 (6)选择通话时间,不影响休息和工作。通话时间不宜长。 (7)注意轻重缓急,简明扼要。工作时间不打、不接私人电话。 (8)接到错打电话,礼貌相待。 第四节 交谈礼仪 一、提高语言修养 语言修养的表现为语言美 语言美的基本要求: 1、文雅 2、和气 3、谦虚 常用的谦辞与敬辞 初次见面说 赞人见解说 好久不见说 看望别人称 请人批评说 宾客到来称 请人原谅说 陪伴朋友用 请人帮忙说 无暇陪客说 求给方便说 请人别送用 麻烦别人说 等候客人用 向人祝贺说 欢迎购买说 求人解答用 归还原物说 盼人指点用 请人办事用 交谈方式 1、保持适当距离。 2、尊重对方、谦虚礼让。 3、两人交谈时,最好目光交流持同一水平。 4、吐字清晰,不快不慢,轻声细语。 禁 忌 1、咄咄逼人, “一言堂”。 2、心不在焉,走动、插话,不时看表,目光死盯对方。 3、漫无边际,冷落对方。 4、大声喧哗,客人前争吵。 交谈内容 1、恰当的话题包括: 社会热点 对方爱好 天气情况 轻松愉快的话题 非议旁人 捉弄对方 倾向错误 令人反感 个人隐私 私人问题5不问 不问收入 不问年纪 不问婚姻家庭 不问健康问题 不问个人经历 第五章 社会交往活动礼仪 第一节 待客、作客礼仪 一、待客礼仪 (一) 认真准备 1、书面或口头邀请,尊重和慎重。 2、事先做好准备:话题、现场布置、安排座位。 (二)重视仪态 真诚、对人对己尊重。 (1) 重视仪表,衣着整洁得体。 (2) 注意言谈举止礼仪 。 (五)礼貌送客 1、待客人站起后再起身,握手送客。 2、送客的地点 远道而来者:机场、港口、车站或其下榻处 本地客人:大门口、电梯门口、楼下,或其乘车离去之处 3、切忌客人刚走,重重关门,或主人抢先离去。 二、作客礼仪 (一)预约 1、约定时间 2、约定人员 3、如约而至 (二)登门 1、先行通报 2、施礼问候 3、轻装上阵 4、应邀就座 为客有方 1、围绕主题 2、限定范围 3、适时告退 (四)注意细节 1、根据情况,准备适当礼品。 2、迎进时,再与主人握手问好。 3、私人聚会,通常由地位最高者先行告辞。 4、告辞时,向其他客人道别,向主人及其家属致谢。 5、临出门握手告别。男士戴帽。 第二节 馈赠礼仪 一、馈赠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 馈赠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赠送给交往对象礼物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敬意、友谊、纪念、祝贺、感谢、慰问、哀悼等情感与意愿的一种交际行为。 目的 沟通感情、保持联系、体现馈赠着的品质和诚意。 二、馈赠礼品六要素 5W+1H 馈赠对象 馈赠时要考虑的因素: 馈赠内容 赠物: 如一束鲜花、一张卡片、一件纪念品 赠言: 如书面留言、口头留言、临别留言、毕业留言等。 馈赠礼品的标准 1、情感性 2、独创性 3、时尚性 4、适俗性 馈赠礼品的场合 1、表示谢意敬意 2、祝贺庆典活动 3、公共关系礼品 4、祝贺开张开业 5、适逢重大节日 6、探视住院病人 7、应邀家中做客 8、遭受不测事件 三、礼品的选择 根据馈赠目的选择礼品 1、公司庆典一般送鲜花 2、慰问病人可以送鲜花、营养品、书刊 3、朋友生日送卡片、蛋糕 4、节日庆祝送健康食品、当地特产 5、旅游归来送人文景观纪念品、当地特产 6、走亲访友送精致水果、糖酒食品 根据馈赠对象选择礼品 1、考虑彼此的关系现状 如:亲缘关系、业缘关系、性别关系、友谊关系、文化习惯关系、偶发性关系等。 