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docx

    • 资源ID:3223946       资源大小:66.20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docx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 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脔,用火薰之,可致远。常潜渊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两舟引张之,缒以铁,下垂水底。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 (摘自南宋文录录) 注释: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啐儿。脔(luán):切成碎块的肉。潜渊:潜进深水。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醢(h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训练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1)大者视晬儿_ (2)广袤数十寻_ (3)缒以铁_ (4)用罹烹醢之酷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大者视晬儿( ) (2)春夏乳子( ) (3)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 (4)则悠然逝矣( ) (5)用罹烹醢之酷( )( ) 3、下列句子中“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用火薰之 B、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C、两舟引张之 D、用罹烹醢之酷 4 翻译下列句子。 (1)脔,用火薰之,可致远。 _ (2)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_ (3)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 _ 5、本文是一则寓言。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_ _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电。”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注释:尝:曾经。向:刚才。去:离开。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治:治理,管理。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归而泣_ (2)向者吾见之_ (3)蛇令安在_ (4)叔敖对曰_ 2、区别加着重号的词的用法。 (1)母问其故_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 (3)杀而埋之_ (4)忧而不食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_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_ 4、短文运用什么刻画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认识。 _ _ (饶忠祥设计)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贴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问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嘴熟,一字不逸。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选自蒿庵闲话) 注释:讫(qì):完毕。掩卷:合上书本。务期:一定要达到。笥(xì):竹箱。俟(sì):等到。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泛滥,此指多而杂乱。影响:此处指印象。枵(xi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约:简要,精练。 1、“就”作动词有“接近”、“趋向”的意思,还有“达到”的意思。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就壁间观所录(到,到达) B、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接近,趋向) C、颓然就醉(接近,趋向)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靠近,接近,此处有欣赏之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所直即札录之。 _ (2)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_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_ _ 4、阅读此文后你有何感想? _ _ (孙怀伦设计) 马嘉 1、(1)zuì (2)mào (3)zhuì (4)lí 2、(1)看起来像(2)哺乳,生养(3)似帘的捕鱼工具。这里作动词,即张帘(4)跑(5)因此 遭难3、D 4、(1)把它的肉切成碎片,用火薰烤,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的地方。(2)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3)只知道进却不知道退,因此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实在是太可悲了啊!5、只知进而不知退。必将酿成大祸。 参考译文: 大海中有种鱼叫马鲛,银色的皮燕尾式的尾巴,其中大的像周岁婴儿那么大。把它的肉切成碎片,用火薰烤,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的地方。它时常潜入深水面不易捕捉,在春夏之季生养幼鱼,就随潮水冒出水面,渔民利用这个时候布设帘网捕捉它们。帘网是那种网格做得很巯的网,纵横几十寻,两只小船牵引着将它张开,坠上铁块,将网垂入水底。过往的鱼,必定钻撞想继续前进,越拉越被束缚又更怒撞,就腮颊张开鱼鳍展开,被钩在网眼中,永远不能脱身。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 只知道进却不知道退,因此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实在是太可悲了啊! 孙叔敖埋蛇 1、(1)回家(2)刚才(3)哪里(4)回答2、(1)缘故(2)所以(3)连词,表顺接连词,表因果3、(1)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2)还没有治理,百姓已经都相信他的仁爱了。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参考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个不停,忧伤而不吃饭。母素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个头的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恐怕别的人再见到这条蛇,就打死它埋了起来。”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说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用福来报答他的。你不会死的。”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开始治理,百姓都已经相信他的仁爱了。 约取而实得 1、A 2、(1)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摘录出来。