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工作计划.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工作计划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2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 二、表内除法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 六、克和千克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 九、找规律 十、总复习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整理和复习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 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期中检测 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4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五一长假 教时 执行 情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5 5 5 5 5 5 克与千克的认识;称一称;两位数加减 两位数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整理和复 习;有多重; 统计 找规律 总复习 总复习 期末检测 期末总结 5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试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 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二、编排特点: 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解决问题,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意例题与主题图的关系 2、选取联系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3、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问题的方法 课 题: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P1-P5) 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 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 45-6 22-7 16+23 45-7 49-22 8+42 64-20 2、看土说一说、数一数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说一说。 、教学新课 1 、节假日小朋友们想去哪儿玩?小组互相说一说 问:你在游乐园玩过吗?玩过什么? 2、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有什么?能挖掘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互相讨论,展示。 “我们先来看木偶戏。” 6 3、出示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请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问:可以怎样解决,可以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算法,列式,启发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 22-6+13=29 22-6=16 16+13=29 22+13-6=29或13-6+22=29 22+(13-6)=29 小结: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方法。 4、出示例图,学习小括号 显示面包房图片,说说这幅图意。 看图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怎样解决? a.54 - 22=32 32 - 8=24 b. 54 22 - 8=24 c. 54 - (22+8)=24 d. 问: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有了小括号先算什么? 小结:要想首先算22+8,就要把22+8用括号括起来,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出示接力赛跑图 男生有个,女生有人,有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 2、果园里一共有90棵果树,其中桃树38棵,苹果树4棵,梨树多少棵? 3、看图说图意,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小组讨论,完成练习一第4题统计表。 、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看图,能自己提出问题,还掌握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解决一个问题,真棒! 教后记: 课 题:巩固练习 一、 教学内容:运用加法和减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P6-7 练习一 1-5题 二、教学目标:1、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7 1、口算: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抢答: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3、听算:老师说算式,学生回答。 、巩固练习 1、复习: 没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 带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 2、练习: 第1题: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 显示接力赛跑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指名说。 问:你会做吗?请小组合作写出算式。 指名展示: 22+21=43 43-16=27 22+21-16=27 问:先算什么? 22-16=6 21+6=27 21-16=5 22+5=27 师:小朋友可以先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2题:练习一第2题,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完成。 示图,请小朋友自己说说图意 指名:小朋友们在收集易拉罐,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一组收集了34个,二组收集了29个,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问题。 指名解答: 94-29-34= 94-= 第3题: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走了6只,又走了7只,现在羊圈里有几只? 示图,说图意,独立解答,做为课堂作业。 第4题: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B组得分统计表 出示表格,问:球赛中的主客场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我们先看中国球队,你知道了什么? 那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问:其它国家球队的总分你能否计算出来? 学生独立解决。 问:观察此表,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第5题:小朋友今天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小朋友多大? 提示:要先知道什么? 、思维训练 一枝签字笔8元,一枝圆珠笔5元。小红有20元钱,她买一枝签字笔和一枝圆珠笔,还剩下多少钱? 教后记: 8 课 题: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一、 教学内容: 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计算。 、探究新知 1、例三 看图说图意。 分组讨论,列式计算。 a. 4*3=12(人) 12+7=19(人) b. 4*3+7=19(人) c.还可以这样计算:6*2+7=19(人) 4*4+3=19(人) 小结:用乘加和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写成乘加的算式 2、做一做。,电脑出示图。 老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 10-4+3=9 10+3-4=9 、课堂作业设计 1、小白兔种了7 行胡萝卜,每行8个。