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堂吉诃德》的悲剧色彩.docx

    • 资源ID:3176189       资源大小:48.1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堂吉诃德》的悲剧色彩.docx

    堂吉诃德的悲剧色彩论文题目:堂吉诃德的悲剧色彩 摘要 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形象之一。他是一个拥有骑士道精神的人文主义学者,是一个既有悲剧色彩由于喜剧色彩的双重复杂形象的人。他的喜剧形象更多地被人当作是一个疯子,或是跳梁小丑,供大家娱乐消遣。他的悲剧形象则是这部小说深刻寓意所在,也是反映当时社会人们的价值观的所在。 关键词:堂吉诃德;人文主义;悲剧形象 I Abstract The characters of Don Quixote is one of the world famous literary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He is a spirit of chivalry has humanists, is a both tragic comedy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dual image of man. The image of his comedy is more to being treated as a madman, or a clown for your entertainment. His tragic image is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novel, and also reflect the social values of the people lies. Keywords: Don Quixote; humanism; tragic image II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一前言. - 1 - 二堂吉诃德的多面人生 . - 1 - 堂吉诃德的滑稽人生 . - 2 - 堂吉诃德的困顿人生 . - 2 - 三堂吉诃德的矛盾交织体现 . - 3 - 个性和命运的矛盾 . - 3 - 行为和现实的矛盾 . - 4 - 四悲剧的人生 . - 4 - 五总结. - 5 - 致 谢 . - 6 - 参考文献. - 7 - III 一前言 堂吉诃德是一部关于描写骑士的小说。这部小说写作的社会时代背景是西班牙的海上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击败,从此西班牙由一个强大的海上霸权主义国家转入到衰败阶段。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对作者塞万提斯的真是写照。从塞万提斯的生活经历可以知道,他生平层遭受过极其的折磨和困顿,在历史上他也是遭受苦难最多的作家之一。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塞万提斯以一名侍从的身份弃笔投戎,参加了由多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土耳其国家的战斗之中。在史上著名的德邦多海战斗中,他带兵请战并且大获全胜因而得到了舰队司令员的赏识。同时在这次战斗中他还失去了左臂,但是他以此为荣。五年之后,战斗结束战士们在归国途中被海盗所劫持,做了五年的苦役。期间他组织过多次逃跑事件,但是都失败了。最后是他的一个朋友筹集了钱才把他从海盗手里解救出来。然而,塞万提斯追求正义、渴望成功,在战场上拼命厮杀不但没有获得尊重和荣誉反而换来的却是屈辱和困顿。作为一个在情感上极度敏感的作家,实在是容忍不了这种巨大的反差所带来的煎熬,慢慢地心里就失去了平衡,心里的底线也被不断的触及。 困顿好抑郁激发了塞万提斯本能的激情,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孤注一掷,把自己从现实的世界中超脱出来,钻进艺术的世界里,摇身一变将自己变成了堂吉诃德。通过堂吉诃德来摆脱现实世界的抑郁和羁绊,将自己的复仇和正义的思想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精神上他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塞外提斯根据自己的经历赋予了堂吉诃德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性格。他还赋予堂吉诃德巨大的力量,去做别人感想而不敢做的事。漫无目的的编织着自己的英雄事迹,塑造自己的英雄形象,幻想着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堂吉诃德误入歧途的行为也是作家病态心里的一种宣泄,是一种痛苦的解脱和超越。在小说的结尾,堂吉诃德翻然悔悟,放弃了虚幻的生活,这也说明了作者对游侠狂颠生活结束后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屈服。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堂吉诃德和塞万提斯之间的某种联系。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失去理智时的另一半。不同的是,塞万提斯通过内心的发泄是自己再度把握现实。艺术家在面临心中苦闷时,总是能够通过艺术上的塑造将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虚幻的人物,进而通过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来宣泄自己内心的世界。 