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docx

    • 资源ID:3217041       资源大小:46.4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docx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一、名词解释 1、赋诗言志 借用或引申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某种政教怀抱和人生态度。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指诗乃是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先秦时期所谓“志”,主要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诗言志”虽最早见于尚书·尧典,但最早提出“诗言志”理论的当为左传所记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赋诗言志”。“诗言志”说最早源于歌舞乐一体的文艺形态,因此,“诗言志”最早只是一种文艺观而非文学观。 2、声律论 南齐永明时,由沈约、谢眺等人提出的关于诗歌语言的声音、韵律的理论。这是对诗歌语言形式美的理论总结,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钟嵘认为过份讲究声律,文学创作就会受到束缚,就会影响“自然英旨”的产生。 3、知人论世 知人,即了解作者的思想、生活经历、成长过程和审美趣味;论世,即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和写作背景等。知人论世,既了解了作者的人格和思想,又能结合时代环境,才可以真正领会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防止主观臆断和片面偏颇。涉及到了文学批评的社会学方法,较为客观和公允,是中国文学批评方法论体系中的金绳宝筏。 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也是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此说是对其“以意逆志”说的重要补充,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具有重大的影响。 4、诗味说 唐代司空图创立诗味说,认为味是诗歌必须具有的属性。诗歌创作和评论都以辨别“味”为首要条件。他认为诗味来源于咸酸等单一的味,但又蕴含单一之味之外的醇美。单一的味相当于自然美,而诗味相当于艺术美。这是诗味说的基本内涵。司空图说“近而不浮远而不近”,说的就是有韵味的诗歌的艺术特征,前者指具体景象的描写要真实自然,如在目前,而不空泛。后者指具体景象构成的意境应当含蓄深远,有无穷之余味。 5、活法 南宋时期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以吕本中为代表,以“脱胎换骨”、“点石成金”为中心,学习豫章黄公而至变幻不测,是对黄庭坚诗法论的修正。 6、隐秀 刘勰关于文学形象的艺术特征的理论。隐,是指意象的意而言的,它是内在的、隐蔽的,是寄寓于客观物象中的作家的心意情志,故要“以复义为工”。秀,是指意象的象而言的,它是具体的、鲜明的、突出的,是针对客观物象的描绘而言的,故要“以卓绝为巧”。 7、大音希声 老子认为最美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有声只能是声音之美的一部分,而无声则可以使你去想象全部最美的声音。大音希声是一切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体现了道教的虚静玄览思想,体现了绝弃人工、委任自然的审美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意境的主要特征。 8、毛诗序 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著。有诗大序和诗小序。它是汉代学者综合先秦儒家相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一般认为是汉代毛苌、卫宏对诗经的传授题解,作者尚有争议,主要包括施教说、讽谏说、六艺说、情志统一说。是儒家文艺思想的有代表性的纲领性著作,对汉代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9、诗品 钟嵘作,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本名诗评,把自汉迄梁的122位五言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对这些诗人及其作品的成就高下、艺术风貌特征均进行了总体性的评论,并且区分流派,追寻各自的渊源关系。诗品阐发了钟嵘基本的文学思想:感情论、自然论、风骨论、滋味论。 10、悟入 由吕本中提出,是对江西诗派悟入说的发挥,针对活法提出,兼取苏黄两家之意,既有诗境之悟,又有律法之悟。在渐悟的基础上顿悟,勤于修行必有大彻大悟之一天。 11、以禅喻诗 以禅喻诗的风气开始于北宋苏、黄等人。严羽改变了前人仅以参禅喻学诗"工夫"的作法,直接以禅境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禅宗在说明"如何是禅"的问题时总是恍惚其辞,悠谬其谈,绝不肯作出正面回答。严羽认为诗的本质也是不可言传的,只能依"妙悟"。这样,他就把以禅喻诗运用到诗的本质问题上,由此导出了后人的"诗禅等一"等论调。 12、童心说 明代李贽的文艺思想,童心指的是人的自然本性。核心是强调文学源于人的心灵,以师心代替师古,要求文学冲破礼教藩篱,摆脱理学的束缚,以真实、自然与化工造物同体为最高审美原则。提倡真情,反对假理。肯定人欲,反对天理。具有启蒙色彩的文艺主张。强调作家必须写出摆脱了理学桎梏的人性之美,方为最美之佳作。 