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

    • 资源ID:3253335       资源大小:4.32MB        全文页数:1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

    目录第一篇 概述1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研究过程2第二章 工程概况52.1 项目名称52.2 建设地点52.3 项目业主52.4 可研编制单位5第三章 编制依据6第四章 编制原则8第五章 编制范围及内容105.1 道路工程10第六章 简要结论116.1 建设项目的符合性116.2 技术标准12第七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第二篇 城市概况15第一章 历史特点、地理位置、行政区划161.1 历史沿革161.2 地理位置171.3 行政区划17第二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182.1 县城(东河镇)182.2 城市性质182.3 城区规划规模及人口182.4 旺苍社会经济概况19第三章 自然条件213.1 地形地貌213.2 气候水文213.3 地震效应22第四章 工程、水文地质234.1 地质构造234.2 水文地质234.3 地下水23第三篇 5.12 地震的影响及建设必要性25第一章 5.12 地震的影响26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82.1 本工程的建设是恢复城市功能,保证灾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的需要282.2 本工程的建设有助于促进旺苍县灾后经济尽快恢复282.3 本工程的建设可以保证旺苍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282.4 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旺苍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29第三章 社会目标及效益30第四篇 交通分析与预测31第一章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321.1 县域交通运输现状321.2 城市交通现状32第二章 交通量预测352.1 趋势交通量预测352.2 转移交通量预测362.3 诱增交通量预测382.4 交通量预测结果39第三章 机动车道数拟定413.1 现状断面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413.2 车道数初步拟定42第四章 建设标准适应性分析45第五篇 城市道路工程46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及现状471.1规划道路概况471.2 综合交通规划与现状471.3 城区道路规划与现状47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92.1 该工程对灾后重建具有重大意义492.2 该工程的开工建设,是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结构的需要502.3 该工程的开工建设,能大大的改善城市居民的人居环境502.4 该工程的开工建设,将会大大促进旺苍县的城市发展51第三章 道路工程方案设计533.1 方案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533.2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583. 3 道路工程设计593.4 排水工程设计683.5 给水工程设计763.6 附属工程设计81第六篇 项目招投标及实施计划91第一章 项目招投标921.1 实施原则及步骤921.2 实施组织与分工921.3 项目主要履行单位的选择931.4 项目招投标方案93第二章 项目计划进度95第七篇 社会评价报告96第一章 项目背景介绍971.1 旺苍县社会经济概况971.2 地震的损失情况981.3 社会目标以及效益98第二章 社会评价结论99第八篇 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100第一章 编制范围101第二章 编制依据102第三章 人工、材料、设备价格采用103第四章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内容及费率标准104第九篇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105第一章 环境保护1061.1 环境标准1061.2 环境污染因素分析1061.3 主要污染防治对策及措施1091.4 环境评价110第二章 水土保持1112.1 施工临时占地的恢复措施1112.2 料场的恢复措施1112.3 堤背坡绿化措施111第十篇 效益分析与社会评价112第一章 经济效益113第二章 社会效益114第三章 环境效益115第四章 评价结论116第十一篇 结论及建议117结论和建议118第一篇 概述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研究过程1.1 项目建设背景 “5.12”汶川特大地震和连续的余震,共造成旺苍县38个乡镇(街道)、382个村(社区居委会)、2513个社、14.7万户45.47万人受灾、其中重灾19.6万人,灾害直接损失达123.9亿元。属国家认定的29个重灾县之一。1、 地震灾害造成16人死亡,受伤262人(其中23人重伤)。2、 城镇和农村居民房屋破坏。城镇居民房屋全毁61.93万平方米,损毁房屋118.09万平方米;农村房屋倒塌281.61万平方米,受损469.13万平方米。3、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损毁。损毁公路1656.35公里,桥梁122座;损毁城市供排水管道30.3公里,供气管网0.5公里,城市道路19.6公里;损毁水库39座,灌溉渠道208.5公里,防洪堤12.6公里,乡村饮水供水站1950处,管网488公里,提灌站200座;城镇及农村供电线路受损332.88千米,损坏变电站10座,变压器11台;校舍损毁40.919万平方米;受灾医疗单位共523个(含村卫生站182个,36个计划生育服务站,261个村服务站),受损业务用房12.4万平方米;文化市场、文化产业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受损437个,受损房屋面积4.65万平方米,体育设施经济损失366万元;损毁广播电视台站38个,损毁房屋0.898万平方米;单位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受损房屋20.22万平方米。4、 三大产业损失严重。受灾工矿企业343个,损毁厂房41.89万平方米,设备设施受损5297台套;乡镇煤矿房屋受灾19.73万平方米,煤矿巷道损失12.5千米;农田受损2.6841万亩,农作物受灾2.1075万亩,经济作物受灾3.5563万亩,林木损毁面积14.5万亩,畜禽养殖场受损52.8万平方米,生猪死亡11.5万头,退牧还草受损4.1万亩;受损景区1个,受损景区道路42公里,断道景区公共设施6处,旅游接待中心受损0.26万平方米,金融业受损房屋4万平方米,流通领域受损业务用房12.41万平方米,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业受损业务用房0.51万平方米,劳动保障受损38个站所,业务用房0.48万平方米,人力资源市场受损1个,社会保险服务机构受损8个,职业培训机构受损1个。5、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形成了地质灾害点462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6、城镇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排水设施等)受损严重,给城市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旺苍县是国家确定的51个重灾县、市、区之一。