堂吉诃德是产生在“文艺复兴”这一新旧交替的时代转折里,这部小说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塞万提斯把这些人文主义思想通过小说里的主人公堂吉诃德的行为举止、或借助他的口表现出来。换句话来说,塞万提斯就是把这些人文主义思想倾注到主人公堂吉诃德身上了,通过堂吉诃德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悟来传达出作者的想法。 堂吉诃德这部小说是一部反对骑士制度和骑士的小说。实质上它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权贵特权行为,反对那些倒行逆施、不合时代潮流行为的小说。塞万提斯通过塑造堂吉诃德这个形象,狠狠地嘲弄和抨击了这些行为,扫荡了这些毒害人们的思想,加速了骑士小说的消灭。 二堂吉诃德的多面人生 自堂吉诃德这部小说诞生以来,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里,读者都会根据自己从小说中的理解和认识,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做自己的理解。有的人把他理解为一个滑稽可笑的疯狂骑士、既可爱又可笑的老好人;有的人会把他理解为令人敬佩又值得同情的落难英雄、失去了现实存在感的主观主义者;有的人把他理解为代表着信仰的理想主义者、患有游侠狂热症的学者、崇高的疯子以及不屈不挠地为理想奋斗的勇士;还有人把他认为是柏拉图式恋爱者、爱套用书本的教条主义者、坚实的人文主义战士等等。不同的人关注的重点不一样,所得到的看法也就不一样,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1 - 堂吉诃德的滑稽人生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本是西班牙拉曼却地区一个穷乡绅,酷爱骑士小说。五十岁的他在读骑士小说的时候入了迷,发了狂,立志要当骑士,去行侠仗义。他穿着纸板拼凑的盔甲,拿着生锈的长枪,骑着瘦骨嶙峋的罗西南多,他的身边则跟着一个骑着灰驴的矮矮胖胖、喋喋不休的愚蠢侍从桑丘潘沙。由于堂吉诃德满头满脑全是骑士道精神,所以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像一个真正的骑士一样肩负神圣使命,勇闯天下,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于是他经过了一番打扮,离开了家乡闯荡天下。在他的眼里到处都是妖魔鬼怪,都是冒险的机会。他遇见一个商队,他就要要商人们承认普天下只有他爱恋的女人是美女,结果被商人们打得趴在地上动弹不得,多亏邻居们心存善意把他横在驴背上送他回家。他把风车当作凶恶的巨人,举起长枪刺去,结果连人带马旅转到半空中,又被摔倒在地而动弹不得。他把羊群当作军队,挥动长枪向羊群冲杀,结果被牧羊人打掉了门牙,打断了肋骨。他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术师的头盔抢了过来。他打倒官差,解救犯人,却又让犯人去向杜尔西内亚报告他的功业,结果反被犯人殴打,并抢去衣物。在客店里,他把盛红酒的皮袋当作巨人的头,挥剑乱砍,弄得红酒遍地流淌等等。他的这些所谓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无不以笑料而收场。 堂吉诃德的可笑之处,可以说是来源于他的“不识时务”,他因循于“骑士梦幻”的规矩、刻板模式,将不适于社会的前朝余孽穿戴出来招摇过市。他那一套救世济民的思想就像是一座腐朽的摇摇欲坠的木桥,而那固执而又可笑的堂吉诃德,不顾世俗的鄙视独自一个人拿着他那生锈的长枪,站在那座随时都会倒塌的废桥上与整个封建社会,上层权贵搏击,不时还叫嚣着要恢复到骑士的黄金时代。堂吉诃德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他的理想脱离社会实际形态,脱离正常人的思维,完全游离于人情世故之外,所以是一厢情愿的空想、幻想。在堂吉诃德这里,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是完全分裂的,结果必然导致动机与效果的错位。这错位表现在书中,就是塞万提斯时时都用现实的真实情境去映照堂吉诃德心目中骑士游侠世界的想象。冷静地比较,在堂吉诃德昏昏然自以为是的时候,事实的真相就像位故装严肃的小丑,时不时地揭开堂吉诃德盖头巾的一角,突出了其行为的滑稽可笑,撕破了堂吉诃德复兴骑士道的梦想,让人看到了这种狂热念头的荒唐,从而产生喜剧性的效果,使人发出压抑不住的笑声。 堂吉诃德的困顿人生 英雄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自我否定。比起堂吉诃德的死亡,他最后的忏悔、投降更让人感叹无力与悲伤。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与对立是人类的永恒的根本的困境。这困境永远摆在人类面前,给人类以折磨也给人以激励。人们永远在追求理想,为理想竭尽所能,百折不回,甚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理想的高远总是可望而不可及,总给从以挫败感和失落感。当人们竭尽所能而一无所获时,最后也只能是望洋兴叹。这当中的落差所带来的悲剧,是全人类共同经历的悲剧,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所必然经历无法避免的悲剧。如果说这个悲剧是堂吉诃德的最深层悲剧的话,我想是不恰当的。 为了理想而奋斗终身,即使在现实中处处碰壁也不屈不挠,然而在一生的最后时光,去将过去的努力全盘否定,将自我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贬低的一文不值,才是堂吉诃德让人潸然泪下的原因。 在堂吉诃德的第三次冒险中,他被同村的学士参孙扮成的“白月骑士”打败,只好回到家中不再外出冒险。回到家中,他忧郁成疾,卧床不起。