其一,锋芒直指盛行于世的假道学和假诗文;其二,提倡顺乎人的自然本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封建道德规范和理学的束缚;其三,重视和倡导小说戏曲,并把小说戏曲看作是明代文学的代表,这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一个突破。 13、肌理说 清代翁方纲提出,强调诗文之写作当如肌肤之有纹理,不能流于空疏而要讲究切实,要求言有物和言有序,以扎实的学问为基础,经得起严格考证的检验。 14、性灵说 袁枚的性灵说:主张师心与师古的结合。主张诗歌创作要以天工自然为主,但又不否定人工修饰的必要,应由人工修饰达到天工自然之美。在诗人的修养上,把先天禀赋和后天学习结合起来。袁枚的性灵说体现了个性解放的要求,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派的“性灵说”的诗学思想,对明清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提供了新的理论。 明代公安三袁提出:真,诗文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变,是公安派批评复古模拟文学思潮的理论基础。趣,要求作家有自己的个性,其作品有特殊的“趣”,并在艺术上趋于平淡自然。奇,文字创作不师法前人,而师法自然,以无法为法。 15、格调说 清代沈德潜主张有益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之作,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在神韵基础上侧重含蓄蕴藉而形成,遵循合乎自然之法。 二、简答题 1、简述毛诗序中的“六义” “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周礼·春官,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唐代孔颖达把“风、雅、颂”归纳为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 风:以某个人的事表现其所属诸侯国家的风尚。雅:讲整个周王朝的王政废兴。颂:歌颂盛德而告知神明。赋:直抒铺陈。比:比方于物。兴:托事于物。 2、简述“诗可以怨” 论语·阳货中记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的主体是指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 孔子对诗经中表现普通百姓的思想、感情、愿望的作品和表现下层官吏牢骚不满的作品表示肯定,是孔子思想中的“仁”和民主与进步因素的集中体现。 是孔子对古代献诗讽谏传统的一个理论上的概括与总结,并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重要传统。 3、试述魏晋南北朝“缘情说”的主要内容 它主要有三大特征:其一,强调外物对主体情感的感召或摇动,同时又强调主体情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其二,强调“摇荡性情”的“物”,兼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方面;其三,强调悲哀之情在创作发生中的重要意义,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理论传统,并进一步形成作品的美学价值。 缘情说与五言诗的发达有关,也是对传统言志说的重要补充。缘情说最早由陆机在文赋中提出,此后刘勰和钟嵘都有发挥。缘情说确立了创作主体的情感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开启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注重情感的传统。 4、简述司空图的诗学理论 追求超逸的诗味诗美,潜心艺术意境的创造。认为诗歌艺术意境的创造必须做到“思与境偕”。 提出“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歌主张。对唐以后的诗歌理论批评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司空图继承了先秦以来的理论成果,总结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创立韵味说。韵味说的诗化表达主要见于他的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认为文学作品的醇美之处并不在于具体的景象,而是存在于这些具体意境之上的艺术意境。司空图说“近而不浮远而不近”,说的就是诗歌艺术意境的特征,前者指具体景象的描写要真实自然,如在目前,而不空泛。后者指具体景象构成的意境应当含蓄深远,有无穷之余味。“以全美而工”是指不仅能体现佛老的精神境界,而且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5、简述黄庭坚的诗学理论主张 第一,肯定诗歌“忿世疾邪”的怨刺作用,但又要求不可过分激烈,必须符合于温柔敦厚之旨。 第二,提倡诗歌创作要“以理为主”,有精博的学问为基础是其理论核心; 第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是具体方法。 第四,讲究严密的法度,是创作理论的核心。对于“诗法”,黄庭坚一方面重视诗文法度,要求创作符合规矩。另一方面,黄庭坚又不满足于仅仅描摹古人,他要求通过博学古书和步古人作诗法则而进入诗歌创作法门,最终达到与规矩自然契合的理想境界。 提出“点石成金”,要求取古人陈言经过诗人的重新陶冶熔铸,为我所用,以前人作品中的佳句善字点化自己的作品。 提出“脱胎换骨”主张用新的文字词汇重写前人诗意,以前人诗歌内容作为材料,为方便初学者尽快掌握学习与借鉴古代丰富的语言艺术遗产的一条捷径。 消极影响:黄庭坚认为诗歌的宗旨和功用就是表现“人之情性”,不主张诗歌表现政治色彩浓厚而斗争性强的内容。黄庭坚认为前人的作品是后人进行诗歌创作的本源,把多读前人作品、大量积累知识学问视为诗歌创作成功的关键。但这一理论忽视了现实生活对创作的巨大意义,有其片面性。 