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docx

    • 资源ID:3216573       资源大小:42.2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docx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薄清文会计13-2班130624225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自豪地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想中华文化之所以能被称为博大精深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巍然挺立与中国哲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这道出了哲学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但在近现代的发展中我们的目光盯上了资本主义的发达,我们饱尝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我们不顾一切的向西方学习,向欧美学习,我们渐渐地抛弃了弥足珍贵的中国哲学思想。虽说冯友兰老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不像古书典籍那样的晦涩,但它还是会使大多数人望而生畏。我也是明知中国古代思想价值连城,但一直不曾深入阅读相关书籍。这次在老师的强烈推荐下开始阅读中国哲学简史,虽还是一知半解,但也是有些体会和反思的。 中国哲学的任务是使人具有“内圣外王”的人格,他努力地使每一个人都以“圣人”为自己的标准,既要注重自身修养又要重视对社会的功用。我想这种“内圣外王”的要求不单单是要求人们多读书,多学习知识而应是一种吸收知识后心胸的开阔,精神境界的提升,应是一种精神境界提升后的实际行动,是要求人们以自己的行动让自己所生存居住的世界更加美好。“内圣外王”是我们中国哲学所追求的至高人格,但在追求“内圣外王”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人遭遇了挫折,有太多的人放弃。 “内圣”即注重自身修养,处处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某在此处键入 薄清文会计132班学号:130624225 个人刚刚开始下定决心要做到“内圣”时,他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乐善好施,关爱生灵,尊师重道,尽量使自己离圣人更近一步。但现实的羁绊总是很多,在日复一日的圣人标准下他们迟迟看不到自己与圣人距离在缩小的成果,于是他们放弃了,他们开始为非作歹,肆意妄为,他们开始嘲笑那些仍在追求或刚刚开始追求“内圣”的人。因此,在“内圣”这个方面有人在追求,有人在放弃,并且放弃的人数远远大于最终达到“内圣”的人数,于是尝试的人数也在下降。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那些追求过“内圣”而未达到的人的痛楚与失落,因为他们见到的大多都是追求过“内圣”而未曾达到的人。于是人们越来越多的放弃或者说是遗忘了对“内圣”的追求,转而争取一些衣食住行等更加实际更加直观的东西。我想那些追求“内圣”且一心要达到圣人这一步人,他们从一开始就误解了“内圣”含义,而是带着功利的思想去追求“内圣”。但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社会就越来越物质,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冷淡。我们只觉得我们的社会坏了,却不知道它坏在了哪里,什么时候坏的,我们该怎么拯救这个坏了的社会。其实我想既然称作“圣人”那他的数量应该是少的,人人可以追求但不一定人人都能达到。若是能在这个已经开始变坏的社会里传播“内圣外王”的人格目标,引导人们去追求“内圣”,不断地修养身心,但并不是要人们都成为圣人,只是向着那个标准看齐。也许在一代代的人类延续里,人们的道德修养会不断提高,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的和谐。 “外王”即重视在社会上的功用,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对他人有所贡献。能够达到“外王”的人按照他们的品德才能他们十分适宜成在此处键入 薄清文会计132班学号:130624225 为政治领袖,他们适宜为王。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圣人大多是不能成为政治领袖的。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哲学家认为圣人一旦担任政治领袖就违背了圣人的意志。他们认为圣人经过长期的哲学训练心灵有变化的事物世界“转”入永恒的理世界,他们认为圣人是产生于人类的事物世界却高于人类的事物世界,再让他们回来担任人类事物世界的领袖是不合适的,是对圣人的侮辱。有的哲学派别认为处理日常人伦事物,不是圣人分外的事,而是他的人格完全发展的实质所在,于是在他们看来圣人是适合担任政治领袖的。那些圣人之所以不能担任政治的领袖的原因除了中国传统的世袭制度外,我想是他们对于自身的修养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甚至说是苛刻的,使得他们在政治中不是那么的灵活,甚至是他们在政治里显得有些固执。于是是中国哲学里这种“内圣外王”的思想是用于劝诫当权者而不是由一个已经达到“内圣外王”人来担任政治领袖。圣人的外王追求与实际执政的差距,也使施行仁政成为对每一届*的要求与期待。也正是由于这种差距,当政者违背民意的行为总是会出现。中国哲学中“外王”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圣人的要求,若是执掌政权的人,虽不是圣人,也能具有“外王”的意识,能真正地为自己的百姓做些事情而不只是追求自己功成名就,民与官的矛盾定能有所化解,社会也许能和谐一些。 中国哲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孟子曰“性本善”,荀子却说“性本恶”,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于人性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我想荀子更多的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在此处键入 薄清文会计132班学号:130624225 来看待人性,他看到的是人的自私,人的欲望。但若是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动物也有欲望,也会为了自己,为了子女而伤害其他的动物,他们也要捕食,也要饮水,老虎也是觉得肉比草好吃,于是喜好吃肉而厌恶吃草若人的这些欲望都是人性恶的体现的话,这样的恶不也是动物的恶么?人和动物的区别又能怎样体现呢?而孟子认为的“性本善”也并不是说每个人身上的一切都是善的,若一切都是善的,岂不每个人都成为了圣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孟子的观点中,他认为人性中有种种善的成分,但同时包含着一些本来无所谓善与恶的成分,这些成分会受到环境影响,会在后天发展中转化为善或恶。