临死时神智清醒了说:“现在知道那些书中都是胡说八道,只恨悔悟已迟。”他对骑士小说深恶痛绝,并立下遗嘱;不许他唯一的亲人、外甥女嫁给骑士,也不能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不能继承他的财产。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荒诞与滑稽,有了所谓的清醒。他清醒地承认自己以前是疯子,头脑发昏,干了傻事。如果堂吉诃德的行为只是为恢复腐朽灭亡了的骑士制度而挣扎,那么他临终前的- 2 - 忏悔可喜可贺,然而纵观全书,我们发现,堂吉诃德却是一个身穿中世纪盛行的骑士盔甲,脑子里却装着平等、自由、博爱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手中拿的是封建时代的长矛,进攻的却是火枪盛行的西班牙资本主义社会的,为理想而奋斗不息的英雄。希望出现一个理想的社会,这是堂吉诃德这个形象的思想基础。他对社会现实不满,认为“世风日下,邪恶横行”,整个社会充满了人间的不平。他希望改变这种现实,他要去“消灭一切暴行”,为人们“伸雪冤屈”。堂吉诃德的社会理想就是他所向往的“黄金时代”。堂吉诃德说,“黄金时代”是个“幸福的世纪”,因为那个时代“一切东西都是公共的”,“没有什么我的和你的”,人们之间充满和平友爱,“一切都是和睦的”,“那时没有法律因为没有人犯罪”。与其说堂吉诃德的冒险是为了“恢复骑士时代的无上荣光”,倒不如说是为了构建心中的乌托邦,理想王国。而骑士小说中的锄强扶弱,消灭邪恶伸张正义的骑士道精神,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实现理想的手段和工具。 当我们回过头去看看他临终前的忏悔时我们可以发现,在这里他否认的并不仅仅是那些害人的骑士小说,他否认的是他为之奋斗终身的“黄金时代”,是他为之奋斗终身的骑士行侠仗义的骑士道精神以及大地一片祥和、自由的世界,这就是他这一生东奔西走,风餐露宿却始终坚定的信念。他将他为了实现理想坚定信念的行为定义为“疯子干的傻事”,将那即使是全世界都在嘲笑、都在讥讽、都不理解自己行为的却视为宝贵财富的骑士精神。 三堂吉诃德的矛盾交织体现 堂吉诃德同情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痛恨专制残暴,向往自由,把维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消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理想。他诅咒他的时代是“万恶的时代”,“世风日下,邪恶横行”; 他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认为“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他放走苦役犯是因为“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的人当奴隶未免残酷”; 他还认为人的社会地位的尊卑是暂时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高贵。他尊敬妇女,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他赞扬巴西琉追求爱情的勇敢和机智。这些都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心声。 个性和命运的矛盾 自堂吉诃德问世之初,大家都把他当成一个可笑的疯子,他骑着一匹瘦马、拿着一杆生锈的长矛、穿着一身破旧的铠甲,异想天开作为骑士去游历世界,并做了许多令人发笑的蠢事。可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人们渐渐看出了堂吉诃德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我们又看到了堂吉诃德的另一个面貌:他是严肃的道德家,他有很强的理性和想象,他是一个深可敬佩的人。”周作人也曾经说过:“吉诃德代表信仰与理想,他拥有热诚,勇往直前的性格,只要是他认定了的事情虽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那么,堂吉诃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恐怕直到现在人们的想法都不能统一,这正是一个不朽形象的基本特征。虽然褒贬不一,但是恐怕没有人会否认在他身上体现出了许多高贵的品格,这里试举几个最显著的特点说明首先,堂吉诃德是一个执著的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骑士梦三次出游,不畏艰辛,为此,他住过小店、农人的田舍、牧羊人的茅棚甚至强盗的巢穴,即便是被公爵待为贵宾,也丝毫没有因为生活的安逸而影响到他作为骑士行侠仗义的信念。他执著于追求骑士道精神,将风车当作巨人,在树林中救助被打的牧童,甚至和狮子打交道而不畏惧。在我们这里且不管他的这种信念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单就信念本身而言,堂吉诃德是非常执著的。 此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一个情人杜尔西内亚小姐,虽然这只是他的一个幻想,但却以此为精神支撑完成了艰难的旅行。其次,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他不在意他的马是否瘦弱、矛是否迟钝、铠甲是否陈旧,宁愿把它们看成世界上最好的装备,来辅 - 3 - 佐自己的游侠旅程。