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
资源ID:3175684
资源大小:41.1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五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提供者:佚名 单位:保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能把所学的知识有条理的整理成知识网络图,对学生来说是重要而必备的技能。当然这个技能并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如何在确保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有效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呢?通过课前的自主整理,了解到学生并没有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考虑到“因数与倍数”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杂,概念多,我将整个知识网络的构建分成两个阶段,并采用小组合作整理的学习形式,降低了整理的难度,有效的保护了学生的整理热情。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 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设计和执教这节复习课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体会到上好一节复习课真的很难,既要全面、详细的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又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复习程序;既要切实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又要努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短短40分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因数与倍数”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杂,概念多,我将整个知识网络的构建分成两个阶段,并采用小组合作整理的学习形式,降低了整理的难度,有效的保护了学生的整理热情。第一阶段的“初步构建”可以看成是让学生试一试“水的深浅”,而第二阶段的“二次融入”就是让学生去“感受水中的乐趣”。在这里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是想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开拓,智慧得到碰撞。他们一起经历知识网络的构建,一起感受和体会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意义,并最终形成一种技能。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顺承课前对作业的检查,教师板书4和5,请学生用昨天复习的相关知识来描述这两个数。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贴磁力知识卡:自然数、合数、偶数、因数、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前对作业的检查入手,给学生一种学生思考回答。 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倍数、奇数、质数、质因数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过渡:同学们,怎样整理才能简洁、有序地体现出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呢? 分组整理 教师出示整理建议,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整理。 交流矫正 各组把磁力板展示在黑板前,请每个小组的代表说整理思路,小组的其他同学可补充。 组织学生评价各个小组的整理:你比较欣赏哪个组的整理?为什么? 结合同学们的评价,师生共同调整刚才的整理,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科学的知识网络。 2.二次融入知识网络: 2、5、3倍数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忆2、3、5的倍数的特征,师贴“2、5、3的倍数”这个知识点。 指名举例2、5、3的倍数。 师生共同把“2、5、3的倍数”这个知识点融入上面的网络图。 分解质因数 引导学生回忆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师贴“分解质因数”这个知识点。 师生共同把“分解质因数”这个 学生小组交流并完成表格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知识点融入上面的网络图。 3.优化再建: 引导学生把现在的整理结果和昨天的整理结果做一下对比,谈一谈感受。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笔做题: 1请你在110的自然数中,选择合适的数填入圈内。 2. 请你把18分解质因数 每人一张,学生做题 指名订正 2.拓展延伸: 我的手机号码:A B C D E F G H I J K 知识应用分成两个环节:基础练习给定数据学生回答 的题目,学会熟练应用数据,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尝试解答,在练习本上写一延伸要由学生自己解决请注意: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 写。 实际问题,这自然需要学A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B 5的最小的倍数 C 8的最大的因数 D 比最小的合数大1 E 最小的奇数的3倍 F 最大的一位数 G 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 H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回答 这种练习设计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基础性”“层次性”“应用性”的特点。 I 6和10之间的偶数 J 比最小的质数大4 K 9的质因数 破译结果: 小组合作,共同破译老师的手机号密码。 指名订正 四、课堂总结,完善提高 1.评价完善: 师: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马上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通过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学生自我评价 2.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都很爱学习,也很会学习,从课前的自主整理,到课上的合作交流,再到最后我们一起整理成有条理的网络图,每位同学都在积极的参与、主动的进步,你们的表现的确非常优秀!老师很高兴认识了你们这些朋友。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学习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 价 等 评 价 内 容 级 优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发言时声音响亮 与 能否自由表良 注 能否主动参能否认真专中评价目的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我能在不懂时向别人请教。 我已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 我能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教学内容。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达 能否善于合作 能否独立思考 是否敢于否定 是否欣赏自我 是否敢于请教 能否独立思考 是否富于想像 是否兴趣浓厚 八、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偶数 2,3,5倍数的特征 奇数 质数 - 质因数 因数 合数 - 分解质因数 因数-公因数 - 最大公因数 倍数 -公倍数 - 最小公倍数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 在设计和执教这节复习课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体会到上好一节复习课真的很难,既要全面、详细的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又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复习程序;既要切实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又要努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短短40分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现将我在执教这节课之后的一点体会和反思整理如下: 1.三点满意 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基础。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网络这一目标是勿容质疑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关注了学生的现有整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处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当然会热情而积极的去探索和交流。比如课前组织学生自主整理,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对将要复习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回忆,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可以真实的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整理的现有水平,从而找准学习的起点,为课上理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把所学的知识有条理的整理成知识网络图,对学生来说是重要而必备的技能。当然这个技能并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如何在确保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有效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呢?通过课前的自主整理,了解到学生并没有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考虑到“因数与倍数”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杂,概念多,我将整个知识网络的构建分成两个阶段,并采用小组合作整理的学习形式,降低了整理的难度,有效的保护了学生的整理热情。第一阶段的“初步构建”可以看成是让学生试一试“水的深浅”,而第二阶段的“二次融入”就是让学生去“感受水中的乐趣”。在这里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是想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开拓,智慧得到碰撞。他们一起经历知识网络的构建,一起感受和体会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意义,并最终形成一种技能。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整节课中,因为有了巧妙的设计、有了激励的语言,有了学生感兴趣的学具,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很高。特别是破译手机号密码之后,学生甚至不理会已经下课了,围着我问了很多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久久不愿离开,这说明学生喜欢这节课,而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我们教师最应该去追求的课堂。 2.两点遗憾 因为这节课既要带领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又要做一些相对应的练习,时间不太宽余,再加上比赛中多少有些紧张,所以原本就快的语速更快了,整节课听起来太满,有点抢时间的感觉。 因受准备的学具的限制,学生分组建构知识网络时,小组人数偏多了一点,致使个别学生的个性没有充分的表现出来。 3.一点感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实践。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我只有不断的进步,才不至于沦为门外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