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年级上全册音乐教案.docx
人教五年级上全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歌曲依马呀吉松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依马呀吉松。 2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教学重难点: 1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 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 学唱曲谱 1 、播放歌曲依马呀吉松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 、教师总结:依马呀吉松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依马呀吉松吧! 3 、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 学唱歌词 1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 、教师范唱。 4 、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5 、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依马呀吉松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 、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 、引导学生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演唱。 四、舞蹈创编 师:同学们,西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美的歌声我们已经领略,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动作,看谁的模仿力最强。 五、 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回答了有关西藏的一些知识,同时也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还学习了优美的藏族舞蹈。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人民更是能歌善舞,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藏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下节课开一个“走进西藏”音乐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欣赏 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豪放的陕北风格。 2、用听唱法来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3、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教学重点: 1、用不同的方式有创造性有表现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2、通过西北民歌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声来表现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乐观性格。 教学难点: 如何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入: 同学们,下面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听完后,说出这首歌的歌名 师生总结: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后你们会联想到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西部有哪些了解,能举出几首西部歌曲,你会演唱吗? 生:联想到了西部开发和他们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黄河大合唱、绣金匾、拥军秧歌、信天游、脚夫调、横山上下来游击队、赶牲灵、见面容易拉话难。并哼唱旋律。 二、 学习新课: 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1、乐曲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像 回答问题: 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 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创作活动: 对于陕北民歌,先凭一、两首歌曲是不能对其音乐风格进行定论概括的,同学们在课下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通过上网、电视等途径来从各个文献了解陕北的人文特点、音乐风格、民俗风情。以更好地来体验陕北民歌的韵味。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几首西部歌曲,大家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陕北民歌的魅力。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用歌声和肢体语言感受到了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其韵味,并且对陕北民歌感兴趣。以后我们在生活中应继续去体验。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内容: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重点: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感受舞曲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能哼唱新疆舞曲第二号的主题旋律,并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为其伴舞。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 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 欣赏第一乐段。 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 参与体验: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 参与体验: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 欣赏第一乐段。 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 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欣赏第二乐段。 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 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 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 八、音乐家相册。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体验音乐亲切、活泼的特点,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准确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在歌声中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了解和音乐相关的文化: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巩固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的正确使用。 重难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齐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2、语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旅游。让歌声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闭上眼睛,一起出发! 