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3177129       资源大小:65.56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docx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0分) 1从社会功能看, 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3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51 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6幼儿阅读内容主要是(画报)。 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9(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10(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2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22、婴儿在发音上表现出来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 重叠音)。 二、判断题 (×)1、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具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不能任意联系。 (×)2、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3、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 (×)4、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 迅速的时期。 ()5、学前儿童获得词义的过程比获得语音、语法的过程缓慢。 ()6、学前期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普通话发音的最好时期。 (×)7、婴儿说多词句时,不流畅、重复是不正常的口吃现象,成人应及时纠以免影响以 后的语言学习。 ()8、看到月亮是圆的,就把圆形图案、圆的东西也叫月亮。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泛化现 象。 ()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10、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 ()11.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 书写经验。 (×)12.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 (×)13.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 实物。 (×)14.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类型。 (×)15.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 (×)16.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 ()17.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 容。 (×)18、示范模仿法,是孩子重复或搬套教师示范的语句及其叙述程序,一般不需要孩子创 新。 (×)19.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20.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22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23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24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2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 ()26语言符号在约定俗成前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 (×)27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28“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29学前儿童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30语言学习的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肺和气即发音所需的动力部分、发音器官和共鸣腔系统。 (×)31出生21 天一5 个月的婴儿,有大量“玩弄”声音的现象,此阶段为非自控音阶段。 (×)32儿童早期语音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单音发声阶段音节发声阶段和前词语发声阶段。 ()33看到月亮是圆的,就把圆形图案、圆的东西也叫月亮。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泛化现象。 ()34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 (×)35复述是发展幼儿独自语言的一种教育方是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 ()36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画和手工活动时中,加进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等。 ()37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38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早期阅读几种形式。 ()3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40他人评价法客观性强、可信度较高,有利于优秀经验的及时分享与推广,所以应频繁进行。 41.语言能力指的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项。 42.分析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和各语言单位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 ,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 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1)从 9个月开始真正理解语言。 (2)1 岁至1 岁半阶段:头脑中关于词和具体事物情景的联系越来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词和简单的句子。 (3 )1 岁半至2 岁阶段:词汇量的迅速增加, 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能摆脱具体情境制约理解词语。(4)2 岁至2 岁半阶段:词汇迅速增长,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一步提高。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 4.“视听说做结合法”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辅助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2) 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3)教师的提问具有开放性。总之,运用视、听、讲、做结合法让幼儿学习语言,可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认知发展。 5早期阅读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 (1)前即书阅读经验。(2)前识字经验。 (3)前书写经验。汉语文字的独特书写风格; 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笔来书写汉字;初步尝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 6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 (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儿童在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其次,与此同时,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也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调体现出来。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样呈现出个性色彰。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 (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 (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元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 7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学辅助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具体包括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问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1)目标的达成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含载着不同的语言教育目标,起到促进幼儿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完整语言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对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价一般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类。 (2) 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要求是否一致,活动内容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有无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内容的安排是否分清主次或突出重点、难点,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内容的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在评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时,主要分析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考虑了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或变换不同的活动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在分组组织时,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包括合作或冲突)、以及幼儿的情感因素,是否考虑根据当时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或者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或谈话等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 (3) 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是教师、幼儿、语言环境、活动材料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程度时,需要从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材料的利用情况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评价时,重点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在评价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时,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时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在评价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时,主要了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了解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 (4) 效果分析。对语言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 8.学术研究多元化研究的趋向,哪些方面将受到关注? (1).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2).生活性和整合性; (3).发展儿童语言智力;(4).视听文化的利用;(5).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 9.“行动研究法”有什么特点? 行动研究具有直接针对性的特点。行动研究一般是针对即时问题加以研究,通过研究使问题切实得到解决。行动研究属于非正规性研究,其方案不一定很严密完善,而是随着研究与 实践的进程逐步加以调整,在日常真实的教育中边行动边研究。