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10章税收效应分析第02节税收与生产消费和劳动(附斯拉斯基.docx
公共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10章 税收效应分析 第02节 税收与生产消费和劳动(附斯拉斯基公共经济学:原理与模型 第10章 税收效应分析 第102节 税收与生产、消费和劳动 = = 附录: 一、全微分与偏微分 对于两个或更多个自变量的函数,全微分度量的是由于每一个自变量的微小变化而引起的因变量的改变量 如果z=f(x,y),全微分dz的数学公式如下: dz=zxdx+zydy (511) 其中,zx和zy分别是z关于x和y的偏导数,dx和dy是x和y的微小改1 变量即,全微分可以通过求函数关于每一个自变量的偏导数并代入上述公式求得 例12 求全微分 1已知:z=x4+8xy+3y3 zx=4x3+8y zy=8x+9y2 将其代入公式,得到 dz=(4x3+8y)dx+(8x+9y2)dy 2已知:z=(x-y) (x+1)zx=(x+1)(1)-(x-y)(1)y+1= 22(x+1)(x+1)zy=(x+1)(-1)-(x-y)(0)-1(x+1)-1= (x+1)2(x+1)2x+1全微分是 dz=y+1æ1ödx-ç÷dy 2(x+1)èx+1ø如果其中的一个自变量为常数,例如dy=0,则有全微分: dz=zxdx 2 偏微分度量的是:当假设另一个自变量保持不变时,一个自变量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的改变 二、全导数 现在我们研究这样一种情形:z=f(x,y),而y=g(x),即当x和y不是相互独立的变量时,x的变化会通过函数f对z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函数g对z产生间接的影响。 正如图53中路径图所示当x和y非相互独立时,要想度量x的变化对z的影响,必须给出全导数的概念全导数是x对z的直接影响¶z/¶x与通过y对z的间接影响¶zdy×之和即,全导数为 ¶ydxdzdy=zx+zy (512) dxdxx g y f z f 3 例13 求全导数的另一方法:先求z的全微分 dz=zxdx+zydy 再将方程两边同除以dx (在心里可以这样想).于是有 dzdxdy=zx+zy dxdxdx由于dx/dx=1,有 dzdy=zx+zy dxdx例14 已知 z=f(x,y)=6x3+7y 其中y=g(x)=4x2+3x+8,关于x的全导数dz/dx为 dzdy=zx+zy dxdx其中zx=18x2,zy=7,和dy/dx=8x+3,代入上式有 dz=18x2+7(8x+3)=18x2+56x+21 dx为了检验答案,将y=4x2+3x+8代入原函数得到z关于x的一元函数,然后求导数: z=6x3+7(4x2+3x+8)=6x3+28x2+21x+56 所以, dz=18x2+56x+21 dx4 三、全导数的运用:含有多个内生变量的比较静态分析 在含有多个内生变量的经济模型中,比较静态要求每一个内生变量都有惟一的均衡条件成立有n个内生变量的系统一定有n个均衡条件 要想刻画某个外生变量对任何或所有内生变量的影响,首先求出每个均衡条件关于该外生变量的全导数,然后再联立求出所要求的偏导数如果函数有连续导数,且由所有函数的关于外生变量的偏导数组成的雅可比行列式不为零,则由隐函数定理:内生变量的最优值可以表示为外生变量的函数,而且比较静态导数可由克莱姆法则求得。 例3 为了表示的简化,假定模型只有两个内生变量和两个外生变量,且为隐式广义函数,在函数中先列写内生变量,再列写外生变量,用分号把前者和后者分开 F1(y1,y2;x1,x2)=0 F2(y1,y2;x1,x2)=0 为求得系统关于外生变量x1的比较静态偏导数,首先求出两个函数关于x1的全导数 ¶F1¶y1¶F1¶y2¶F1×+×+=0 ¶y1¶x1¶y2¶x1¶x1 5 ¶F2¶y1¶F2¶y2¶F2×+×+=0 ¶y1¶x1¶y2¶x1¶x1用短横表示均衡值,代入、整理并用矩阵记号表示为 é¶F1ê¶yê12ê¶Fê¶yë1¶F1ùé¶y1ùé¶F1ù-úêúêú¶y2ú¶x1¶x1ú ú=ê2ê2¶y¶Fúê2úê¶Fú-êúêú¶x¶y2úûë1ûë¶x1ûJX=B 假设所有函数有连续一阶和二阶导数,而且所有函数(Fi)的关于所有内生变量(yi)的由全部一阶偏微分构成的雅可比行列式J不等于零,即 ¶F1¶F2¶F2¶F1J=×-×¹0 ¶y1¶y2¶y1¶y2利用克莱姆法则求解关于x1的比较静态导数特别地,假定J¹0,则该比较静态导数为 因此,为了求解比较静态导数¶yi/¶x1,我们用向量B替换J的第一列,构造一个新矩阵J1,然后代入上式(136) J¶yi=i (13.6) ¶x1J 6 ¶y1J1=¶x1J¶F1¶y1¶F2¶y1¶F1-¶x1¶F2-¶x1¶F1¶y2¶F2¶y2¶F1¶y2¶F2¶y2æ¶F1¶F2¶F2¶F1ö-çç¶x׶y-¶x׶y÷÷1212øè =¶F1¶F2¶F2¶F1×-׶y1¶y2¶y1¶y2同样地, ¶F1¶y1¶F2¶y1¶F1-¶x1¶F2-¶x1¶F1¶y2¶F2¶y2¶y2J2=¶x1J¶F1¶y1¶F2¶y1æ¶F1¶F2¶F2¶F1ö-çç¶y׶x-¶y׶x÷÷1111øè =1221¶F¶F¶F¶F×-׶y1¶y2¶y1¶y2用类似方法,可以得到关于x2的偏导数 例4 假设商品服务市场(IS曲线)和货币市场(LM曲线)的均衡分别由下面式子给出 F1(Y,i;C0,M0,P)=Y-C0-C(Y,i)=0 0<CY<1,Ci<0 (137) F2(Y,i;C0,M0,P)=L(Y,i)-M0/P=0 LY>0,Li<0 (138) 这里,L(Y,i)=货币需求,M0=货币供给,C0=自控消费,P=价格水平,它使M0/P成为货币实际供给而不是名义供给为了简化,让P保持不变 C0的变化对Y和i的均衡水平的影响用比较静态分析说明如下:(a)求出均衡条件(137)、(138)关于所需的外生变量的导数,这7 里的外生变量是C0 æ¶Y¶Yöæ¶iö÷ç÷-1-çC×-C×Yiç÷ç÷=0¶C0¶C¶C0øè0øèæ¶Yöæ¶iöç÷çL×+L×çY¶C÷çi¶C÷÷=00øè0øè(b)整理并用矩阵形式表示 é1-CYêLëYé¶Yù-Ciùê¶C0úé1ùêú=êú úLiûê¶iúë0ûêë¶C0úûJX=B (c)接着,检验以确定雅可比行列式J¹0,使隐函数定理成立 J=(1-CY)Li+CiLY 应用符号, J=(+)(-)+(-)(+)=(-)<0 因此,J¹0,所以隐函数定理的条件得到满足 (d)通过用向量B替换矩阵J的第1列来构造一个新的矩阵J1,并代入(136)来求解一阶偏微分,¶Y/¶C0. J1=1-Ci0Li=Li 因此, J1Li¶Y(-)=>0 ¶C0J(1-CY)Li+CiLY(-)即,自控消费C0的增加将导致收入的均衡水平的增加。 8 (e)通过用向量B替代J的第二列构造J2,并代入(136),求解第二个偏微分¶i/¶C0 J2=1-CYLY10=-LY 和 J-LY¶i-(+)=2=>0 ¶C0J(1-CY)Li+CiLY(-)即,C0的增加也将导致利率的均衡水平的增加。 M0的改变对Y和i影响请见下题例4 例4 假定例4中模型 Y-C0-C(Y,i)=0L(Y,i)-M0/P=00<CY<1,Ci<0LY>0,Li<0利用比较静态分析,货币供应M0的变化对Y和i的均衡水平的影响,要求P是常量。 解:求出关于M0的全导数, ¶Yæ¶Yöæ¶iöç÷ç÷-çCY×-çCi×=0 ÷÷¶M0è¶M0øè¶M0øæ¶Yöæ¶iö1ç÷çL×+L×çY¶M÷çi¶M÷÷-P=0 0ø0øèè把它们设置为矩阵形式 9 é1-CYêLëYé¶Yù-Ciùê¶M0úé0ùêú=ê úú¶iLiûêúë1/Pûêë¶M0úûJX=B 这里 J=(1-CY)Li+CiLYJ=(+)(-)+(-)(+)=(-)<0接着,构造一个新矩阵行列式J1,求解一阶微分¶Y/¶M0。 J1=01/P-CiLi=Ci P和 J¶YCi(-)=1=>0 ¶M0JP(1-CY)Li+CiLY(-)即,货币供应M0的增加会导致收入的均衡水平的增加。 对于¶i/¶M0, J2=1-CYLY01/P=1-CY P和 J¶i1-CY(+)=2=<0 ¶M0JP(1-CY)Li+CiLY(-)即,M0的增加将导致均衡利率的下降。 10 四、斯拉斯基方程 问题 一个消费者想在满足约束paa+pbb=Y情况下,使效用u(a,b)最大化,Y是一个常数。 给出拉格朗日函数 U=u(a,b)+l(Y-paa-pbb) 并假定二阶充分条件满足,即H=J¹0,那么一阶条件中的内生变量能表示为外生变量的隐函数,如下: F1(a,b,l;pa,pb,Y)=Ua-lpa=0 F2(a,b,l;pa,pb,Y)=Ub-lpb=0 (1320) F3(a,b,l;pa,pb,Y)=Y-paa-pbb=0 (a)用矩阵形式表示函数关于pa的全导数 (b)求¶a/¶pa 解: 由全导数定义式(512),即是有 dF1¶F1¶a¶F1¶b¶F1¶l¶F1=×+×+×+=0 dpa¶a¶pa¶b¶pa¶l¶pa¶padF1¶Ua¶a¶Ua¶b¶l即=×+×-pa×-l=0 dpa¶a¶pa¶b¶pa¶padF2¶F2¶a¶F2¶b¶F2¶l¶F2=×+×+×+=0 dpa¶a¶pa¶b¶pa¶l¶pa¶padzdy=zx+zy及(1320),于dxdx 11 dF2¶Ub¶a¶Ub¶b¶l即=×+×-pb×-0=0 dpa¶a¶pa¶b¶pa¶padF3¶F3¶a¶F3¶b¶F3¶l¶F3=×+×+×+=0 dpa¶a¶pa¶b¶pa¶l¶pa¶padF3¶a¶b¶l即=-pa×-pb×+0×-a=0 dpa¶pa¶pa¶pa写成矩阵形式便是: é¶aùê¶púêaúêúê¶búélùêúêú¶pêaú=ê0ú êúêaúêúëûê¶lúê¶paúêúëûéUaa êêUbaêë-paUabUbb-pb-paù-pbúú0úû22J=-paUbb+papbUab+papbUba-pbUaa>0 因为由约束优化的二阶充分条件有J=H>0但单独的二阶偏导数的符号无法从理论上确知。 (b) 对于¶a/¶pa lJ1¶a= ¶paJ0aUabUbb-pbJ-pa-pb02a(paUbb-pbUab)-lpb= J因为二阶偏微分的符号未知,故其符号不确定。 1326 研究与问题1325相同的模型, 12 (a) 用矩阵形式表示函数关于pb的全导数然后 (b)求¶b/¶pb. 解: 由全导数定义式(512),即是有 dF1¶F1¶a¶F1¶b¶F1¶l¶F1=×+×+×+=0 dpb¶a¶pb¶b¶pb¶l¶pb¶pbdF1¶Ua¶a¶Ua¶b¶l即=×+×-pa×+0=0 dpb¶a¶pb¶b¶pb¶pbdF2¶F2¶a¶F2¶b¶F2¶l¶F2=×+×+×+=0 dpa¶a¶pb¶b¶pb¶l¶pb¶pbdF2¶Ub¶a¶Ub¶b¶l即=×+×-pb×-l=0 dpb¶a¶pb¶b¶pb¶pbdF3¶F3¶a¶F3¶b¶F3¶l¶F3=×+×+×+=0 dpb¶a¶pb¶b¶pb¶l¶pb¶pbdF3¶a¶b¶l即=-pa×-pb×+0×-b=0 dpa¶pb¶pb¶padzdy=zx+zy及(1320),于dxdx写成矩阵形式便是: é¶aùê¶púêbúêúê¶búé0ùêúêú¶pêbú=êlú êúêbúêúëûê¶lúê¶pbúêúëûéUaaêUêbaêë-paUabUbb-pb-paù-pbúú0úû(b) 对于¶b/¶pb. 13 J2¶b= ¶pbJUaaUba-pa0lbJ-pa-pb02b(pbUaa-paUba)-lpa= J其符号不确定。 327 继续使用问题1325中同样的模型, (a) 用矩阵形式表示函数关于Y的全导数然后求: (b) ¶a/¶Y; (c) ¶b/¶Y 解: 由全导数定义式(512),即是有 dF1¶F1¶a¶F1¶b¶F1¶l¶F1=×+×+×+=0 dY¶a¶Y¶b¶Y¶l¶Y¶YdF1¶Ua¶a¶Ua¶b¶l=×+×-pa×+0=0 即dY¶a¶Y¶b¶Y¶YdF2¶F2¶a¶F2¶b¶F2¶l¶F2=×+×+×+=0 dY¶a¶Y¶b¶Y¶l¶Y¶Ydzdy=zx+zy及(1320),于dxdxdF2¶Ub¶a¶Ub¶b¶l即=×+×-pb×+0=0 dY¶a¶Y¶b¶Y¶padF3¶F3¶a¶F3¶b¶F3¶l¶F3=×+×+×+=0 dY¶a¶Y¶b¶Y¶l¶Y¶YdF3¶a¶b¶l=-pa×-pb×+0×+1=0 即dY¶Y¶Y¶Y14 写成矩阵形式便是: é¶aùê¶Yúêúêúê¶búé0ùê¶Yú=ê0ú êúêúêúêë-1úûê¶lúêúê¶YúêëúûéUaaêUêbaêë-paUabUbb-pb-paù-pbúú0úû 对于¶a/¶Y 0Uab0Ubb-1-pbJ-pa-pb0J1¶a= ¶YJ=-(paUbb-pbUab) (1323) J它不能从数学角度来确定符号,但可以从经济学角度来确定符号如果a是一个正常商品,那么¶a/¶Y>0;如果a是一种弱劣质品,那么¶a/¶Y=0;而如果a严格劣质品,那么¶a/¶Y<0 (c) 对于¶b/¶Y UaaUba-pa0-pa0-pb-10JJ¶b=2=¶YJ=-(pbUaa-paUba) (1324) J它可根据商品的属性确定符号,正如上面(b)中 1328 利用问题13251327的信息,导出价格pa变化对最优需求量a的影响的S1utsky方程,并确定比较静态导数¶a/¶pa的符号 15 解: 从(1321),经简单重新排列 2a(paUbb-ppUab)lpb¶a =-+¶paJJ但是从(1323), ¶a-(paUbb-ppUab) (1325) =¶YJ将-¶a/¶Y代入到(1325)中,我们得到关于a的Slutsky等式,这里右边的第一项是替代效应,而第二项是收人效应 2¶alpb¶a=-(替代效应)-a(收入效应) ¶paJ¶Y因为对于约束最大化,J=H>0且从(1320), l=UaMUa=>0 papa第一项中的替代效应毫无疑问是负的第二项收入效应将取决于商品的属性对于正常商品,¶a/¶Y>0,上面的收入效应是负的,使¶a/¶pa<0对于弱劣质产品,¶a/¶Y=0,则¶a/¶pa<0对于严格劣质产品,¶a/¶Y<0和¶a/¶pa的符号将取决于不同效应的相对大小 1329 导出pb的变化对商品的最优需求量b的影响的Slutsky等式,并决定比较静态导数¶b/¶pb的符号 解: 16 从 2lpab(pbUaa-paUba)¶b =-+¶pbJJ但从, ¶b-(pbUaa-paUba) =¶YJ代入上式, 2æ¶bölpa¶b=-bçç¶Y÷÷ ¶pbJèø这里右边第一项中的替代效应毫无疑问是负的第二项的收入效应将取决于商品的属性 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图解 熟知,价格变动和收入变动对需求量的均有影响。 