在游侠过程中,堂吉诃德负伤累累,和人决斗时被砍掉了一只耳朵,追杀羊群时被石子袭击,在公爵府邸被不断地戏弄,经历了这一切对一般人而言,肯定会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可是堂吉诃德却什么也没说,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旅行中,自始至终体现着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 最后,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如果说骑士小说毒害了堂吉诃德,那么其中的骑士道精神给他带来的最为优良的品质便是诚实,正是因为这种坚定的诚实品格才使得他的乡邻们想出扮演骑士和他决斗,以约束他外出游侠的办法;也因为他的诚实,桑丘才相信主人对他的允诺一定会兑现,而坚定地跟着他。 堂吉诃德始终想与命运抗争,可是他却终究逃不脱自己制造的生命轨迹,而一步步向着消亡迈进,当高贵的品质和无法逆转的命运相碰撞时,便产生了足以令任何人毁灭的烈火,堂吉诃德也便葬身于这场熊熊大火之中。 行为和现实的矛盾 堂吉诃德生活的时代是西班牙尚未摆脱中世纪封建主义的桎梏,但是封建统治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经动摇,王朝由盛转衰,骑士阶级日趋没落。骑士文学的盛行正是基于小乡绅阶级这种沉湎于往昔的繁华而缺乏现实感的精神心理状态。而堂吉诃德的游侠疯魔症正是当是西班牙社会的一种病态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的行为与现实社会之间才产生了冲突,渐渐地变成了令人无奈的悲剧。 是他所体现的悲剧性始终孕育在喜剧之中,他所做的一系列滑稽无比的事情,比如和风车决斗、冲杀羊群、将客店当作城堡等看似荒诞可笑,但是作者在种种场合中反复突出他醉心铲除人间罪恶的这一特点,从而展示出他性格中的高贵品质,即为了追求正义、理想而置自身危险于不顾,愿为社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与单纯的喜剧角色不同,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一个有着崇高精神境界的疯子。荒唐可笑中透出悲剧性,赢得了人们更深的同情和尊敬 堂吉诃德游侠冒险的思想基础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他希望出现一个理想的“黄金时代”,但现实社会却是“多灾多难的时世”。所以他立志改变这种丑恶的现实,决心“解救一切苦难,经历一切危险”,于是我们见到了这个充满人文主义理想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的性格是如此的复杂,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读者对他可能有各不相同的理解。堂吉诃德刚出版时,人们只把它看作一个逗人发笑的滑稽故事,一个小贩叫卖的通俗读物。它最早受到重视是在十七世纪的英国,英国小说家菲尔丁强调了堂吉诃德的正面品质,他指出,这个人物虽然可笑,但同时又叫人同情和尊敬;到了十八世纪,法国人则把这个西班牙骑士改装成一位有理性、讲道德的法国绅士。到了十九世纪,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堂吉诃德又变成一个悲剧性的角色,既可笑又可悲。 所以,关于堂吉诃德的形象,既有它的矛盾复杂性,又有它的模糊性。对它的解读,总会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对它可以进行引申,但不可绝对化。总之,堂吉诃德的形象具有巨大的概括力。他身上各种突出而又错综复杂的品质给了人们太多的解读与联想,人们可从不同的视角赋予其形象独特的意义,从而,堂吉诃德的形象也就有了恒久的价值与魅力! 四悲剧的人生 当西班牙社会的骑士道精神正处于土崩瓦解的边缘时,一个忠诚而又富有冒险的骑士赫然出现,他就是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是一个对上帝忠心耿耿、对爱情坚贞不屈的人,这也正是他的骑士道精神的写照。恰逢此时,社会上虚伪的道德早已经支离破碎,骑士道精神早已腐烂变味了。来自内心的信仰能够给他带来无穷的力量,堂吉诃德顾不上自身的渺小,义无反顾的搏击巨大的风车,结果却是忍受人们的嘲笑和羞辱。在世人眼里,堂吉诃德是一个疯子,是一个老不更事的人。在当时,像他那样的疯子是得不到传统价值的承认的。然而堂 - 4 - 吉诃德那样的疯子的理想却呈现出种种的美德。但是世俗的眼光却拒绝了这种美德和理想,这也就是堂吉诃德一生的悲剧所在,也是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中种种悲剧之中最闪光的一点。在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中,悲剧之所产生是在于他的游侠骑士道精神与当时社会上的理念相互冲突,但是堂吉诃德却又是一个非常执着于自己理念的人,于是乎他就装扮做骑士的样子,戴上破旧的头盔,拿起生了锈的长矛,为自己的理想而进行冒险和战斗。 堂吉诃德式的行为举止是不合时宜的,以至于他的价值观被现实的社会彻底地拒绝了。因此,他的美好品质也被人们毫不客气的扼杀。他的悲剧色彩也被进一步的加重了。事实上,在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中深层次的悲剧并不是堂吉诃德自身的悲剧,而是隐藏在这部小说背后的时代的悲剧。在堂吉诃德第一部中,有这么一幕,理发师和神父的将计就计的哄骗还可以看作世俗的价值对堂吉诃德善意的安抚,而在第二部中公爵对堂吉诃德羞辱和玩弄则可以看作世俗价值对他彻底地否定和厌恶。堂吉诃德已经失去了被整合的意义,仅仅供公爵们羞辱和取乐。这是时代的悲剧,而这一悲剧的产生在于生活在当时社会上的人们失去了信仰,同时也失去了隐藏在人类灵魂深处的美好品德。这一信仰和美德的丧失,彻底结束了堂吉诃德梦想中的合理成分。最后但也是更为让人感到悲剧的是塞万提斯无情地摧毁了堂吉诃德最后一点希望,堂吉诃德在临终前 “翻然悔悟”。这种“翻然悔悟”不仅仅是一个骑士生命的结束,而是堂吉诃德内心深处的价值观的结束。 