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眼科重点.docx
中西医眼科重点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1.黄帝内经首次从解剖学的角度提出40余种眼部病证 2. 唐初武德年间的太医署中已有“耳目口齿科” 3.晚唐王焘外台秘要手术:对内障(脑流青盲)提出用针拨(金篦决)。 4.唐朝已能配制假眼。 5.北宋元丰年间的太医局,将眼科从耳目口齿科中分出 6.太平圣惠方详述金针拨内障及胬肉割烙术。 7.元末,托名孙思邈银海精微论述了81种眼病的证因脉治 8.宋朝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9.元末明初 倪维德原机启微 10.明末 傅仁宇审视瑶函 11.清 黄庭镜目经大成 12.清 顾锡的银海指南 1.眼与五脏关系 1)心:心主血脉,诸脉属目;心主藏神,目为心使 2)肝:肝开窍于目,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脉连目系 3)脾:脾输精气,上贯于目;脾主统血,血养目窍;脾主肌肉,睑能开合 4)肺:肺为气主,气和目明;肺主宣降,眼络通畅 5)肾:肾精充足,目视精明;肾生脑髓,目系属脑;肾主津液,上润目珠 2.五轮学说 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 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 脾 心 肺 肝 肾 3. 中西医名称对照: 瞳神瞳孔 黄仁虹膜 神水房水 晶珠晶状体 神膏玻璃体 视衣脉络膜和视网膜 黑睛角膜 白睛球结膜和前部巩膜 胞睑眼睑 上胞上眼睑 下胞下眼睑 眼眶眼眶 内眦内眦 泪泉泪腺 泪窍泪点 眼带眼外肌 视力:即锐度,主要反映黄斑的视觉功能,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 远视力:被检查者距视力表5m;近视力眼球径:垂直23mm,水平23.5mm,前后24mm 屈光系统:泪液膜、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壁:眼球壁分为外、中、内3层。 1、外层:角膜、角巩膜缘、巩膜 2、中层: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3、内层:10层 角膜 1角膜的组织学特点:透明、无血管、由三叉神经支配、凹透镜作用 2角膜的组织结构:上皮细胞层 前弹力层:不可再生,损伤形成瘢痕 基质层:准分子切割,治高度近视;不规则,即为散光 后弹力层 内皮细胞层:不可再生;阻隔水分,预防角膜水肿;损伤后引起基质水肿-青光眼 葡萄膜 1睫状突:产生房水 2.玻璃体手术切口一般在角巩膜缘后睫状体平坦部 3.脉络膜富含色素和血管,具有营养作用、遮光作用 视网膜 1.视锥细胞:明光、分辨颜色,黄斑部 2.视杆细胞:暗光,视网膜周围 视路:自视网膜起,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视皮质视中枢止。 视交叉: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 视交叉颞侧偏盲 视 束对侧同向偏盲 视神经:球内段、框内段、管内段、颅内段 外伤时,管内段易损伤 神经支配 1.瞳孔:瞳孔括约肌:副交感支配 瞳孔开大肌:交感神经支配 2.眼睑:眼轮匝肌:闭眼作用,面神经支配面神经麻痹,不能闭眼 提上睑肌:开眼作用,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 3.眼外肌:外直肌:外展神经支配 上斜肌:滑车神经支配 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动眼神经支配 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穹窿部结膜 血管:视网膜中央动脉:营养视网膜内五层 睫状动脉:营养视网膜外五层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第6章 眼睑病 麦粒肿与霰粒肿的鉴别 概念 麦粒肿 霰粒肿 细菌侵入眼睑腺体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睑板腺管闭塞引起的慢性炎症性肉芽肿 外麦粒肿为睫毛毛囊或附属腺体的化脓性炎症 内麦粒肿为睑板腺的化脓性炎症 眼睑肤色正常, 眼睑皮肤下触及无痛性硬肿 后期不会破溃流脓,伴感染才会破溃流脓 1.肿核小者经药物治疗少数可消散。 2.局部可采用湿热敷以助消散。 3.若伴感染,点抗生素眼药水、涂抗生素眼膏 4.肿核大者,或已溃破者,或伴感染化脓者,宜行手术治疗,术中清除囊壁 清热化痰散结。 临床表现 红、肿、热、痛、 硬结 后期:化脓破溃流脓 治疗 早期局部热敷;抗生素眼药水;抗生素口服 成脓后切开排脓:外麦粒肿切口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切口与睑缘垂直 中医 1、风热外袭:银翘散加减。 2、热毒壅盛:仙方活命饮加减。 3、脾虚夹实:四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 沙眼 一.概念: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通常侵犯双眼,多发生于儿童时期,其并发症多,可致盲。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轻者:沙涩、发痒、少量眵泪,或无明显不适。 2.重者:痒涩刺痛,异物感,灼热感,畏光流泪,很多黏液或黏液性分泌物,视物模糊。 3.检查: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乳头、滤泡增生 4.