(2)几年以后,(我)腹中(记忆的文章)和竹箱中(储存的文章片断)都渐渐地满了。3、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4、答案不唯一,例如答成:“学习要认真塌实,不能浅尝辄止”等。 参考译文: 叶奕绳曾经谈到(读书)加强记忆的方法,(说):“我天资迟钝。每当阅读一本书,遇到喜欢的内容就把它摘录下来。摘录完毕,朗诵十多遍,(然后)把它贴在墙壁上。每天一定(摘录张贴)十多段,至少也要六七段。(有时)合上书本,闲适散步时,就靠近墙壁,观看摘录(的文章片段)。每天看三五遍成了习惯。一定要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一个字也不漏掉。墙壁贴满以后,就把第一天所贴的收到竹箱中。等到再读书有摘录时,补贴到那个地方。(这样)随时收取,随时补贴上,一年到头不空一天。一年之内,大约可以摘录和记得三千段。几年以后,腹中记忆的和竹箱中储存的(文章片段)渐渐地满了。我常常看到(一些)一心贪多而杂乱无章地阅读的人,(他们)略微有点印象就不再阅读了。(这样)稍微经过一段时间,就腹中空空了,不如我精练地阅读而能得到实际的收获。 治国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管子:又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哲学家。他辅佐齐桓公对内减轻农民负担,发展武装力量,增加财政收入: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是以善为国者 ( ) (2)民富则安乡重家 ( ) (3)奚以知其然也 ( ) 2、翻译句子。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3、上面简短的文字中。体现了管仲什么样的远见卓识? 4、请结合初中历史知识,说一个管仲的故事。 5、阅读完文字,你认为管仲的思想对我们现在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吗?简单谈一谈。 阮裕焚车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刘义庆)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阮(rua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剡(shan):地名,今在浙江新昌。何为:干什么。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意欲借而不敢言 ( ) (2)何以车为 ( ) (3)阮后闻之 ( ) (4)遂焚之 ( ) 2、依据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借者无不皆给。 (2)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 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解: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鳋(sao):鱼腥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乃发视之 ( ) (2)勿乘驽马 ( ) (3)则恶其鳋也 ( ) (4)何以亡也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善哉,如若言! (2)君子有道,悬于闾。 3、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 4、请另外讲一个晏子的故事。 治国先富民 1、(1)的人(2)就(3)这样2、(1)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2)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3、治国之道,必先富民。4、老马识途管仲;管夷吾举于市孟子·生于忧患;管鲍之交。5、略。 译文: 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这样说?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阮裕焚车 1、(1)却(2)用(3)听说(4)用火烧2、(1)倘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2)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意义呢?3、直率、助人为乐的性格。 译文: 阮裕在剡县作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倘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想借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而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阮裕最终知道了这件事,感叹说:“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 金壶丹书 1、(1)打开(2)劣马(3)讨厌(4)为什么2、(1)好啊!说的确实是这样!(2)君子有治国的方略。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大意写出即可)3、示例: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4、略。 译文: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打开来,里面有一张用红笔写的纸条:“吃鱼不要反复吃,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有道理!吃鱼不要反复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说:“不是这样啊!吃鱼不要反复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放不肖之人在国君身边。”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阅读训练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齐人有好猎者/好读书,不求甚解 B.既克,公问其故/其所以不得之故 C.人不对/隆中对 D.东市买骏马/家富则市得良犬 2.选出下列句子中“然”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百事也尽然 A.屋舍俨然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吴广以为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文中的好猎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原文谈一谈你的看法。 5.从好猎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一) 阮文达予告归,搜罗金石,旁及钟鼎彝器,一一考订,自夸老眼无花。一日,有以折足铛求售者,再三审视。铛容些许,洗之,色绿如瓜皮,大喜,以为此必秦汉物也,以善价得之。偶宴客,以之盛鸭,藉代陶器。座客摩挲叹赏,文达意甚得也。俄而铛忽砰然有声,土崩瓦解,沸汁横流。恚然,密拘其人至,键之室,命每岁手制赝鼎若干,优其工价。此后赠人之物,遂无一真者。 注释:予告:清代,官吏年老要求告老回乡。金石:铜器及其铭文和石刻(凿)及其刻文。彝器:古代祭祀用的铜器(供具)。铛:如釜,有足。折足,断足。善价:高价。摩挲:用手反复抚摩。密拘:秘密拘留。键:锁。优其工价,付给丰厚的工钱。 阅读训练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有以折足铛求售者 以善价得之 以为此必秦汉物也 以之盛鸭 A, B, C, D,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铛忽砰然有声,土崩瓦解,沸汁横流。 (2)恚然,密拘其人至,键之室,命每岁手制赝鼎若干。 3.你对阮文达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4.