研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工 作,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所以有益于将教育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行动研究是教师作为研究 主体,所以也有益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当然行动研究法也存在局限:因为是非正规性的, 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因此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 行动研究法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有益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它对实践中丰富的教育教学 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提炼上升,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适于进行教育技术性、开发性课题研究,解决 “怎么做”等有关具体教育措施、操作方法方面的问题。 10.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语言教育? (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成人可以通过日常交往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现状, 在交往中为孩子提供语言示范,丰富幼儿的词汇,还可以在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的过程中, 提高幼儿理解并按语言指令行动的能力。 (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得当的常规主题活动中可以调动幼儿大的热情, 丰富幼儿的语言,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3).通过区角活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教师要鼓励儿童同伴之间的谈话,并利用巡回指 导的机会引导儿童扩展谈话内容。 1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12.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工具? 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13.简述对语言“约定俗成”性的理解。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14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一,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 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 15.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 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种理论这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16.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在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中,较为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语言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影响。 (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语言中各要素的复杂程度造成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方式和习得顺序的不同;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很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语言习得也有影响。教育的差异。: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视,儿童的心理、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在不断加快。随着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对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视,这一趋势会变得越来越明显。(2)成人语言观的影响:成人的语言观念可以体现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的态度,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地位,对本民族语和外语的态度等等,这都对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 170至3岁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1) 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2) 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3) 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4) 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5) 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6) 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 (7) 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8) 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18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 (1) 选择适龄的读物;(2)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3) 读书给儿童听,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4) 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共读;(5) 善用故事录音带;(6) 采用多种参与形式。 19早期阅读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 (1)前图书阅读经验。(2) 前识字经验。(3) 前书写经验。 汉语文字的独特书写风格; 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笔来书写汉字; 初步尝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 20语言教育活动的“有计划”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有计划”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1) 根据语言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2) 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3) 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 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全面发展。 21谈话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1)谈话活动应拥有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在引导幼儿集中关注并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一个全体参与、谈话者共有的中心话题限定了幼儿交流的范围,主导了幼儿谈话的方向,使幼儿的交谈带有一定的讨论性质。一般地说,谈话活动应该围绕一个具体、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话题而进行。 (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幼儿园的谈话活动强调幼儿运用对话问答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从语言信息量来看,当幼儿围绕中心话题进行交谈时,他们的思路是呈辐射状向外发散的,而不同个体间的经验也多种多样,因此在谈话中每个幼儿获取的信息量都比较大。 (3)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在谈话活动中,幼儿可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中心话题,自由地表达个人见解。无论幼儿原有经验如何,无论幼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谈话,他们都可以在这个范围里将自己畅所欲言。 (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指导作用。谈话活动中,教师往往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他指导作用以间接引导的方式出现。教师一般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引导幼儿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活动的方式;还用平行谈话的方式对幼儿做隐性的示范。 22.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有哪几个基本方法可供参考? (1) 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2) 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 (3) 在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4) 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别差异。 23.当幼儿进入围绕话题的自由交谈时,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教师必须在场。(2) 教师参与谈话。(3) 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谈话情况,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明了幼儿谈话的水平差异,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指导作进一步准备。 24讲述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1)讲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讲述对象。讲述活动中的对象,是幼儿讲述的客体,决定了他们讲述的内容范围和指向。这些讲述对象主要包括讲述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或者幼儿自己参与准备的。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讲述活动的对象是存在区别的。(2)讲述活动是培养独白语言的主要途径。讲述活动要求幼儿使用独白语言,用连贯的语言将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并能得到他人的理解。讲述的独白语言特性,要求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述经历从独立完整编码到独立完整发码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幼儿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讲述活动中,幼儿的语言交流对象是不明确的,往往由一个人讲给多人听,说话的话语相对较长,往往相对独立、各成篇章。 (3)讲述活动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运用场合。它不仅要求幼儿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还要求幼儿能在集体面前用规范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讲述活动是通过经验精心设计和准备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使用较为规范的语言来表达个人对某人某事的认识,进而培养起那种清楚连贯地在集体场合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能力。讲述时,幼儿需要感知理解一定的对象,借助对对象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构思组织自己的独白语言,从独立完整地编码到独立完整地发码,而且,不同讲述内容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逻辑顺序,这对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是极高的。如果幼儿缺乏这些能力的配合,那么讲述的水平也不会提高。 25. 听说游戏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1)在游戏中蕴含着语言教育目标。听说游戏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每一个听说游戏都包含着对幼儿语言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通过对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将近阶段根据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需要所提出的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听说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中,落实到幼儿接受理解和尝试掌握的教育过程中去。 (2)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凡是听说游戏,都带有一定的游戏规则。