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成语故事》教案.docx

    • 资源ID:3179352       资源大小:40.1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成语故事》教案.docx

    成语故事教案 8.成语故事 年 级 单 元 五年级 主备人 课 题 所在学校 8.成语故事 第三单元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过程与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在理解寓意懂的道理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带 ,学生完成预习: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课时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解读、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每则成语故 事的内容,学习生字词语。精读第一则寓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 1、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谁 通用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 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 一般都有出处)。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通过“听”课题,播放课文录音。 感知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3、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通过联系上 下文理解词义。 4、指名读课文。 5、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指导学生出示填空: 学会概括 成语 ,讲的是,结果。 词语 自由选择填空 交流 以替换词6、指导书写。 语和句子三、精读自相矛盾 的方式来1、自由轻声读课文,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理解、感2、“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悟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 生评议。 师: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3、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 4、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 口结舌”。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 回答不上来了”请学生填空。 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 是什么意思?能换一个词语来 替代吗?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 借自己学5、现场表演: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习文章后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对其中寓6、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7、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二、三部分,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说说每则故事的意思,说说第一则寓言给自己什么启发。 二、精读滥竿充数 1、指名读课文。 2、“滥竽充数”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3、学生紧扣课文题目提问。 谁是“滥竽”?为什么要充数?为什么能充数?充数的结果如何? 4、学生自主朗读思考,同桌相互交流,指名交流: 南郭先生是“滥竽”,因为他从来不会吹竽。“充数”的目的是得到俸禄。为什么能“充数”?因为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5、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下列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意的领悟,活学活用,在生活中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在说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 比较句子,理解句子,指导造句,完成书后作业 给他听。 比较三个句子的不同之处,体会“总是”的意思, 用“总是”造句。 6、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7、理解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 地单独吹。” 指导“不要而要”造句。 说话训练 8、指导朗读南郭先生前后变化不同的句子,看插图想象 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想象南 郭的心理活动说一说,演一演。 9、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 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 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 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 么呢? 五、总结 成语故事中每一则短小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扩散 道理,都是寓言。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这类的成语?师 板书。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扩写滥竽充数,提示: 南郭先生是如何混进吹竽队伍的? 第一次拿到俸禄后,有什么举动,会怎么想? * 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 然后偷偷逃跑? 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成语故事改编为课本剧演一 演。 5、阅读作业: 课后自己选择几则成语故事读一读,找时间交流。 板书设计: 6、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 得俸禄 逃走了 画龙点睛 点睛 腾空飞去 教后反思 友情链接 相关搜索: 成语故事古文 自相矛盾 客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注释 鬻:卖。 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 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像现在的笙。 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廪:粮食仓库。 画龙点睛 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荒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两龙未点眼这见在。 注释 武帝:梁武帝萧衍 僧繇:即张僧繇,精肖像,善画龙。 推荐阅读:成语故事 优秀课例:名师课堂实录;我区教师参加各类竞赛优秀教案;报刊、杂志优秀案例等。

    注意事项

    本文(《成语故事》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