实际上,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当价格发生变动时,虽然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却在变化。 如在图519(a)中,当X的价格从PX1降到PX2时,X的需求量便从X1增至X2。 所增加的需求量X1X2是以下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7 一是PX下降后,提高了货币收入的购买力,也就是提高了实际收入,因而增加了对X的需求量; 二是PX下降后,与PY相比,PX更加便宜,因而以X替代Y,也增加了对X的需求量。当价格上涨时,情况则恰恰相反。 问题在于:如何剔除实际收入变动的影响,专门研究仅仅由于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由于对实际收入不变所下的定义不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一)希克斯分析法 希克斯(JR. Hicks)认为:所谓实际收入不变,是指原有的效用水平不变,即消费者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保持原有的无异曲线。 1、总效应 从图519(a)可以看到,为了集中研究一种产品X的价格变动,纵轴已变为Y=I,即将货币收入I当作商品Y的价值,PY恒等于1。当PX从PX1下降到PX2时,预算线从A1B移至A2B,选择点自E1移至E3,X的需求量从X1增至X3,增加X1X3。这种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需求量的总变化,叫总效应(total effect)。 总效应,是以下两种效应之和: 18 替代效应 假定实际收入不变,仅仅由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叫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当选择点自E1移至E3后,反映消费者效用水平的无异曲线自I1变为I2。要使实际收入不变,就必须使消费回到原来的效用水平I1,剔除由于价格下降而增加的实际收入。 具体做法是:作一条与A2B平行但与I1相切的希克斯补偿预算线(compensated budget line)A1¢B¢。BB¢就是为维持原有效用水平而必须剔除的货币收入,叫补偿变量(compensated variation)。 补偿(compensate)的含义是:当价格上升时,实际收入减少,应予补充;当价格下降时,实际收入增加;应予剔除。无论补充还是剔除,都称作“补偿”,使消费者保持实际收入不变。 由于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补偿预算线A1¢B¢的斜率不同于原有预算线A1B,选择点从E1移至E2,对X的需求量从X1增至X2,增加了X1X2。X1X2的需求量就是替代效应。所以,PX变动的替代效应,就是不计实际收入的变化,仅仅由于价格变动,消费者的选择点沿着原来的无异曲线移动而引起的X需求量的变化。 19 Y B Y=I B' E1 E3 E2 I2 I1 O X1 1 3AX2XA1' A2 X 正常品 Y B B' Y=I E1 E3 E2 I1 O I2 X1 X3 X2 A1 A1' A2 X 劣等品 20 Y B B' Y=I E3 E1 E2 I2 I1 O X3 X1 X2 A1 A1' A2 X 吉芬品 图5.19 总效应=替代效用+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 假定产品价格不变,仅仅由于实际收入发生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叫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让我们把刚才已经剔除的由于价格下降而增加的实际收入再加上去,预算线从A1¢B¢回到A2B,选择点从E2移至Ee,需求量自X2增至¢B¢/A2B,斜率相同,价格一样,说明X2X3是X3,增加X2X3。由于A1仅仅由于实际收入增加的效应。所以,PX变动的收入效应,就是不计价格本身的变化,仅仅由于实际收入变动,消费者的选择点从原来的无异曲线移到一条新的无异曲线上而引起的X需求量的变化。 21 3、不同产品的不同效应 在产品价格变动的各种效应中,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反,即¶X<0;但收入效应却因商品类别而异:正常品的收入效应,¶PX也与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反,即与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同,即 ¶X¶I¶X¶Iæ¶Içç¶PèXö÷÷<0;劣等品的收入效应,则øæ¶Içç¶PèXö÷÷>0。 