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阿里山纪行》课堂教学实录.docx

    • 资源ID:3188798       资源大小:40.6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阿里山纪行》课堂教学实录.docx

    阿里山纪行课堂教学实录阿里山纪行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 加入日期:06-12-29 阿里山纪行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阿里山纪行一文,是美学家吴功正先生的作品,在遣词造句上尤见功力。若只是将游览线路作导游式的讲解,恐学生难免学之无味。因此将重点放在对字词句的品味,并联系过去所学,或生活实际,创设欣赏美的情景,以期使学生能深入文章,去体味文字之奇妙,景致之奇美,语文之大美。 教学环节: 1、由名句导入 2、由填字引入文章整体把握 3、进入阿里山特有风光神木描写的赏析 4、发现字词句之美,品味词句之奇,读出文章情味 5、总结本课内容,结语与导入语相呼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初一时,我们随郦道元一起去聆听过三峡的流水,也曾随刘叙杰一道登临过巍巍的钟山。所以林语堂曾经感慨地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今天我们就随中国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一道,去领略大自然的另一个杰作阿里山的风采。 二、自主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抓住一个字来概括阿里山神韵。 三、过渡: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祖国的山山水水也自有其独特的魅力。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那么阿里山呢? 生:我认为是“美”。因为,文章所写景色非常美,文句也非常优美。 生:我觉得是“静”。因为阿里山的氛围相当的安静。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文章无论是写姊妹潭,还是写未加砍伐的原始森林,还是曲径幽路,都充满了一种静谧的气氛。 师:从文章整体感受,的确阿里山的很多景致都被描绘非常静谧。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禅,因为文章中提到“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禅是佛教用语,给人一种非常安静,沉静的感觉。 师:嗯,仿佛入定一般,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生:我觉的“奇”字好。因为阿里山的山水和“神木”非常的美,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自然的奇迹。 生:我觉得“幽”比较好,因为“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这一句让人觉得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精神似乎也更加幽深起来 师:嗯,更深入了,似乎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安静,内心也更沉静了。 四、过渡:大家所讲的都很有道理。我在备课的时候也找了一个字,同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奇”。接下来我谈谈我的理由。 凡概括一处的特征,总要从他最有代表性的景看起来。比如,苏轼曾经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化用过来,到台湾,不游阿里山,乃憾事也。到阿里山,不游神木,乃憾事也。 我们一起来看这株神木到底独特在哪里? 58米是什么样的概念?虎丘塔48米,神木还要整整高出10米;6.5米的胸径等于多少周长?20.41米,若是一人伸开双臂有1.5米,那么整整要14个人才能合抱,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这是怎样的规模。 所以我们看作者是怎样形容它的。 众生:罕见的庞然大物。 师:奇还奇在,即便遭受到巨创,被劈为三段,这棵树中巨子还是 生: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师:果然气势不凡。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读一下。 五、过渡:文章的“奇”不仅仅表现在景物之奇,吴功正作为一位美学家,其遣词造句也是相当考究的,大家可以再次品读课文,你觉得文章中有没有用的非常精到的奇词妙句?有没有让你读来怦然心动的词句? 生:我觉得“那是静谧禅的世界。”写的非常好,把整个宁静的世界用三个词就概括出来了。简单,但又很到位。 生:我喜欢“潭无却又没有了。”用三个比喻,写出了声音的细切。 师:读到这里有没有联想到我们曾经学到的一个语段? 众生:老山界里有一段相似的环境描写。 师:这两段相同的是,写声音的细小,其目的在于 诸生: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师:我们可以再联系到我们所学的古诗,有哪几句与这段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师:非常好。还有其它发现吗? 生:我喜欢后面那句,“偶有人声也是安宁。”仿佛游客都不舍得打破森林的宁静,小心翼翼的样子,能体会到游客对森林的喜爱之情。 师:是啊,平常的句子后蕴含着深深的感情呢。其实我觉得这一段中最后一句也很有意思,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你们读读看,当他们“深深地吸气”时是怎样的情态阿? 生:很用力。非常珍惜似的。 师:很用力,如饥似渴似的。我们可以体会到,现在都市的环境越来越差,充满喧嚣。突然来到这样一个静谧的环境里,这些游人怎么能不感到惊奇,深深吸气,顿觉返璞归真。这句也可以读出他们的喜爱之情。 生:我觉得是这句,“它仍然标志、灵魂。”神木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有这样威风的气势,并且成为了阿里山的标志、灵魂。应该是代表阿里山,甚至是中华民族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师:想得非常深入阿,将简单的叙述语句的内涵拔高到了精神层面,上升到了民族精神,很有深度呢。 生:“树木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句用多个比喻写出了森林树木的形态,非常形象。而且他用了一组对偶句,读来很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师:虽然是一片树林,树与树之间还有着细微的差别,所以喻体也有不同。如果我们把“孙武”、“秦皇”去除,喻体仍是“军阵”、“兵马”,读来又没有区别呢? 生:有,秦皇、孙武都是历史人物,加了之后似乎更能突出原始森林的历史感。 师:在文章中加入历史元素,能使文章读来更厚重,有沉甸甸的感觉。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你们能在文章中找到同样具有人文气息的语句么? 生:是“忽然间,我觉得入云深处亦沾衣。”化用了唐人的诗句。 师:为什么会想到这句呢? 生:因为林中山岚雾气很重,使得他的衣服也“分明有点薄湿了”。 师:于是就想起了一千年前所说的一句话,有时在某时某地,今人和古人在某一情景会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共鸣。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生:在秋天,西风吹起,霜叶渐渐变红的时候,我会想起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写文章时如果也能化入古诗文,就能使文章更富典雅意味了,大家可以在作文的时候实践一下。 师:我们读了很多句子,再来品味一下词语,在文章中令你心动的词语? 生:我觉得第二自然段里,“葱郁如染”的“染”字用得很好,好像一支画笔一样,画出一片一片浓浓淡淡的绿色。 师:一个“染”字,使得文章的色彩有了层次。文章中还有没有同样用到这个“染”字的地方? 生:在第六自然段,“山间染绿。” 师:这个“染”字,在这里突出了怎样的情状? 生: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好像青苔将曲径幽路慢慢染绿。 师:仿佛青苔也通了人性一样,有了灵性,体现出一种对曲径幽路亲密,依恋的感觉。读一下,这里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对这青苔,森林的喜爱之情。 师:看似普通的动词其实也是有情味的呢。 青苔是怎样的青苔? 生:“茸茸的蒙蒙的。” 师:既然是修饰青苔的,为什么不把它放在“青苔”前呢? 生:这样更能突出青苔的特征。很可爱的样子。 师:这些都是叠词。叠词读上去与一般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生:读起来更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师:这个语段还有几个叠词,我们一起把这个语段一起读一下,体会一下他的节奏。 文章中的妙词佳句当然不止这些,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就应该学会揣摩,从中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今天我们一起品析了文章奇妙的词句,透过这些奇妙的词句,我们欣赏到了阿里山奇美的风光,透过这些词语,透过这些风景,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阿里山的喜爱之情,的确可以赞叹说:阿里山的风景美如画。 现在,我们由吴功正引领,领略了“案头阿里山的山水”。我相信,我们终有一日能够亲临阿里山,去读一读那地上的美文。

    注意事项

    本文(《阿里山纪行》课堂教学实录.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