2、了解受赠对象的爱好和需要 如:给书法爱好者送文房四宝 给音乐爱好者送乐器 3、尊重对方的个人的禁忌 如:个人禁忌、宗教禁忌、民俗禁忌、伦理禁忌 根据馈赠价值选择礼品 五、赠送的时机 1、选择最佳时机。如:结婚、生子、乔迁、晋升、受挫、生病住院、表示感谢。 2、选择具体时间。 3、控制好送礼的时限。一般以简短为宜,说明意图及礼品解释即可。 4、注意时间忌讳。不必每逢良机必送,使礼多成灾,对方刚做完手术尚未痊愈时不必送礼。 六、礼品的包装 1、注意包装的材料、容器、图案造型、商标、文字、色彩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政策法规和习俗惯例,不要违反受赠方的宗教、民族禁忌。 2、注意数字禁忌。“4”、“9”是日本的忌讳。“13”欧美人的忌讳。 3、注意色彩。日本忌绿色,喜红色;美国人喜欢鲜明的色彩,忌紫色;伊斯兰教徒讨厌死亡象征的黄色,喜欢绿色等。 1、情人节送红玫瑰表达情人之间的情感。 2、母亲节粉红色的香石竹“母亲之花”“神圣之花”,萱草“金针花”。 3、父亲节送秋石斛为主。菊花、向日葵、百合、君子兰、文心兰等象征“尊敬父亲”“平凡也伟大”。 送花的禁忌 1、忌不解花语 A、鲜花品种禁忌 B、鲜花色彩忌; C、鲜花数目忌; 2、忌不顾场合 3、忌不懂习俗 1、违禁、低俗、黄色、有害等物品。 2、 广告宣传品。 3、注意习俗:如送寿礼时不送钟;新婚夫妇不送梨;丧事过,不补礼等。 4、忽略民族性、地域性。 八、收受礼品礼仪 1、 一般不能拒绝。一视同仁。 2、态度和蔼谦恭,双手接,致谢。 九、拒收礼品方法 1.说明原因 2 .婉言拒绝 3 .事后退还 十、回赠 注意回赠的时机。 1、和对方赠送自己礼品时相同的机会; 2、在对方或家人的某个喜庆活动时回礼; 3、在此后登门拜访时回礼。 第六章 公共场所礼仪 一、行路礼仪 遇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互相问候。 如果路上遇到久别的朋友,想多说一会儿话,要靠边一些,不要站在路当中或人挤的地方。 到陌生的地方问路时,要用礼貌语言,问路完毕后,应该诚恳致谢。 别人向你问路,也应该热情地为他人指路;必要时也可以为对方带路。 行人之间要相互礼让。一般人要给老弱妇幼残与负重的人主动让行。 不小心碰着别人,要及时向对方说:对不起。别人碰撞了自己,对方只要是无意的,又向你道歉,也应该说声:没关系。 如果你走路时同时提着物品,应留神别让自己提的物品阻拦或碰撞了别人。若与人同行,你则应提物品走外侧。 人行道的右侧内侧是安全而又尊贵的位置,应将其让给上司、客人或女士行走,你走在外侧。 当走到车辆较多或人多处,你应先走几步,同时提醒和引领,照顾上司、客人或女士。 二、乘车礼仪 不在车上吸烟、吃东西。 不与司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 不在车上大声喧哗、嬉戏打闹。 不在车上“秀恩爱”。 不带宠物上车。 三、观看演出礼仪 1、受欢迎的著名艺术家第一次出场时,一定鼓掌甚至起立鼓掌。 2、节目到精彩处,可持续鼓掌。 3、演出全部结束后,观众应起立鼓掌;若演员出场谢幕,应再次鼓掌。 1、交响音乐会中乐队演奏完一支乐曲时 2、歌剧中独唱结束时 3、芭蕾舞独舞结束时方可鼓掌 4、奏鸣曲、组曲,在整个乐章结束时 第七章 文书礼仪 一、书信礼仪 (一)信封例 6 1 0 0 2 1 ´ ´ 省 ´ ´ 市 ´ ´ 区 ´ ´ 路 ´ ´ 号 ´ 幢 ´ ´号 ´ ´ ´ 先生 收 ´ ´ 省 ´ ´ 县 ´ ´ 邮编´ ´ ´ ´ ´ ´ (二)内文 包括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词、署名和日期几个部分。 