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管理》ppt课件.ppt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Enterprise,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1.1 技术创新的概念自熊彼得(J.A.Schumpeter,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于20世纪初提出创新概念和理论以来,技术创新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开发性研究、70年代至80年代的系统研究和80年代至今的综合研究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术界对于技术创新的定义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争论。技术创新(Technical innovation),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有以下几个:,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年)是20世纪最受推崇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经济学史上的卓越地位与亚当斯密、马歇尔、凯恩斯等宗师同列。熊彼特的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遗产,他首先提出“创新”学说,不但是知识经济的先驱者,其思想更是21世纪的主流思潮,到今天仍默默地支配着人心,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1熊彼特的定义熊彼特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以前不曾进入);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不管这种来源是否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例如生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195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罗(ROBERT M.SOLOW)对Schumpeter的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提出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来源和后阶段的发展,这种“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界定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2厄特巴克(J.M.Utterback)在70年代的创新研究中独树一帜,他中认为:“与发明和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是技术上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3缪尔塞(R.Mueser)缪尔塞(R.Mueser)对80年代中期关于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上的主要观点和表述做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分析,他定义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一定义表达了两方面的特殊涵义:活动的非常规性,包括新颖性和非连续性;活动必须获得最后的成功实现。,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4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的定义 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原有产品和工艺的显著技术变化。如果在市场上实现了创新,或者在生产工艺中应用了创新,那么创新就完成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30多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5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U.S.A.),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并组织对技术的变革和技术创新的研究。NSF主要的倡议者和参与者S.myers和D.G.Marquis在1969年的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他们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从新思想、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NSF在70年代的技术创新的限定还比较窄,但到70年代下半期,NSF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变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将模仿和不需要引入新技术知识的改进作为最终层次上的两类创新而划入技术创新定义范围中。,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在以上对于技术创新的讨论中,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关于定义的范围:狭义的定义仅限于与产品直接有关的技术变动,广义的定义则包括产品和工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关于技术变动的强度,即技术的根本性变化与渐进性变化;关于新颖程度:只限于“首次”还是创新的扩散性应用(在世界上不算“新”,但在某一国家或地区仍然是“新”的),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技术创新: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商业应用的程序就是技术创新。简单地讲,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变为商品并在市场上销售得以实现其价值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技术创新是指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经济地理学(二级学科)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1.2 技术创新的特点 很多人将技术创新单纯地理解为技术发明或创造,这二者的中文字面意思“比较接近”,但实际含义却有“很大差别”。