并发症:睑内翻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 三治疗 辨证治疗: 1、风热客睑疏风清热银翘散加减 2、热毒壅盛清热祛风散邪除风清脾饮加减 3、血热瘀滞凉血散瘀 归芍红花散加减 外治法: 1、点眼药水:0.1利福平眼液 2、涂眼药膏:0.5金霉素眼膏或四环素眼膏 3、海螵蛸棒摩擦法:适用于滤泡、乳头增生较多者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第7章 泪器病 急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 概念 细菌感染所致的泪囊急性炎症。 鼻泪管下端狭窄或阻塞,伴发细菌感染所致的泪囊炎症。 临床表现 1.泪囊区皮肤红、肿、热、痛,重者可波及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同侧面部及胞睑 2.局部可见肿核隆起,扪压痛甚 3.病情发展,局部破溃脓出,红肿消退 治疗 局部热敷、抗生素滴眼液、全身应用抗生素 1、泪道冲洗 2、抗生素滴眼液 3、手术治疗 鼻泪管扩张挂线插管术 泪道激光成形术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囊摘除术 中医 风热上攻、热毒炽盛、正虚邪留 风热停留、心脾湿热 结膜炎 白睛红赤球结膜充血 角膜病变、巩膜炎白睛混赤混合充血 葡萄膜炎 胞轮红赤睫状充血 一天行赤眼与暴风客热的区别 1.是否引起广泛的流行 2.眵泪:前者多泪,眵稀如水;后者眵多,且多胶粘如脓 3.白睛溢血:前者有;后者无 4.黑睛星翳:前者可有;后者少有 二暴风客热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脓漏眼淋菌性结膜炎; 天行赤眼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天行赤眼暴翳流行性角结膜炎 三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特征:自觉患眼刺痒,严重时有畏光流泪及灼热感 四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特征:结膜下点至片状出血、水样分泌物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第9章 巩膜病 一表层巩膜炎:1.单纯性表层巩膜炎 2.结节性表层巩膜炎 二深层巩膜炎:1.前巩膜炎 2.后巩膜炎 三巩膜炎特点:a.显著疼痛b.巩膜广泛或局限性充血c.局部触痛d.病变处呈蓝黑色e.易形成巩膜葡萄肿 第10章 角膜病 角膜疾病的共性:因为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所以均有刺痛、畏光、流泪、难以睁眼等 刺激症状。 角膜上皮病变:禁用糖皮质激素 角膜病治疗原则:多从肝胆着手 一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诊断 1、发病或复发的原因或诱因:常在感冒或劳累后发病 2、临床症状:刺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 树枝状角膜炎地图状角膜炎盘状角膜炎坏死性角膜基质炎角膜葡萄膜炎 3、眼部检查: 抱轮红赤。 黑睛见星点翳障,或聚或散,或连缀成片,形如树枝或地图状;或黑睛深层混浊如圆盘。 严重者病变区知觉减退。 黑睛荧光素染色阳性。 全身辨证治疗 风热客目:疏风清热 银翘散加减 肝胆火炽:清肝泻火 龙胆泻肝汤加减 湿热犯目:清热除湿 三仁汤加减 阴虚夹风:滋阴祛风 加减地黄丸 局部治疗 1.辨证选用中药眼药水滴眼:如鱼腥草滴眼液、黄连素滴眼液、黄精多糖滴眼液等 2.中药注射剂或滴眼液超声雾化:如选用抗病毒类中药针剂或注射剂超声雾化局部治疗 3.湿热敷眼:清热解毒中药煎剂澄清液湿热敷 西医治疗原则 1.有效的足量的足疗程的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2.充分散瞳:以减轻炎症和预防并发症。 3.激素的合理规范应用:应用于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者,或角膜基质炎或角膜内皮炎较重者。 4.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药物应用。 5.免疫疗法和口服维生素等辅助治疗。 6.手术治疗:角膜溃疡面积较大且难修复者,或反复发作或有穿孔危险者,可行羊膜覆盖或角膜移植术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二细菌性角膜溃疡匐行性角膜溃疡 急性的化脓性角膜溃疡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花翳白陷或凝脂翳 前房积脓:由虹膜睫状体炎症性渗出和白细胞沉积于前房角形成。中医眼科学称黄液上冲。 黄液上冲:黑睛与黄仁之间积聚黄色脓液,相当于西医的前房积脓。 花翳白陷:是指以黑睛生翳,四周高起,中间低陷,形如花瓣,善变速长为特征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角膜溃疡。 凝脂翳: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多伴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化脓性角膜炎。 诊断: 1.患者有漏睛或黑睛外伤病史。 2.眼剧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3.黑睛生翳,初起细小灰色隆起,数日扩大成圆盘状,色黄浮嫩如凝脂,边缘不清;伴抱轮红赤,黄液上冲,瞳神紧小。 4.角膜病变部位刮片、涂片、细菌培养。 治疗 1 .局部抗菌消炎 2.散瞳 3.有慢性泪囊炎者,予抗菌素液冲洗泪道,每天1次,炎症控制后手术 三真菌性角膜炎 1.病史:多发生于角膜植物伤后,也可发生于角膜接触镜,损伤或角膜手术后 2.表现:湿翳:黑睛生翳,表面隆起,状若豆腐渣样,外观干而粗糙的眼病。多发于收割季节和潮湿地区。 3.