准备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胡萝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数一共有多少页? 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4、小力买了5 个练习本,每本2元,他又买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钱,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钱? 教后记: 课 题:巩固练习 一、 教学内容: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1、从具体的实际生活情景出发,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熟练掌握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会熟练掌握有步骤的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会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9 四、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2、抢算:学生抢答 3、解决问题 一个笔记本8元,一枝钢笔13元。小利买了9个笔记本和一枝钢笔一共花了多少钱? 一个篮球7元,一个羽毛球4元。小鸣买一个篮球和7个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足球9元一个,小军拿了100元买了7个足球,应找回多少钱? 课堂练习 1、练习二第1题 小熊:爸爸,妈妈和我都掰了9 个玉米 熊弟弟:我掰了6个 熊妈妈:我们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练习二第2题 兔姐姐:我们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 兔哥哥:我们准备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萝卜。 兔弟弟:还剩多少个萝卜? 3、练习二第3题 动物园的门票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 用20元钱买票够吗? 4、练习二第4题 观察统计表,小组讨论,集体完成。 5、思维训练:练习二第5题 思维训练 1、玲玲去商店买东西,她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 瓜子每袋4元,如果买了3袋,应找回几元? 花生每袋8元,如果买了2袋,应找回几元? 笔记本每个7元,钢笔每枝12元,如果买一个笔记本和议枝钢笔,应找回多少钱? 2、买4个玩具娃娃和一个魔方共用35元。每个玩具娃娃8元。那一个魔方多少元? 课堂小结 通过仔细观察,同学们基本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教后记: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课题: 平均分 一、课程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二、教学策略:通过观察、了解生活实例,充分参与平均分的活动。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0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学会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四、教学准备:情境图,正方形、圆形卡片,小棒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观察画面。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谈话并讨论:我们来帮助二班小朋友分春游食品时要注意什么? 动手分一分,明确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各小组展示分配结果。 学生发现:每分钟的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2、课堂练习:课本第13页“做一做”。 先看题,互相说题意,说一说“平均分成5分是什么意思”。 用学具代替面包分一分。 3、教学例2 : 出示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学生动手分一分。 交流,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小结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份得同样多。 4、课堂练习:14页“做一做”。用小棒分一分,然后展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动手分一分。 展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相互评价。 2、练习三第2题。 先明确题目要求再独立判断。 3、练习三第3题。 先说一说,再分一分,最后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课题: 平均分(二)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教学策略:通过生动的画面,学具的操作,让学生逐步了解了平均分的方法,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 三、重点难点:重难点: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情境图、24根小棒、15个方木快。 教学活动: 一、准备活动 11 1把6个小圆片分成3份,有几种分法? (让学生独立动手摆一摆,指名板演,展示结果。) 第一种分法:O O OOOO 第二种分法:O OO OOO 第三种分法:OO OO OO 2上面三种分法中哪一种是平均分?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几根?(学生动手操作,互相检查。)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3。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我们来看看这些春游的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2)呈现租船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租几条船”的问题。 (3)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教师加以强调说明:“每条船限乘4人”,“24人租船”。 (4)分小组讨论:要租几条船呢? (可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 (5)交流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明确“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可以分成6组,就要租6条船。” 2课堂练习。课本第15页“做一做”。 (1)呈现出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学生互相说一说图意。 (2)师:有几个小动物准备就餐呢?一双筷子是几根?现在有多少根筷子?够不够 分呢?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在小组内分一分。 (3)交流结果,提问:12根筷子分成了几双?够分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4题。 ,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明确“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和“按每只小兔几个萝 卜来分”。让学生独立“圈一圈”。最后交流结果。 2练习三第5题。 学生观察画面,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结果。) 3练习三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同样多”。)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课题: 除法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课程目标: 1、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2、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策略:从活动入手,引出新知,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突破难点。 三、重点难点: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难点:“平均分”活动与除法算式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12个小圆片、16根小棒。