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豆病虫害防治技术.ppt
植保理念-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荷兰豆,又名豌豆、青小豆。其嫩荚、嫩梢、籽粒均可食用,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现已作为我省名优高档蔬菜品种而广泛栽培。荷兰豆产品不但内销,还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国家,栽培面积并逐年增加,是冬春季种植的重要蔬菜品种。但近几年来,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愈加严重,目前生产上为害较大的主要有根腐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芽枯病、豆杆蝇、豆野螟等病虫,须认真防治。,一、荷兰豆主要病虫害种类,病害:苗期病害、根腐病、灰霉病、白粉病、褐斑病、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芽枯病、。虫害:地下害虫、蓟马、潜叶蝇、豆荚螟蚜虫、豌豆象、绿豆象、黄曲条跳甲。,荷兰豆苗期主要病虫害,荷兰豆苗期最常见的病害主要为立枯病,猝倒病。预防好蚜虫,黄头病的关键时期。地下害虫,俗称小白蛆,豌豆常见病害认识与防治,烂根死苗,荷兰豆立枯病和猝倒病(死根烂苗),荷兰豆的根腐病,根腐病是为害荷兰豆较大的重要病害之一,全省普遍发生,冬种早期发生严重。轻者发病率为10%左右,重者达20%以上,甚至毁种。此病,除为害荷兰豆外,还为害豌豆。,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根、茎基部,开始下部叶片先变黄,但不脱落,以后由下往上发展。根和茎基部变黑褐色或黑色,剖开根部,维管束变褐色,且侧根少,植株矮化。严重时,根茎部溢缩、凹陷,皮层腐烂,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病株茎基的病部有时产生粉红色霉(即分生孢子)。,发病条件,菜地低洼、土壤粘结 多年重茬或基肥不腐熟(病土壤、病残体沤肥,病种和病残体直接喂牲口拉的肥料)农具、灌溉水,从伤口侵入,危害皮层,造成皮层腐烂。天气高温高湿,线虫多的地块,该病多严重发生。,豌豆常见病害,豌豆立枯病,荷兰豆病毒病(黄头病),发病症状:初期心叶变黄,侵染全株,后期整株死亡,叶面变厚,会出现邹叶,卷叶,黄叶。主要由蚜虫传播,豌豆黄头病害认识与防治,豌豆黄头病也称病毒病表现为:丛枝、畸形、小叶、滞长防治:控制小虫(蚜虫、蓟马、飞虱等)药剂:盐酸吗啉胍、宁南霉素、混合脂肪酸、寡糖类+好的叶肥,采收期主要病虫害,白粉病 褐斑病 灰霉病 蓟马 斑潜蝇 豆荚螟肥水管理,偏施磷,钾肥,大约间隔7天追施一次,荷兰豆白粉病,白粉病是荷兰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每年生长中后期容易流行。,为害症状,该病由真菌引起,为害叶、茎、荚多从叶片开始发病,最初叶面出现白色粉斑,后逐渐扩大,连成片,严重时,叶正背两面均布满白粉,叶片干枯。茎、荚染病后也出现白色粉斑,发生条件,在湿度较高、昼夜温差大条件下易发病通风较差、光照不足、浇水过多偏施氮肥时亦易加重为害靠气流进行传播再侵染,借气流传播,荷兰豆斑点病,豌豆常见病害认识与防治,豌豆褐斑病初在叶面或叶背产生细小圆形赤褐色肿斑,有暗褐色粉末,后期又在病部生出暗褐色隆起斑,纵裂后露出黑色粉质物前期预防:多抗、代、百、多、甲,豌豆常见病害认识与防治,黑斑病症状:叶片黑色不规则斑点,不穿孔前期预防:常规保护性药剂治疗:三唑类+咪鲜胺+叶面肥,防治技术,农业防治 病地实行轮作;选用比较抗病的丰产良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科学浇水,不宜大水漫灌;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清洁田园,把病叶、病残体、病秧等清除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豌豆常见病害认识与防治,芽枯病豌豆芽枯病又称湿腐病、烂头病。