常用的祝颂词 街´号´ ´ ´ 寄 二、请柬礼仪 请柬装帧款式繁多,外印“请柬” 大字。 请柬内容基本相同:邀请对象姓名(或单位名称);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地点;邀请敬辞;邀请单位或个人姓名;发出请柬时间。 三、几种常见的礼仪书信 (一)祝贺信 1.概述重大成绩影响 2.简述取得重大成绩原因 3.热烈祝贺,殷切希望 (二)慰问信 组织对组织或个人表示关怀的书信形式。 (1)慰问信体现了热情、亲切的关怀,要赞颂对方的可贵精神,慰问辛苦;语气要有颂词和祝词。 (2)当对方遭受不幸时,语气要给收信人以慰藉和勇气。 (三)感谢信 感谢信要求诚恳真挚。格式: (1)标题:毛笔、红纸,字大。 (2)称呼:单位名称或姓名称呼。 (3)正文:要诚恳、真挚,具体,精练。 (4)结尾。 (5)署名和日期。 (四)邀请信 正式邀请有关部门或人士参加会议、典礼、宴会、参观等的信件。邀请信和复信均用第三人称,双方名称和名字,采用全名。 收信一方要尽快回信,说明是否接受邀请。 (五)礼仪电报 礼仪电报在特定的业务中必不可少,要求文字简洁,明确,文雅。 电文应按规定的格式书写: (1)收报人详细地址、姓名。 (2)发报人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等。 第八章 办公室礼仪 第一节 办公环境礼仪 一、办公环境布置 (1)整洁有序,严肃高效。 (2)设备:设备的摆放要方便、美观、协调。 二、工作人员礼仪 (1)仪表端庄:职业装。 (2)礼貌和蔼,谈吐文雅,举止庄重。 (3)准时上下班,敬业、有创新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4)棘手问题,按级请示,不随意越级。 随意插手他人工作。 不注意保密性。 随意挪用他人用品。 利用办公时间、设备等干私活等。 第二节 迎送接待礼仪 一、迎送接待目的与原则 (一)目的 迎接招待各界社会组织、客户、个人,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交往方式。 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广交朋友。 (二)原则 1. 重视自身形象 2.热情、平等、友好、礼貌 3.一视同仁,以礼相待 二、接待前的准备 (1) 确定客户的行程日期,航班,抵达时间,以便安排相应接待等事宜。 了解情况:来访目的、人数、性别、职务,有无夫妇同行等。 (3)掌握时间,作好准备。 (4)布置会场:创造良好氛围。 三、接待规格 (1) 高规格接待:接待人员比来访人员身份较高的接待。 (2) 对等接待:接待人员与来访人员身份相等的接待。 (3) 低规格接待:接待人员比来访人员身份低的接待。 (4) 安排交通、食宿。 四、迎客礼仪 (1)接站:对远道客人,做好接站。 (2)会面: “出迎三步,身送七步”,迎送传统礼仪。 (3)乘车:需迎接到会客地点的,按乘车礼仪接待客人。 (4)入室:陪客者走左边,或身后,客人先进,介绍时按介绍礼仪。 五、待客礼仪 (1)入座、上茶。 (2)交谈、交换名片 (同前)。 (3)陪访:陪同参观、访问、游览等。 事先做好准备。 遵守时间, 安排交通等。 热情、主动、安全。 六、送客礼仪 不可虎头蛇尾。 (1) 当客人准备告辞:婉言挽留。 (2)热情友好语言,欢迎客人再来。 (3)安排交通、礼品等。 第九章 公务活动礼仪 第一节 会议礼仪 一、会议通用的礼仪 (一)一般礼仪 衣着整洁,发言时先系好衣扣,以示郑重。 准时到会,不吸烟。 从容自信进入会场,快速进入状态。 按姓名卡对号人座。 事先准备开会的发言。发言顺序服从安排。 录音、录像等应事先征得同意,并于会前做好准备。 整个会议过程应集中精力。关闭手机。 会议的通用礼仪应成为上班族的基本常识之一。 二、会议准备阶段的礼仪 (一)会前准备礼仪 明确会议内容。 确定与会代表:根据会议宗旨定,注意针对性及代表性。 选择会议地址:考虑适中、方便、舒适,以及代表身份、人数。 寄发会议通知:做到早、细、规范,清晰、全面、准确,注意会议 “五要素”:会议名称、内容、范围、时间、地点。 其他准备工作:会前筹备组;大型会议秘书组、会务组要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以保万无一失。 (二)会议过程礼仪 1.热情接待 2.会议议程要劳逸结合。 3.开会时间宜紧凑 4.妥善安排代表食宿 5.适当文娱活动等 (三)会议结束礼仪 1.闭幕式 2.送站工作 三、公务会议类型及其礼仪 (一)工作性会议 1.通知礼仪 写明会议目的,会议计划、讨论项目,便于参加者会前准备资料,深入思考发言要点。 2. 会场安排礼仪 集中,座位宜采用“圆桌型”。有助提高会议效果。 (二)例会 例会是制度化的会议,有固定的开会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一般不发通知,要求准时参加。 例会要鼓励插话、争论,避免“冷场”。 (三)报告会 邀请有关人员作专题报告的会议。 做好邀请对象迎送安排工作。重视会前、会中和会后的礼仪。 (四)座谈会 邀请有关人员交谈讨论某方面问题的会议。 1. 及时发送会议通知 2. 创造平等气氛 3. 避免 “冷场” (五)经验交流会 邀请集体、个人介绍经验的会议。 应对经验交流的角度有所选择,确定不同的发言重点。 营造良好的会场气氛:尊重发言者,不可开“小会”。 会议结束时可安排与会者进行交流活动。 (六)代表会议 代表会议是具有法定效力的会议。它要求隆重,确有成效。 (七)表彰会 表彰会是表彰某方面成绩卓著个人或集体的会议。 1.气氛 气氛要热烈、隆重,对表彰者迎送要周到、热情。 2.有关领导宣读祝辞 3.被表彰代表致答辞 4.议程 宣布开始;宣布表彰决定和被表彰者名单;发奖;祝辞;答辞;宣布结束。 (八)纪念会 纪念会要求隆重、严肃。 与会者要仔细倾听,不随便走动、交头接耳、自顾讲话,影响会议的肃穆气氛。 (九)其他会议 庆祝会,要求开得热烈、隆重和欢快。 新闻发布会,要求气氛祥和,主宾平等,具体事务安排有章有节。 对话会,是领导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重要形式。 四、与会人员的基本礼仪 (一)会议组织者礼仪 体现在恪守职责上,从制定计划,到会议结束,组织者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细致的洞察力,从宏观上对会议过程进行控制。 对会议过程中的突发问题,组织者应及时解决,妥善处理。 (二)主持人礼仪 主持人是控制会议进程的关键人物。 1.介绍所有来宾 2.按照会议要求调动融洽气氛 3.恰当对待要求发言者 4.尊重发言和提问 5.态度诚恳,用语礼貌,仔细聆听 6.把握会议主题 7.控制局面,把握总体进程 (三)主席台就座者礼仪 就座时,井然有序,如参加者鼓掌致意,应微笑鼓掌作答。 