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2 1出示图: 2把16根小棒分成4 份,每份有几根? 12根小棒,每3根分成1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3导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熊来分东西吗? 二、讲授新课 教学例4。 1出示例4: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2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指名板演。 3交流结果。 4板书课题。 5教师板书"12÷4=3”这个除法算式。学生讨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小结: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6学生动手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3份,一一写出除法算式。 7认识除号,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让学生读一读算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观察图后,写除法算式,互相交流,并读出所写的除法算式。 2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算式,是怎么看出来的。 3练习四第2题。先弄清题意,明确要把6只苹果平均分给两只小熊。如果学生能直接说出结果可以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直接填写出除法算式,并说出除法算式的含义。 4练习四第3题。先请学生看图,互相说说图意,再独立写出除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课题: 除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让学生体会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策略:通过活动,自然引导学生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认识了除法 各部分名称,至此学生对除法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重点难点:重难点: 根据题意写出算式。 五、教学准备:例5情境图、除法算式卡片、学生每人20个小圆片。 教学活 动: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除法算式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出除法算式。 2昨天我们帮助小熊猫分了竹笋,今天小熊猫又遇到了问题,大家愿意帮助它吗? 二、课授新课 1出示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 2学生观察画面,互相说一说图意。 13 师:共有多少个竹笋?每盘里放几个? 3让学生用小圆片代替竹笋,动手分一分。 4交流结果。 5师:我们能不能用算式来表示呢? 6明确可以用除法算式"20÷4=5”来表示,教师强调算式所表示的含义: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5盘.。 7引导学生抽象出20÷4=5的实际含义:把20按每份4 个一份平均分,可以分成5份。 8 教学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对各部分名称详细说明. 三、巩固练习 1 课本19页“做一做”。 第1题:分小组活动,用小圆片摆一摆。第2题,同桌互说。 2练习第4 、5 题。 利用题中实物图,让学生用画圈圈分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完后 独立写出算式并交流。 3练习四第6题。 教后记: 课题:除法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策略:通过动手、游戏等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重点: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难点: 感知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准备:文字卡片、题目卡片、小圆片学具。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学生拿出10个小圆片,动手摆一摆。 1、 平均分成2 份,每份有几个? 2、 10个小圆片,每5个一份,分成了多少份? 根据回答,板书:10÷2=5 10÷5=2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课堂练习 1、 练习四第7题。 教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独立试写,互相交流。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练习四第8 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实物题,引导学生说出有3份胡萝卜,每份有5根,再让学生试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指明说一说,老师板书。 14 3、 练习四第9 题。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出示题卡,通过抽卡游戏练习。 4、 练习四第10 题。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弄清小朋友划船的具体情况:有4 条船,每条船有3 个人。再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最后集体订正。 5、 22页思考题。 第一小问题是学生明确表示加数,4个连加等于8 ,就是4个相同加数连加等于8,同数连加可用乘法计算:×4=8或4 ×=8,所以里填2,=2 三、课堂总结 教后记: 课题: 除法计算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二、教学策略:用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点难点:重点:除法的初步计算。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 四、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具每个学生准备12个O卡片。 教学活动 一、复习 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 二得二 三三得 三十五 十二 二十 四十六 2、口答,说说是用哪句口诀想出来的。 2 ×= 6 5 ×= 5 ×6=12 4 ×=8 × 4 =12 ×8= 8 二、学习新课、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2、提出第1 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 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3、同桌交流,列出除法算式,板书:12 ÷ 3。 4、引导:前几节课,我们都会动手帮助猴妈妈分一分,如果不动手操作,你能算出结果吗? 5、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6、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各小组探讨出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并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7、出示例1第2个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8、让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是几,然后指明回答,说说运用了哪句口诀。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一题。先互相说图意,再计算,指名回答怎样求出商的。 2、练习五第二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填出:有15只鸽子,3个鸽房,再让学生想:这导题实际是求什么? 学生独立填写完除法算式后,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想出商的。 3、练习五第三题 要求 :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课题: 除法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策略: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讨论交流等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三、重点难点: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难点: 乘除法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情境图,口算卡片 教学活动 一、复习 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 五二十五 十六 三十 三十二 二得八 六三十六 六二十四 十八 十五 2、用乘法口诀求商。 