旺苍县城镇基础设施是省、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建设项目。本工程位于旺苍县,本次凤凰梁、商业南街道路城市道路改造工程资金来源为中央灾后重建资金。基于此,旺苍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院承担广元市旺苍县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道路汶川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论证,并编制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2 项目实施总体思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给旺苍县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城镇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旺苍县属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高、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城镇,在发展规模上可根据灾后恢复重建和今后长远发展需要适当扩大。对于城镇道路恢复重建,以国家相关规划技术标准为依据,突出城市道路作为城镇生命线的功能,增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优先恢复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所需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同时适当优化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因此灾后重建要求在恢复原有市政道路设施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以确保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后能正常运行或很快修复,吸取特大地震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沉痛教训,从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和长治久安,有利于抵御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城镇、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总体要求,对灾后市政设施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选址,提高城镇建设的总体水平。1.3 项目研究过程2009年8月受旺苍县规划和建设局委托,完成此次广元市旺苍县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道路汶川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项目名称广元市旺苍县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道路汶川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 设施项目2.2 建设地点四川省旺苍县县城2.3 项目业主旺苍县规划和建设局2.4 可研编制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建筑设计院第三章 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 22号)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526号令)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4、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5、四川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年四川省建设厅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旺苍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2005年编制)8、旺苍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9、广元城市总体规划10、旺苍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旺苍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12、广元市旺苍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纲要说明书13、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年建设部14、旺苍县经济发展战略报告15、旺苍县乡村旅游规划16、旺苍县县志17、旺苍县农村建设规划18、2009年旺苍统计年鉴19、 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元市征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及住房迁安置办法的通知20、汶川地震城镇灾后重建体系规划1028发文稿2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3月22、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建设部23、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实施细则2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2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防治法(2005年4月1日)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实施)29、城市污染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年6月)3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第四章 编制原则1、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突出道路城镇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增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优先恢复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适当优化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水平。2、 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既有设施的恢复和修缮,做到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协调;在城镇人口分布和用地布局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随之进行必要的调整,依然能满足需要。