三、 学习新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A、老师:歌声把我们带到哪里去了? 学生: B、老师:你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 ? 学生回答: C、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课题: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复听歌曲: 带着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老师范唱:老师想把这首歌曲献给你们,请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唱歌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姿势、积极地表情、声音自然优美、气息流畅、口型圆润。 5、学生张口默唱: 老师:老师知道五堰小学的同学特别聪明,我先请你们自己试着唱一唱,请用张口默唱的方法进行,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告诉我你在用心歌唱。 6、学生跟琴用“LA”模唱。 7、唱歌词:请同学们填上歌词跟琴歌唱吧! 讨论:你在歌唱中有什么困难吗? 处理歌曲: 8、巩固歌曲:接龙、对唱 四、拓展延伸: 1、老师:同学们学得很棒!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小组讨论,学生展示。 2、师生共同齐唱并以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师:同学们歌唱的太棒了,如果能再加上动作表演就更美啦!我们以歌舞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吧! 五、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非常出色完成了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学习,同时也感受了老师的音乐作品,同学们一定也急不可待想进行自己的创作了。望同学们大胆创作,有机会我们下次交流!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愉快的合作吧!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演奏四季调 教学内容: 演奏四季调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口风琴演奏青海民歌演奏四季调 2、能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3、了解乐曲不同段落的节拍变化。 教学难点:能用口风琴演奏歌曲 教学准备:口风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演奏四季调。 二、聆听音乐分析乐曲结构、节拍。 1、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哪两部分是相似的? 2、节拍有什么特点? 3、边听乐曲边打节拍。 三、演唱曲谱。 1、学唱第一乐段。 2、学唱第二乐段 3、学唱第三乐段。 4、完整演唱全曲。 四、为乐曲加入吐音符号“T”以及换气记号“V”,并演唱。 五、口风琴演奏乐曲。 六、加入打击乐器合奏。 七、教师指挥,集体展示。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 1、 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依马呀吉松 2、 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2、 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欣赏歌曲,并感受民族管弦乐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跟录音演唱学生齐唱。 3、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4、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二、乐曲欣赏 1初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热烈等等。 师:这首乐曲热烈欢快,深受人们喜爱。 2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下面逐段进行欣赏。 听引子与前三个乐段。 聆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表现了什么情景? 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号角声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听前三个乐段。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 学生轻声视唱主旋律。学生随老师一起视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和第二乐段富于彝族特色音调的旋律。 3. 听乐曲第四乐段。 听第一部分音频。 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在一个较长的过渡性乐段转为C调之后,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 想一想第四乐段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第四乐段的旋律优美抒情,尤其是旋律的变化音,富有苗族音乐的特色,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形成了对比,好像是一位苗族姑娘在跳独舞。 学生随教师一起演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全班一起视唱旋律。 分组演唱第四乐段主旋律。 学生试着背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4. 听第五、第六乐段和尾声。 在第五乐段中,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这两个乐段的情绪更加热烈,将全曲推向了高潮,在第六乐段中又出现了第一乐段的主旋律。 在尾声,什么乐器又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什么情感? 在尾声,圆号再一次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5. 完整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当听出乐曲的不同乐段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辨乐曲的各部分。 四、课堂小结 这首乐曲的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生动地表现了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情景。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边寨人民喜悦的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提高了分辨乐段和记忆旋律的能力。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示手拉手地球村,合唱时基本做到二声部声音的和谐 2、引导同学明白“地球村”的含义,树立全世界人民手拉手一起为绿色事业做贡献的意识 3、 通过演唱歌曲,加强对环境维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保护我们自身的家园 教学重难点: 1、对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歌词有较深的理解,演唱时声情并茂,二声部初步整齐和谐。 2、 二声部声音的初步和谐演唱。 教学准备: 电子琴、歌曲我和你录音、歌曲的范唱和伴奏带、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巩固复习: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师拉手风琴伴奏。 三、新课教学: 1、导入: XX年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不平凡吗?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在中国举办胜利,“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由中国歌手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歌我和你唱出了中国人民欢迎世界朋友来中国的真挚情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曲。