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开题报告.doc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浅析法官的职业道德系 部 名 称 文法系 专业班级 法学07级1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填表时间: 2011年 2月 6日设计(论文)题目浅析法官的职业道德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其它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官在行使审判权、履行审判职能的过程中或者从事与之相关的活动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法官职业道德是调节法官职业内部法官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官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评价法官职业行为的善恶,荣辱的标准,对法官具有特殊的约束力,法官几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泊尊严至关重要。法官的职业道德是适应审判工作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是特定化而且升华了的社会道德。法院是维护正义的力量,法官是法律的守护者、实现者,因而法官职业道德标准应高于社会道德标准。当前,我国法官职业群体的素质正在逐步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官职业得以形成、维系并逐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应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进一步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对法院系统内部人员的在岗培训,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进而保障司法的公正。二、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一、职业道德理论概述(一) 职业和职业道德(二) 法官职业道德的界定二、法官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内容(一) 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二) 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三、当代中国法官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一) 新中国对法官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二) 现阶段法官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三) 目前法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四、加强我国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对策(一) 改变行政化管理体制,保障法官职业道德的顺利实现(二) 完善各种法官职业的制度保障(三) 加强和完善法官职业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四) 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法官的道德素质三、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当前我国正在推行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制度改革,在制度建构的同时,已开始关注法官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曾提出,要在法院系统重点开展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可谓抓住了司法公正建设的要害。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法官队伍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条件,是搞好法院工作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国法院系统为了提高法官队伍素质,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如将法官最起码的职业要求法律化制度化;先后开展了“争当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公正司法树形象”等一系列的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运用集中教育整顿、执法大检查等多种形式,解决法官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措施的实行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法官一直被认为是普通国家工作人员,是国家干部,法官行使国家审判权的特殊性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法官几乎成了大众职业,不管是否具备法律知识,都可以成为法官。法官职业的缓慢发展,导致法官职业道德要求的滞后。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 对当代中国法官职业道德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2、 发现法官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逻辑思维方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理论思维是社会科学研究过程的后期阶段,其特点是在对文献资料或实证资料整理简化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证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实包含着逻辑实证分析和经验实证分析两个基本层面。通常所说的“实证分析”一般只是指后者,也就是“社会分析方法”。所谓“经验实证方法”是按照社会学本身的模式,将法律实施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并对这些现象作出社会学解释的方法。可以说,在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的实证分析方面,社会分析方法是最基础、最普遍的一种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是属于描述性方法的范畴。所谓描述性方法即对现实存在的法律规范和法律活动作经验性的表述和说明,即归于实然的范畴。实证分析法属于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与之相对应,在具体方法上主要注重社会调查。比较法是人们所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在传统法学中,比较法是对不同国家制度的异同进行比较,我认为这是一种宏观的比较。比较法不应只限于宏观的比较,还应包含许多微观方面的比较。六、 本课题的进度安排1、2010年12月28日1月7日:选题定题2、2011年2月15日3月6日:完成开题报告以及开题答辩。3、2011年3月7日4月1日:搜集资料4、2011年4月2日4月9日:拟定论文提纲5、2010年4月10日4月25日:撰写初稿6、2010年4月26日5月24日:补充修改7、2010年5月25日6月3日:论文定稿。8、2010年6月4日6月5日:抄写或打印等主要环节七、 参考文献1 李庆华. 司法公正与司法独立. 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230051. 2004. 04. 2 石茂生;赵世峰;. 正当法律程序视角下的法官作用. J. 郑州大学法学院;. 2009. 03. 3 陈兴良;周光权;. 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忠诚理论对刑法正当根据的追问. J.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100871,刑法专业96级博士生100872. 1998. 01. 4 陈瑞华;. 正义的误区评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 J.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副教授100871. 1998. 02. 5 杨凯;. 论刑法规范谦抑原则. J. 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 2008. 03. 6 卢智增;. 公正:公共行政的价值目标. J. 桂林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广西桂林541004. 2008. 04. 7 刘苏;汤卫东;. 国际体育仲裁的冲突类型及法理分析. J.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江苏南京210097. 2006. 01. 8 韩勇;. 体育纪律处罚的正当程序研究. J.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100088. 2006. 01. 9 刘苏;. 体育仲裁的目标价值取向探析对我国体育仲裁立法的原则指引. J.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 2006. 05. 10 赵黎明;仝其宪;. 刑罚轻缓化的价值意蕴. J. 安徽大学法学院,安徽大学法学院 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合肥230039. 2006. 03. 11 陈宜. 试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 J.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职业伦理教研室 副教授北京100088. 2005. 04. 12 唐永春. 法律职业伦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J.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2003. 05. 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所在系(所)意见负责人(签章):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