创:开始,开始做。如:首创。在英文中 创新innovation:(1)The act of introducing something new;(2)Something newly introduced.创造creation:the act of creating(To cause to exist;bring into being).,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理解技术创新概念,应注意几点:1.技术创新基于技术(技术是指人类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的活动)。不存在技术活动的创新属于非技术创新,如: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2.技术创新所依据的技术变动允许有较大的弹性。定义不强调技术的根本性变动,允许将技术的增量性变动包括在技术创新的概念之中。在概念的外延上,不仅包括新产品、新工艺,也可以包括对产品、工艺的改进;在实现方式上,可以是在研究开发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也可以将已有的技术进行新的组合。,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3.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结合的概念。从本质上说,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活动,是一种以技术为手段,实现经济目的的活动。因此,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商业化,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其商业价值(在有些情况下也包括社会价值)。这一特点也是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主要区别。,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1.3 技术创新相关概念的比较 关于创新的概念还有技术进步、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金融创新等等,要明晰技术创新的意义,将其与创新有关的概念进行比较非常必要。,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技术进步:指在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增长中扣除资本、劳动力等基本要素贡献后的余额。由此可见,技术进步是比较宽泛的概念,是与宏观相对应的概念,在实际中比较抽象。技术进步包括多种要素,其中企业技术创新是其核心要素,因此,企业技术创新是可以真正应用的企业层面的概念。,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知识创新:为了满足未来竞争的需要,在创新过程中除了包含构建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外,还要产生新的思想,并将其融入有发展前景的商业产品中去。知识有非常广泛的含义,科学技术是其中的核心内容,知识创新的概念远比技术创新大而且也抽象得多,它包括知识的产生、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体现了知识经济各个层面的内容,而技术创新则侧重于技术的商品化,范围更加具体。,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科技创新:广义讲泛指科技体制、科技体系的变革,使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狭义讲指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教育创新、金融创新一般指一种行业的改革。,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1.4 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1.4.1 基于技术创新的特点和影响程度的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Sussex科技政策研究所(SPRU)的技术创新产出/应用分类法。他们按照创新影响程度的不同,将创新分为四类:,1.渐近性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引起的渐进性、连续的创新。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大量的创新属于渐近性创新。2.根本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创新。3.技术系统的变革(change of technology system):这种变革会影响许多经济部门,常常使大量相关的创新集群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出现而出现。4.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change in techno-economic paradigm):伴随着某项根本性创新的扩散和渗透,即会影响到所有经济部门,并且改变了“人们接受和看待事物的模型和规则”。,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1.4.2 基于创新对象的分类1.产品创新(product innovation):在产品技术变化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包括在技术发生较大变化的基础上推出新产品,也包括对现在产品进行局部改进而推出新产品。广义的产品包括服务(无形产品),因也产品创新也包括服务创新。2.工艺创新(process innovation),又称过程创新,指生产(服务)过程中技术变革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包括在技术较大变化基础上采用全新工艺的创新,也包括对原有工艺的改进所形成的创新。,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1.4.3 基于技术创新的技术变动方式的分类 技术变动方式分为结构性变动(技术产品或工艺要素结构或联结方式变动)和模式性变动(技术原理的变动)。,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按这两种分类标准,可以把创新分为四类:局部性创新(I):在技术结构和模式均未变动条件下的进所形成的创新。模式性创新(II):在技术原理变动基础上的技术创新。结构性创新(III):技术结构变动形成的技术创新。全面性创新(IV):技术结构和模式均发生变动所形成的创新。