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乐府和文人五言诗ppt课件.ppt
第四章 汉代乐府与文人五言诗,第一节 汉代乐府的概念及其思想内容第二节 汉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第三节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第四节 文人五言诗,第一节 汉代乐府的概念及其思想内容,乐府汉乐府的思想内容,乐府:乐是音乐,府是官署,乐府是掌管音乐的机关。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时间:汉武帝时,乐府现实主义精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即:有感于喜怒哀乐,因此而抒发。乐府机关职能:采集民歌谣,谱写歌曲,训练乐工。乐府作用、目的:为统治阶级服务,提供统治阶级各种需要。如:祭祀、朝会、军旅等。也可了解民间意愿,“观风俗,知厚薄”,以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乐府机关客观上起到保存民歌的作用,使民歌得以集中记录、流传。,后人把乐府机关所写的诗叫“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名称,有自己的特点:(1)入乐,即谱上曲子可以演唱。(2)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出现的第三次高峰(一次:诗经;二次:楚辞),现实主义精神和诗经-国风中一脉相承。楚辞是浪漫主义。,汉乐府的思想内容: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爱憎感情,是汉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传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揭露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具体表现:(1)反映了汉代尖锐的阶级对立,揭露了官僚贵族阶级的腐朽与残暴,传达了被压迫人民的愤怒,反抗的呼声,如:陌上桑妇病行东门行(2)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3)反映了婚姻、恋爱与妇女所受的种种痛苦。如: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4)反映了东汉后期的社会动乱和知识分子的忧惧漂泊之苦,以及企慕老庄,追求神仙及时行乐等乱世人生观的开始流行,(可看着乐府诗歌消极、糟粕部分),如:枯鱼过河泣等。,第二节 汉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1、和诗经的民歌一样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作品,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主义生活,直接表达了人民的爱憎。2、大部分是叙事诗,通过对话以及细节描写等方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故事性突出。3、形式变化多样,以杂言为主,逐渐趋向于五言。4、语言朴实、生动、口语化,表现力强,富有生活气息。,从诗歌的发展来说,汉乐府是由先秦的四言和骚体向五言、七言过度的阶段,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及语言形式和各种具体叙述,描写方法都使后人学习,仿效不已。许多著名的大诗人都从乐府民歌中获取了思想和艺术养料。,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鸟可食。为我谓鸟:“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鸟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原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鸟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陌上桑 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东门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行,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上山采蘼芜,第三节,附:真声朗读(16分钟),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陈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目为: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作者为无名人。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第三部古诗歌总集。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定名为焦仲卿妻,现在一般用诗开头一句话:“孔雀东南飞”。写作年代有异议,有人说是汉末人所作,有人说是六朝人所作。一般认为是汉末人所作。,故事梗概:(略)社会意义:在西汉四百年的封建统治时期,中国封建礼教也系统的建立和巩固起来了,在一系列伦理道德的约束下,妇女所受的社会压迫也日益加深,当时对妇女提出“三从四德”“七出”等封建约束条文。,三从: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制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丧服小夏传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 七出:不顺父母出、无子出、淫出、妒出、有恶疾出、口多言出、盗窃出。大戴礼记本命篇一去“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去!”礼记内则篇,七出本为残酷教条,内则这条更始毫无人性。在这些封建教条的条条框框之下,妇女动辄得咎,处于一种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它是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兰芝悲剧的根源就在于此。,社会意义: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以血的事实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的罪恶,揭露了封建婚姻关系、封建家庭关系的本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妇女在婚姻上无保障,受压迫、奴役。同时,作品热烈的歌颂了兰芝夫妇为了忠于爱情,宁死不屈的反抗封建恶势力的叛逆精神。寄托了青年男女对不愉的爱情、幸福的婚姻的热烈向往,作品具有强烈的民主性。,兰芝:整个悲剧故事的中心人物,与各人物相连系,在各种场合、各种矛盾中战线性格的各方面,如善良、勤劳、聪明、美丽、懂礼貌、刚强不屈,集中了我国古代妇女的一切优点。兰芝的品质越好,越反映了封建礼教的反动、残酷。善良:离开婆家还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美丽:“腰若流纨素,指如削葱根,口”刚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勤劳:“三日制五匹,大人故嫌迟”,人物分析:,焦仲卿也是作品的正面人物,但与兰芝不同,受封建礼教影响较深,同时又是一个府吏,因此性格较软弱,但他是非分明,忠于爱情,始终站在兰芝的一边,虽然未与木请方面顶撞,但态度却是强硬的。没有为母亲的威迫所动摇,而且不顾母亲的孤单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罪名,终于“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走上了以死徇情的彻底反抗道路。