ø因此,商品价格变动的总效应,要根据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方向及其大小而定: 当X为正常品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方向相同,两者互相叠加。如图519(a)所示,当PX下降,价格变动为负值,替代效应X1X2的方向相反,为正值,收入效应X2X3的方向也相反,为正值,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当然也是正值。这说明,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反向变动,符合需求法则。 当X为劣等品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方向相反,两者互相抵消。 如图519(b),当PX下降时,替代效应X1X2为正值,收入效应X3X2却为负值,因此,总效应=X1X2-X3X2=X1X3。图519(b)表示,22 若X1X3为正值,说明虽然收入效应会抵消一部分替代效应,但由于替代效应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绝对值,总效应仍然符合需求法则。 图519(c)表示,若X1X3为负值,说明替代效应绝对值小于收入效应绝对值,总效应的方向将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英国经济学家基芬(R. Giffen)发现,19世纪爱尔兰的甘薯有这种违反需求法则的反常现象:当包括甘薯在内的所有物价普遍上涨时,消费者实际收入下降,必须减少其他消费,首先保证不饿肚子,因而对甘薯的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增加,称作基芬矛盾(Giffensparadox),这种劣等品也称作基芬品(Giffen goods)。显然,基芬品必是劣等品,但劣等品不一定都是基芬品。各种产品价格变动的不同效应见下表。 表 各种产品价格变动的效应 商品种类 价格变动方向 ¯ ¯ ¯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总效应 正常品 劣等品 基芬品 + + + + - -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 + -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二)斯勒茨基分析法 斯勒茨基(EESlutsky)认为:所谓实际收入不变,是指原来消费的商品组合不变,即消费者在价格变动后刚好能够购买原来的商 23 品组合。 为此,当X价格下降时,必须剔除由于价格下降而增加的实际收入,使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刚好买到原有价格下的商品组合。 B B'' Y=I Y1 E1 E3 E2' Y2' I2 I1' I1 O X1 A1 X2' X3 A1'' A2 X 斯勒斯基分析法 B B'' Y=I B' E1 E2' E3 I2 I1' I1 A1'' A2 X E2 O X1 A1X X' A1' 22X3 斯勒斯基分析法与希克斯分析法的比较 24 图5.20 斯勒斯基分析法与希克斯分析法 图520(a)表示,商品X价格下降后,预算线从A1B移至A2B,选择点自E1移至E3,对X的需求量从X1增至X3,增加X1X3。为了使消费者刚好买到原有选择点E1的商品组合(X1,Y1),必须将预算线A2B平行移到通过点E1,即A1¢¢B¢¢,叫斯勒茨基补偿预算线。这就是说,必须剔除BB¢¢的货币收入。这时,消费者显然能够购买包括点E1在内的但运用无异曲线分析法,他宁愿购买新的选A1¢¢B¢¢上的任一商品组合,¢是¢,Y2¢)。择点E¢2(A1¢¢B¢¢与无异曲线I1¢的切点)的商品组合(X2因此,X1X2由于X价格下降后,因相对价格变动而增加的需求量,即替代效应;¢X3是由于X价格下降后,因实际收入变动而增加的需求量,即收X2入效应。总效应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和X1X3。 将图519(a)叠加在图520(a)上,成为图520(b)。 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希克斯分析法与斯勒茨基分析法的总效应一样,都是X1X3,其差别仅仅在于:希克斯分析法的替代效应为X1X2,¢,收入效应为收入效应为X2X3;斯勒茨基分析法的替代效应为X1X2¢X3。