师播放歌曲我和你录音。 师:歌曲中唱到了什么? 生:我和你,心边心,同住地球村相聚在北京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地球村“? 生: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师:说的很好,“村”是最小的地方,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时发展,世界各地人民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地球仿佛越来越小了,所以人们就亲切地称为“地球村”,全世界人民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要团结一心,手拉手,把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板书:手拉手) 2、学习新歌 教师播放范唱一遍 师提问:歌曲的两个局部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局部:轻快、活泼;第二局部:热情、悠长 再次播放音乐。 师:请你边听边在空拍处拍手。 学习歌谱 、师范唱歌谱; 、同学自由唱谱,师进行个别指导; 、师弹琴逐句教唱,进行正音; 生跟琴加词试唱歌曲; 生独立唱歌。 、歌曲处置 师: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让绿色永远伴着我们。这样优美的景色我们用歌声怎样表示? 生:轻快、热情、优美,发自内心 师弹琴,指导同学有感情地表示歌曲。 4、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再听一听,谁在为我们歌唱? 3、师生交流:同学们,小鸟与大海还有一切生灵,它们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蓝色的星球上,你们知道这个星球叫什么名字吗? 4、介绍地球 地球可真是一位又漂亮又富有的妈妈呀!地球妈妈的身上不仅有青山、海洋、有草坪和森林,还有许多的宝藏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妈妈有多大年纪了吗?猜一猜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地球妈妈已经有46亿岁了,她早在50万年前便生下了人类,一直无私地抚养着我们,直到现在。 5、导入: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地球妈妈的“身体”不如以前了,它总是一个人在偷偷哭泣,到底为什么? 6、看完这段录像,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7、师总结:是啊,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救救地球吧!因为挽救我们的地球,就是挽救我们人类自己,让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小鸟在欢快的歌唱,留下地球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吧!有一首歌正好表达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留给我。 8、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审美体验,表现音乐 1、初听音乐,跟着音乐动一动。思考: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它是几拍子的歌? 2、师生共讨,解决四拍子的强弱关系。 3、 师弹奏,生哼唱。要求:学生带上感情摆动着身体,轻轻地哼唱。 4、 感情地根据节奏朗读歌词。 5、 师讲解歌曲的含义: 6、再听音乐,思考: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几句?你愿意当小老师吗? 7、 小老师带唱。 8、 教师纠正音准不到位的地方。 9、 采用听唱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学习全曲。 10、 再次分析歌曲,“留给我”反复出现了几次?应带上怎样的情绪演唱? 为什么在歌曲的结束句中要反复地演唱“留给我”呢?你认为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妈妈”指的又是谁呢?那么,你觉得“留给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来演唱?是命令还是祈求? 11、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妈妈的大家庭里,我们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请同学们带着这份骄傲,带着一份渴望、一份祈求,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演唱歌曲留给我,同时,把这首歌送给全人类。 四、创编活动,巩固音乐 你能为歌曲设计怎样的演唱形式呢? 1、传递心声。 师:让我们手拉着手,共同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一起来传递我们共同的心声。第一小组同学来扮演太阳,演唱第一句歌词,将歌声传递给第二小组,然后第二小组再将歌声传递给第三小组,第三小组传递给第四小组,老师也加入到你们的传递行列中,我来扮演绿洲,接着四个小组继续依次演唱,然后我们一起手拉着手,演唱歌曲的结束句。 2、领唱、齐唱并配上打击乐器。 五、总结全课,结束音乐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欣赏森林狂想曲教案 教学目标: 、 感受乐曲中A B C 三个音乐主题的变化, 听辨各段主题曲调的出现顺序,提高音乐记忆能力。 、听辨每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区别三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启发学生想象各自代表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感受三种乐器不同的音色 教学难点:乐曲中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依次出现的顺序 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吉他卡片、小提琴卡片、笛子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音乐问好 在美丽的宝岛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树蛙、飞鼠、猫头鹰等,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如果能让我们亲身感受大森林的神奇,亲身聆听来自大自然的音响的话,那该有多好啊!可是我想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包括老师在内这样的机会都不多,那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呢,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深处大森林的神奇感受! 1、师问: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美妙的大森林。 有谁能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生:青蛙、蟋蟀、蝉、鸟、猫头鹰等 师:同学们的小耳朵非常的灵敏,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 二、讲授新课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李老师这里有三段乐谱,让我们一起来开一场森林音乐会吧! 第一次用“啦”唱 第二次用“咕”唱,尾声加上“呱呱” 男女生分组练习,女生用布谷鸟的声音唱,男生模仿青蛙。 1、师生接龙唱谱。 2、下面我们来听一首乐曲,刚才的那三段旋律在乐曲中反复出现,请你仔细听, 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出现的?请你来填一填 3、全班分成三个组, 分别代表A B C 三个旋律, 当旋律A 出现的时候,请 A组的同学把纸板高高的举起来, 依次进行。 4、学生活动 请学生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当每个旋律出现的时候, 请各小组派一名同学拿着纸板上台展示. 5、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各种动物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它们在愉快的歌唱,在举行森林音乐会呢!你听到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呢? 