3、 根据旺苍县近年来经济建设情况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形势,结合震后旺苍县的具体情况,本次项目市政设施的灾后改造,应形成合理的城镇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使配套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4、 充分考虑建设地点的具体条件,全方位提高城镇防灾减灾能力,重要节点的道路数量不低于2条,保证城镇对外道路的畅通。5、 结合旺苍县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情况,并且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对旺苍县境内城市道路、给水管网、排水管网进行完善;道路设施的改造应与沿线相关的各种市政管线设施修复统一规划,一并实施,避免重复施工;新规划的压力主干管不应设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车行道下面。6、 利用城镇重要对外通道以及主干道作为救援主要通道,并满足大型救灾机械的进出以及救援半径的要求;道路沿线标识和诱导系统要易于识别,隔离通道尽量避免与一般的交通通道相混合。7、 城镇道路及相关交通服务设施应充分考虑残疾人出行的需要设置无障碍设施。8、 依托干道系统,完善路网结构和功能,提高路网规划指标,均衡交通需求分布,构建各级路网体系。同时,加大次干道和支路网密度,提高次干道和支路的通达能力。9、 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既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适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10、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系统,重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使道路布局、绿化与沿线建筑和谐、美观。第五章 编制范围及内容5.1 道路工程本次项目为改造凤凰梁、商业南街道路,是旺苍县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最主要的交通道路也是本区域与区域外城区连接的主要干道。总长4300m,规划宽度24米。雨水管线总长4300m,管径DN500,污水管线长4324m,管径DN800,给水管线长4300m,管径DN600。第六章 简要结论6.1 建设项目的符合性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根据汶川地震在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汶川地震在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等灾后重建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旺苍县受灾情况和灾后恢复重建需要编制而成。其建设内容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专项规划的一部分,也包含在地方发展规划中。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向规划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部分提到“尽快恢复中心城镇与乡镇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城镇内部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满足灾后群众上班、上学、就医等基本出行需求”。本项目建设内容为一条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满足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向规划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要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向规划中明确规划范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及重灾区的51个县(市、区),旺苍县属于该范围。该规划总体布局中城镇恢复重建类型第14条“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区位优势明显的城镇定位重点扩大规模重建城镇,发展规模可根据灾后恢复重建和今后长远发展需要扩大”。明确旺苍城区属于重点扩大规模重建城镇类型,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满足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要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主要任务中明确写到:根据受灾地质环境条件和恢复重建的难以程度,统筹协调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重点恢复重建公路、铁路、民航、通信、邮政、能源、水利等工程,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努力使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能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因此,本项目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范围。旺苍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中“优先恢复城镇道路、桥梁和公共交通系统,以适应生产生活和应急的需要”。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内容符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及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6.2 技术标准道路等级:本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级。设计速度:城市支路级为20km/h。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表1-1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 目单位指标值备注1道路等级城市次支路III级2计算行车速度km/h203车道数2(双向)4停车视距m20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706设超高推荐半径m457设超高最小半径m208最大纵坡推荐值8限制值99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150极限值1001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150极限值10011路幅宽度m101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0.151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14路拱横坡1.5人行道215雨水设计重现期年116地面综合径流系数0.617地面集水时间min10抗震设防:根据汶川地震后最新修订的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本测区沿线场区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交通量设计年限:15年;路面设计年限:15年。