检查:病变处刮片:真菌菌丝;病变组织培养:真菌 4.治疗:抗真菌治疗;禁用糖皮质激素;中药辨证治疗 四角膜基质炎 角膜基质层的非化脓性和非溃疡性炎症,多与全身疾病有关,特点是基质层炎性浸润和深层新生血管形成。 几种不同的角膜炎鉴别 病因 分泌物 角膜溃疡形态 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感染 水样 细菌性角膜炎 细菌感染 脓性 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感染 黏液性 早期为灰白色,表面不平,密度不匀,溃疡呈黄白色、不规则。边缘稍隆起,基质水肿或有脓疡 多见,呈淡黄色,质黏稠 起病缓慢,发展慢,病程长可有复发 溃疡面刮片可找到真菌 早期为半透明多个细点状浸润。早期呈灰黄色单个性浓密浸润,溃疡为非化脓性,呈灰白色、树溃疡为化脓性,呈淡黄色、不规枝状、星状、地图状 则圆形 少见,脓量少,色白,稀薄 多见,脓量较多,淡黄色 前方积脓 病程 病原体检查 病程缓慢,不易治愈,多有复发 起病急,进展快,无复发 可分离出病毒 溃疡面刮片可找到细菌 第11章 葡萄膜病 葡萄膜组织学、生理及病理特点: 1.丰富的色素:遮蔽外界弥散光 2.分泌房水:营养眼球和维持眼内压 3.丰富的血管:免疫病的好发部位 4.血流缓慢:致病因子易滞留 常见的各型葡萄膜炎病变累及的部位: 1.前葡萄膜炎:炎症累及虹膜和睫状体冠部。 2.中间葡萄膜炎:炎症累及睫状体扁平部、周边部视网膜、玻璃体基底部。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3.后葡萄膜炎:炎症累及脉络膜、视网膜、玻璃体。 中医对葡萄膜炎的认识: 1.葡萄膜属中医眼科学之黄仁,黄仁属广义的瞳神范畴,瞳神属水轮,水轮与肾、膀胱密切相关 2.瞳神紧小:当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出现瞳孔缩小 3.瞳神干缺:当虹膜炎症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4.金花内障:当虹膜与晶状体全部粘连时又有机化膜 5.视瞻昏渺:当后葡萄膜炎致视物模糊 6.云雾移睛:中、后葡萄膜炎之炎症渗出物进入玻璃体 前葡萄膜炎 一临床表现 1.症状: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 2.眼部检查: 视力下降 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角膜后沉着物:尘状或中等大小;羊脂状 房水闪辉;炎症细胞,蛋白质、纤维素性渗出;前房积脓;前房积血 虹膜:水肿、纹理不清;虹膜结节;虹膜后粘连,虹膜前粘连。 瞳孔:缩小;形态异常;瞳孔闭锁;瞳孔膜闭 二并发症 A.继发性青光眼 B.并发性白内障 C.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三鉴别诊断 A.急性结膜炎 B.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症状 视力 充血 角膜 瞳孔 前房 眼压 正常 结膜充血 透明 正常 正常 正常 急性结膜炎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不同程度减退 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透明、角膜后有沉着 缩小、常呈不规则形 正常或浅;房水混浊 正常,降低,升高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剧痛伴头痛、恶心、呕吐 高度减退 混合充血 水肿呈雾状混浊 散大、常呈垂直卵圆形 浅、房水轻度混浊 明显升高 异物感灼热感;粘液/脓性分泌物 轻度眼痛、畏光、流泪 四治疗 中医治疗 早期:病因:多为风、湿、热 晚期:病因:多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病位:肝胆 病位:肝肾 病性:多为实证 病性: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 肝经风热、肝胆湿热、风湿夹热、虚火上炎 西药治疗 A.充分散瞳:阿托品眼液、眼膏点眼;散瞳合剂结膜下注射; B.抗炎: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局部和全身应用;眼药水点眼;结膜下或球周、浅球后注射;口服糖皮质 激素或静脉给药;非皮质类固醇消炎药 C.抗感染:有感染指征者抗感染治疗; D.抑制免疫反应:免疫抑制剂应用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并发症治疗 1.瞳孔阻滞继发青光眼者:行虹膜周切术 2.周边虹膜前粘连继发青光眼者:行滤过性手术 3.并发白内障者:控制炎症后行白内障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间葡萄膜炎炎症和增殖性疾病 后葡萄膜炎 症状:视力下降;黑影飘动 眼征:玻璃体混浊、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 Behcet病皮肤-粘膜-眼综合征狐惑病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 眼、耳、皮肤、脑膜综合征: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 白癜风;脱发;毛发变白 交感性眼炎 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双眼慢性或亚急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称为刺激眼,未受伤眼称为交感眼。 第12章 青光眼 一定义: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二分类:1.原发性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 2.