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课 时 计 划 第 1 周第 1 课第 节第 1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1、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型 新授识字课 知识与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能 力 戴、打扮”等19个词语。 教学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读、记、用、写“爬、峰”等11个生字。 三过程与维方 法 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重点 难点 教材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二、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1 读、记、用、写“坪、坝”等12个字。 用、写“坪、坝”等12个字。 自主学习法、解析法 自主学习法、 小黑板、 教学过程: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用写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 教学后记: 2 课 时 计 划 第 周第 1 课第 节第 2 课时 年 月 日 1、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 题 课型 新授讲读课 知识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能 力 情。 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感情三过程与朗读课文。 维方 法 目标 情感态通过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受感受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度与价情 值 观 重点 教材分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1、这座民族小学的美,从哪里能看出来?同学们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交流讨论法、 品读感受法、 图片 二、学生读后,说的可能有: 环境的美:路上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大家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1、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窗外 3 人的美: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的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2、这是一座美丽的学校,还是一座怎样的学校?再读再议。 学生读后,说的可能有:团结、友爱。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来读一读,培养从阅读中感悟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学习习惯。 3、这座小学是一座边疆的民族小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提示:找与我们的学校不同之处。 四、整体回顾,细读品悟,感情朗读。 1、“我们的民族小学”给你的印象怎样?交流感受。 学生说后,老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吧。 展示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 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板书设计: 跳舞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摔跤 做游戏 作业布置:朗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后记 4 课 时 计 划 第 周第 1 课第 节第 3 课时 年 月 日 1、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 题 课型 复习课 知识与 能 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教学引导学生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完成练三过程与习。 维方 法 目标 情感态通过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受感受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度与价情 值 观 重点 教材分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我会拼 píng bà hú dié chun dài ( ) ( ) ( ) zho hu tóng zhng kng què w ( ) ( ) ( ) 二、 我能填 píng dài hú 坝 表 蝶 果 领 二 等 爱 水 5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完成练习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交流讨论法、 读、练感受法、 图片 三、我会选 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放学了,操场上十分。 想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 画龙点睛 的国旗 的服装 的小鸟 的铜钟 的老师 的枝干 四、想想说说 这所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和小伙伴说说。 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 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 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 五、积累窗 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边读边写,认真体会!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朗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后记 6 课 时 计 划 第 周第 2课第 节第 1 课时 年 月 日 识字教学 课 题 2、 金色的草地 课型 知识与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能 力 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教学认2个生字,读、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三过程与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维方 法 目标 情感态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度与价值 观 重点 难点 教材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7 正确读写13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观察法、讲析法 发现法、诵读法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字形:“绒” “耍”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 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板书设计: 2、 金色的草地 作业布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后记 8 课 时 计 划 第 周第 2 课第 节第 2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2、 金色的草地 课型 新授讲读课 1、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教学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维过程与目方 法 标 情感态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度与价值 观 重点 教材分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知识与2、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能 力 观察法、诵读法 朗读体会法、 图片 9 教学过程: 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五、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2、 金色的草地 花张开 作业布置:正确、流利地地朗读课文。 教学后记 10 课 时 计 划 第 周第 3 课第 节第 1 课时 年 月 日 3、爬天都峰 课 题 课型 识字课 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知识与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能 力 教 学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读、记、用、写“爬、峰”等11个生字。 三过程与维方 法 目标 情感态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度与价发向上的品格。 值 观 。 重点 教材分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生字的书写。 读中分析法。 朗读法、想象法。 