他在临死前顾念母亲的孤单徘徊再三,正式说明他内心的矛盾,这也正是人物性格的真实描写。,焦母和刘兄是反面人物,是封建礼教的执法者和体现者,是本文的批判对象。兰芝夫妇的悲剧是由他们先后施压而造成的。,艺术特点:1、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塑造了感人的艺术形象。兰芝形象:有倔强的性格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2、运用比兴、排比、夸张、反复咏叹的表现手法,富有鲜明突出的民歌风韵。,3、大量使用对话,语言个性化,准确地表达了心理活动,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兰芝:表现刚强焦仲卿:驯良焦仲卿(377)违心服从母命,又对爱情矢志不移。刘兄、焦母刻画出封建家长的专横面目。,4、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悲剧的感染力,结尾余韵不绝,令人深省。作者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来象征兰芝夫妇爱情的不朽,这是对叛逆的歌颂,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第四节 文人五言诗一、西汉时期的四言体和楚歌体二、五言诗的起源和特点三、古诗十九首,一、西汉时期的四言体和楚歌体汉代文人诗歌发达,在西汉时期未出现五言诗,只有四言诗和楚歌体,有:项羽垓下歌(楚歌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刘邦大风歌(楚)大风起兮云飞扬,咸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鸿鹄歌(四言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沧四海,又可奈何?虽有*,尚安所施。本想立戚夫人为太子,大臣不同意,张良设计,故刘邦与戚夫人边歌边舞。刘砌秋风辞(楚歌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香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复难舟。少壮几兮奈若何?,二、五言诗的起源和特点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和其他的诗歌形式一样,都是起源于民间,五言诗萌芽可上溯到诗经时代,在三百篇中有五言的句子。沧浪(战国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五言句式虽然出现很早,但真正作为一种诗体,为文人所拟作,并达到成熟阶段却在东汉时期,完整的五言诗首先在汉代名民歌出现。如陌上桑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等。在乐府民歌影响下,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也出现了。最早的是班固的咏史,接着有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刺世嫉邪诗,辛延年的羽村郎,五言诗一经出现他形成就很快代替四言诗的地位而风行于整个文坛。原因:五言比四言好。钟嵘诗品:(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举习焉。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又说,五言指事造形,究情写物,最为详切。第一,五言是由五个字组成,可容纳双音词,也可容纳单音词,结构实有变化,不呆板不单调,四言只是两字一拍,四字一句,节拍单调,句式短小。第二,五言诗歌读起来通俗流畅,琅琅上口,接近于当时的口语,与语言发展的状况是适应的。,最早出现的是班固的咏史。张衡的同声歌。秦嘉赠妇诗,妻病重,自愿回娘家,并留下一封信,秦写诗。章延年羽村郎。宋子候的董娇娆:一女子摘花,拟人对话手法。,三、古诗十九首最早上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是十九篇无署名的五言抒情诗,产生时代大约在东汉顺帝以后,建安以前(140-190)。所谓“古诗”指统传很久,难以确定它的绝对年代的无署名诗篇。建安以后随着诗歌的发展,个人创作兴盛起来,出现了著名作家,如:曹植、王粲等,古诗自然而然地消失。,(古诗与汉乐府诗歌区别在于):(1)乐府诗歌大部分为社会性的叙事诗,古诗则是咏叹人生的抒情之作。(2)乐府诗歌大部分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古诗完全是文人的创作。(3)乐府诗篇幅长短不拘,句势变化多样,古诗无长篇,为清一色的五言体。由于上面特点,使古诗十九首自成体系,他们虽然各自成篇,但联系起来都是息息相关的整体。,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一半以上是游子怀乡,闺妇怨别之作,这些作品虽然没有涉及什么重大的社会,但思想感情基本上是健康的。如: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明月河皎皎。游子:东汉时对中下层知识分子为寻求出路,常常要离乡背井,外出游宦,或游学,或奔走豪门,请求推荐,以便得到一官半职。,2、抒发游子求官不遂,指引难觅的苦闷和悲哀,以及感叹人生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虽然曲折反映了东汉末年黑暗现实的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历史认识意义,但他们所散发出的消极以至于颓废的情绪,正是十九首的糟粕,必须加以批判。如:驱东上东门生平不满东城高且长等。,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1、以抒情见长,都是言情之作。抒情方法往往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把叙事、写景、叙情容为一体,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如:迢迢牵牛星虽然写天上牛郎、织女景象,但抒发的却是人间男女离别愁思的感情。,2、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含蓄、蕴籍,余味无穷。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冉冉孤生竹”,3、语言质朴、自然、浅近、洗炼。不借任何雕琢,就好象是不经心的顺口道出,但却没有一处不生动,没有一处不妥帖。钟嵘:“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谢*:“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何其芳:“用非常少的笔墨表现出人生里面某些动人经历,有百读不厌的效果。,地位:是我国最早的成熟的文人五言诗,是我国五言诗发展至成熟的标志,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魏晋南北朝以及唐朝的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五言之冠冕”。西北有高楼冉冉孤生竹客从远方来等。,比较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1、叙事、抒情2、民间劳动创作、文人创作3、篇幅长短不齐4、题材广,小 结:秦汉文学包括:秦、汉两朝(秦为李斯一人而已)汉:汉赋枚乘、司马相如历史散文:司马迁、班固诗:汉乐府;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司马迁悲七不遇赋大赋: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上林 班固两都 张衡二京赋小赋:赵壹刺世疾邪赋蔡琰琴赋 张衡鹦鹉赋,思考题:?1、汉乐府民歌和诗经相比,艺术上有何发展 2、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在我国文学 史上地位。3、简述汉赋产生背景流变。4、如何评价汉赋。5、史记褒贬尺度看,表现了哪些进步倾向。6、史记中描写项羽、刘邦性格上的不同?7、苏武传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