,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1.5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1.5.1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是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技术创新带动新产业形成和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1.5.2 技术创新的复杂性,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1.6 对技术创新的几个认识技术创新没有传统产业和新产业之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创新体系,第二章 创新来源,2.1 概述 创新有许多来源,企业,大学,个人,私人非盈利组织,政府资助的研究,第二章 创新来源,2.2 创造力创新从新创意(new idea)开始,产生新奇而有用的创意的能力创造力(creativity).个体创造力 个体创造力受其智能、知识、个性、兴趣以及环境 的直接影响。组织创造力 组织内个体的创造力,二是各种社交过程,三是塑组织 内个体相互作用和行为方式的环境因素。,第二章 创新来源,2.3 把创造力转化成创新1.发明家2.用户创新3.企业的研究和开发4.企业同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及互补企业的联系5.大学和政府资助的研究6.私人非盈利组织,第二章 创新来源,2.4 合作网络中的创新2.4.1 技术集群近邻性以及交互作用户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互换知识的意愿和能力。首先,复杂或隐性的知识只有通过频繁、交互作用户才能形成有意义的交换。企业在传递知识以前必须通过频繁的交互作用户找到一种共同的理解和连接知识的方式;其次,密切而频繁的交互作用能够影响企业交换知识的意愿。邻近企业在共享信息方面的优势可以提高创新产出率,反之,又可以导致自我增强的地理优势。,第二章 创新来源,知识呈现区域性分块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持有的,而人通常都不大愿意流动。研究表明,很多创新活动都包含地理方面的因素,而创新活动会导致地理性集群的程度由如下因素决定:技术特性;产业特征;技术的文化环境。,第二章 创新来源,2.4.2 技术外溢技术外溢是研发活动的正向外部效应。,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3.1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和分析 技术创新过程涉及研究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包括技术方面的变化,而且涉及生产、营销和企业组织的运作。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许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3.1.1线性模型技术推动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生产,销售,含义:R&D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是由研发成果引发的一种线性过程。创新过程起始于研究开发,经过生产和销售最终将新技术引入市场,市场是成果的被动接受者。,技术隧道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3000个创意,提出300个,125个小项目,4个研发项目,2个发起项目,1个成功产品,市场牵引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市场需求生产需求,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大量实证分析证实,在有些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是在本产业投资、产业高潮之后才出现。,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创新的驱动因素,技术推动-市场牵引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市场需求,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技术可行性,技术发展,潜在市场,创新活动由需求和技术共同决定,需求决定创新的报酬,技术决定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及成本。,3.1.2 交互作用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当前社会的目标、需求和市场,现有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知识存量,形成思想,项目确认,解决问题,新需求识别,新技术能力,交互作用模型不仅强调了技术和市场的有机结合,而且强调了创新过程中各大环节间与市场需求和技术进展间的交互作用,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在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有各大自不同的作用。因此,交互作用模式是技术推动市场牵引综合作用模型的深化,单纯的技术推动和市场拉模型是交互作用模型的特例。,3.1.3 链环回路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潜在 市场,发明 设计,设计细化 试验,再设计 生产,销售,C,C,C,C,3.1.3 链环回路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潜在 市场,发明 设计,设计细化 试验,再设计 生产,销售,f,f,f,f,F,F,F,C,C,C,C,3.1.3 链环回路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潜在 市场,发明 设计,设计细化 试验,再设计 生产,销售,C,C,C,C,R R R,K K K,研究知识,1 2 3,1 2 3,1 2 3,3.1.3 链环回路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潜在 市场,发明 设计,设计细化 试验,再设计 生产,销售,C,C,C,C,R R R,研究,D,3.1.3 链环回路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潜在 市场,发明 设计,设计细化 试验,再设计 生产,销售,C,C,C,C,R R R,研究,I,3.1.3 链环回路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潜在 市场,发明 设计,设计细化 试验,再设计 生产,销售,C,C,C,C,R R R,K K K,研究知识,1 2 3,1 2 3,1 2 3,I,D,f,f,f,f,F,F,F,3.1.4 并行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创新构思,研究与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并行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看做是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研究与开发、设计、制造和市场销售的并行过程。