图片、小黑板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1 教学过程: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用写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作业布置: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读课文,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后记 12 课 时 计 划 第 周第 3 课第 节第 2 课时 年 月 日 3、爬天都峰 课 题 课型 新授讲读课 知识与心情。 能 力 教学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三过程与品格。 维方 法 。 目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品格。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读懂课文结尾的重点 教材分析 一句话。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指导法、演示法 朗读法、想象法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13 教学过程: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 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奋力 3、爬天都峰 终于 作业布置:朗读课文,感受荷花之美。 教学后记 14 课 时 计 划 第 周第 课第 节第 2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知识与能 力 4、槐乡的孩子 课型 新授自读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让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三过程与维方 法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 值 观 重点 教材分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让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让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激趣法、直观演示法、 朗读体会法、讨论交流法 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15 教学过程: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 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 离不开槐树 作业布置: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 教学后记 16 课 时 计 划 第 周第 课第 节第 1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我们的课余生活 课型 口语交际课 教学在交际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过程与维方 法 目标 情感态通过说说写写提高语文素养. 度与价值 观 重点 教材分析 知识与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课余生活的特点,表达自能 力 己对家乡的热爱。 要讲清课余生活的特点,表达自己对课余生活 的热爱。 要讲清课余生活的特点,表达自己对课余生活 的热爱。 讨论交流法 小组合作法。 拍摄过的课余生活照片。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17 教学过程:要求 、讲清你介绍我们的课余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我们的课余生活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3、明确说与听的要求,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二、交流评议: 三、学生互动。 、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四、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明确要求: 、讲清你介绍的我们的课余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我们的课余生活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3、明确说与听的要求,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18 课 时 计 划 第 周第 课第 节第 2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课型 习作课 引导学生动脑,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写出我们的课余生活 教学指导应用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或平时积累的课余生活的好词句。 三过程与维方 法 目标 情感态从写作中增强学生热爱课余生活的感情。 度与价值 观 重点 教材分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课余生活是个非常可 爱的活动!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课余生活。要知道,说 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课余生活成为著名的活动呢!这次习作 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课余生活特点写 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课余生活的故事,就更吸引人了! 、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指导应用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或平时积累的写课余生活的好词句,有顺序地介绍出课余生活好的地方。 同上 讨论交流法 小组合作法。 出游时拍摄过的课余生活照片。 知识与能 力 19 教学过程: 二、出示自己收集的文章,指名朗读,说说文章描写了哪些课余生活,有哪 些是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用得好的词语。 三、学生构思文章,自主习作。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地点 我们的课余生活 经过 感想 作业布置: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 教学后记 20 课 时 计 划 第 周第 课第 节第 3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课型 修改习作 教学在读一读,说一说中评议作文是否有顺序地介绍出我们的课余生活的三过程与维方 法 地方。语句是否通顺,中心是否突出. 目标 情感态从评议中增强学生热爱我们的课余生活 度与价。 值 观 重点 教材分析 评议与修改作文是否应用它人描写我们的课余生活的诗句或平时积累的课余生活好词句。 评议与修改作文是否应用古人描写课余生活的诗句或平时积累的课余知识与学会运用一些修改符号去修改习作。 能 力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生活 好词句,有顺序地介绍出我们的课余生活。 指导法、 评议法 诵读积累法 评议法 课件 学生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修改习作的方法: 1 读文章。 2 欣赏用得好的词语。 3 找出要修改的地方。 4 读修改好的文章。 21 教学过程: 二 指名范读优秀习作。 三 个别读习作,共同评议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活动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四、修改习作。 五、抄正文。 板书设计: 评价标谁: 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活动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作业布置:修改习作,抄正文。 教学后记 22 课 时 计 划 第 周第 课第 节第 4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课型 积累运用的练习课 知识与能 力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1 在交际和写作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组词填词中提高运用能力. 3 在积累中增加素养. 教学三过程与维方 法 目标 情感态通过读.写.练提高语文素养. 度与价值 观 重点 教材分析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宽带网 、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能自己发现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讨论交流法、 自主合作法. 诵读法、练习巩固法。 课件 小黑板 、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并抄下来。 3、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二、我的发现 、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3、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自己发现了什么。 4、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23 教学过程: 二、日积月累 、我会填 指名说方法。 指名读: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尝试填一填。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读读背背 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诗句有什么特点? 自由读成语,读准生字的音: 认读生字: 多样读,熟读成诵。 自己再说几首诗句 板书设计:宽带网 日积月累 作业布置:读.写.练 教学后记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