第七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整个建设项目建设工程总投资为3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2100万元,自筹900万元。第二篇 城市概况第一章 历史特点、地理位置、行政区划1.1 历史沿革旺苍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即有先民在此栖居繁衍。据在百丈关、烟灯口、嘉川坝、鹿渡坝等地出土的灰陶、汉墓、车马砖等文物证实,汉代经济和文化已有发展。境内置郡县始,至今长达1570余年。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于今嘉川镇置宁熙郡与兴乐县,于今国华镇置嘉昌县,文帝元嘉八年(公元431年)于今冯家坝置平周县,萧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于今木门镇置木门郡与伏疆县,于今普济置池川县,明设百丈关,清设百丈关巡检司、黄洋守备营,川陕省苏维埃时期建置广元(旺苍坝)、英安两县,民国34年建旺苍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成立旺苍县人民政府,今隶属于广元市。全县现辖15个镇、20个乡,政府行政驻地东河镇。此外,旺苍县还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深厚的文化底蕴,光荣的红军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入川,旺苍是川陕苏区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挥师作战,当时仅有10万人口的旺苍,就有1.2万人参加红军。1933年,在旺苍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我军建制最大的第一支妇女武装红军妇女独立师;最早的水兵建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直属水兵连;最大建制的红色童子团少年国际先锋师都在这里诞生。旺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著名的木门会议旧址、红军城史迹陈列馆现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1.2 地理位置旺苍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米仓山西段南麓,地处四川盆地北部丘陵向盆地边缘中山过渡地带,东邻南江,南接苍溪,西连广元市中区、元坝区和朝天区,北界陕西省宁强县、南郑县。介于北纬31度58分32度42分,东经105度58分106度46分,县域东西宽约74公里,南北长约80公里,幅员面积2976平方公里。县城距广元66公里,距省会成都426公里。图2.1 旺苍县位置示意图1.3 行政区划2006年,全县辖15个镇,20个乡。有23个居民委员会,43个居民小组,352个村民委员会,2547个村民小组。第二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2.1 县城(东河镇)旺苍县城(东河镇)位于县域中部,地处东河、黄洋河和运家河的交汇处,河流水系在城中蜿延曲折,广乐铁路、广巴高速公路、兰渝铁路由西向东路经县城。县城距广元市区56公里。旺苍县城历史悠久,古县城建在百丈关,为古兴平县,由于当时的地址长满了兼暇,远望一片苍然,故称“望苍坝”。从南宋武旁时设宁熙郡于百丈关,置兴平县起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一九三四年,红四方面军解放了望苍坝地区,改“望苍坝”的“望”为兴旺之“旺”,旺苍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旺苍县城人口为9.34万人。旺苍县城现状建成区面积约4.7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50.86平方米。县城座落在东河、黄洋河和运家河的河谷地带,建设于河谷台地上,其沿河谷的南北方向山势陡峻,地形破碎,形成县城沿河谷带状发展的城市格局。东河镇与嘉川镇相距甚近,两镇之间仅有3公里左右,且产业互补性强,具有联合发展共同承担县域中心城市作用的职能。2.2 城市性质旺苍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川北区域性的二级中心城市,以能源、冶金、建材、中药材和茶叶深加工为主的山水旅游城市,县城城区以发展工业为主。2.3 城区规划规模及人口2006年,全县辖15个镇,20个乡。有23个居民委员会,43个居民小组,352个村民委员会,2547个村民小组。根据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所作的环境容量计算,旺苍县城沿东河、黄洋河、运家河一带发展,用地主要向东向西方向延伸,是沿河组团式带状城市。其城市建设用地有限,可供城市建设用地约20平方公里,考虑远景发展和城市发展弹性,可供远期城市建设用地16平方公里左右,按人均90平方米计,其环境容量18万人适宜。2006年旺苍县城(东河镇)城镇总人口为9.34万人。更具城乡统筹战略,旺苍县城城市人口规模确定为:2010年13万人,2020年控制在18万人左右。2.4 旺苍社会经济概况旺苍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临南江,南接苍溪,西连广元市元坝区,北界陕西省宁强、南郑县。县域东西宽约74公里,南北长约80公里,幅员2976平方公里。全县辖35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30个居委会,352个行政村,2516个社,15.26万户,总人口45.64万。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县内南、北、中三类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北部高寒山区,集中了全县58的贫困乡镇和82的贫困人口,扶贫攻坚难度较大。因此,1986年旺苍被列为全国重点扶贫开发县,1994年被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2002年再次被列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旺苍县境内,北山18个乡(镇)125337人,占27.30%,南山8个乡(镇)94238人,占20.53%,公路沿线9个乡(镇)及煤铁厂239544人,占52.17%,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08164人,占总人口的23.56%;居住乡村的人口350955人,占总人口的76.44%;县城所在地东河镇居住人口71763人,占总人口的15.63%。在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8559人,占总人口的99.88%,少数民族人口为560人,占总人口的0.12%。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3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5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8元。