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罗蕾.docx

    • 资源ID:3172913       资源大小:42.5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罗蕾.docx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罗蕾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 作者:罗蕾 单位:新疆乌市12中 学科:地理 职位:中学地理教师 职称:中教二级 手机:18399670657 邮箱:1017655211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仓房沟中路97号乌市第12中学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教材分析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本节课由聚落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两部分内容组成。 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联系密切,它是人类居住活动所创造的最为典型的人文环境。本 节教材在叙述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通过图文的形式,叙述目前世界上聚落的分布大势,以及受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等影响而造成不同聚落的建筑物的差异等。最后,教材从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角度,侧重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 完善。本节知识比较直观形象,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多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悟自己的认识。 三、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聚落的含义,认识聚落的基本类型及其差异; 2、 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具体类别及演变过程; 3、 理解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 4、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以丰富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诠释聚落的含义、类别、差异以及演变过程; 2、 通过教师引导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理解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密切联系; 3、 欣赏世界文化遗产,感受世界的美,感悟传统聚落是最早先人类遗留给我们的重要宝贵文化遗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地理学科的审美情趣,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潜能; 2、 进一步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 1 页 共 6 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观察分析法、讨论法、案例分析、列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 利用实例、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导入设计 在优美的旋律中,欣赏一组图片。 师:这组图片之中,我们看到了城市中高楼林立,充满了现代化气息;也看到了乡村之中平房小屋,田园静谧,充满了自然之美。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我们将其称之为聚落。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一份美丽的心情进入今天的课程学习。 理论依据: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途径的心理实验。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实验还表明人对图形、符号的反应与记忆有着较大差异,其中对图像所传达的丰富信息接收最为充分,并保持最长时间的记忆。 教学环节二:何为聚落 1、聚落的概念初识聚落 师:究竟何为聚落呢?首先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聚是聚集的意思,落是村落的意思。在象形文字之中更加生动直观的给予了解释,聚是人们集中在一起,在有树、有河流的地方安定下来,形成了人们最初的居住地。因而我们将人类各种各样居住地的总称叫聚落。 2、聚落的分类及其差异? 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图片分类、观察、表格归纳等形式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观察、归纳等形式进一步说明聚落既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第 2 页 共 6 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不同,因而聚落呈现的景观也有较大的差异。 承转:城市与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见证,犹如地球表面绽放的文明之花,记录着千百年来人类智慧与自然环境相互选择、和谐共处的结晶。 教学环节三:落在何处 影响聚落的主要因素 学习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历史追溯:穿越到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吃着野果,喝着山泉水,整日东奔西走,可是仍然食不果腹。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了许多年,慢慢他们发现了一些大自然的神秘规律春华秋实。大自然教会他们在一个地方等待收获。慢慢地,他们开始定居下来,也就形成了最初的聚落。 究竟该定居在何处,通过活动“我的聚落我做主”来一起探究。 活动:我的聚落我做主假设你是一名原始部落的首领,你将带领族人定居下来,寻找定居地点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作出解释? 学生活动:“我的聚落我做主”。 假设你是一名原始部落的首领,你将带领族人定居下来,寻找定居地点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对其作出解释?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分析聚落为何会定居下来,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寻找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 美国著名数家哈尔莫斯说“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使之具有创造精神的学习者。设计该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人。进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找到问题结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 历史验证: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的分布。都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都在温带,都分布在土壤肥沃的地区。 教师补充:探究活动主要分析出几个主要自然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补充交通、自然资源等因素。 补充因素1:交通 石家庄“火车拉来的城市” 曾经是河北省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后因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恰好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从这里经过,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现如今,它已成为河北省省会,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而正定县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第 3 页 共 6 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联系乡土:乌鲁木齐 位于天山中段,是沟通南北疆的重要城市,它也是世界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从未来发展的前景看,它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关口,因而它具有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潜力! 补充因素2:自然资源 新疆北部有一座城市,曾经是一片戈壁,如今却成为北疆工业带上的重要基地,是什么原因让克拉玛依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补充因素3:旅游 有人说,黄山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名山之一,它曾得到这样的赞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因而有众多人前去,只为一睹那传说中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影响黄山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补充因素4:宗教 有的城市的吸引力,在于只为一睹那神圣的布达拉宫,做一次最虔诚的朝拜,摸一摸那刻着经文的转经筒,这就是誉为“净化心灵”的佛教圣地拉萨。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感悟到聚落从形成到发展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聚落形成的自然背景。结合学生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了聚落影响因素的探究之中,归纳出早期形成聚落的几个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初中地理旨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例子分析补充其影响因素。一方面更加全面地认识了影响聚落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聚落的形态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聚落,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当我们从高空俯视大地的时候,会发现聚落的形态原来是如此丰富多姿。 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有的是簇成一团,有的拉成长条,各式各样,形态万千,探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聚落形态呢? 联系乡土:我们住在乌鲁木齐,乌鲁木齐这个城市聚落又有怎样的形态?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聚落形态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各有不同。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到聚落的不同,为之后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埋下伏笔。 教学环节四:落地为家 学生活动:“我当小小建筑师” 展示自己设计的房屋,介绍房屋设计和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 4 页 共 6 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我们镜头近,走进聚落之中,会发现不同形态的聚落内部也是各具特色的。形象的说来,房屋是聚落的细胞,道路是聚落的血管,住民是聚落的神经。人们总是通过建筑的各种形式来表达各自的文化理念。因此,任何聚落不论多么简单或复杂,民居都成为一个聚落最有其特色的代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民居的认识之中,将地理生活化。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激发了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并能让学生将绘画之美与地理之美的有效结合,将现代科技元素和自我创新意识的完美融入,让学生的能力有了综合的发展。教师补充之后,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环节五:品味聚落 教学活动: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现代都市中很多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因而不论你是去上海,还是北京,亦或南京、武汉,市中心都是钢筋水泥所筑的城市森林,看到的是一座座写字大楼,摩天大楼而已。引入案例北京四合院和写字大楼?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谈谈传统民居对于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教师总结:克林顿对城市文化属性的评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北京如果变成纽约,XX年就可以,但想要把纽约变成北京,XX年也做不到。”我国“建筑学之父”梁思成说:“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引用名人语录,使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目的中地位得以升华,进一步加深巩固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情感升华:请欣赏一段自己制作的世界文化遗产视频,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美! 设计意图: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探讨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之中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认识到民居对于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了解了聚落的定义、类型及其差异,着重分析了影响聚落的因素和形态,深入地分析了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最后,通过欣赏世界文化遗产讨论分析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第 5 页 共 6 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其它:交通、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保护传承乡村聚落聚落城市聚落旅游、宗教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图片、设计学生活动、制作文化遗产视频的基础之上,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探究、学生作品展示与介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因为只有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课堂,融入到课堂,才能够解放学生的眼、脑、手、嘴,才能使学生真正独立地去学习、去思考、去创造。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育理念。 第 6 页 共 6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罗蕾.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