这是由于两者的补偿预算线不同从而选择点不同所引起的,X2¢X2。当价格变动不大时,这个差额很小,两种分析法的其差额为X2效应相似。 = 25 = 1021 对生产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Substitute Effect)和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是经济学中研究价格变动情况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如何变化时所使用的两个概念。 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表现在: *课税会改变厂商的产品结构,使生产者减少课税商品的生产量,而增加无税商品的生产量。 图103揭示了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 26 y y Ay2P' P A P' y1 E1 A' E1 E2 I1 y1 y2 I2 P O x2 x1 B x x2 x1 B B' x 图10.3 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 图10.4 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收入效应 假定某生产者拥有的生产要素是固定的,并全部用于生产两种商品X和Y,其生产可能性曲线AB代表着可能生产出来的商品X和Y的组合轨迹,AB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斜率都代表生产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或社会机会成本。 在课税前,AB线与无差异曲线I1在E1点相切,形成税前的均衡点。意味着生产者生产x1的X商品和y1的Y商品,过E1点的切线即PP线的斜率,代表X和Y之间税前的边际成本比率。 现*对X商品征税但对Y商品免税,这样一来,消费者为X支付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下降,边际成本比率也提高(如27 P¢P¢线所示)。在新的边际成本比率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无差异曲线为I2,E2为新的均衡点。这意味着生产者将减少X商品的生产量,由此腾出的一部分生产要素用于增加Y商品的生产量,也即分别生产x2的X商品和y2的Y商品。由于无差异曲线由I1左移到I2,且I2不再与AB线相切,说明*对X商品课税使消费者满足程度下降了,这就是选择性商品税的超额负担。 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收入效应表现为: *课税之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要素减少,从而降低商品生产能力,居于较低的生产水平上。 图104揭示了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收人效应。 假定某生产者在*课税前的均衡点为E1,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所能达到的最高无差异曲线I1相切,生产者生产x1的X商品和y1的Y商品。 现*决定对生产者征收某种税,结果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即由AB线变为A¢B¢线,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A¢B¢与其所能达到的28 最高无差异曲线在E2点相切,形成税后的均衡点E2,这意味着生产者现在只能生产x2的X商品和y2的Y商品。 1022 对消费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表现在: *对商品课税之后,会使课税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消费者便增加无税商品的购买量,减少课税商品的购买量。 衣服 衣服 I2 A A a2 a1 E2 A' E1 I1 O a1 a2 E1 E2 I2 I1 b2 b1 B 食品 b2 b1 B' B 食品 图10.5 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 图10.6 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收入效应 图105 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 图106 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收入效应 29 如图105所示,假定某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其收入全部用于购买衣服和食品。