6、简述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 虚静是庄子所强调的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创造艺术合乎天然的艺术之关键。一方面他要求人必须无知无欲,绝圣弃智。另一方面要求人从内心把握宇宙万物,尊重事物客观存在的内在规律,而不应当以人的主观意志去任意违背它。 物化,指艺术创造要达到指与物化,心与物化,使主体与客体完美契合统一,发挥主体创造性的同时,与客观内在状况与规律相吻合。 得意忘言,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是庄子解决言不尽意,然而又要运用语言文字的矛盾的基本方法。要求文字借助于比喻、暗、示象征等方法,启发人们的想象,从而获得艺术的再创造。 7、简述毛诗序的文学理论批评主张 第一,发乎情,止乎礼义,儒家诗学的思想规范。 第二,讽谏说,对诗歌社会政治作用的强调。 第三,六义说,儒家政教化诗体观的体现。 第四,情志统一说,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8、简述钟嵘的诗歌理论批评主张 钟嵘认为,诗歌批评的标准包蕴在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中,应从诗歌的艺术特征来确立诗歌批评。 一、感情论诗歌的本质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二、自然论诗歌的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反对人为的声律和用典,主张自然真美,反对过分追求声律而流于形式的不良风气,以及滥用典故的习气。 三、风骨论以怨愤为主要内容的风骨论,提出了“风力”与“丹采”相结合的原则。 四、滋味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可以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钟嵘认为诗歌批评的方法致流别:探讨诗人的风格流派。他从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角度,以联系和比较的眼光,主要考察作家之间风格源流和前后影响关系。品评利病:分析作品艺术的得失。显优劣:评价作家的地位和成就。 9、简述刘勰的神思论 “神思”指的是文学创作中作家的思维活动特点,始终伴随着具体物象;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艺术思维过程中生动丰富的艺术艺术想象活动情状。 神思活动过程中,文学家的思维活动始终都适合客观物象结合在一起的,同时这种神思活动又是和作家的感情起伏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创作主体的神与作为创作客体的物的融合统一,是艺术构思活动的基本美学原则。 神思活动展开同时需要有虚静的精神状态。 10、简述王昌龄的诗学思想 诗歌创作必须在意与境密切结合的情况下进行构思,意与境的融合也就是心与物的结合,这样才能创造生动的艺术形象。 王昌龄关于诗境的论述,以诗境中的三格、三境为主要依据。提出诗境说: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三格:生思,感思,取思。物境指自然山水的境界;情境指人生经历的境界;意境指内心意识的境界。他认为此三境都属于审美客体。而“意境”则是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是主客体的统一。 对诗歌创作十七势进行论述,对诗歌具体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总结。 11、简述我国古代诗味理论的发展概况 “诗味说”出自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认为诗歌的韵味既与语言文字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实际“景”“象”有关,又不是语言文字或实际“景”“像”本身,即“味在酸咸之外”。 司空图的“诗味说”继承了刘勰、钟嵘关于诗味和“滋味”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发挥。 12、简述苏轼的文学思想 “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文学观,要求文章具有丰富充实的思想内容和充沛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求文学创作要反映人民疾苦,故其现实精神具有强烈的人民性。 “辞达”的文学观。文章要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要准确揭示客观事物的特征。 平淡自然的文学观。注重美与自然的统一,崇尚平淡的艺术风格,批评务为艰深、故作雕琢的不良文风。 苏轼的传神论特别强调自然天成和任情率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艺观。突出地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鲜明的形象性,又要有深刻的内涵,揭示了艺术耐人寻味的美的境界。 13、简述王夫之的诗学观 第一,诗歌是人的“心之元声”之体现,继承公安派和李贽等人的诗学理论,提出“诗以道情”的主张。 第二,诗家之理和经生之理是不同的。 第三,从诗歌社会功用与美感作用统一的角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将诗歌创作与功用联系起来,提出“四情说”。 第四,从诗歌本质和特点的正确认识出发,对宋元以来的“诗史”说中所表现的混淆文学和历史差别的错误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第五,认为诗与非诗的标准,在于可不可以“兴”。 