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docx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主要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的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听了后,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本课的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效果较好。 一、自主阅读,了解“高矮”。 在了解松树高矮,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段,再通过黑板上的简笔画,通过学生自主贴图,比一比到底谁高谁矮。 二重视朗读,表演对话。 课堂上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表演时,让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尽可能读出当时的情境。读小松树的话时体会出它居高临下骄傲自大。重点句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抛出问题:该用怎样的表情来读风伯伯的话呢?提醒学生,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助你演好风伯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摸着”一词。什么时候谁会摸着你的头?回答肯定是妈妈等爱我们的家人,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的时候等等,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生活,用以有的经验来获得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风伯伯的慈祥与教导。也为接下来小松树内心世界又起波澜做好铺垫。 整堂课教学下来,我个人认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带领孩子入情入境的技巧不够, 没有能够很好地让他们走进大松树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虽然有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贴图,但是没有很好的运用。我出示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意在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在教学中,我只是让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课文,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平时的范读,也没有起到作用,我的读书变成了刻意地诵读,这个环节做成这个样子,可以省掉,在课堂的尾声部分,我试着让孩子们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在走进小松树内心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文本的教育意义。整个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2、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有点单一。老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激励作用,对回答好的学生,我应该大加赞赏,促使孩子积极的思考,大胆的发言。要多查资料,灵活运用。 这一次的教研活动,让我更深入的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好,需要怎么改正。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丰富教学经验,获得进步。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扬长避短,争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