生:笛子、钢琴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你们听出来这么多乐器,其实这个乐曲只有三个主奏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 乐器 乐器音色 代表形象 笛子 明亮活泼、清脆悦耳 小鸟 小提琴 柔和优美 小鹿、小羊、燕子 吉他 低沉、浑厚 爬行的小动物 6、学生活动 a.听辨A B C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请学生模仿其演奏姿势。 b.再次欣赏乐曲,每组发一小提板,请学生边听辨边依次贴出每段旋律的乐器名称。 7.完整欣赏最后一遍 请学生欣赏乐曲,创编表演,随音乐自由表现。 三、总结,同学们,你们都是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孩子们,我们还可以自己想办法运用各种简单的小乐器加入到乐曲当中,为乐曲伴奏,丰富乐曲。 四、伴随音乐下课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欣赏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体会节奏变化带来的快感。 2、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创造音乐节奏。 教学重点: 1、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 2、跟随音乐即兴敲击节奏。 教学准备:有关踢踏舞的录像、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模仿节奏的游戏。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听辨导入 播放踢踏舞录音,学生猜声音。 四、简介踢踏舞的发展,出示课题 1踢踏舞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的游戏。 2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到了19世纪,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播放美式踢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 播放杨丽萍的雀之灵,学生观察并谈出两种舞蹈的区别。 3目前,踢踏舞已经风靡全球,它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舞蹈,但最为著名的就是爱尔兰的大河之舞。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里菲河。里菲河是爱尔兰民族的母亲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黄河一样。 五、欣赏大河之舞经典片断 1感受舞蹈内容 (1) 整体感受 播放大河之舞。学生思考并谈论这段爱尔兰踢踏带来的感受,及与美式踢踏的区别。 (2) 感受旋律 a老师播放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b学生跟随琴声哼唱旋律; c听音乐,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六次) 2表现踢踏舞的节奏 (1) 旋律在不断重复着,但每一次音乐的出现,舞蹈演员都采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听辨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蹈演员分别踏出了哪些节奏 (2) 按照旋律的节奏用接龙的方式敲击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现的主旋律。 第五次:每小组敲击两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一次; 第六次:每小组敲击一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两次。 教师播放小提琴旋律,引导学生敲击旋律的节奏。 3、即兴创造节奏。听音乐,学生即兴敲击,全班形成多声部节奏的演奏。 4、成品展示 跟随大河之舞视频,全班共同表演。 (拍手一跺脚跳简单舞步一拍桌子) 向学生介绍这部大型舞剧还融合了许多其他的艺术元素,如歌剧、音乐、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现代舞的精华,鼓励学生课后到网上下载完整的视频进行观看。 六、拓展内容 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学生一边谈感受,一边随音乐拍击节奏。 一段藏族踢踏舞不单单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更是让他们知道有关踢踏舞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快乐。 教学反思 第二课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家一起来。 2、为歌曲创编韵律操。 教学重难点: 1、能演唱好歌曲 2、舞蹈的创编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大家一起来的录音,师提问:听到这首歌曲,你们想做什么? 二、随歌曲录音即兴律动。 三、教师:为什么在听了这首歌曲之后,让人非常想动起来? 四、练习歌曲中的弱起与切分节奏。 五、学唱曲谱。 1、在声势练习基础上学唱曲谱。 2、练习教材20页“学练提示” 3、视唱曲谱,注意反复记号的演唱。 六、演唱歌词。 1、注意咬字清晰。 2、启发学生热情、冲满活力地演唱歌曲。 七、为歌曲创编韵律操。 1、教师交给学生手臂与躯干的基本动作与基本步伐。 2、学生结合歌曲的韵律与歌词内容将基本动作组合创编,并适当加入队列变换与造型。 3、学生分小组创编。 4、各组展示与评价。 八、集体展示:大家一起边唱边跳。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欣赏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 模唱、记忆小步舞曲第一主题旋律,听辨和标记乐曲段落。 2. 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有兴趣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并向同学介绍。 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出乐曲的结构,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模唱记忆第一段主题。 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欣赏歌曲不想长大,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师:这么时尚的歌曲中的有些旋律出自离我们有200多年之久远的作曲家莫扎特。让我们来走进莫扎特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 2. 教师介绍作者。 二、欣赏小步舞曲 1. 教师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小步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蹈,原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 得名。“小步舞”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华丽,节奏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有的作曲 家在作品中选用带符点的节奏,使得乐曲更具有推动力,伴奏简单清晰。 2. 初次聆听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整体段落,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3. 分段欣赏。 听赏第一部分。 教学要求:熟悉乐曲第一部分。 师:听辨第一部分有几种不同的旋律。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再次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第一部分两种旋律宛如对话般呈现的形式。宛如公主和王子在舞会中相识,你一言我一语在对话在舞蹈。 教师指导:学生先以较慢的速度读出节奏,然后跟琴进行演唱,注意空拍处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能表现乐曲轻巧俏皮的感觉。 师:第二旋律宛如王子娓娓动听的话语,我们来感受一下旋律线的方向,感受乐曲的情绪。 完整听第一部分音频。 听赏第二部分。 师:请跟着乐曲划拍,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特点。 生:每拍四个音,节奏紧凑,旋律流畅华丽。 师:我们来当一名钢琴家怎么来演绎一下莫扎特的音乐。 听赏第三部分。 师:请同学听赏第三部分重复的是哪一部分音乐,并用图形表现乐曲的旋律层次。 