并行模型强调了技术创新相关职能部门与供应商、用户间的沟通和合作。,评估系统 分析 战略考虑,3.1.5 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活动阶段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创造性,项目提倡者,项目管理 R&D 设计 生产 销售,新产品新工艺,研发部门,销售部门,科学技术知识,市场需求知识,创新外部环境,创新内部环境,模型将创新过程分为各个阶段,强调了企业外部环境的两个最重要的变量:科学技术和市场与创新过程各个阶段的关联;企业内部最重要的两个部门研发部门和销售部门与创新各个阶段的联系。这个模型不仅综合了创新活动和企业内部部门的联系,而且表明了创新各大阶段的任务,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较为准确、更一般化的概念模型。,决策阶段模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新产品的思想,决策阶段1,决策阶段2,决策阶段N,新产品投入 生产,每个决策单元都包含了四种活动:1 收集信息2 信息评估3 决策4 确定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在每一个决策单元都有两类决策:一类是要继续还是停止;另一类就是下一单元是什么。,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3.2 产业创新模式 从产业成长的角度来研究创新过程,分析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的关系,研究根本性创新后渐进性创新的分布,是技术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产业成长,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是AU模型。3.2.1 AU模型的主要观点和评析AU模型认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是相互联系的,在产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对两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企业的创新频率和创新类型取决于产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并把产业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流动阶段、过渡阶段和特性阶段。,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AU 模型,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根本性创新率,时间,不稳定阶段 过渡阶段 稳定(特性)阶段,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AU模型各阶段的特点,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AU模型的几个基本结论:1.模型的核心概念在于主导设计,主导设计是行业出现分化的分水岭。主导设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技术局限在现有的水平内没有新的技术要求;第二,该设计能增进一个产品或其它过程方面的创新机会;第三,产品保证会占领市场;第四,产品没有新的操作要求。,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通俗而言,主导设计是指在新兴行业中,生产技术和工艺、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方式和分销方式等等已经被终端用户所接受,而这些终端用户的规模足以将其他竞争性的“设计”排除在主流生产和应用方式之外。影响主导设计形成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企业的竞争战略;政府技术标准制定部门;互补资产(使某项技术得以成功推向市场的互补技术、制造系统、营销和售后服务系统);用户和制造商的选择.,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新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10年6月1日起施行。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能效等级由原来的5个等级标准缩减至3个等级。其中,1级表示能效最高,2级表示节能评价值,即评价空调产品是否节能的最低要求,3级表示能效限定值,即标准实施以后产品达到市场准入的门槛。目前,家用空调80%为额定制冷量4500W以下的空调,在新能效标准中的1、2、3级分别对应的能效值为3.6、3.4、3.2,而现行的标准则为3.4、3.2、3.0、2.8、2.6。“空调是我国主要的家用电器,但耗能巨大,年耗电量在1000亿千瓦时以上,特别在空调使用集中的夏季,可以占到用电高峰负荷的30%40%,空调的能耗已导致多个省市区采取拉闸限电。所以高空调能效指标能够在节约大量电能的同时,有效解决峰谷差异,减小电力高峰负荷。”上述专家对记者表示,初步估算,该标准的实施可年节电33亿千瓦时。据记者了解,新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青岛海尔(600690,股吧)、珠海格力、广东美的等共同起草,青岛海尔(600690,股吧)和珠海格力作为企业方参与了新标准的制定。,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2.AU模型反映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演化规律。在主导设计前的阶段,创新的焦点集中在产品创新,竞争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企业试图通过产品新颖性和功能来市场;在主导设计后,创新类型转向工艺创新,竞争转向了价格和成本,企业试图通过低成本优势来赢得市场,最后,创新集中在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企业借此赢得竞争优势。3.AU模型反映了企业数量的演化规律。在行业发展初期,有许多企业并在,大量企业开始进入市场,到时主导设计出现时,行业中企业数量达到峰值,然后,退出行业的企业数量开始增加,最后过渡到少数企业控制市场的局面。,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4.行业发展过程也是企业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即企业产品设计、工艺、企业组织不定型到产品设计、工艺和企业高度整合的发展过程,不能完成这种转变的企业将会被市场竞争淘汰。