在文化教育方面,全县常住总人口中,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8023人(其中研究生13人),占总人口的1.75%,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人口35335人,占总人口的7.70%,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145623人,占总人口的31.72%,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187426人,占总人口的40.82%,文盲人口32859人,占总人口的7.15%,未接受教育的6周岁以下人口49853人,占总人口的10.86%。与10年前相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呈不断增长趋势,文盲人口呈快速减少趋势。第三章 自然条件3.1 地形地貌旺苍县地质构造为秦岭地槽与四川台地向斜的过渡地带,沉积岩层较厚,地质构造复杂,出露地层较为齐全。境内山、丘、坝兼有,整个地势北高南缓、腹部低平,形成一条东西走向长廊,横贯全境。相对海拔3802281米,县城海拔458米。按地貌地形特征,旺苍地貌地形分为腹部走廊地区,南部低山区和北部中山区三种类型。腹部走廊区:一般海拔450600米,相对高差100米左右,腹部丘坝相间,溪河交错,山体矮小而浑园,多馒头山,仅在东河镇和嘉川镇形成小平坝,属于河谷冲积台地。南部低山区:南部崇山突兀,壑谷纵横,山体多由侏罗系、白垩系的砂岩、粉砂岩和紫色泥岩组成,山体两侧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南侧坡度较缓,北侧坡度较徒,海拔一般在600-1000米,相对高差200700米。北部中山区:北部鼓城山、光头山、支雾山、汉王山、老君山、欧家坪等群峰雄踞,构成米仓山西段主体。山体走向大致呈东西向,山体多为砂岩、碳酸盐岩和变质岩浆岩组成,山势由北向南延缓下降,海拔13002200米,相对高差7001000米。沟谷两侧悬岩陡壁,谷底狭窄。3.2 气候水文旺苍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6.2,年均日照1352.52小时,年均雨量1142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年均无霜期266天。风向和风力季节性变化明显,年平均风速1.2米/秒,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南风、西北风次之,西风频率最小。年平均日照数1355.3小时,全年日照以8月最多,2月最少。大气降水是县内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根据旺苍县气象台有关观测资料,年平均降水总量34.5亿立方米。雨季分布:8月为丰水月,月平均降水量25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1.9%;3月为枯水月,月平均降水量7.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0.70%。县境内沟谷发育,大小溪沟河流甚多。全县主要河流总长度713公里,河网密度为0.532公里/平方公里,年均经流量24.9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属嘉陵江水系的东河、西河、黄洋河、李家河、盐井河、宽滩河等;属渠江水系的白河、白水河、秦巴河、洛羊河等。其中东河是旺苍县第一大河流,发源于秦岭米仓山南麓,流经英萃、万家、国华、双汇、高阳、东河、嘉川和张华等乡镇。县域内主要河流东河年平均流量19.37m3/s,20年一遇洪水;50年一遇洪水位,黄洋河年平均流量2.5m3/s。白水河又名西河,年平均流量5.0m3/s,地下水丰富,买深最低6m。地表水水质污染严重。地表有人工小型水库31座,塘1408口。全县水域面积5727公顷中,可养殖水面积3436公顷,而现养殖面积仅141公顷,占4.12%,年提供鱼400吨。3.3 地震效应根据汶川地震后最新修订的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测区沿线场区地震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属相对稳定区。第四章 工程、水文地质4.1 地质构造项目所在地主要属于构造侵蚀低山丘陵、河谷地貌,地形多为单斜山岭;风化剥蚀地貌发育,河流第四系较薄,基岩出露广泛。沿线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坡洪积层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砂岩,主要不良地质现象是本区岩石以软质岩泥岩及泥质砂岩为主,其软化系数一般在0.65以下,并存在弱膨胀性,其抗风化能力及抗冲刷能力较差。4.2 水文地质县境内沟谷发育,大小溪沟河流甚多。全县主要河流总长度713公里,河网密度为0.532公里/平方公里,年均经流量24.9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属嘉陵江水系的东河、西河、黄洋河、李家河、盐井河、宽滩河等;属渠江水系的白河、白水河、秦巴河、洛羊河等。其中东河是旺苍县第一大河流,发源于秦岭米仓山南麓,流经英萃、万家、国华、双汇、高阳、东河、嘉川和张华等乡镇。城区附近水域主要是东河、黄洋河和内河以及农村用于灌溉的水塘。4.3 地下水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嘉川、东河、三江等地。含水层为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砂砾卵石层、含泥的砂砾卵石层和中上更新统的冰水堆积的含泥砾卵石层和残坡、崩坡积层碎块石土,岩性松散,易于大气降雨的入渗,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其排泄方式为沿斜坡向地势低洼的地方排泄,地下水水位不稳定,动态变化大。 碳酸盐岩裂隙岩隙水主要分布于东河以西地区。含水层主要为古生界至中生界三迭系的碳酸盐岩,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岩溶作用,浅部水文交替较强,深部水循环缓慢甚至停滞,地下水动态变化大,一般向当地的侵蚀基准面排泄(河流)。在岩溶强发育地段,泉水流量一般10lm3/s,单井涌水量1000m3/d。第三篇 5.12 地震的影响及建设必要性第一章 5.12 地震的影响“5.12” 汶川特大地震和连续的余震,共造成我县38个乡镇(街道)、382个村(社区居委会)、2513个社、14.7万户45.47万人受灾,其中重灾19.6万人,灾害直接损失达123.9亿元。属国家认定的29个重灾县之一。因地震灾害造成16人死亡,受伤262人(其中23人重伤)。城镇和农村居民房屋破坏。城镇居民房屋全毁61.93万平方米,损毁房屋118.09万平方米;农村房屋倒塌281.61万平方米,受损469.13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损毁。损毁公路1656.35公里,桥梁122座;损毁城市供排水管道30.3公里,供气管网0.5公里,城市道路19.6公里;损毁水库39座,灌溉渠道208.5公里,防洪堤12.6公里,乡村饮水供水站1950处,管网488公里,提灌站200座;城镇及农村供电线路受损332.88千米,损坏变电站10座,变压器11台;校舍损毁40.919万平方米;受灾医疗单位共523个(含村卫生站182个,36个计划生育服务站,261个村服务站),受损业务用房12.4万平方米;文化市场、文化产业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受损437个,受损房屋面积4.65万平方米,体育设施经济损失366万元;损毁广播电视台站38个,损毁房屋0.898万平方米;单位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受损房屋20.22万平方米。三次产业损失严重。受灾工矿企业343个,损毁厂房41.89万平方米,设备设施受损5297台套;乡镇煤矿房屋受灾19.73万平方米,煤矿巷道损失12.5千米;农田受损2.6841万亩,农作物受灾2.1075万亩,经济作物受灾3.5563万亩,林木损毁面积14.5万亩,畜禽养殖场受损52.8万平方米,生猪死亡11.5万头,退牧还草受损4.1万亩;受损景区1个,受损景区道路42公里,断道景区公共设施6处,旅游接待中心受损0.26万平方米,金融业受损房屋4万平方米,流通领域受损业务用房12.41万平方米,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业受损业务用房0.51万平方米,劳动保障受损38个站所,业务用房0.48万平方米,人力资源市场受损1个,社会保险服务机构受损8个,职业培训机构受损1个。