五总结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是一个拥有满腔热血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他是一个理想的追求者,他是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他具有胆识和气魄,孔武有力而又显得文质彬彬。他关心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的命运;他帮助牧羊人施展妙计对付只懂得剥削人民的地主;他还要当上总督的桑丘进行变革。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堂吉诃德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堂吉诃德所奉行的并不是苟延残喘的骑士道,也不是道貌岸然、表里不一封建贵族。他只是忠实于自己的骑士道精神,他是一个忠实奉献、行侠仗义的游客。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却深深地遭受着世俗的愚弄和打击,以至于在他临终之时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后悔。他追求了一生的理想就这样在社会的愚弄之下而被迫放弃,这样的堂吉诃德不是充满了悲剧的一生吗?也正是他的这一悲剧人生才深深地引发了人们对当时社会的深思,才使堂吉诃德这部小说显得长盛不衰,流传至今。 - 5 - 致 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非常的负责。在论文写作期间,我遇到很多的问题,多亏了老师耐心的指导,才使我能够完成论文的撰写。 然后论文中所引用文献作者,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研究成果给了我灵感,我也不能够完成这篇论文的写作。还有我最亲爱的室友们,在写论文期间遇到困难时是你们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感谢四年有你们的陪伴。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我的父母给予我生命,是我坚实的后盾,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我不可能来到这里,也不能完成我的求学之路。 - 6 - 参考文献 1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87. 2贾志伟. 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精神 J. 中国经济周刊 ,2004,(20):36-38.3陈研. 辉煌与落魄浅析堂吉诃德的双重特性J.作家,2009,(22):12-15. 3田洁.塞万提斯的文化遗产浅析欧洲各个时期对 堂吉诃德 的不同诠释 J. 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2):29-31. 4 法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06. 5 舍本蒲伯书信集C第 4 册.208.转引自杨绛译堂吉诃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4. 6 德吉尔伯特,库恩.美学史M.上卷.第 1 版.夏乾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257. 7 法布洛瓦.诗的艺术M第 1 版.任典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65 8 法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90 9 舍本蒲伯书信集C第 4 册.208.转引自杨绛译堂吉诃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4. 10 西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M上卷.第 2 版.杨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3 11 西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M上卷.第 2 版.杨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90 12 西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M下卷.第 2 版.杨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2413弗洛伊德.戏剧中的精神变态人物A.弗洛伊德论美文选C.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 13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江宁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XX年 14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XX年 15 美罗兰?斯特龙柏根:两方现代忍想史,刘北成赵国新译,北京:中央编译山版社, 2005 年. 16骆冬青:形而放学美学新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XX年. - 7 -

    注意事项

    本文(《堂吉诃德》的悲剧色彩.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