,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对于有些产业,AU模型并不合适。在AU模型,核心概念集中于主导设计,而主导设计并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概念,也并不适用于所有新产品,尤其是在消费者效用标准存在多样化的情况下,这种概念难以运用;此外,主导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AU模型假设根本性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且只有在根本性产品创新率显著下降之后,企业才会更加重视根本性工艺创新,两者的分界岭在于主导师设计的存在。而许多行业表现为在任何主导设计形成之前已经形成大规模的工艺创新的现象。,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AU模型是对应于一次创新浪潮的概念,各个阶段的区分是与这一浪潮的主导设计相对应,而主导设计是不断变化的,当出现下一个主导设计时,行业发展就进入下一个创新浪潮,那私人对于下一个创新浪潮是否还会重新演化出现AU模型的规律,模型本身没有做出答案。AU模型所依赖的产业实证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美国的产业发展数据,对于在其它发展中国家或者处于跟随地位的国家是否适用仍需进一步分析。,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3.2.2 逆AU追赶模型对于以追赶为主要特征的后发国家来说,产业创新过程很可能是一个逆AU追赶过程,包括引进、消化吸收和改进三个阶段。,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融合,高级追赶过程,稳定阶段,过渡阶段,不稳定阶段,技术转移,改进,消化吸收,引进,改进,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转移,技术转移,追赶国家的技术能力,时间,低级追赶过程,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1.引进阶段,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后发国家引进成熟的国外技术。由于没有任何能力基础,企业通过引进国外成套技术启动生产,这其中包括装配方法、产品规范、生产技术、技术人员和零配件。这一阶段一般是组装生产出现标准的、无明显差异的产品。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和在受到保护的市场中没有成本压力,相比之下生效率不高。迫切的技术任务是将那些已经得到验证的国外技术加以转化,制造出现产品。因此,这些企业在生产技术及其管理方面努力较多。,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2.消化吸收阶段后发国家引进技术成功之后,生产和产品设计技术很快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传播。后进入者从先期引进技术的企业中猎取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引进技术能力。由于后进入者加剧了竞争,促使本国企业努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生产有差异的产品。技术努力的重点是生产技术和渐进的产品创新。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后发国家的企业开始通过模仿,分柝来开发新产品,不再需要国外技术的直接转让。,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3.改进阶段 随着对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步满足,后发国有的企业开始着手开发国际市场,日益强调增加出口。同时,在对引进技术成功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后发国家的企业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改进技术,满足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通过努力,改进的技术被应用于各种生产线。,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4.追赶过程与发展阶段后发国家引进、消化吸收和改进三阶段追赶既可以发生在稳定成熟技术的追赶过程,也可以发生在新技术成长的不稳定阶段。后发国家中那些已经成功地引进、消化吸收,甚至改进了成熟技术的企业可能会利用发达国家尚处于不稳定阶段的新技术,实施和完成高级追赶过程。,第四章 技术战略,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在考虑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后,对于企业以后的发展所做出现的方向性谋划,战略的优劣成为决定企业能否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第四章 技术战略,技术战略: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进行与技术相关的重大决策,是企业技术选择的表现形式。这些决策包括技术的获取、维持和利用以及技术能力的水平和研究开发投入的强度等等。,第四章 技术战略,技术战略概念包含了四个特点:第一,重点在企业战略性的技术选择上,也就是企业占有、开发、使用或放弃何种技术;第二,核心是企业如何构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是企业总体战略的核心;第四,技术战略的深度和广度。,第四章 技术战略,技术战略的主要内容:1.企业目前技术资源的状况和技术能力的水平;2.产业竞争和技术演化趋势的分析;3.核心技术的选择;4.研究开发投入的强度;5.技术源的获取模式;6.技术应用的相关资源;7.技术在产品和价值链的运用;8.什么时候和以什么方式将新技术引入市场;9.对创新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第四章 技术战略,技术战略的类别:1.领先创新战略;2.跟随创新战略;3.模仿创新型技术战略。,第五章 技术演化,5.1 技术生命周期 技术:技术是科学理念、实践经验和物质设备在社会生产中动态整合的产物。第一,技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第二,人的实践以及由此获得的能力也是技术;第三,物质设备是改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重要手段;第四,科学理论、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在技术整体中的结合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而动态整合的过程。,第五章 技术演化,定义:技术是科学理论、实践经验和物质设备在产品和服务的开发、生产、交付过程中动态应用、整合而成的知识体系。,第五章 技术演化,技术的含义应从以下方面把握:1.