这些能够在后天转化的成分不是人独有的,是一切动物都具备的,因此不能称作是人的特点,不能称作是人性的部分。换句话说人之所以为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性的善的方面,没有了这种善的本性,人也就不能称之为人了。因此人的本性是善的。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抱怨人心“大大的坏了”,说人无恶不作,碰到摔倒的老人要犹豫该不该扶了,遇见路边的孕妇求助要考虑能不能送她回去了、我们在一点点地被那些社会上的恶伤害,侵蚀着,我们为了保护自己把自己包裹的紧紧的,即使不对别人施以恶行,但也怯于行善了。当善在一点点隐藏,恶却层出不穷的时候,社会大众感受到的只有寒心,只有厌恶。也许我们会唾骂那些被我认为邪恶的人们,但又有太多太多的人在骂过他们的不当行为后不了了之,并不会用自己的行为使他人感受的善与温暖的存在。就像在此处键入 薄清文会计132班学号:130624225 我们大多数的人在心底里都觉得做慈善是一个高尚的行为,但现实里真正做慈善的人远远少于赞同认可慈善的人。他们不做的理由也是大同小异,无非是没有经济基础,没有时间,或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其实慈善不一定非得是什么正式的场合,不一定非得像陈光标一样高调的散出大把大把的钞票,不一定非得专门抽出一天或几天时间时间,慈善可以渗透在生活里,可以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这个道理相信大多数人也能认可,讲出来大部分人也是举双手同意,但真正要做的时候能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想这还是对于行善的思想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一思想的转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性本善”,既然人性本善,做些善行,关心,体贴他人,是作为一个人的本性,并不是一种奢侈品,那么我们应无时无刻不去行善的。相信“性本善”的认识若能不断深入人心的话,我们每个人即使献出一点点爱,行一点点善,也能慢慢地是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也会使人与人之间坚硬的外壳渐渐地蜕下。 道家的思想似乎给人一种消极避世,逃脱现实的感觉,其实不然。学习和理解道家的思想或许能是人生不那么痛苦,能使人生多一些乐趣。老子中说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等于说“有”生于“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于说万物生于有。老子同时认为,万物最终又将归结于“无”。这样时间万物就要经历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的过程。“无”和“有”本是其自然的规律,也就是道家所谓的“道”的体现。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过于重视“有”,过分追求“有”,而把“无”当作一种惶恐,在此处键入 薄清文会计132班学号:130624225 一种失败,这就无形中加剧了我们的痛苦,使生活的幸福感降低。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梦想着功成名就,飞黄腾达,腰缠万贯,当这些梦想还这是梦想的时候,我们想到它是满满的喜悦。但现实是,一个人真正拥有了这些,他却失去了原有的幸福,他更多的是担心自己的地位能否保住,自己的金钱如何利用,自己应该如何防范身边的人们。因为“有”他的生活增添了烦恼。这也许整是因为他太看重“有”。若他能理解道家的思想,把现在的“有”和将来的“无”看作一种不可抗拒的必然,不去抗拒这种规律,而是顺应它,好好享受、体味拥有的当下,生活也许能幸福很多。当然,道家“无中生有,由有到无”的观点,并不是让人们放弃一切,无欲无求,碌碌无为地度日。而是,给人们一种思想的指导,让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处理“有”与“无”的关系,学会“舍得”,从而使人生能获得更多的幸福。 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道家的思想是指导人们或得幸福的思想。但幸福又有绝对幸福和相对幸福。相对幸福是人们通过自然本性的自由发挥来实现的。庄子提出“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这就是说只要人们顺应自然,发展自己的本性,就能得到应有的幸福。这也许应该称作在纯粹理想状态下获得幸福的途径。就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样”,在现实中人自然本性的发挥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那么人类就无法得到幸福了么?当然不是,道家也为我们提出了在现实环境下获得幸福的方法,这种幸福是更高层次的,更加实际的幸福,叫做绝对幸福。绝对幸福是通过对自然本性的更高层次的理解来获得的。正如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所说“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在此处键入 薄清文会计132班学号:130624225 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他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他受苦”。生活中会遇到种种的不顺,但我们能以一种客观平和的心态来理解和对待他们,而不是愤怒、报复或轻生,我们能在这些苦难里摸爬滚打,并最终克服了这些所谓的苦难,而走向更加平坦的人生道路,当我们回首过往的经历时,我们对那些苦难的理解就更加深入,我们也会觉得更加幸福。也许没有经历这些苦难,我们并不能真正体会幸福的味道。不知我的理解与道家思想的内涵有多大的差距,但我觉得道家所说的“理解自然的本性”可以在生活中转化为“理解苦难的不可避免”,进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苦难,从而通过对苦难的理解,经历苦难的洗礼来获得我们久久不能忘却的幸福感。 中国哲学简史目前我只读到了讲庄子的这一部分,因为上交作业的缘故,我不能慢慢把它读完再写这篇笔记,但我一定会把它读完,并且日后还会再次阅读。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认真仔细系统地了解中国哲学打开了大门。不论是自己日后的生活,还是这个道德日益滑坡的中国社会都学要吸收中国文化的这些精髓。这些文化被我们遗忘了太久,以至于我们想要捡拾的时候是有些困难的,好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里也会更加重视学习和践行其中的有益思想。 在此处键入 薄清文会计132班学号:130624225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