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苏教.docx
-
资源ID:3229298
资源大小:40.2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苏教.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苏教十四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的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战国策。老师再用幻灯片投示出有关常识识,并请同学理解题意。如: 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纳:接受,采纳。 谏:规劝的话。 2、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三、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划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交流易读错的字: 1 昳(yì)丽 朝(zho)服衣冠(gun) 窥(ku)镜 期(j)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如: 1、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全班齐读课文。自主阅读,理解全文的大意,并整理出文章的重点字词句。 四、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大意,并整理出文章的重点字词句。然后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边读课文边串译课文。 2、 小组派代表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 3、 投影展示文中需掌握的字词句,让学生进行抢答。 五、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六、布置作业: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愿组合,尝试分角色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赏析课文,重点探讨邹忌讽谏的艺术。 2 一、 学生表演,复习课文。 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师生共同评价。引出新课时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赏析课文,重点探讨邹忌讽谏的艺术。 1、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品味赏析: 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由于感情的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什么不同?揣摩各自语气的感情色彩。 明确:他问妻子:“我孰与徐公美?”感情色彩是亲昵。他问妾:“吾孰与徐公美?”感情色彩是严肃。他问客:“吾与徐公孰美?”感情色彩是平淡。 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上有明显差异。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热情。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拘谨、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阿谀奉承。 邹忌从他们的回答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明确:与徐公比美发现自身受蒙蔽从而联想到国王可能被蒙蔽的情况。 在讽谏齐王的过程中,邹忌采用了一种怎样的方式?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由小到大,由我及王,类比推理,设喻论证。 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从“初下君臣进谏,门庭若市”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直到“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见,大家已无以可谏,无怪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3 由此可见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引导学生从进谏者邹忌及纳谏者齐威王两方面去思考,为了帮助理解,可插入淳于 谏齐威王的小故事以说明齐王是勇于接受别人的意思,从谏如流的。在说明邹忌这方面的成功时,着重说明是比关他亲身所经历的以及生活小事这两点,综合以上得出结论:。 为何成功 邹忌: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三、人物形象分析 提问:从文中的人物言行中,可以体现人物怎样的品质?试简单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 讨论明确:邹忌 齐王 四、探究: 学了此文后,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有哪些体会?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可引导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作为领导,要有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和气度。 、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积极地提出意 见及合理化建议,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 五、拓宽延伸: 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还有哪些因为不注意进谏的方法而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甚至是因此而殒命的大臣?试再举一些例子。 六、布置作业: 4 1、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运用譬喻的方法写一段话。不少于200字。 话题设计: A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B、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C、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 D、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2、 背诵课文,要求准确、精熟。 3、 补全下列名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闻过即改,从谏如流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5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善 三 比 妻私 妾畏 客有 小 家 事 私宫妇 思 畏 臣 求四境之内 三 赏 三 变 大 战胜于朝廷 国 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