技术的知识属性;按照不同的知识领域,技术可以分为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第五章 技术演化,2.技术的价值属性;技术在产品和服务的开发、生产、交付过程中创造价值。,第五章 技术演化,3.技术的投入属性;OECD根据R&D经费投入强度对产业进行分类:强度大于5%的是高技术产业;强度为3-5%的是中高技术产业,强度为1-3%是中低技术产业;强度小于1%是低技术产业。,第五章 技术演化,4.技术的壁垒属性。技术具有模仿壁垒,壁垒越高,技术的独占性越强。,第五章 技术演化,技术生命周期的基本过程 技术生命周期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变异、孕育、选择和保留。其中,变异期的主要特征是技术不连续,孕育期存在多种技术设计竞争,选择期确定主导设计,保留期的特征是渐近变化。,第五章 技术演化,四类技术演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技术生命周期演化过程中,技术、社会和组织因素都会对演化产生影响。对于不同种类的技术,各个因素发挥的作用不一样。1.非装配产品2.简单装配产品3.封闭装配产品4.开放装配系统5.四类技术演化过程中的社会与组织影响力,第五章 技术演化,技术生命周期中的集聚与替代,第五章 技术演化,5.2 技术进步的S曲线,年份,晶体管密度,Inter 微处理器的晶体管密度随时间的提高,第五章 技术演化,5.2 技术进步的S曲线,累计研发费用,晶体管密度,Inter 微处理器的晶体管密度与累计研发费用增长对比图(19722000),第五章 技术演化,5.2 技术进步的S曲线,技术的极限,投入,技术性,第五章 技术演化,技术2的极限,技术替代,技术性,技术1的极限,第五章 技术演化,5.3技术扩散从本质上讲,技术扩散的核心是采用者对技术创新的学习和模仿行为,是技术创新的延伸化。技术扩散一般起始于某项根本性创新的首次商业化应用,经过推广使用,直到被淘汰,这个过程实际上对应于一个技术周期。技术演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技术逐步扩散的过程。,第五章 技术演化,技术扩散曲线和采用者类别,落伍者,时间,技术的累积采用者,晚期大多数,早期大多数,早期采用者,创新者,第五章 技术演化,技术扩散曲线,时间,市场份额,落伍者,晚期大多数,早期大多数,早期采用者,创新者,第五章 技术演化,技术扩散过程,初始扩散源,1,2,3,第五章 技术演化,创新采纳决策过程,关注、感知,评估,决策,应用,反馈,识别技术收集信息确认机会,战略资源可行性,采用拒绝,收集反馈信息转让扩散,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龟兔赛跑,公司的主要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是否有可持续竞争的优势资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些核心竞争力提供给顾客的价值主张是什么?管理层如何管理这些主张?企业需要培育哪些能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1 确定组织的战略方向 6.1.1概述 制定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的第一步是评价公司目前的形势并确定公司未来战略的发展方向。,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1.2 评价企业当前地位 在评价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的时候,需要采用一些标准战略分析方法来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外部环境分析 波特的“五力模型”,第六个因素:配套品的角色,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相关利益者,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二.内部环境分析,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1.3 识别核心竞争力和能力 一.核心竞争力(被普遍认为是那些在战略上构成差异性的东西)二.核心刚性的风险三.动态能力(包含了能使企业迅速根据市场机会调整组织结构和制度的能力),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Prahalad&Hamel,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1.4 战略意图,企业当前状况,企业战略期望定位,战略期望定位应具有的资源和能力,当前具有的资源和能力,资源和能力差距,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2 选择创新项目 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同时还要冒很大风险。多数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创新都以失败告终。企业不得不做出现艰难的选择,哪些项目是值得投资的?然后确保以严格谨慎的方式执行这些项目。,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2.1开发预算,1999年部分产业的研强度,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2.1开发预算,2001年部分企业的研强度,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2.2选择创新项目的分析方法 定量方法:折现现金流法、实物期权法 定性方法:问题扫描法、公司研究和开发项目组合图法、Q分类法 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联合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数据包络分析法,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新龟兔赛跑第四次,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3 合作战略 企业经常要面对是否与其它组织合作的困难抉择。与独立进行比较,合作能够使企业以较少的成本、较低的风险和较快的速度实现更多的技术创新;但同时也使得企业往往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放弃对开发过程的控制权,使技术创新带来的预期回报因为合作伙伴的分享而降低,而且面临着合作伙伴在研发过程中渎职的风险。,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3.1 合作的优势 以更快的速度获取必需的技术资源降低负债率并提高资产灵活性一种重要的学习来源分担项目的成本和风险促进共同标准的形成,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3.2 独立开发的原因 能力的获取 私有技术的保护技术开发和使用的控制形成和更新企业能力,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3.3 合作的类型 战略联盟合资企业许可证外包集体研究组织,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是两上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由于产品的特点、行业的性质、竞争的程度、企业的目标和自身优势等因素的差异,企业间采取的战略联盟形式自然也呈现出多样性。