4. 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学生加入舞蹈和节奏声势。 5. 欣赏莫扎特的另一部作品四十交响曲,感受莫扎特音乐浪漫典雅轻快活泼的特点,重点听第三乐章具有小步舞曲风格的音乐。 三、课堂小结 这首小步舞曲曾被改编为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这里选用的是小提琴独奏的形式。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学唱: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地情绪演唱、表演歌曲; 2、 结合欣赏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 学唱乐曲小步舞曲感知乐曲二个不同乐段主题表现的情绪,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现乐曲。 教学难点: 1、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节奏律动结合 教学准备:音频 视频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视频动画版的小步舞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以及节奏的动感 图片展示 图片1 口琴 图片2 碰铃 图片3 铃鼓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大家认识口琴 碰铃 铃鼓 2.学前热身 练声:指导学生正确发声 1=C 3/4 5 3 3 |5 4 4 | 5 2 2 | 5 1 1 | 1- 5 | 7 - 6 | 5- 4 | 3- - | 3.指导学生用圆润、明亮、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正确发声,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本课歌曲小步舞曲。提问:歌曲的旋律特征与表现的情感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并为歌曲分句、找出异同。 3、学唱高声部曲谱。 4、用“da”哼唱。 5、学唱曲谱。 按乐句学唱。 背唱曲谱。 6、学唱低声部曲谱。 9、合唱两声部曲谱。 10、演唱歌词。 四、歌曲创编 1.节奏模拟 用碰铃和铃鼓分别演奏歌曲节奏 2.分组一起来体验一下碰铃和铃鼓和在一起的效果。 碰铃:X- - | X - - 铃鼓:X X X | X X X 3.分组一起来体验四个声部和在一起的效果。 4.采用不同形式演唱: 分组、个别演唱等。 5.跟着伴奏一起来演唱整首曲子,然后跟着老师的指挥一起来合唱整曲歌曲结束本堂课的内容。 五、小结本课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对彼得与狼中主奏乐器有初步的认识和感知。 2、了解乐曲中各种角色的特点,感受其在音乐表现手法方面的特征。 3、学习“音乐家相册”普罗科菲耶夫。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并能听辩乐曲中的主要演奏乐器 教学准备:课件、乐器卡片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曲家,了解乐曲“用乐器讲故事”的特点。 一、组织教学 1、听凯旋主题,想象:如果这是一队人在行进,那么你觉得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2、设疑: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 二、完整欣赏,整体感受。 三、按故事情节分段欣赏,了解各角色特点与音乐特征、并参与体验。 1、欣赏第一部分 2、欣赏第二部分 3、欣赏第三部分 四、总结此曲中各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了解简单的演奏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的讲述比,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想象力。 2、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3、根据音乐创作连环画,加深理解彼得与狼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画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音乐教室。 二、 复听上节课乐曲彼得与狼 三、 熟悉、选择不同音乐所代表的不同形象。 1、 认识各角色。 七个乐器给我们演奏了七段精彩的音乐,这音乐分别代表着乐器主人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我们来看一看,这七个主人分别是谁? 2、 复听七段音乐。 现在要请同学们根据主人们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形象,找一找乐器演奏的 音乐分别代表谁?老师把七段音乐重播一遍,同学们在心中做好选择。 -听赏选择 3、 选择乐器所代表的角色。 选择开始了!假如正确了,乐器在会奏响音乐;假如错误的,乐器会飞回原地等待! -乐器们都找到主人了吗? 四、欣赏彼得与狼 1、 引入:在一天清晨,在这美丽的森林中,七个主人相遇了,你觉得森林还会安静吗?那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让音乐来告诉你吧! 2、 听赏: 师引导:音乐告诉我们森林中先后出现了谁?来干什么?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 么事? 3、 学生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4、 完整听赏。 5、 揭题: 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吗?它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五、 创作画面。 这首乐曲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又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你看,上面这幅画面展现的是哪一段音乐的内容? 那么,前面随着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不同的音乐给我们展现的七幅不同 的画面,要请同学们创作完成!,那就由第四小组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幅画面创作。) 最后由组长从小组中选出最漂亮的一幅上前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一下画面 的内容。 六、 小结。 今天的音乐教室带给了我们什么呢? 欢迎大家下次继续光临音乐教室,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唱歌卢沟谣 教学内容: 唱歌卢沟谣 教学目标: 1. 会唱并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 能够为歌曲分段,了解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3. 掌握“渐强,反复跳跃,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 1. 用不同的情绪表现歌曲不同的段落。 2. 能运用“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 高音比较多,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竖笛。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进教室 随音乐卢沟谣进教室,同时播放“卢沟桥”图片,感受卢沟桥美丽的风景。 二、导入 刚才我们看到的地方是哪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卢沟桥的歌曲卢沟谣。 三、新授 1、初听歌曲 歌曲情绪如何?歌中描写的卢沟桥是什么看样子的? 2、认识卢沟桥 3、复听歌曲 就让我们再来聆听一次歌曲,你是否听出了卢沟桥的秘密呢? 根据故事的发展和情绪的变化,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 4、配音乐朗读歌词第一段 5、填词演唱 先找音乐符号板书总结力度、速度 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听听老师在音乐符号的地方怎么唱的,生轻声跟唱。 6、生演唱第一段,先发声练习渐强 师画旋律线“元明清,七百年”,让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将声音大胆沉下。 “卢沟渡,摆渡船”,要唱得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