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形成了地质灾害点462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图3.1 道路损毁照片1 图3.2 道路损毁照片2 图3.3 道路损毁照片3 图3.4 道路损毁照片4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1 本工程的建设是恢复城市功能,保证灾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的需要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竭尽全力支援灾区人民,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要求,首先必须搞好与灾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本工程的实施正是作为灾后重建的必要条件,将为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旺苍县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展开,尽快恢复旺苍县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旺苍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能恢复旺苍县部分城市功能,是保证灾区人民正常文体活动、工作、出行的需要。2.2 本工程的建设有助于促进旺苍县灾后经济尽快恢复地震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停水、停电、交通中断,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地震之后重建家园将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此次城市道路丰富了该凤凰梁、商业南街片区的道路网,把该片区有机的连成了一个整体,有利于县城的经济发展。2.3 本工程的建设可以保证旺苍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近20年的改革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旺苍县已经成为川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旺苍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以“打造中国红军城,发展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而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反映着一个地方经济繁荣与否、经济发展与落后的重要标志。旺苍县经济及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愈来愈依赖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交通滞后己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和城镇建设的瓶颈。同时“5.12”汶川地震又对旺苍县城道路、桥梁、排水等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损害,如不及时修复将影响旺苍县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工程的实施对旺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建设将改善该片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更有利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旺苍经济建设的步伐。2.4 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旺苍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旺苍县由于受狭长形依山傍河条件限制,能够安置灾民的空地相对较少。旺苍县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煤矿很多,经常容易出现偶发事件,城市道路的建设,将大幅度提升旺苍县应对自然灾后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便于灾后集中管理,及时救援,可以把灾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第三章 社会目标及效益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如下社会目标:1、 妥善安置灾民,极大的改善了灾区居民的出行条件,实现灾民安居 乐业。2、优化调整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困。4、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5、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本区域的人居 环境,带动本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第四篇 交通分析与预测第一章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1.1 县域交通运输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通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建设,旺苍县交通得到了较大发展,与周边的广元、苍溪、巴中形成了西、南、东干线公路运输网络。全县100%的乡(镇)通了公路,48.3%的村通了公路,基本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体,辅以铁路的交通运输网络格局。截至2006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己达303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72公里,等外级公路236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990公里:客货车达2517辆:年运输能力货运量达335万吨,货物周转量达8250万吨公里,客运量达27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达6364万人公里。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广达省道为骨干,县城双汇、普济化龙、三江金溪为支干的放射状交通运输网,路网密度达54.1公里/百平方公里。1.2 城市交通现状1.2.1 对外交通旺苍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邻南江,西连广元市中区、和朝天区,北接陕西宁强、南郑县。广(元)乐(坝)铁路支线和省道S202线横贯全境,主要起旺苍和苍溪等地的物质集

    注意事项

    本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