注意倾听发言,不应在他人发言时看其他文件或与其他就座者长时间地交头接耳。 倘有要事须离开,要征得主持人同意,有人发言时不要退席。 (四)发言者礼仪 (1)遵守发言秩序。 (2)发言前,应面带微笑,环顾会场,如掌声四起,可适时鼓掌答礼。 使用普通话发言,控制好讲话节奏。 遵守一般礼仪及会议纪律。 报告人发言时认真倾听,做好记录;鼓掌致意。 如需提前离开,征得同意后方可离去。 第二节 宴会礼仪 一、宴会类型 (一)国宴 国宴是国家元首或*为招待国宾、其它贵宾或在重要节日为招待各界人士而举行的正式宴会。 国宴的特点是:出席者的身份高,接待规格高,场面隆重,政治性强,礼仪严格,工作程序规范、严谨等。 一是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庆祝国家重大节日如国庆节等而举行的宴会,由党和国家领导人主持,邀请驻华使节、外国驻华的重要机构、记者及国家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还有人大、政协、群众团体代表、劳动模范等出席,宴会厅内悬挂国徽; 二是以国家名义邀请来访的国家元首或*首脑出席的宴会,宴会厅内悬挂双方国旗,设乐队,奏国歌,席间致辞,菜单和座席卡上均印有国徽。 1、 国宴严格按对方提供的礼宾顺序名单排列席位,并事先通知出席者; 2、按来访国习惯,安排长条桌或马蹄形桌,尤其注意安排好主桌,不一律安排圆桌就餐。 3、精心制作座位卡,用两种文字写成,方便客人入座;座位卡上的名字中文在上,外文在下;如外宾姓名过长,中文只写姓氏和职务,外文则写其全名和尊称。 4、 国宴采用分餐制,一人一份。 5、国宴用酒,宴席上视客人的爱好和禁忌而确定。过去以茅台酒为主,现在一般不上白酒。青岛崂山的矿泉水、青岛啤酒、浙江龙井茶等,很受宾客欢迎。 6、宴会用的进餐具为筷子,如宾客不方便,则用宴席上的备用刀叉;饮料多种多样,应索提供。 国宴菜品一览 国宴宴席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狮子头、佛跳墙及三宝鸭等为国宴菜的代表菜。 国宴的餐费标准为每人每餐不得超过200元(不含酒水)。 国宴通常在晚上举行,时间为1小时15分钟。 国宴狮子头:此菜选用肥四瘦六的五花肉手工切成小粒,和国宴顶级清汤制作而成,形态丰满,犹如雄狮之首,因此得名“狮子头” 国宴佛跳墙:此菜精选鲍鱼、鱼翅、辽参、鱼肚、干贝、鲍菇、鸽蛋、裙边等八种顶级原料,配以国宴顶级浓汤制作而成,浓汤制作时间长达三天三夜,开坛飘香,味道鲜醇,营养丰富,养生保健,是各国领导人都喜爱的一道国宴 罐焖三宝鸭:此菜选用精选优质填鸭与板粟、小枣、莲子炖煮后,装入国宴专用特制紫砂罐内蒸熟,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国宴法式锔蜗牛:此菜选用优质进口上等蜗牛和黄油、蒜茸烤制而成,食法独特,营养价值很高,是一道中西合璧的经典国宴菜 红花鱼翅捞饭:(鲍翅、藏红花、顶汤)。选用大金勾翅和国宴顶级浓汤配以名贵补品藏红花精制而成,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蒜籽烧裙边:裙边为八珍之一,此菜选用上等裙边和国宴顶级浓汤烧制而成,有滋阳、补血和润肤功效,是国宴中的上菜。 一、宴会类型 (二)正式

    注意事项

    本文(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 .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