AB为税前预算线,它与无差异曲线I1相切于E1点,这说明消费者购买a1数量的衣服和b1数量的食品。 现假定*决定对食品征税,对衣服免税。那么食品的价格相对上升,新的预算线变为AE,它与新的无差异曲线I2相切于E2点,意味着该消费者减少对食品的购买量(由b1变为b2),而增加对衣服的购买量(由a1变为a2)。 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收入效应表现为: *课税之后,会使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上。 如图106所示,某消费者在课税前的预算线为AB,它与无差曲线I1相切于E1点,意味着该消费者购买a1数量的衣服和b1数量的食30 品。 现假定*对该消费者征收某种税,结果使预算线由AB变为A¢B¢,新的预算线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于E2点,这意味着该消费者不仅减少对食品的购买量(由b1变为b2),而且减少对衣服的购买量(由a1变为a2)。 1023 对劳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表现在: *课税会降低闲暇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代替劳动。 31 工资率 S 工资率 S' S W2 W1 W E2 E1 D O L2 L1劳动时数 O L2 L1 劳动时数 图10.7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 图10.8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税收 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 图107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 图108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税收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如图107所示,纵轴表示工资率,横轴表示劳动时数,劳动力的供给曲线S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劳动力的供给与工资率成正比,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供给倾向于增加;反之则反是。 现假定*对劳动者的工资征收所得税W1W2,纳税人的可支配收人就由税前的W1变为税后的W2,随着劳动边际收益的减少,劳动时数也由税前的L1变为税后的L2。这表明,如果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是向32 右上方倾斜的,*征税很可能会使纳税人减少劳动投入量。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也可以劳动力市场均衡的角度去说明。 如图108所示,假定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曲线为D,由既定的工资水平W所决定,这意味着如果工资超过W的水平,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为0,如果工资恰好维持在W的水平上,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趋向无穷大。在征税之前,劳动力供给曲线S与C线相交于E1点,劳动时数为L1。 现假定*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率为t,如果厂商支付的工资仍维持在W水平上,那么劳动者实际得到的税后工资W¢=(1-t)W。由于劳动者对劳动力的供给是由实际的工资水平决定的,随着实际工资水平的降低,劳动供给减少,在图中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S向左旋转至S¢,且与D线在E2点相交,由此所决定的劳动时数为L2。劳动时数由L1减少到L2,表明*征税对劳动投入产生了替代效应。 33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表现在: *征税会使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促使其为维持原有的收入水平而减少闲暇的消费,增加劳动投入量。 