主要为害株端25(Cm)幼嫩部位,初呈水渍状,在高湿或叶面结露条件下迅速扩展,呈湿腐状腐败,致茎部折曲,豆荚的下端蒂部先染病,初呈灰褐色湿腐状,后病荚四周长有直立的灰白色茸毛状霉层预防:常规药剂治疗:三唑类+铜制剂+叶肥,豌豆常见病害认识与防治,锈病症状:叶片、豆荚出现铁锈色或黄灰色斑点,突起预防:三唑酮、百、多治疗:吡唑醚菌脂、氟硅唑、丙环唑、苯醚、戊、稀等,豌豆常见病害认识与防治,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荚;叶片染病 始于叶端或叶面,初呈水渍状,后在病部长出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前期预防:扑海因、农利灵、硫磺等治疗:密霉胺、腐霉利、戴唑霉等,豌豆常见病害认识与防治,细菌性叶斑叶片、豆荚出现暗红色锈斑预防:常规保护剂治疗:硫酸链霉素、铜制剂、叶枯唑+碘制剂+叶肥,在开花和结豆期要补充微量元素-硼,一般作物缺硼会引起蕾而不花,花而不实,果而不良,都头病,果实小而畸形及生长点坏死,影响产量和品质在施用其他杀菌剂和杀虫剂的同时要补充硼元素,地下害虫,地下害虫的认识,蝼蛄,地下害虫的认识,叩头虫,地上部分虫害,蓟马类危害,西花蓟马,端大蓟马,丝大蓟马,黄胸蓟马,地上部分虫害,蚜虫类危害,豆野螟又称豇豆螟、豇豆荚螟、大豆卷叶螟等,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各省区都有分布,是豇豆(豆角)、四季豆(龙牙豆)、大豆(黄豆)、豌豆(荷兰豆)、蚕豆等豆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一、豆野螟,(一)发生与为害,以幼虫蛀食花蕾、豆荚,常使花蕾、花朵、嫩荚脱落;被害豆荚蛀孔内、外堆积粪便,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幼虫亦能卷叶为害。,成虫1013毫米,翅展2026毫米。前翅烟褐色,从外缘向内具大、中、小透明斑各一块;后翅外缘褐色,其余白色半透明,有棕色的波状纹。停息时两翅水平展开。,一、豆野螟,(二)形态特征,老熟幼虫体长1315毫米,黄绿色,头和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的前排各有黑褐色的毛片4个,后排有色斑2个,无刚毛。腹节背面亦各有毛片6个,前4后2;臀板浅褐色,仅具毛片3个。,一、豆野螟,(二)形态特征,一、豆野螟,幼虫,在广东每年发生79代,无明显的越冬现象。年中以56月为害最严重。成虫昼伏夜出,最喜欢产卵在花蕾及花上,也有产于嫩荚或叶背,卵散产,在2829时卵期23天。幼虫孵出后即蛀入花蕾或嫩荚内取食,造成蕾、花、荚脱落。23龄幼虫能转株为害,亦可以随落地花再转株为害,转株时间多于早、晚进行。受害严重的田块,常可减产3050。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吐丝下坠地面以细土、枯枝、落叶缀结土室,再在其中作茧化蛹。,一、豆野螟,(三)生活史及习性,豆野螟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731都能生长发育,但最适温为28,相对湿度为8085%。豆野螟的天敌有卵和幼虫的寄生蜂、寄生蝇等十余种,在89月份,卵的被寄生率有时可达50%。此外,蜘蛛、蠼螋也是田间常见的捕食性天敌,应予注意保护。,一、豆野螟,(四)发生条件,豆杆蝇又名豆杆黑潜蝇,为害特点:主要以幼虫钻蛀茎杆为害,造成茎杆中空,从而影响水分及养分的输送,使植株逐渐枯死。豆杆蝇虫体较小,成虫2.5毫米左右,体色黑亮;幼虫长约3.3毫米,体色乳白。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