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的故事》参考教案.docx
大树的故事参考教案大树的故事参考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在大树底下玩耍、乘凉,因此,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情景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年级:二年级 课题:大树的故事 课时:一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学准备:彩色卡纸、吹塑纸、水彩笔、油画棒、图片、两面胶、剪刀、课件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组织与导入 1、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言:同学们把你们的眼睛闭上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在音乐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师:看谁的听觉最灵敏,生:鸟叫的声音,师:你们都听到什么鸟叫了?生:百灵鸟、喜鹊、啄木鸟、燕子、夜莺、麻雀师:哦,你们可真聪明呀。师:听到这么多鸟的叫声。那你们知道小鸟生活在什么地方吗?生:大自然中、树林中,师:不错,今天大树中的小鸟叫是在请我们做客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第八课大树的故事。 3、板书课题:大树的故事 1 / 4 二、 探究式学习活动 1、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生长在什么环境里的大树最漂亮?为什么?看哪位同学表现的最出色,你们可真了不起啊,知道这么多。 2、师总结:大树不但是小鸟安家的地方、是小动物的朋友,更是人类的伙伴。那么,你们知道大树有什么作用吗?看哪位同学能勇敢的说一说,你们的知识太丰富了,说的太好了。使老师也了解了许多知识。 3、出示图片:大树对我们有这么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吧,你们看这棵大树多美啊,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大树有几部分组成的?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啊,说的真好,如果只有它们生长在森林中、公园里、田野里,你们想一想,它们会不会寂寞呀?生:会呀,它们一定会寂寞的!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大家一起帮帮它们好吗?生:好,帮他们找朋友,师:老师也这么想的,出示图片:老师帮助他们找到了许多朋友,这样大树就和我们小朋友一样有许多好朋友,也会和我们小朋友一样有许多的故事发生在他们的身上。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两幅图同桌之间和前后桌之间讨论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好了,大家讨论的都很好,也一定会编好了许多好听的有关大树的故事吧,看谁表现的最棒能把故事讲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出示课件:师:刚才你们的故事讲的太吸引人了,老师也被你们感染了,忍不住也讲一个关于大树的故事给你们听好不好?生:好,那你们可要认真听哦, 2 / 4 三、师生美术创作实践活动 同学们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精彩吗?生:精彩,那你们能和我一起把这个故事画下来吗?师:我们来看一看大树在阳光下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生:绿色、深绿色、咖啡色师:剪一个树干,树叶太多了,大家帮助老师想办法给它穿上漂亮的外衣,快拿起你们手中的材料剪出叶子,师:我们回想一下,大树都生长在什么环境中?怎么来把它们的生活环境表现出来?背景上可以画上大山、河流、等。树下可以剪兔子、狐狸、松鼠、花、鸟、草、蘑菇、刺猬等贴上,同学们看了这些人们的做法你们想说点什么呢?生1:不要破坏这些树木了,它们也是有生命的。生2:请保护我们的环境吧!生3:不要砍树了,小动物们会没家的,洪水来了你们就会完蛋的。生4:我们在同一个世界,为什么要破坏我们呢?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是太棒了,个个都是个爱护大自然的好孩子。 五、教学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这番话,老师真是被你们所说的话语感动了。的确,爱护树木,要从小做起,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很出色,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老师共同完成这棵五彩树,老师希望你们课后认真观察生活、美化生活,用我们手中的彩笔去描绘生活中更多的故事来。最后让我们一起用这首儿歌小雨沙沙来结束这节课吧。同学们你们这节课过得快乐吗?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可是大树的故事却让我们回味无穷,又该我们说再见的时候了,同学们再见。 教学后记: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的童年是天真的,本着他们的那份童真,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3 / 4 因此,我一开始就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在音乐声中感受小鸟的叫声,进而联想到小鸟生活的环境,来创设情景,让学生集中精力并产生强烈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己来讲有关大树的故事,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使其将“玩”和“学”融为一体。同时,让每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运用激励的方式,等形式以达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