,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两两联盟 网络联盟,能力互补 能力转移,A BC D,技术战略联盟(Doz&Hamel),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战略联盟 通过联盟,企业获得机会和灵活性;但是由于责任是有限的,联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存在潜在的机会主义和利己主义。,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要求联盟的任何一方都有相当数量的股权投资,并最终形成一个独立的实体企业。,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许可证 许可证是一种契约协议,组织或个人(许可证持有者)可以借此获得使用其他组织或个人(许可证颁发者)的私有技术的权利。许可证使企业能够迅速获取自己没有的技术。,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外包 在进行技术创新开发的过程中,如果要有效并且高效地完成创新的整个价值链上的各个部分,对企业能力、设备或者企业规模往往有很高的要求,装修企业可能不具备所有的资源。这时企业可能会将某些部分外包给其他企业完成。常见的外包形式是利用合同制造商。,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集体研究组织 某些产业中,许多企业共同建立了集体研究组织。许多集体研究组织通过政府或者产业协会发起设立,也有一些集体研究组织由私营企业自己发起设立(如Aspla)。,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不同开发方式的优劣,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4 保护创新 在制定公司技术战略的时候,一个重要的事项就是决定是否及如何保护技术创新。传统经济学和战略管理的知识表明应当严格保护创新以受益,但实际上是否保护创新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4.1 独占性 独占性是指一个公司能获取其创新租金的程度。一般来说,独占性取决于竞争对手能否容易或者快速地模仿这项创新;而竞争对手模仿创新的容易度又反过来取决于技术本身的性质以及对这项创新所采取的保护机制。,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4.2 专利、商标和版权 专利用于保护创新;商标保护那些区别商品的文字或符号;版权保护具有原创性的艺术或文字。,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专利 在许多国家,发明者可以为他们的创新申请专利保护,它在一个有限时期内排除了其他人制造、使用、销售或进口该发明的行为,作为交换,在专利到期后将会向公众年发明的细节。专利通常可以归为不同类型,如:实用新型专利、设计专利、植物专利等等。专利必须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以及创造性。,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国际上的专利法律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到2003年为止共164个成员国。1985年3月19日中国成为该公约成员国,我国政府在加入书中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受公约第28条第1款的约束。,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28条第1款 本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对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有争议不能依谈判解决时,有关国家之一可以按照国际法院规约将争议提交该法院,除非有关国家就某一其他解决办法达成协议。将争议提交该法院的国家应通知国际局;国际局应将此事提请本联盟其他国家注意。,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商标和服务标记 商标用于区别一方的商品与另一方商品的文字、短语、设计或其他标记。服务标记同商标基本上相同,但它特指一个服务提供商而不是产品制造商的标识。通常我们所指的商标涵盖了商标和服务标记。,版权 版权是授与作品作者的某种形式的保护。版权只要合法使用就可以获得。,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4.3 商业秘密 由于申请专利需要公开产品或流程详细的技术信息,因此发明创造者或公司通常更愿意采用户商业秘密的形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是属于一个企业且不为他人所知的信息。,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一项信息要成为商业秘密通常要符合两个条件:能为公司带来以经济租金形式表现的独特优势;只有这项信息保持秘密状态才能有价值。,第六章 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6.4.4 保护机制的有效性及应用 完全私有系统与完全开放系统 保护的优点 保护创新使公司能够获得大部分创新收益,这些收益可能被投入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升级和生产配套产品中去。保护创新还能够使公司保留构架控制的能力。扩散的优点 开放技术可以鼓励多家公司一起生产、销售和提升技术,并可能可快技术的开发和扩散。,第七章 外部技术获取,7.1 技术转移的概念、机制与过程 1.概念:各种形态的技术(包括研究开发阶段的技术,也包括进入生产阶段的技术、甚至包括新技术设想;既包括发展中的技术也包括成熟技术)从掌握该技术者向拟采用者的转移。(三种提法:系统知识的转移、技术运动各环节间的转移、现有技术的新应用),第七章 外部技术获取,技术转移主体和客体,第七章 外部技术获取,产业,地区,国家,技术转移的范围,研发机构,第七章 外部技术获取,2.动因:技术转移的社会经济意义技术生产的复杂性和高投入与技术复制的低成本决定了技术转移的经济性。技术供方转移技术的动机防止无偿外泄竞争性技术的潜在转移威胁获取直接经济收益取得附带效益技术需求方寻求转让技术的动机节省开发时间、节约开发费用减少技术研究开发风险缩短技术差距自身能力开发,第七章 外部技术获取,3.技术转移的典型形式及其过程:典型形式商品交易型供方推销型需方寻求型供需合作型,第七章 外部技术获取,技术需求方引进技术的过程机会识别引进决策技术实施运营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