14、简述叶燮的诗学观 第一,反对复古模拟和强调发展变化的“正变”说,着重讨论诗歌历史发展的规律,认为文学因时而变、今胜于古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第二,推崇杜甫、韩愈和提倡“温柔敦厚”。 第三,把“理”、“事”、“情”三者作为审美客体和反映对象,探讨了创作的规律问题,即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条件及原理。 第四,论作家的“胸襟”和“才胆识力”。 第五,论诗歌的审美本质和艺术思维的特点。 第六,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他认为创作必先端正态度,因为创作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他把创作概括为四个过程:基础、取材、匠心、文辞,而以基础最为重要。 叶燮文学批评论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建立一般的批评原理及标准;其二是对历代作家作品进行具体分析评价。 15、简述“公安派”的诗学观 袁宗道从理论上阐明了古今诗文不可因循相袭的道理,力破当时贵古贱今的观念。 袁宏道则认为诗文是世道人心的反映,古今诗文各有所长,只有摆脱对古人的膜拜,才能创出诗文新路。他并认为闾巷民歌才是明代文学的真正代表。 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在努力摆脱传统性理思想观念的束缚和汉魏盛唐诗文格调的束缚的基础上,提倡一种个人特定的不为传统礼教所规范的感情,以及本色、自然、无拘无束的表达方式。 后期开始追求含蓄的诗文风格,其中袁中道还提出向唐诗学习,对前后七子也颇多肯定,只是路径略宽而已。较前期的诗文观念为平稳,但锐气也就消磨殆尽了。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风骨”论的理解 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特有的范畴,刘勰文心雕龙设有风骨专篇。 风骨一词原用于品鉴人物,后移于画论和文论。 关于刘勰所说风骨的含义,历来说法不一,但主要有两说:一是黄侃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说,一是刘永济的风即情志,骨即事义之说。而现在一般认为,风即情志,骨则是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 刘勰风骨论的实质是强调风骨与辞采并重,提倡“文明以健”、“风清骨峻”即刚健有力的文风。他的目的是反对齐梁的浮靡文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刘勰风骨论既是对建安文学特点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也对后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谈谈你对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认识 一、王国维文艺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中西结合,是中国传统的古典文艺美学和西方文艺美学思想。 二、境界说是王国维文学思想的核心, 关于境界的美学特征:第一,要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第二,意境的创造必须具有自然真实之美。第三,意境以传神为美,重在神似而非形似。文学创作的关键在于境界的创造,境界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辩证统一和生动的艺术表现。境界说的本质就是情与景、物与我的内在统一。境界说具有哲学化、人格化、美学化的色彩,为传统“意境说”作了总结。 三、运用西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理论,分析了创造艺术境界的基本方法。一是写境,二是造境。 四、从美学上对境界的基本形态概括分类,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五、关于文学家的自我修养。第一,对宇宙人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第二,对艺术有极为深刻的领悟,即我们常说的三种境界。第三,创造艺术境界时必须有自己的真实情感。 3、谈谈你对严羽诗学理论批评的认识与理解 一、论别材、别趣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别材别趣”说,作为他的诗歌审美特征论,体现了他对诗歌的特殊规律和审美特征的自觉探索,对纠正当时诗坛流弊起到了重要作用。 别材:诗歌创作要有特别的才能,不能单靠书本知识。别趣:诗歌要有特别趣味,发议论讲道理不等同于诗歌。 二、论妙悟 妙悟是严羽提出的诗歌的独特思维方式,是借禅悟来比喻诗道。 妙悟说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诗歌的兴趣情味、审美意蕴、技巧规律等只有依靠妙悟才能把握,这是就阅读鉴赏的接受功能而言的。其二,诗歌创作也必须依靠妙悟,只有善悟,才是真正的诗人,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抓住了艺术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的根本特点。 三、论“以盛唐为法” 严羽把“以盛唐为法”看作是诗人有“识”和“入门正”的标志。 1、有浑然一体的整体意象美。 2、有韵味深长的朦胧含蓄美。 3、有不落痕迹的自然画工美。 4、有抑扬顿挫的诗歌格律美。 严羽是自觉地从审美角度来探索诗歌规律的,他提出的“别材别趣”、“妙悟”等一系列理论命题,揭示了诗歌的内在审美特征及诗歌欣赏和创作的思维方式,提出了诗人应具备的内在条件及诗歌创作的师法对象,构成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我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