教师在设计听说游戏时,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语言学习内容,并将本次活动的语言学习重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当幼儿参与听说游戏时,他们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并在活动中锻炼听说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听说游戏活动兼有游戏和活动双重性质,从活动组织形式上看,具有从活动入手,逐步扩大游戏成分的特征。由于听说游戏活动带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活动开始时,教师需要交待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内容,并且示范游戏的玩法。然后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逐步掌握游戏规则后,再放手让幼儿独立进行游戏。应当说,听说游戏活动开始时以活动的方式进入,而最后以游戏的方式结束,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开始时体现得最为明显,而后随着幼儿熟悉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直到幼儿全自主地进行游戏。 2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内容? (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 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渗透在日常活动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 27学术研究多元化研究的趋向,哪些方面将受到关注? (1) 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2) 生活性和整合性。(3) 发展儿童语言智力。 (4) 视听文化的利用。(5) 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 2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语言发展遵循着一个可预见的顺序,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后天获得的。年龄越小的孩子,语言发展和参与丰富活动的关联程度越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29.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 1、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比较强调口语能力的发展,而对学前儿童阶段的识字阅读教学和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有疑义。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强调了在重点发展儿童口语的同时,利用儿童极强的无意识的语言学习能力,积极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促使他们尽可能早地掌握初步阅读的能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会学习的实践者。 2、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仅强调母语教学,而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在强调重点发展儿童母语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地对他们进行第二语言能力的启蒙。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早日开发对外语语音和文字符号的认知能力与兴趣,以减少成人后的母语习惯对学习外语的不利影响。 3、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主要发展儿童的口语能力,而学前全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以儿童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手段,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体动作发展充分体现了儿童素质教育对全语言教育的要求。 5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 (一)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儿童在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其次,与此同时,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也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 (二)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调体现出来。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样呈现出个性色彰。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 (三)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 (四)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元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 6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学辅助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具体包括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问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1)目标的达成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含载着不同的语言教育目标,起到促进幼儿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完整语言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对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价一般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类。 (2) 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要求是否一致,活动内容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有无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内容的安排是否分清主次或突出重点、难点,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内容的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在评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时,主要分析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考虑了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或变换不同的活动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在分组组织时,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包括合作或冲突)、以及幼儿的情感因素,是否考虑根据当时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或者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或谈话等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 (3) 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是教师、幼儿、语言环境、活动材料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程度时,需要从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材料的利用情况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评价时,重点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在评价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时,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时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在评价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时,主要了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了解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 (4) 效果分析。对语言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 四、论述题 1.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 (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那些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语言模型, 才会被儿童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作为自己的语 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所提供的语言模 型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 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语言表达的形式、内容,对话题的偏 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 也各有不同。 (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 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来。 (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 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 2如何对03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 (1) 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婴儿最初掌握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周围语言环境的模仿而获得。婴儿周围的成人,特别是父母亲和教师的语言规范性,内容丰富性,给婴儿提供模仿的榜样。成人要多跟孩子交谈,用规范正确的发音、丰富正确的遣词造句、生动的面部表情、富有变化的语调,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 (2) 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好习惯。看、听、说、练是全面提高儿童语言水平、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多看。一方面是带婴儿直接接触外界环境,观察各种事物,形成语言发展必需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让婴儿通过看图片、图书、电视、电影等获得现实的语言知识。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语言知识,婴儿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多听。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学习语言,必须先学会听。可以有意识地让婴儿听歌曲、故事、童谣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与婴儿交谈时,有意让婴儿倾听别人讲话。多说。成人要想方设法创设婴儿说话的环境,利用一切机会,随时随地与婴儿交谈,鼓励婴儿说话。让婴儿无拘无束地说,是促进婴儿语言发展重要方式。多练。早期语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婴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学习说话。这就必须让婴儿多练习,采用多种方法反复练习,及时巩固学习效果。(3) 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早期阅读是发展婴儿语言的重要手段。文学作品为婴儿扩展词汇、丰富语言内容奠定基础。可以从小激发婴儿阅读兴趣,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让孩子感受和理解作品语言、情节,还可以集体开展早期阅读,培养阅读习惯。(4) 随时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婴儿学习语言需要经过反复出现、多次运用才能理解词义,掌握句式结构。当婴儿受语言水平所限,出现词不表义、“破句”时,成人应正确对待这些现象,把他们看作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并正确示范,积极引导婴儿模仿,直至他们成功理解语词、掌握语句。 3如何从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

    注意事项

    本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