工资率 W1 W2 E1 E2 S O L1 L2 劳动时数 图109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 如图109所示,纵、横轴分别为工资率与劳动时数,S表示劳动力供给曲线,在初始阶段,若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供给量增加;但当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限度之后,劳动力的供给量不再增加,反而减少。因此,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线。 34 现假定*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W1W2,那么,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由W1降为W2,劳动力的供给倾向于增加,劳动时数会从L1增加到L2。 *对工资收入课税,会对劳动力供给同时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且这两种效应方向相反。那么,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净效应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劳动者来说会有不同的答案。 下面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来说明。 图1010表示个人在劳动与闲暇之间的选择。纵轴是以收入表示的劳动时间,横轴为闲暇时间,无差异曲线I1和I2表示个人对劳动和闲暇的偏好,AB为个人在税前的时间预算线,它与无差异曲线I1相切于E1点,这时,个人选择L1为闲暇时间,其余时间从事劳动,工资收入为OW。 35 收入 A 收入 A D W E D E1 E1 E2 I1 F E2 E3 I2 E I1F E3 I2 B 闲暇 O L3 L1L2 B 闲暇 L1 L3 L2 图10.10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净效应: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图10.11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净效应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图1010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净效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图1011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净效应: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现假定*对工资收入课征比例所得税,预算线就变为EB,它与无差异曲线I2相切在E3,这时,劳动者把闲暇时间缩减到L3。可见,由于征税促使劳动者增加劳动供给,也即收入效应更明显。 为了分析替代效应,现假定*对工资收入课征比例所得税之后又给劳动者发放补贴,使其收入水平回复到税前的境况。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与税后预算线EB的斜率相同的补偿预算线DF,它与无差异曲线I1相切于E2点,该点对应的闲暇时间为L2,显然,L1与L2之间的距离代表税收对劳动力供给带来的替代效应。 如果取消给劳动者发放补贴的假定,劳动者的最优点就会从E236 变为E3,由于E2和E3在两条平行的预算线上,所以这一变化完全是收入效应引起的,也即在图1010中,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L3L2)明显大于替代效应(L1L2),两者相抵以后,净收入效应为L3L1。 实际上,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情况也是经常存在的。图1011是另一组劳动与闲暇之间选择的无差异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为L1L2,收入效应为L2L3,两者相抵以后的净替代效应为L1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