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docx
-
资源ID:3253153
资源大小:39.2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docx
人教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陈秀群 教材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相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而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得更普遍。因此,它是分数加减法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整册教材的学习重点。本小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了只有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适合学生自主尝试体验教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数下册P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2.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受到环保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正确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回忆旧知,做好铺垫 师:前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知识? 通过回忆,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做好新课铺垫。 2.设趣导入,提出问题 学生自报最简分数 师:现在,闭上眼睛,想好一个自己喜欢的最简分数。好了吗?谁来说一个? 闭上眼睛想一个自己喜欢的最简分数,新鲜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提出研究问题 师:如果选择这两个分数,我们可以研究他们什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分数加减法。板书:加减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组合算式,培养能力 组合算式 师:请看黑板,在这三个分数中,任意选两个组成加法和减法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从三个分数中任意选择两个组成未知算式,富有挑战性,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组合搭配的能力 汇报算式: 4.引导比较,揭示课题。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跟前面刚学的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异分母 引入这个环节,教师创造性的处理了教材,改变了传统的例题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自主探究,尝试体验,得出方法 质疑问题,渗透方法 师: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碰到新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渗透数学转化的思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初次尝试,体验方法 师:那么请大家选择第一道来做一做。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结果.(师:谁来说一下?) 两种情况: A: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 研究通分 师:这一步我们在干吗?为什么要通分? B:化成小数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板书学生回答并提问:他是怎么算的?最后比较:这个小数就是几分之几。) 3.总结多种方法 师:我们班同学真了不起!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或转化成了小数加减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算一下第二道题。 二次尝试,熟悉方法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结果。 三次尝试,优化方法 1.提出问题。 师:如果是这两个分数又该怎么求他们的和呢? 2.反馈交流。 师:谁来反馈一下,同时板书。追问:有化成小数计算的吗?你发现了什么? 以上教学环节的探究采用了尝试教学的方法,完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首先第一次尝试,让学生得出了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第二次尝试让学生熟悉并强化方法,第三次尝试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得出通分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性。优化了算法。 自选计算,巩固方法。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任选一题做在自己本子上,注意格式! 汇报反馈 在学生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再次练习,起到巩固的作用,扎实、有效。 引导验算,培养习惯 师:要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对,可以怎么办?怎么验算?学生说,教师板书。 验算教学,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三、回顾课堂,整理知识,增强意识 师: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怎么算的?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课堂小结的设计有知识的小结,也有学习习惯、技能方面的提醒。显得科学、合理、全面。能够增强学生细心计算,重视验算的意识 过渡:看来我们X X班同学真的很会学习!老师真佩服你们!下面,就让我们一鼓作气,来看看今天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请看大屏幕。 四、联系实际,应用知识,提升能力 (课件出示) 1.: 根据图上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叫生活垃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吗? 习题贴近生活,亲切自然。培养了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 2.: 是非审判庭。逐题出示 2/3-4/9=2/9 7/10-3/5=4/5 3/5+4/7=7/121/2+3/7=13/14 师:对的请你说说怎么算的?错的说明理由。 是非判断,对比鲜明,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3.: 比比谁算得快 A、发现规律 、教师出一题,学生做一题, 、让学生出题 师问:你也能像老师那样来说几个算式吗?学生说,其他人解答。 追问:为什么有些人算得那么快?有什么奥秘吗?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 B、应用规 律:教师出题,学生回答;学生相互出题 最后,这道拓展题,让学生先计算体验,然后再找规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同时又富有挑战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既可巩固新知,又可锻炼学生分析,归纳,应用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总结 本节课有什么新收获? 五、作业布置 P113第2、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