继发性青光眼 3.先天性青光眼 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前房角被周边虹膜组织机械性堵塞导致房水流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分期:临床前期、前驱期、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慢性期、绝对期 临床前期:浅前房、窄房角,但尚未发生青光眼的眼 前驱期(先兆期):历时短暂,休息后自行缓解或消失。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 发作多出现在傍晚时分,突然雾视、虹视,可能有患侧额部疼痛、鼻根部酸痛。 急性发作期: 1.症状:角膜刺激症状(剧烈眼痛、畏光、流泪),视力极度下降,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 2.检查:眼压突然升高;眼睑水肿;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角膜后色素沉着;前房极浅,房角关闭 虹膜扇形萎缩;瞳孔中等散大;晶状体前囊下灰白混浊;眼底可见视盘水肿或视网膜血管阻塞。 3.青光眼“三联症”:角膜后色素沉着、扇形虹膜萎缩、晶状体前囊下青光眼斑。 缓解期:急性发作期病情得到暂时缓解。 慢性期:急性发作期后眼压继续升高,青光眼性视盘凹陷,相应视野缺损 绝对期:急性发作期之后失明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临床没有眼压急剧升高的表现,而是缓慢升高,不易察觉 2.诊断依据:眼压升高,房角缩窄,典型的青光眼视神经乳头损害征象,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 治疗 1.辨证论治:本病主要由于风、火、痰、郁及肝阴阳失调所致。中医药辅助治疗,改善全身症状。 2.西医治疗:青光眼是终身性的疾病;定期随访控;控制眼压是最有效的防盲方法 原则:首选药物缩瞳,迅速控制眼压以及眼部炎症。在眼压降低,炎症反应控制后,采取手术治疗。 1)缩瞳:毛果芸香碱 2)高渗脱水剂:甘露醇 3)降低眼压:碳酸酐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 4)控制炎症 5)手术:虹膜周边切除术、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四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以高眼压状态下房角开放,视乳头生理凹陷扩大,甚至视神经萎缩及典型的视野缺损改变为特征的眼病。 第13章 晶状体病 一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全球第一位致盲性眼病。 二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 临床表现:1.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2.晶状体混浊 3.双眼先后发病。 按晶状体混浊开始出现的部位分类:皮质性、核性、后囊下性 皮质性白内障按发展过程分为: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肝肾亏虚为常见类型,治宜补益肝肾,方选六味地黄汤。 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成熟期白内障为手术最佳时期,常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第14章 玻璃体疾病 云雾移睛眼前有漂浮物;飞蚊症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 第15章 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水肿:炎症、缺血、缺氧等使视网膜屏障受到破坏,血管内液体进入视网膜。 视网膜渗出:血浆内脂质或脂蛋白从视网膜血管内溢出,沉积在视网膜内。 1.硬渗:边界清,黄白色,星芒状,蜡块样。 2.软渗:边界不清,灰白色,棉绒斑。 视网膜出血 1.深层出血:圆点状 2.浅层出血:火焰状 3.玻璃体出血:来源于视网膜的出血进入玻璃体内。 4.视网膜前出血:半月形 5.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出血所致。 视网膜增生性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前膜、视网膜下膜、玻璃体机化膜 视网膜的色素改变 色素上皮细胞的改变,如萎缩、色素脱失或色素增殖。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Eales病,为青年性反复性视网膜玻璃状体出血,又称原发性血管周围炎、特发性闭塞性血管阻塞性病变 主要累及视网膜周边部,以血管周围白鞘,毛细血管闭塞,新生血管和反复玻璃体出血为其临床特点。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病机:微动脉瘤的发生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 2.临床表现:有糖尿病史,早期可无自觉症状,病变累及黄斑后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3.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4.治疗:首先严格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定期检查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 5.阴虚内热玉泉丸加减。 