9÷3= 12÷4= 5÷1= 2÷2= 8÷2= 3÷3= 3÷1= 5÷5= 6÷2=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谈话导入,引导观察画面,找出已知条件。 2、收集信息:“每行栽4 棵”“可以栽6行”。 3、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提出问题。4、交流,解决“一共栽了多少棵?”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需要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5、互相交流,教师小结。 一共栽了24棵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几行? 一共栽了24棵树,栽了6行,每行栽几棵? 7、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解答,求出商。 8、指明回答,说出求商的过程,教师加以小结:可以根据“四六二十四”这个乘法口诀求出商。 9、小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和除数。所以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三、巩固练习 1、 课本24页“做一做” 第一题先让学生独立求商,再观察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实际上都用了同一句口诀。 2、练习五第4 6题。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16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 课 题: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掌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的方法。 2在经历认角、比较角、操作角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渗透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三角板、硬纸条、铅笔、白纸等。 教学设想: 一、情景激趣 出示教材P37的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各自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设疑引题 师:上面的图中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 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问题:上面的角中,不是直角的是什么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锐角和钝角。出示课题 三、概念学习 1出示挂图,师解释为“武汉长江二桥”,图上有直角、锐角和钝角。 2说一说图中哪里有角? 3问:学些角的大小一样吗?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用直角进行比较”的方法。 4教师用红粉笔抽象出“直角、锐角、钝角”图。在学生认真观察后,教师归纳出:我们把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把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教师边总结归纳,边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比直角小,一个角比直角大,另一角正好与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合。 5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里有角?你找到的这个角是什么角?日常生活中呢? 让学生就上面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强调:可以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测量进行比较。 师再次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测量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四、动手操作 完成教材P38页“做一做”中的实践操作活动。 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的学具,做活动角、折角、拼角、剪角等。广泛让学生参与,然后对于学生做得好的进行展示和表扬。 五、练习反馈 1小黑板出示练习九第1题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角?并将指出的角用手势在空中比划比划。 2独立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 六、学习小结 本节课新学了哪些知识? 怎样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教后记: 17 课 题:锐角和钝角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2能用三角板拼出角和图形来,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干净、整齐的绘图习惯。 教学准备:小黑板、主题图、2把三角板、白纸等。 教学设想: 一、复习 1什么样的角叫锐角?什么样的角叫钝角? 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这些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二、学习画角 1尝试画角。 让学生各自拿出学具,要求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角来,并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一个什么角?然后要求他们拿出三角板,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较一下,看是否是自己想画的角。 2指导画角。 教师用三角板或直尺画出几个角来,并强调画角的步骤。就画出的角指名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画的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学生回答后,教师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较判断一下,评价学生说的是否正确。 3按要求画角。 让学生拿出直尺、三角板和白纸、铅笔。教师分别要求学生画出锐角、直角、钝角,画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集体展示评价。 三、用三角板拼图活动 1认识三角板。 教师分别拿出有一个角是30º的直角三角板和两个锐角都是45º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简要地向学生介绍一下,然后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的2幅4个三角板学会识别,并摸一摸它们的角。 2自由拼图。 让学生仿照教材P40页的第4题第4幅图的思路,自由地拼一拼。启发提示学生:我们可以把两个相同的三角板拼角,也可以把2个不同的三角板拼角。 讨论:同桌拼出来的角是怎样的角?并说一说:各种角的关系。 教师有意识地拿出各组同学中拼出的有代表性的图形进行展示,并适当 指出这些角之间的关系,对拼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四、生活中的数学 1大屏幕出示教材P40页“生活中的数学”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说一说图中哪里直角?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 3分组讨论:生活中在哪里能看到钝角、直角和锐角?向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将发现有新意说得好的同学推荐到它班,向所有同学说一说。教师及时评价激励。 教后记: 18 课 题: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2通过练习,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方格纸、铅笔、自制教具、小房子卡片。 教学设想: 一、情景感受 1出示“升降机”和“观光缆车”的挂图。 2教师转向推拉窗前,演示推拉窗平行移动窗门。 二、交流研讨 1说一说。让学生说一说上面三幅画面说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