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 项王(项羽)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刘邦)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注释:东海:泛指东方,东边。广武:城名。彭越:字仲,擅将兵,拜魏相国。梁地:先秦时期属梁国。俎:砧板,肉案。若:同汝、尔。若翁,你的父亲。益祸:加重祸患。 1.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 患:_ (2)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下: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 (2)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3.请简要分析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人物形象。 文言文阅读(一) 1.C 2.B 3.(1)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2)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田劳动,这样就会有收获,然后不就可以买到好猎狗了吗?4.好猎者是一个善于思考,虚心要强的人。当打猎“不得兽”时,他就觉得“羞对家室,愧对知友”,可见其要强心理。当有人为他建议,应致力耕作时,他能自思,从而接受建议,可见其 善思虚心的品质。(言之有理即可)5.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齐国有一个喜爱打猎的人,荒废时日很久,没有捕到猎物。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他不能捕到猎物的原因,是猎狗弱小。他很想得到一只好猎狗.有人说:“您应该在耕地劳作上竭尽全力。”打猎的人说:“为什么呢?”这个人不回答。打猎的人自己想了想,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田劳动,这样就会有收获,然后不就可以买到好的猎狗了吗?于是他就不再去打猎。急切地去耕种。急切耕种家里就富裕起来。家中富裕就可以买到好的猎狗。从此以后,他打到的猎物,常常比别人多。不仅仅打猎如此.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文言文阅读二则 (一)1.C(拿,用,认为)2.(1)突然铜铛发出很响的破裂声音,整个器物顿时土崩瓦解,滚烫的汤水满桌流开。(2)文达很恼火,暗地里把售假的人拘留起来,锁闭在房间里,要求他每年制造一定数量的假鼎。3.道德品质恶劣。4.示例:自己受欺不能再去欺骗别人。 参考译文: 阮文达被朝廷准许退休,他便搜罗铜器和石刻,包括铜钟铜鼎祭祀礼器,还一一加以考订,自己夸耀老眼看得很准。一天,有个拿了一件断了足的铜铛的人上门销售。文迭再三审察细看。这件铜铛容量一升左右,清洗以后.绿色如西瓜瓜皮。文达非常高兴,认为这肯定是秦汉时期的器物。出了高价买了下来。有次请客,他用这件铜铛盛了鸭肉.代替陶锅。在座的客人一边抚摩,一边赞赏,文达十分得意。突然铜铛发出很响的破裂声音,整个器物顿时土崩瓦解。滚烫的汤水满桌流开。文达很恼火,暗地里把售假的人拘留起来,锁闭在房间里,要求他每年制造一定数量的假鼎,并付给他丰厚的工钱。从此,文达送人的古器物。没有一件是真品了。 (二)1.(1)害怕(2)投降2.(1)我的父亲便如同你的父亲了,你一定要烹煮你的父亲,到时间请分给我一杯肉羹。(2)天下的事情往往未可预料,而且争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念家庭的。你虽杀了刘邦的父亲,不会有一点好处.只能加深祸害而已。3.项羽:鲁莽草率,不深思熟虑。刘邦:机智,顾国舍家。(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项羽击退侵犯东河的汉军彭越部队,回驻东广武城,隔广武涧与汉西广武城对峙,两军相守数月。正当此时.彭越几次返回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供应。项羽害怕了。特地安置了高高的案板,把刘邦的父亲放在上面,对刘邦说:“现在你不赶快投降,我就烹了你的父亲。”刘邦说:“我与项羽曾经一起以臣属接受楚怀王使命。还都说:你我约定为兄弟。我的父亲便如同你的父亲了,你一定要烹煮你的父亲,到时间请分给我一杯肉羹。”项羽大怒,准备杀了太公。项伯说:“天下的事情往往未可预料,而且争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念家庭的。你虽杀了刘邦的父亲,不会有一点好处,只能加深祸害而已”项羽听从项伯的话,没有杀烹太公。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集:栖,躲。此处为聚集,会合。鹳:一种较凶猛的鸟。匝:圈。盖:原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悲鸣不已顷之 若相语状遂俯冲鹊巢 2下列几个选项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有。 例句:鹊巢其上 A.一狼洞其中 B.其一犬坐于前 C.斗折蛇行 D.泉而茗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 _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_ 4.喜鹊在“孵卵将雏”时不是高兴,却“悲鸣不已”的原因是什么? _ 5.面对喜鹊的悲鸣,其他喜鹊是怎样做的? _ 6.文中写道:“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它们说什么?去干什么? _ 7.读了这个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_ 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旺。一夕,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货而亡。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经一酒肆,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注释:刹:寺庙。越:抢劫。翌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肆:店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去杭州百里许( ) ( )香火颇旺( ) 僧觉( ) 遂越货而亡( ) 乃诣官府诉之 僧怪之( ) 啮一徒不置( ) 盖犬有智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 _ 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智犬破案中犬之“智”的具体表现。 _ 4.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依据是什么? _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_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之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暇:空闲。痊:病愈。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差:同病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暇更录唐宋人诗 未尝寝 辄指壁间诗歌 然则何以解忧 铨即持书诵于侧 2选出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A铨则坐枕侧不去 委而去之 B然则何以解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铨即持书诵于侧 战于长勺 D铨诵声琅琅然 满目萧然 3翻译下列句子。 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 _ 儿能背诵所读之书,斯解也。 _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大意。 _ 5“儿能背诵所读之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 6对待母亲,蒋士铨能“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谈谈在做人方面你的所得。 _ 二鹊救友 1.停止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际意义好像副词,于是、就 2ADF 3不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在诉说。 4.一条红蛇正威胁着卵雏。 5.群鹊都赶来援助,其中两只又积极去求援兵。 6.可能是说去搬救兵鹳。因为它们回来时,同行的还有一只鹳,且成功帮助它们抓去了天敌红蛇。 7.略 译文: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在它上面有一个喜鹊筑的巢,母鹊孵的鹊蛋快孵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扬长而去。不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在诉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便向鹊巢冲了下去,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智犬破案 1距离;左右很察觉,发觉逃亡前往,到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咬;放弃原来 2.有两个小和尚进入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对此很奇怪。 3.有勇有谋。一智是警觉,能够及时发现盗贼,提醒僧人注意;二智是记忆,在第二天可以准确地从五六个人里面发现盗贼。狗没有思维能力,能够把这两点做到,可谓其智了。 4.时间顺序。依据是文中有表示时间的“翌日”、“俄而”,还有揭示行动的“遂”、“乃”。 5.一是说做了坏事会遭到报应;二是通过文章赞颂那条狗的机智,让我们认识到珍爱动物,珍爱自然,其实就是珍爱我们自己。 译文: 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盗贼翻墙进入。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发现了盗贼。盗贼将和尚砍倒在地,于是就带着货物逃走了。第二天,有两个小和尚进入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告状,狗也去了。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五六个酒鬼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对此很奇怪。突然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鬼不放。和尚怀疑他是盗贼,绑起来送到官府。官吏审问后,果然就是他。原来狗也很聪明。 鸣机夜课读记 1抄写曾经就这样那么拿着 2B 3母亲就抱着蒋士铨在屋内来回行走,不曾入睡。儿子如果能背诵读过的书,这就可以解除忧愁。从那以后,母亲一有病,蒋士铨就拿着书在母亲旁边背诵,而母亲的病就能痊愈。 4蒋士铨回忆少年时母亲悉心培育他的经历。 5望子成材,期望殷切。 6从“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的角度回答。 译文: 蒋士铨九岁时,母亲就教他读礼记、周易、毛诗,他都能背下来;空闲时母亲就抄唐诗宋词,教给蒋士铨,让他用抑扬的声调念诵吟咏。蒋士铨每次生病,母亲都抱着他在屋内行走,不曾入睡;不久,蒋士铨的病痊愈了,母亲就指着墙壁上的诗歌,教给儿子小声吟咏,让儿子把它当作游戏。母亲生病时,蒋士铨就坐在母亲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蒋士铨,竟无话悲伤起来。蒋士铨也随之哀痛悲伤,舍不得离开,曾经问母亲说:“母亲,您有什么忧虑吗?”母亲说:“是的。”“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办法来解除您的忧愁呢?”母亲说:“你如果能背诵读过的书,这样就可以解除忧愁。”蒋士铨背书的声音十分响亮,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母亲轻轻一笑说:“病好多了。”从此以后,母亲一生病,蒋士铨就拿着书在母亲旁边背诵,母亲的病就能痊愈。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选自柳河东集) 注释 蝜蝂(fù bn):一种黑颜色的小虫,善背东西。印:抬头向上。踬(zhì)仆:跌倒。 解析 这是柳宗元的一篇寓言。蝜蝂贪得无厌,见物就取;自不量力,至死不悟。 这和聪明的人比起来,显得愚蠢多了。但柳宗元正是借用这个小虫子来讽刺那些贪财敛物、登高弄权的贪官们,他们和这个小虫子一样没有好下场。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的含义。 (1)虽困剧不止也 (2)卒踬仆不能起 (3)又好上高 (4)极其力不已 2、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善负小虫也惩恶扬善 B、其背甚涩不求甚解 C、物积因不散因地制宜 D、为去其负去国怀乡 3、与“为去其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环滁皆山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D、为乡里所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2)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5,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李传冬 设计) 生而眇1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注释:眇:目盲。扣:敲打。扪:用手摸。龠:古代一种乐器,形状像笛子,但比笛子短。 新解: “眇者识日”的故事出自东坡小品·日喻,苏东坡讲这个故事是强调接触实际和直接体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说明学习上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才能深入了解客观事物,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那个“眇者”闹出了把钟、笛当太阳的笑话,与那两个“有目者”有直接关系。因为“眇者”有先天性生理缺陷,他无法看到太阳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可是那两个“有目者”却不考虑“眇者”的实际情况,且没有抓住太阳的主要特征,只是就太阳某一方面特点而各持一端,一个讲“日之状”,一个讲“日之光”。这样对一个从未见过,也无法见到太阳的人去讲什么是太阳,尽管引譬设喻,最终也只能是枉费苦心,因为这两个“有目者”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当然,“眇者”也是有过错的。人家讲形状,他偏去听声音,人家讲光亮,他偏去摸形状。这样去认识事物,怎能不误入歧途? 阅读训练 “问之有目者”省略了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词补充出来。 答:_ “眇者”为什么会把“钟”和“龠”当作“日”?请用原文回答。 答:_ “扣槃”、“扪烛”的行为和下列哪一个成语的意思相同? A盲人摸象 B缘木求鱼 C掩耳盗铃 D利令智昏 “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 答:_ 传统上习惯把“眇者”看作贬抑对象,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进行逆向思维,你就会发现“眇者”有许多值得肯定和称道的地方。请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答:_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