气阴两虚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瘀血内阻生蒲黄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脾肾两虚四君子汤合肾气丸加减。 6.西医治疗:1)激光光凝治疗,防止新生血管形成并使已经形成的新生血管退化2)黄斑水肿可行激光格珊光凝3)玻璃体积血长期不能吸收,或玻璃体内机化条索势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行玻璃体切割术。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视网膜血管阻塞 病因 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 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颈动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与肥胖、吸烟有关。 硬化等,筛板和视网膜血管分叉处是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阻塞的好发部位。 视网膜由于动脉血管供血中断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而水肿,视网膜感光细胞迅速死亡,导致不同程度视力损害。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因动脉硬化等因素,导致视网膜静脉受动脉物理性压迫,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腔狭窄,血液流变性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形成血栓的一种视网膜血管病。 病机 临床表现 依据阻塞血管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程1.不同程度视力下降,轻者仅有眼前黑影。 度的视力损害: 2.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 : 1.中央动脉阻塞,发病急剧,外眼正 缺血型视力下降严重,非缺血型视力下降轻。 常,突然发生视力完全丧失甚至仅存3.主要并发症: 光感。视野缺损,或颞侧仅留小片岛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黄斑囊样变性、视网膜增殖状视野。 性病变、视网膜脱离 2.分支阻塞时,则可保留部分视力,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有相应视野缺损。 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延长,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阻塞静3.有睫网动脉者,根据其供应黄斑范脉血管迂曲怒张、血管管壁荧光渗漏、出血区遮蔽荧光,部分围的大小,视力可有不同程度的保留。 病例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黄斑囊样水肿等 多单眼发病,老年人多见 1.CRAO患者瞳孔中等度散大,直接对光反应迟钝。 2.眼底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中心凹处呈红色或暗红色,即所谓“樱桃红点”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阻塞的动静脉充盈时间均延长,动静脉血流变细,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 非缺血性眼底检查: 1.早期视乳头正常或水肿,边界稍模糊,动脉正常或稍细,静脉纡曲扩张,视网膜有少量或中等量火焰状和点状出血,沿四支主干静脉分布,视网膜水肿轻,棉絮状斑较少。 2.视网膜出血可能已完全或大部分吸收,黄斑区多恢复正常,或仅见色素紊乱,亦有可能发生黄斑囊样水肿。 缺血型眼底检查 1.早期视网膜静脉迂曲怒张、广泛出血,并有棉絮样斑。 视盘水肿,黄斑区通常见广泛的出血和明显的水肿。 2.随病程发展,视网膜出血可能已明显吸收,棉絮样斑通常消失,视网膜静脉周围鞘形成,黄斑区出现囊样变性改变,并且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以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检查 治疗 急症,需要急诊处理。 1.亚硝酸异戊酯吸入、舌下含服三硝基甘油片 2.静脉滴注罂栗碱3060 mg 3.球后注射阿托品1 mg或妥拉苏林等 4.发病数小时就诊者,可行前房穿刺术,使眼压迅速降低,视网膜血管被动扩张,使血管内的栓子被冲向动脉末端 5.可选用尿激酶、链激酶、去纤酶等 6.中医从气滞血瘀、痰浊上犯、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等方面给予辨证论治药物治疗 1.早期慎用纤溶制剂,适用于血黏度增高患者。 2.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如阿司匹林、潘生丁。 激光光凝治疗 1.封闭无灌注区,预防新生血管形成;光凝新生血管,预防出血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光凝方式: 黄斑周围格栅光凝、局部视网膜光凝、全视网膜光凝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治疗。 可发生黄斑囊样水肿的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阻塞。 第17章 眼视光学 屈光不正 1.屈光不正:调节松弛状态下,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2.屈光不正分类:近视、远视和散光 眼的调节作用 1.依靠睫状肌和晶状体固有的弹性来改变焦距 2. 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时,悬韧带松弛,减弱了对晶状体的牵引力,晶状体因弹性的作用,其表面向前凸起,增加了屈光度。 近视 1.眼球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 2.分类:轻度近视-3.0D;中度近视-3.0D-6.0D;高度近视-6.0D 3.表现: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对远处目标辨别不清,可伴视疲劳、飞蚊症、闪光感。 远视 1.眼球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 2.分类:轻度<+3.0D;中度+3.0D5.0D;高度>5.0D 3.表现:不论看远看近,视力都需要调节。 散光 眼球各径线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形成焦线的一种屈光状态。 屈光参差 双眼屈光状态不等,有屈光不正的性质或度数不同。 老视 1.由于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的调节功能逐渐下降 2.临床表现 :视近物困难,阅读视力下降,视疲劳 3.矫正:凸透镜 弱视 1.眼球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不能达到0.8者。 2.分类:斜视性弱视;屈光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先天性弱视。 第18章 眼外肌病 双眼单视的条件:同时知觉、融合、立体视觉 眼外肌的分类: 1.协同肌:眼球运动时起协助作用的眼外肌。 2.配偶肌:使双眼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眼外肌。 2.拮抗肌:作用相反、互相制约的肌肉。 共同性斜视 1.眼外肌肌肉本身和它的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眼位偏斜。 2.分类: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 麻痹性斜视 由于视神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使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而引起的眼球向麻痹肌作用相反的方向偏位。 第19章 眼眶病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1.眼眶病主要症状:眼球突出、红肿、疼痛、复视、运动受限。 2.眶蜂窝组织炎:单眼眼球突出 3.甲状腺相关免疫眼眶病变:双眼眼球突出 第20章 眼外伤和职业性眼病 化学性眼损伤 1、碱性化学伤:创面边界不清,创面较深,且易扩大加深,眼内反应较多也较重。 2、酸性化学伤:创面边界清楚,创面较浅,不扩大加深,眼内组织反应较少也较轻。 化学性眼损伤急救措施 1.急救冲洗:就地、迅速、彻底眼部冲洗,可用清洁水、自来水、氯化钠注射液等。 2.清除化学物质,减轻眼部组织损伤:中和致伤化学物质的酸碱性,抗炎治疗,减轻组织炎症性损伤 3.预防和治疗并发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第21章 常见全身病的眼部表现 一高血压病的眼部表现 慢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急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I级:小动脉光带加宽,动静脉交叉压迹 血管显著缩窄,视网膜普遍水肿,多处出血、 级:动脉铜丝或银丝状,动静脉交叉压迹() 大片状棉绒斑及视乳头水肿。 视网膜硬性渗出或线状小出血 级:动脉变细,视网膜水肿,棉绒斑、出血 级;视乳头水肿 二重症肌无力的眼部表现 1.自体免疫性的全身性的肌病,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所致,乙酰胆碱不足 2.多发生于2040岁,幼儿及儿童也常见到,多由眼部症状开始,上睑下垂、复视、眼外肌运动障碍 3.四肢及躯干肌或延髓支配的肌肉受累。 4.病变仅在眼肌,其余肌肉不受累称眼型重症肌无力 三红斑狼疮的眼部表现 红斑狼疮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 眼部表现:巩膜炎、结膜炎、干燥性角结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动脉或静脉阻塞、视网膜深层及浅层的出血、视乳头水肿;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以及复视及眼球震颤。 急性期后极部视网膜棉绒斑,在缓解期消失。 四AIDS的眼部表现 AIDS常累及眼部,眼部并发症高达82.6 眼部表现:视网膜棉绒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肉芽肿、眼睑、结膜、泪囊及眼眶Kaposi肉瘤、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眼眶周围淋巴水肿、视网膜出血、急性视乳头炎、视网膜血管炎、玻璃体炎、视网膜脱离等。 五皮质类固醇和洋地黄对眼的影响 皮质类固醇:可引起继发性开角青光眼、皮质混浊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近视、视乳头水肿、黄斑水肿 双眼突出及虹膜睫状体炎等 洋地黄:少数病人服药后引起视物模糊及视物变色症。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